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留学生教育的危机管理问题

时间:2024-01-19 点赞:50887 浏览:10509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留学生方面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下载,关于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留学生教育的危机管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留学生及大学生及危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留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随着大学校园危机事件的频发,高校危机管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对高校危机的内涵,危机事件的性质、特征、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危机事件的预防机制、处理机制、恢复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还十分薄弱,不仅表现为数量偏少,而且质量不高.如何科学地分析留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透视留学生危机事件的化解过程,揭示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内隐机制,理应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关 键 词 ]留学生 留学生教育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054-05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源于“公共关系学”中的学校公共关系.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的权威公共关系学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阐述了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方法、步骤和操作过程,分析了美国高校存在的问题,诸如管理成本上升,公众要求增长,学生人数和政府支持下降,媒体报道肤浅,公众批评,财政危机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①.1976年美国威廉斯堡举办的“世界教育危机”国际会议把教育危机问题推向世界范围.随后,库姆斯的著作《The World Crisis in Education:the View from the Eighties》研究了教育与就业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机,将高校危机问题推向正式研究领域.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危机管理的具体程序,研究者建立了多种仿真模型,如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芬克的四阶段模型和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等.伯奇和古斯等专家极力推崇将公共危机管理分为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三个阶段,每阶段又分为不同的子阶段.芬克用医学术语形象地将危机事件划分为征兆期(有潜在危机的可能性阶段)、发作期(有伤害性事件发生并引发危机阶段)、延续期(危机的持续和危机的处理阶段)和痊愈期(危机事件的善后阶段).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在1994年提出危机管理五阶段模型:信号侦测(辨别危机的警示信号并采取措施预防)、探测和预防(深谙危机风险和减少潜在危机)、控制损害(控制危机的影响,减少损失)、恢复阶段(恢复机体的正常运行)、学习阶段(回顾反思危机管理全过程).在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者们多将危机管理细分为危机预警、危机准备、危机识别、危机隔离、危机处理、危机恢复、危机评价等,对危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致研究可以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完整的框架结构.

在实践研究方面,美国学者Lerner等编写的《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被誉为一套校园危机的综合反应计划.该书针对美国校园内发生过的意外伤害、暴力、滥用药物等事件进行了对策研究和相关培训.Schonfeld Did J,将校园突发事件的因素分为校内和校外,提出了诸如自然灾害、心理健康、意外事故等情境的可能,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安全预案机制.

随着校园危机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如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可行的危机处理流程;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基层危机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管理与监督;构建校园危机评估机制等.在处理危机事件方面,涉及的相关人员也越发广泛,Smith Judie等认为应该包括学校管理者、新闻媒体、法律顾问、学生家长、心理专家、医生等.同时,国外也借助网络资源建立了校园危机应对网站(.schoolcrisisresponse.).在日本,学校格外重视学生的危机知识培训,除设置危机管理系以外,还定期与消防部门合作对学生进行危机专项训练.西方国家在“9.11”事件后,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危机事件.如美国联邦政府在每个州都设有专门的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专职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除为本州的学校提供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报告之外,还派发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手册,对师生进行安全指导和培训等.

总体来看,国外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富.但各国国情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研究者多从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理论着手展开研究,且对高校危机方面的研究均建立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之上,研究的针对性不强.鉴于高校危机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应融入多门学科,如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学中的社会冲突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等.只有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危机的特点交叉分析、比较研究,才能不断有发现与创新,推进危机管理理论建设.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一)高校危机事件和高校危机管理内涵研究

高校危机事件.在当前语境中,“危机”多为负面影响,报道一般以“突发事件”或“公共突发事件”来代替.高校危机事件又被称为“高校突发事件”或“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等.李永贤认为,高校危机事件是发生在高等院校内部或者与学校成员有关,业已发生或尚未爆发,对学校正常运行、声誉地位甚至学校成员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事件.李志强将高校危机事件定义为严重威胁高校正常发展或高校师生利益,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⑦.虽然研究者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定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与高等院校和师生员工紧密相关,对高校和社会造成一定后果和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管理学将危机分解为危险和机遇,既包含表象的危险性,又有转危为安的机遇,具有双重性.留学生危机事件与高校一般性危机事件相比,虽有共同点,但在动机、影响和处理机制等方面更具特殊性,这也使得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更具研究价值.

