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协调调查

时间:2024-03-11 点赞:45725 浏览:8941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农村经济论文范文,农村经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协调调查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村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农村经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

从中部地区湖北省孝感市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路径看,其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基本同步.从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适配性考察,涉农金融信贷支持还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改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涉农信贷产品任务艰巨.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涉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涉农信贷管理制度间的关联变化,可列表如右表1.

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中部地区涉农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涉农信贷基本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但助推效应不够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的孝感市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粮为纲”的单一种植模式向农林牧渔业多行业发展转变,从农业的单一种养向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无论是银行的货币政策,还是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都在农村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中进行不断调整.在县城内基本形成了以农发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十年来,孝感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69.6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增加36.4亿元,年均增幅在4.8%.同期全市涉农金融信贷投入年均增幅4.9%,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看,孝感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占全部涉农信贷总额的52%~55%,商业性、合作性涉农信贷波伏较大,近年来且呈下降趋势,对孝感市农业经济发展助推作用减轻,农村民间金融作用仍在发挥.

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仍为主体,小额农贷市场开始萎缩.调查表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并开始出现少数专业大户.孝感市94.5万农户中90%的是家庭经营模式.随着农户积累不断增加,以及自2003年以来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发放良种、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绝大多数农户正常生产资金能通过自己解决,小额农贷市场开始萎缩.2007年,孝感市各项涉农补贴达2.2亿元,2008年高达3.4亿元,自2006年开始小额信贷连续两年呈负增长,2008年末,孝感市农业贷款较年初下降2亿多元.

农业专业化发展加快,大额信贷配套缓慢.据调查,孝感市农村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665家,其中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2万个,种养大户7.6万户,运输户、经营户有3.2万户,这些经济体信贷需求达16.2亿元.2008年底,孝感市涉农金融投入2.2亿元,信贷满足率维持在13.5%左右,且支持对象也较为分散,金融助推作用不够明显.其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投放2230万元,信贷满足率只有10%;对种养、经营大户贷款5600万元,信贷满足率为21.5%.现阶段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过程中的信贷需求,受借款人缺乏有效的抵质押资产,缺少为农户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以及行社信贷管理权限诸多因素制约,大额农贷发放进展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急需的农产品种养加工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因得不到大额贷款支持难以做大做强,专业村难成规模,农业产业链难以提升,缺少一批类似大悟花生协会、汉川城隍镇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贷支持比较成功的典型.

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涉农企业信贷投入重点不够突出.当前,孝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也有部分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如湖北神丹食品有限公司,其产品在全国同行业市场占有较高份额.但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龙头引领作用,制约了银行信贷的较快投入,而缺少银行信贷的强力推动,延缓了农村经济主体结构的优化进程.据调查,孝感市是湖北省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2008年分别达到217.6万吨、2.86万吨和19.84万吨,同时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水产品和禽畜生产地,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为龙头化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初级产品.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9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4家,但每类产品缺少1~2户行业领军企业,每个行业都有几十家企业参与竞争,绝大多数企业处于设备同型、技术同档、市场同向、价格同低,其结果是原材料深加工程度低,转化增值少,物流成本高,龙头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直接制约了涉农信贷的重点倾斜.调查显示,全市有信贷关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户数为72户,贷款余额8.8亿元,户均1200多万元.若剔除贷款大户孝棉集团3.7亿元,户均仅720万元银行贷款.同时,缺少了信贷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全市经济推动作用有限.

劳务贷款需求萎缩,创业信贷满足度低.到2008年底,孝感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达110.8万人,占全市农村从业人员的54.5%,因差旅费、子女外出上学、包工头工程启动费等而产生的信贷需求每年在10亿元以上,孝感市涉农金融机构自1998年陆续发放打工贷款,2005年仅农信社发放打工信贷达3.5亿元.因农民工外出务工地点不固定、收入不稳定、信用等级难评定,导致信贷部门跟踪管理难,劳务信贷违约率较高.如孝昌县小悟乡信用社打工信贷违约率保持在80%以上,这种信贷自2006年起逐年下降.目前,孝感市县各信用社打工贷款新放不到1亿元.

创业信贷需求快速上升,但满足度较低.经过近30年的历练,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发生新的变化,逐步实现由数量型输出向质量型回归、由资金回流型向资本回流型转变,回乡创业成为新的经济现象,创业信贷需求上升较快.2008年末,孝感市由返乡回归人士创办或投资过10万元的企业1900多家,总投资金额102亿元,其中有信贷需求的约占一半,需求额在35.2亿元以上.自2000年起,孝感市涉农金融机构对部分市场前景看好,信用记录良好的创业型200多户企业试办信贷业务,累计信贷达7.5亿元,仅占需求总量的五分之一.安陆市欣华禽业公司是一家典型创业公司,开办时人员不过7人,固定资产不过85万元.现在,该公司人员超过200人,固定资产4050万元,年创税收过百万元,安陆农村信用社2003年尝试贷款50万元,在信贷权限制约下,目前的贷款也仅为750万元.

