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

时间:2024-03-03 点赞:45641 浏览:8918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德育活动论文范文,关于德育活动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德育活动及小学德育活动及道德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德育活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受传统知性德育观和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影响,当前小学德育活动在主体、内容、形式和追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德育活动实效性低.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合作的精神,一种平等、开放的精神,一种生成、创新的精神,一种自主的精神即在自由与限制(规则)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自由、自主的精神.归根结底,改进小学德育活动就是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关 键 词:德育活动;实效性;游戏;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65-03

德育活动是指专门为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为目的设计和组织的活动,它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小学都重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不仅包括德育课教学,还包括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如班会、团队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访问、升旗、文化娱乐活动等,但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却常常受到各方质疑.教师设计安排的德育活动成了一种规训与表演,学生找不到活动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当前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当前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德育活动主要有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喜欢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适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因而,德育活动应该能发挥良好的德育效果.但就目前的德育活动现状而言,当前小学德育活动在主体、内容、形式和追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德育活动实效性低.

(一)德育活动缺乏学生主体性

德育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德行的养成,因而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其所喜好的活动,德育活动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1].而当下小学德育活动更多的是教师的意愿和设计,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丧失了主体的地位.教师以成人的眼光和需要设计学生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德育活动的社会本位价值,却压抑了学生个体本位价值,忽视或压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尽管有“人”的参与,却没有了主体.

(二)德育活动的内容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

德育活动是由教师主导的,因而德育活动的内容多源自成人的视域,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决定的,这就使得德育活动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活动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如:当前小学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强调的是主旋律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符合社会取向的要求.但对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个人修养、自我心理调适、社会公德培养等方面却较为欠缺,忽视了个人取向的要求.

(三)德育活动的形式富于制度化与表演性

“制度化,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个人社会团体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程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过程.作为制度化的过程,一般指从不稳定不严谨非结构的形式发展为稳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形式的过程.”[2]在小学开展的德育活动中,很多是一些常规的活动(如班会升旗课堂教学).这些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场所,是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活动.这种制度化的德育活动优点在于系统化的组织和规范的程序,保证了德育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但是,过于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缺乏创意形式呆板,成为一种规训,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的是束缚与严肃.此外,德育活动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具有表演性.在升学的重压下,学校往往以知识教学为重心,道德教育被排挤在边缘,有时候,德育活动只是为了应对或执行上级的指示,而小学生对于制度化的德育活动也是以一种表演的心态参加活动,表演结束后,一切都回到从前,没有感受到任何活动的意义.

(四)德育活动的追求:发展与享乐的对立

学校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追求学生道德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德育活动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学生往往疲于应付各种活动,而不能从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缺乏积极的情感参与的德育活动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低下.这种德育活动过于追求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介入,使德育活动发展与享乐成了一种对立的存在.

二、以游戏精神改进小学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游戏与游戏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曾体验过童年期沉浸在游戏中不可自拔的瞬间.即使成年之后,疲于工作之余、自由闲暇时分,人们也经常萌发出一种游戏、娱乐的冲动和意愿.一种“游戏情结”似乎如影随形,常伴个人与人类左右.“实际上,游戏的奥秘和乐趣正在于,它表明了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Hugo,Rahner)”[3].

游戏作为“随意的玩耍活动”,在儿童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发生.荷兰学者赫伊津哈(Huizinga)对游戏的概念性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在特定的时空里进行,遵循自愿接受但绝对具有约束力的规则,游戏自有其目的,伴有紧张欢乐的情感,游戏的人具有明确不同于平常生活的自我意识.”[4]他提出游戏的特性在于:自愿性或自由性、虚拟性(佯信性)与非实利性、游戏规则的绝对性(权威性)与游戏形式的可审美性等.