高校危机管理.借鉴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理论,针对高校危机事件,学者们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郭正贤认为,高校危机管理是科学合理地设立危机专管机构,使其承担学校的危机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训练、内外部协调等工作.张涛指出,高校危机管理是为了避免学校危机的产生和减少危机爆发后的损失危害而进行的监督预测、控制处理和恢复评价的过程. 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虽各有差异,但多将高校危机管理看作是遵循一定流程的动态管理过程,并对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三个基本维度进行细化.大都认为,高校危机管理是指学校的主要领导(通常指校长)组织有关人员建立危机专管部门,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和计划,培养危机处理能力,对学校潜在或现实的危机问题进行预防控制、应对处理、总结恢复和评价改进的系统化动态管理过程.

(二)高校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研究

国内研究高校危机事件的学者多为高校管理人员或公关专家.1994年,周贝隆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观点,引发学术界开始关注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此时为国内高校危机管理研究的萌芽阶段,研究内容多为介绍国外成果,代表作有:解小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李宏翰、赵崇莲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凌常华的《谈谈高校办公室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协调作用》等.陈晋胜与何卫平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FX030)《件研究报告》从社会、政治、法治、经济和文化五个视角,对件的诱发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就高等院校而言,从宏观角度分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与问题,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飞速提高,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都是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重要因素.微观上,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漠、政治热情匮乏、道德观念沦丧、社会责任感缺失、集体意识差等现象.处于青年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西方享乐主义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害,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偏离,这些也都是引发高校危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受2003年“非典”影响,国内学者更加专注于高校危机事件的研究,各类研究性成果相继面世,初步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体系.如吴建勋的《浅探高校危机管理》明确指出,高校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预防和应对⑩,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纪宝成的《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认为,高校危机管理是社会危机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有效延伸.潘东良的《学校危机的类型、特点及管理策略》、叶金福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等将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专项管理和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出各种应对措施.朱敏的《北京市大学生危机管理意识调查》,借助具体的调查量表获取真实数据,分析了高校危机产生的各种诱因,是实证研究的代表作.

(三)高校危机事件的防控机制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应急防控体系和制度的构建.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均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高校间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形成了整合机制.针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研究者对留学生突发事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文化差异导致的心理危机,语言障碍带来的各类冲突,青春期叛逆,交通事故等.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多种可行性建议,如陈山、陈少平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及其预防处置》,谢新的《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李勇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的意义浅析》等.北京语言大学的郭力认为,留学生危机管理可以从预防、应对、后续三个方面着手处理.张卓立归纳分析了留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原因,认为构建预警机制才是解决危机的核心.袁玎和刘冰结合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了校园危机应急处理体系.

(四)高校危机事件的化解策略研究

我国港台地区,校园危机的研究多为策略性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郑燕祥、伍国雄撰写的《学校危机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观点分析》,作者从组织结构上分析学校危机管理,并划分为预防、控制和恢复三个阶段.吴焕烘在著作《学校行政领导理论与实务》中全面分析了危机管理的意涵、特性、模式与策略,针对学校危机管理的现况,提出了系统的学校危机管理策略,其观点极具前瞻性.台湾学者孙本初在《校园危机管理策略》一文中剖析了组织中潜在危机倾向的原因,如组织成员的理念信念、期望假设、价值观、态度观等,并在实际应对策略和操作层面展开了可行性研究.吴莉玲编写的《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将台湾中学中典型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列举了学生应当应对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自伤、校园暴力、学生犯罪、师生冲突、外力入侵、滥用药物、性侵害、食物中毒等十大危机,为教师提供了常见的校园危机应对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和借鉴价值@.但港台地区对于校园危机管理的研究多关注于中小学,地方色彩浓厚,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学术界对高校层面开展的危机管理研究较少.

