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4-04-07 点赞:49811 浏览:1011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医学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医学教育及实践教学及医学院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医学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地方医学院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做法和体会,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地方医学院校

高等医学教育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医改)和教育改革(教改)的交汇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职能的地方医学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方面还与医药卫生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以人为本理念缺失、人文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较低下等一系列问题[1,2].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全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3].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1.以能力本位理念为指导,切实把握医学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在教育观念上,坚持“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统一,医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教育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创新思维、临床思维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力求在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由“教会学生什么”向“为学生自学提供什么”转变;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全面实现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向“能力本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服务.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最终要落脚于人才培养方案[4].学校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完善以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利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传统教学与运行模式过于钢化,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弊端,本着“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人文与科学、校内与校外”密切结合的原则,在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打破医学教育“老三段”的课程设置模式[5],构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融“通修、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任意选修、实践教学”五个模块于一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使学生压力减轻、课程选择余地更加宽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等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共享平台.依托网络技术,大力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辅助教学,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网络化教材建设,推进精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教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实现教学资源网上开放;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逐步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进和选用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如超星尔雅公司的通识课程,国道数据的外文课程等);加强网络课程协同开发力度,增加优质网络选修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提供更大空间.

3.以强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了有利于知识交融的实践平台


本着“定位明确、功能互补、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专业界限,整合相近、相关专业实验室,合理配置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布局,构筑了多层次实验实训平台协调发展,功能互补,融教、学、研、训、服务五位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群,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提供条件支撑.

按照“整体优化,功能互补”的原则,整合基础医学主体实验室,构建了结构形态、器官功能、创新实践等不同层次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化、分层次、模块化”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本着“相对集中、相邻相通”的原则,实施跨专业优化整合,将临床技能、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和医学检验等六大医学主体专业实验室,整合为“6+1”模式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着力突出职业素质养成、临床技能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另外,学校还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群,构建了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管理科学与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平台群和非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群,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强化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锻炼.

4.以加强全程培养为手段,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教育融合

以整体培养理念为指导,按照“基础与临床整体融通”的改革理念,强化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技能实训和临床见习实习的衔接,把职业素养、人文教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1早期接触临床医学内容.坚持接触临床前移(如早期接触临床)、医学问题前移(早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医学重大问题讲座)、临床技能培训前移(基础实验贯穿无菌概念,早期开设实验动物伦理和临床技能课程等),推进人文通识教育与医学教育密切结合、基础与临床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立临床专业观念和临床思维;多学期反复临床,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2临床学习阶段回归基础.在高年级学生,开设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如临床药理学、临床病理学、临床电生理学等),或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开展基础医学专题辅导或系列讲座,一方面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整合联系,另一方面为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考研做准备,尽可能减少考研对临床实习的冲击.

4.3完善实践能力促进机制.针对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薄弱或关键环节,发挥竞赛或统考方式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行多阶段的综合性评价和相关专业的客观结构化考试考核办法,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见习学生临床技能理论统考、实习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5.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造就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教学骨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培训,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长效发展机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1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我校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中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发展实际,实施了“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能力提升支持计划”.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以强化师资育人意识和教学水平为切入点,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意识、教学自觉性、教学能力和水平.

5.2实施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目前,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早期接触临床、多学期接触临床的做法,但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存在“割裂”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生系统培养和全程性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强化基础和临床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医学教育前、后期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教学团队,为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的一体化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5.3加强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技能培训.针对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临床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举办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培训班,组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到附属教学医院巡回培训,切实提高附属教学医院教师的临床执教能力,为提升临床实践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6.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构建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系统性、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长期坚持“三查”、“四评”制度,即坚持开展学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坚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评估、实验室与实践基地评估、教学管理部门工作评估,使教学质量管理始终保持常态化、规范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施的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考试巡考、考试分析制度保持30余年不断线,有力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对照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6],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学建设,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控、评估、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运行过程的自我优化,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多年以来,学校在尊重医学学科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进程,也取得了医学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强化内涵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目标定位,从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等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起高等学校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针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以实现知识向技能和能力转化为目的教学改革,构建切合学校实际,彰显实践教学特色的医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以医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建构与实践(项目编号:YJKT201114).

相关论文

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实践教学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实践教学及动物。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实践教学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实践教。

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论文为物联网方面电大本科毕业论文,关于物联网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可用于物联网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