农村体制改革进程提速,涉农金融创新相对滞后.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呈加快的趋势,伴随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催生新的信贷载体,问题是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的速率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林权制度改革来,孝感市县分别成立了林权评估中心和林权交易中心37家,为林农利用林权开展信贷融资开辟了绿色通道,催生信贷需求成几何级数递增,至2008年,林权信贷需求达到4.5亿元,是2007年的10.5倍.开办林权质押贷款业务较早的是孝昌、大悟信用社,分别发放林权质押贷款200万元,规模做的最大的是汉川农发行,对康欣木业发放林权质押贷款3000万元.统计显示,林权质押贷款不足需求额的十分之一.

伴随土地二轮延包,农民承包土地期限大幅度延长,加之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村分田到户开始向合田到户的发展,部分农民通过流转获得大量的土地,从事种养加工专业经营,必将要求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办理贷款,产生了新的信贷需求.目前,孝感已成立中介机构31家,流转双方签订合同31500余份,涉及9.27万余农户,耕地面积37.87万亩,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优势产业集中,向种养专业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调查显示,这类信贷需求将以每年5亿元以上的速度递增.尽管通过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担保能解决一些信贷融资困难,但整体上看,还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所产生的数量大、方位全、层次多的信贷需要,还有农村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信贷需求还没有较为可行支持方式,信贷创新任务艰巨.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与信贷支持滞后原因分析

基于农业经济“三化”进程较慢,信贷投入受制因素较多.当前,孝感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是:分散家庭承包经营开始向专业化经营过渡,但数量极其有限;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开始建立,但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发展,其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种养业发展,引导市场消费的作用远没发挥出来,没有形成跨区域、广覆盖、共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承载涉农信贷需求极其有限,更难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安陆神丹公司是孝感市内最大的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加工、销售禽蛋产品,年营业额在6亿元左右,但与孝感市内安陆、汉川、孝昌众多的禽蛋养殖大户基地、集团未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主体分散、额度小,只能在低端服务状态上重复.

基于对农村经济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认识欠缺,涉农金融服务难以适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现阶段,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是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认识不足,金融投入多注重当期效益和控制当前风险,其在农村城镇化、农业专业化、企业龙头化进程中作用不突出,涉农金融在制度创新上滞后,阻碍了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助推作用的发挥.伴随而来的新情况是:部分得到农村金融服务的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发展日趋稳建,而众多的家庭承包经营户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和密度越来越少,呈现出新的涉农“二元”金融现象.通过调查,孝感市涉农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适配呈如下表变化(见下表2):(1)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主体缺位.涉农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迟滞、经营取向长期不明.在股份制改造市场化取向下,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从乡镇的战略性退出,信用社基本完成撤并分社、信用站等分支机构计划,涉农银行机构在乡镇的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相伴随的是涉农银行机构对农村经济信贷支持减弱.县域支农信贷资金无论是增速还是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农村信用社经营边缘化问题严重.其改革为省级联社统一管理以来,集中调度资金拼大项目、投大企业、进市场赚利差的趋势明显,部分农贷资金管理办法脱离农村经济运行实际,导致农贷员怕终身责任追究,宁可少拿工资也不愿放款.邮政储蓄银行基层网点最多,但定位难料,是否真正定位县域经济的意向不明.从孝感市情况看,金融机构密度是逐年下降的.(2)涉农银行机构服务对象移位.当前县域涉农银行信贷机构,目标设计在服务农村,实际信贷投向定位主要是工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和城市商业物流企业.县域信贷资金由上级行集中,再由上级行转投到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县域以下企业、涉农经济组织和农民无法找到贴心的金融机构.调查显示,孝感市信用社从2007年起,就开始收缩农户信贷,2008年的投放重点在上市公司和优质中小企业,以及少量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经营大户,这部分贷款占新增贷款的80%以上.涉农金融服务对象的移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远离金融.(3)涉农金融机构经营目标与社会原则难以均衡.涉农金融机构在经营上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客观上难以处理服务农村经济与实现经营目标的关系.当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银行机构改革把上市作为目标.既然要上市,就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目标,就会减少甚至放弃对农村信贷的投入,因为农业信贷的低收益、高成本、高风险问题不可避免,而真正解决涉农银行机构配置农业信贷资源积极性不高问题,关键是解决等额信贷投入不等收的问题.国家对各级涉农银行机构要有针对性地政策倾斜,其信贷业务要统一经营、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制定单独的支农再贷款、农业贷款利息政策、税收政策.