游戏精神是从游戏所具有的内涵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它具有价值引导的含义.简单地说,游戏精神是好的游戏应具有的普遍内涵.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认为:游戏世界是一个神圣的领域,游戏具有自身特有的基本精神: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

首先,游戏的精神是自由的、合作的精神.游戏多产生于游戏者本人的意愿,其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游戏者自愿地积极地参与,游戏的目的也更多的是自我规定的,而不是他人强加的,游戏的进程形式也是灵活的,随游戏者意愿的变化可作出相应地调整,游戏者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修改或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因而,游戏是高度的自由与高度的自律的和谐统一,游戏的核心精神是“自由”.此外,游戏是合作的.一个真正游戏的产生需要游戏者和他者的共同在场,共同参与.即使是一个人的游戏,也总要有一个假想的伙伴.游戏的这种特性满足了儿童与人交往、与人对话的愿望.这一切的一切说明,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合作的精神.其次,游戏的精神是平等的、开放的精神.这是因为真正的游戏必然要求游戏者被游戏本身的内在秩序所牵引,每个游戏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游戏者与游戏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对象的二元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沉浸关系.”[5]游戏者在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分高贵与低贱,强大与弱小,一切按规则进行,以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轻松的、愉快的、享受的过程,游戏的具体形式也是不固定的,具有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的精神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精神.

再次,游戏的精神是生成的、创新的精神.教育社会学者茨达齐尔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既不处在人的需要的压力之下又不处在其道德命令的必须之中的状态.”[6]所以游戏的人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压力的人,游戏的本身就是游戏的目的,游戏不是达到其它目的的手段.游戏具有自我目的性,自我生成性.儿童在游戏中将自己的生命活力充分舒展,进而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儿童在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不受手段―目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按其意愿重新组合行为,发挥其创造性,进而来探索这个世界和它本身的潜能,所以游戏的精神也是生成、创新的精神.

最后,游戏的精神是一种自主的精神,即在自由和限制(规则)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精神.游戏的性质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自由,另一方面是限制(规则).没有自由,就不能成其为游戏;同样,没有限制(规则),游戏也不能持续的开展下去.这里的自由是指他人或外力不能强迫儿童做游戏,儿童积极主动的根据游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并且有权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游戏规则以适应新的游戏精神,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拒绝一切限制和规则.同理,这里的限制(规则)只是用以调节游戏者的行为,保证游戏的顺利展开.它并非刚性,而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变性.“因此,游戏活动必须在自由与限制(规则)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使得自由与限制(规则)达到高度的统一.”[7]

(二)以游戏精神改进小学德育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1.游戏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首先,游戏的自由合作性促使儿童与他人合作,形成合群感和亲社会行为(personalbehior).在游戏中,与他人一起玩,就要了解理解他人,在影响他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影响,这种没有功利性的人际互动关系容易使儿童融入人群之中,形成合群感.这种合群感既与亲社会行为相伴而生,又是亲社会行为的基础.“正是在合群感和其它动机的驱使下,儿童才自然而然地做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8]其次,模仿游戏和角色游戏有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的相互关系及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不自觉地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第三,在规则游戏中,儿童学习了解规则,按规则行事,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控制目标,改变规则和重新发

本文是一篇德育活动论文范文,关于德育活动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德育活动及小学德育活动及道德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德育活动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明规则.同时在规则游戏中,多人参加具有竞争性.所以还具有孕育竞争与合作意识等多重道德教育意义.

2.游戏所具有的特性与精神,正是德育活动所欠缺的.从目前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德育活动缺乏游戏精神.其一,在活动主体方面,德育活动是教师设计与安排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丧失了主体地位.而游戏则是游戏者自愿组织参与的,游戏者是游戏的主体.游戏者只要对游戏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扮演游戏角色,认真履行游戏职责,游戏活动就能顺利进行,并满足游戏者的心理需要.由此可见,活动中主体的自觉自愿对于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及活动的预期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从游戏所具有的主体精神反观我们的小学德育活动,当前的德育活动正是缺乏了将学生视为主体的精神.其二,在活动内容方面,德育活动是成人社会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世界,而游戏活动的内容则来源于游戏者的生活体验和兴趣,而非他人的要求.如同游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世界一样,德育活动的内容也应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是当前小学德育活动所欠缺的.其三,在活动形式方面,富于制度化与表演性的德育活动是严肃的,封闭的,缺乏创造性的,而游戏的过程是轻松的,生成的,开放的.从这些方面看,游戏所具有的种种特性与精神,正是德育活动所缺乏的.

3.游戏与德育活动的形式具有内在统一性――都强调实践性与体验性.游戏与德育活动都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者主动地组织参与游戏,能动地创造性的体验生活.同样地,德育活动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行.可以说,游戏就是一种现实的道德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体验机会,促使学生的道德成长.