三、问题与展望

(一)留学生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将成为深化研究的重点

从相关文献梳理中发现,高校危机事件诱发因素研究成果较多,而且偏重“显性”因素分析,“隐性”因素研究相对薄弱.从研究内容来看,对内外部诱发因素更多地偏重于描述,而对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鲜有系统深入的剖析.对于外部诱发因素,渐成共识的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与问题,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飞速提高,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在研究的初级阶段,人们较多地关注高校危机事件的外部诱发因素,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它比较直观,容易引人注目.问题是,所有影响因素不可等量齐观,它们在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已有研究涉及到的内部“隐性”因素,诸如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漠、政治热情匮乏、道德观念沦丧、社会责任感缺失、集体意识差等,还仅限于表层化的描述和因果分析.这些因素是以怎样的方式和作用机理诱发危机事件发生的,还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就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内部诱因具体有哪些,其作用机理和本土大学生危机事件有何异同?这一系列关键的问题都需要深化研究.据此可以认为,准确地把握各种影响因素对危机事件的诱发作用及其机理,进一步深化内部“隐性”影响因素研究,将成为学界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留学生危机化解过程的研究必将进入学者们的视野

学术界对高校危机的预防机制、处理机制、恢复机制等多有研究,而对高校危机尤其是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化解过程研究相对薄弱.虽然“预防机制、处理机制、恢复机制”已经体现了危机管理的“过程”理念,但在具体“处理”危机事件的实践中,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才能迅速化解危机,将危机导致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应是“危机化解过程”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并不意味着该问题缺乏研究价值,尚未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域,而是因为危机的诱因与类型不同,具体的化解过程也各不相同,从理论上归纳概括危机化解过程的规律及特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认为,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事件虽有各不相同的诱发因素和表现形式,但作为危机化解过程还是有基本规范和操作程序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呈现“危机化解过程”,揭示其神秘的面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原则和策略研究需要注重针对性与可行性

原则与策略是更加贴近危机管理过程的,也可以说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更具有借鉴价值.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危机转化原则和策略的研究成果较丰,但也存在值得深化研究的问题.就“危机管理原则”研究现状而论,提法很多,且分歧较大,比如制度化原则、诚信形象原则、信息应用原则、预防原则、真诚沟通原则、快速行动原则、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从管理学角度说,原则是基于管理规律和经验而提出的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或要求,科学性和实践性是其基本品格.目前学术界有关“原则”的表述能凸显其“基本品格”的还不多,更未达成共识.人们对“策略”的理解与设计比较泛化,针对性与可行性不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整体观照不够,

本论文是一篇留学生方面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下载,关于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留学生教育的危机管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留学生及大学生及危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留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仍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和空间.比如有学者建议,要加快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高校危机心理干预机制,构建高校危机应急管理系统,并提出诸多策略,如校园危机的预防预警策略、校园危机的处理抑制策略、校园危机的复原补救策略、校园危机的心理干预策略等.这些建议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类建议总给人“宏观而空泛”的印象.是“原则”还是“策略”?缺乏严密的界定,而且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距离”较远,难以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因此,深化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原则和策略研究,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建议,仍然是这一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应成为“重中之重”

已有研究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关注较多,而对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却十分薄弱,目前尚未检索到以此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也许这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关.很多人认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研究清楚了,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二者之间毕竟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除主观认识外,对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实证性研究匮乏也跟高校的特殊地位和媒体回避负面报道等社会因素有关.诚然,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但是,留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群体,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事件有其特殊的诱发因素,处理起来毕竟要考虑留学生的特殊身份,很难简单套用普通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因此,加强留学生危机管理问题研究,建构科学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化解危机事件、维护校园安全之必需.可以预见,留学生教育中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必将成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领域“重中之重”.

相关论文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工商管理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