基于体制改革滞后,涉农金融机构体系与信贷产品创新滞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来,在涉农金融组织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模式,导致涉农金融组织体系建设长期成为决策层工作重点,至今还只停留在规划中.涉农信贷产品的创新,在设计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上,始终是一种追随型而非契合型的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孝感市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较少推出类似林权质押、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等信贷新品种,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满足度不高,覆盖面不广.

基于沟通管道不畅与协调机制缺位,相关政策间协作效应欠佳.调查显示,孝感市农、林、水等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间总体上还没有建立协调沟通管道,大多是按照自身的分工从事份内职责,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共同扶持孝感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推进模式还没有形成.部&#

本文是一篇农村经济论文范文,农村经济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协调调查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村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农村经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998;经济主管部门本位意识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信贷投入.如孝昌县农信社为保全信贷资产而营销保险,被当地某部门认定为不正常竞争进行处罚,就极大伤害了信贷营销经济性,也不利于保障信贷资产安全,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间协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3年农村税费政策改革前,财政基本上是从农村取得多,投得少,农民人均税费负担450元,高峰时达到800元以上,相当部分农户靠借贷上交税费,村组借贷的70%以上也是用于交税费,致使金融富农政策大打折扣,近10亿元的此类涉农信贷成为呆账.

基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涉农信贷当期和预期损失难以预料.由于农村经济承受自然、经营和市场三重风险的压力.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条件下,银行对农业的信贷投入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1)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农业保险机制尚不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起步较晚,商业性保险参与的双方积极性均不高,农业投资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最初受冲击的是农户和涉农企业,随后风险将迅速转移到放贷的金融机构.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孝感市农业因灾损失达3.62亿元,其中与银行信贷相关的损失有1.2亿元.在2008年8月30日的暴雨灾害中,孝感市农业因灾损失4.47亿元,与银行信贷相关的有1.9亿元.由于绝大部分损失主体没有参加政策性或商业性农业保险,即使有保险的也难以得到足额理赔,如孝昌某林业公司报损100多万元,而保险公司仅认定10余万元.因此,仅两次灾害就造成银行信贷3.1亿元难以按期收回,预期损失尚难预料.(2)有利于信贷营销的农业担保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孝感市还没有成立专门面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担保机构,更缺少直接为农户服务的农户担保公司.现有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差,平均资本金不到1500万元,除对少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所担保外,对农村经济一般较少介入.(3)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完备.财政性补偿较少,税费优惠期较短.政策性信贷损失弥补政策不够明确,涉农信贷总体改革与发展方向是商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对信贷吸附能力较差.涉农信贷现行管理手段与考核办法未能体现差异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严于一般性商业信贷,严重制约了一线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

优化配置与政策建议

更新观念,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强度和密度.提高对现代农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认识,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上,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和信贷管理上,要更新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单个、分散农村经济主体向规模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农村经济主体转变;从重点支持打工经济,向重点支持创业经济的转变;从与商业金融争市场分利益向重点支持农村发展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涉农企业龙头化转变,立足长远目标,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整合孝感市农村金融的整体服务功能,共同打造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信贷支农品牌,共同培植大型的农业产业集群,在拉长产业链条中寻求新突破,支持“公司+农户+市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大规模的产业带.


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信贷产品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创新要把握好几个趋势:一是把握好农户与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间结合加快的趋势;二是把握好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三是把握好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间合作形成产业化链条、与现代物流企业结合、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四是把握好信贷产品与产业财政资金相结合的趋势;五是把握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机遇,积极推进金融业务和管理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在信贷产品设计上,探索以股权、仓单、应收账款、商标品牌、林权、专利权等有效物权作担保抵押的信贷方式.在信贷管理制度上,将现行的信贷责任终生追究制度调整为责任追究与业务奖励并重的激励约束双向机制.

发挥合力作用,建立健全产业、财政、金融政策联动机制.相关部门要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税费政策要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性.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支农业务要实现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信贷风险.政策性金融要用好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和引导各类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以支持农业现代化.运用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灵活的利率政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并逐步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注重持续发展,创新农村金融保障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等专门的担保公司,分门别类对农业经济提供担保服务.按乡镇设立一批专门为农村种养加工大户服务的农户担保公司,与现行的农贷政策契合,发挥倍数效应.鼓励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政策支持、适度保障的运作模式,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稳定大宗农副产品生产,为农业信贷资金安全提供经济保障,调动涉农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套期保值工具,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比较有效的价格信号.建立农业信贷损失的特殊补贴制度,鼓励信贷支持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孝感中心支行)

相关论文

关于商南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现状调查

本文是一篇农村体育论文范文,农村体育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商南地区农村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村体育。

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本文是一篇农业产业化论文范文,关于农业产业化相关毕业论文,关于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业产业化及文化生活。

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实证

这是一篇经济发展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实证相关硕士毕业论文。是研究生论文专业与经济发展及人文社科及区域经济方。

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关于可持续发展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中的热点问题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