正因为游戏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游戏与道德教育的实质精神都是自由的精神,游戏与德育活动都是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而现实中我们的小学德育活动成了一种规训与表演,学生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感受到“苦”多于“乐”,因而通过游戏与游戏精神的思考,我们从中得到启发,以游戏精神改进当前的小学德育活动.

三、以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的可能路径

(一)形式上:德育活动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

游戏是儿童日常的行动往的主要形式,可以说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或在“玩中长大”.显然,“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还包括个性精神和人格的生成与发展.而且游戏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因此,在适当的情形下,游戏可以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改进当前的学校德育活动.从学生自身对德育活动的兴趣来看,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更受到学生的喜欢.例如,教师节组织的“尊师重道大会”,同学们以演戏的方式开这个会,在轻松的演戏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受.还有学校组织的“模拟邻里大会”、“爱心主题演讲”、“趣味运动会”等,在竞争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想,学会合作与竞争,体验集体荣誉感等.这些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的活动与报告会、班会等严肃的形式相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亲身实践中,以愉快的游戏方式理解什么是对与错,善与恶,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实质上:将游戏精神注入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适当采取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德育活动不能一概变成游戏活动,游戏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从本质上而言,应将游戏精神注入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精神内涵,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德育活动,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游戏的基本精神是一种自由、合作的精神,一种平等、开放的精神,一种生成、创新的精神,一种自主的精神即在自由与限制(规则)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精神.其中核心精神就是“自由自主的精神”.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应该在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追求方面渗入游戏精神.

1.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自愿地活动.现代教育理论都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德育活动也不例外.而当前的小学德育活动主要是教师组织安排的,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确定的,学生成了被动的参与者,丧失了主体地位.改变这种境况的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的自主自愿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自愿地组织参与游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游戏中感到愉快、放松和享受.我们的德育活动应使学生犹如游戏者一样,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乐于活动,使德育活动成为学生自主自愿的活动.

2.德育活动的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当前的小学德育活动主要是从成人的预设出发,活动内容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带有成人社会强烈的目的性.而游戏是游戏者自主自愿地,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的活动,它必然与儿童所熟知的、所体验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因此,德育活动就注入游戏精神,使德育活动的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如:针对目前小学生爱虚荣、好攀比、穿名牌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新时期学生还要不要艰苦朴素”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思考“学生时代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等.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学生生活实际,抓住问题与契机进行德育活动.


3.德育活动的形式:追求生成性与开放性.当前的小学德育活动具有强制性与规范性,活动形式固定化,制度化.这种德育活动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而游戏的过程是轻松的,非程序化的,游戏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形式,并根据需要调整活动形式,游戏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要改变德育活动呆板的形式,就要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的生成与开放的精神.

4.德育活动的追求:发展与享乐的统一.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然而在追求学生品行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活动忽视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心理体验,使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趣.而游戏是学生自主自愿地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愉悦的积极情感,还逐步树立了一定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因此,应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使德育活动的追求达到发展与享乐的统一.

学校德育活动是直接规范和引导个体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学生自由选择之后的一种自由实践,是一种自律的行为.因此,自由精神是德育活动的关键.而游戏的核心精神也是自由,游戏者自主自愿地参加游戏活动,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形式,自主确定游戏规则,是高度的自由与自律的统一.因此,以游戏精神改进当前小学德育活动,就是启迪人的心灵,对自由与自主的强调.“以游戏之精神改进德育活动即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9]

相关论文

小学德育活动资料教案

本文是一篇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文化建设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小学德育活动资料教案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建设及优秀教师及小。

小学德育活动

本文是一篇养成教育论文范文,养成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小学德育活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养成教育及小学生及少先队方。

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本文是一篇思想品德论文范文,关于思想品德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思想品。

小学德育活动现有问题优化

本文是一篇德育活动论文范文,德育活动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小学德育活动现有问题优化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德育活动及德育工作。

石柱小学德育活动记录表

本文是一篇少先队论文范文,关于少先队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石柱小学德育活动记录表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少先队及小学德育活动及安全。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策略

本文是一篇德育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德育教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策略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德育教学。

德育活动资料小学

本文是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德育活动资料小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