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八大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

时间:2024-03-22 点赞:45832 浏览:902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政治论文范文属于改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政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与关于十八大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相关论文修改网站。适合政治及政治改革及审计监督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在21世纪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与之相伴随的是对政体改革的迫切需要.其他发家国家历史中也曾面对相同的问题.中国的政体改革从纵向来说,应当先易后难,“自下而上”.以减少阻力,实现平稳过渡;从横向来看,应当明晰权力的划分,使立法、司法、行政事务运行更加科学、高效、合理;同时,为政治制度的长久发展建立具有时代意义的政治文化,从而实现政治制度的成功转型.

关 键 词 :政改;权力;文化

党的十八大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政治改革呼之欲出,渐进式的改革已经走到了紧迫的关头,政改问题已不能留待更有智慧的后人去解决,中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中找到最明智的选择,实现中国政治体制的华丽转型.那么何种政改方向才能突破阻力,解除压力,实现未来中国的长久兴盛,同时又不会造成社会的剧烈动荡,保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被动摇?政改问题可谓千头万绪,本文主要从纵横两个方向来阐述中国政改的方向.

一、纵向:先易后难,自下而上

一个国家的活力在于它的基层,而改革的动力也来自于基层.首先,政改如果从权力的掌控者入手,看似实效性高,但从中国社会来看这无疑是既得利益者自己革自己的命,不仅成效不大,改革也会中途破产,阻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从基层做起,逐步推演到,既可以缓和矛盾,平稳过渡,又可以保证政改具有充分的社会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

首先,要调整和理顺与地方的关系.对地方事务该管的管,该放的放.虽然一直强调要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可谓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全面领导,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好的政府只是做好它职能以内的事务,管理范围越广,管理的效果越差.所以在村、县等这样的较基层管理组织中试行自主管理的办法,上级领导层下放权力.首先把将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抽离开来,过多的权力集中在手,很难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中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早就作出了精炼的总结,他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不难看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改变公共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从而使公共权力合理、科学、公正配置和运行.所有社会集团都必须获得充分的机会参与决策过程.当然这个权力的抽离不是突然的,而是可以从某些温和的领域率先抽离.当然改革一定会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损失,关键是要把这个损失控制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过人事的变动,把既得利益逐渐淡化.其次,划清与地方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例如,事务主要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国家安全,制定和运用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等等.地方的事务主要包括:发展地方经济,负责城市地区或农村地区教育、科学、文化、环境保护、体育等事业的发展,维护本地方社会治安,负责本地区基础设施与公益性项目的建设等等.在贯彻执行、省制定的政策法规这一项任务上,应逐渐转变为结合指示的精神,地方自主提出发展政策,以获得的批准.严格做到不插手地方事务,地方积极配合帮助其完成任务.第三,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社会监督一直存在,但是力量弱小且分散化不科学.可以村、县这种较小的行政区域开始,建立权力监督机制,这个监督不同于以往由党来领导,这个监督必须是社会各种力量的结合.不受被监督权力的控制,保证监督的声音可以顺利的发出.例如,近年互联网监督的兴起,为草根监督提供了平台,但这样的监督还不具规范化,科学化.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不受控制的监督明晰的建立起来.这一制度开始执行时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弹,党领导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但是只要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应对,态度清晰,解决有效,树立纠错榜样,那么也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的.当然这个监督的程度在初始阶段依然是小范围的,不是连根拔起的,也不是翻天覆地的.这需要监督者自身要有判断的智慧.同时也需要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沟通的智慧.所以一切还应当从小处做起,从基层做起,自下而上.

二、横向:三权的分解与重构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可谓家喻户晓,这是西方近代政治的典型代表.解决中国的政改问题不应过分忌讳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大胆选择,小心尝试.就中国现行的权力划分来看,立法、行政、司法统归于党的领导之下而没有真正的独立,权力的相互重叠导致政治存在暗箱操作.首先,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应当充分行使.1、减少代表名额.现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为2985人,是世界议会人数之最.总的来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名额过多,不便于召开会议、充分讨论和决定问题,从而影响到人大职权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而且会议成本很高.2、逐步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就需要人大代表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深入人民群众了解民情,开展大量的代表活动,这就要求代表必须专职化.只有这样,才与人大的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相对称.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定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专职代表与会议代表并存,此后逐步减少会议代表的数量,直至最终取消会议代表的席位.3、政府和两院代表逐步减少并退出人大.目前,人大代表在构成方面,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党政机关领导人员比例偏高.是政府两院的代表退出人大可以大大减少各级人大代表的数量.其次,官员代表太多,造成代表在代表大会上的实际地位不平等.再次,代表与执行机关官员一身两任,会混淆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落实.最后,限制官员代表兼任人大代表,更符合公民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4、全国人代会的召开周期应当缩短并且审计权划归全国人大.现行的一年一次的人代会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改革需要,很多重大问题需要及时讨论,及时纠正,而人代会只能做到在年初时听取各项工作的总结汇报,其实并没有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去.人民当然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同时由于人大代表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具备专业知识,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听取汇报,而非审计汇报,所以这在无形中剥夺了人代会的审计权.并且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审计机关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这种体制设计在实际运行中弊端甚多,如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的披露受到限制、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不稳定、审计监督留有空白、预算审计流于形式等.可以说,人代会既无审计权力,又无审计渠道.而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将审计署划归全国人大领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并增进人大的权威. 5、以差额竞选的方式产生代表.竞选本质上是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选举中,通过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和比较,增加选举的透明度,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比较多的了解,从而减少选举人的盲目性.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其次,司法机构要实现真正独立.第一、解决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问题,落实宪法确立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规定.由于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都受制于同级地方政权,在有些案件的审理上,法官不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而是代表地方利益甚至是某个人、某些人的利益.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必须彻底改造形成司法权地方化的体制性因素,解决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的问题.第二、司法权威的实现.司法权威的形成来源于司法机关尽可能公正地解决每一起案件,要保证审判的质量必须提高法官的素质.实现法官精英化.一般说来,人数较少的群体,素质比较容易保证,国家也比较可能为其提供优越的任职保障,因而其权威地位比较容易获得和维持.

再次,行政机构的改革.1、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部门逐步向“大部制、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个思路,国务院所属机构可考虑继续整合,拓宽部委的职能和覆盖空间.增设总理预算管理办公室.2、行政与利益和金钱相分离.一切关于收费条款的设立权,应当上收到人大,否则应当视为违法.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行政公务活动与市场服务性事业分开.凡是政府执法部门自己执法、检查发生的费用,是行政公务成本,应当由执法者承担,而不应当由被执法者支付.3、近期内政府和事业机构的人员只能控制,不宜再扩大.我国财政对于公务活动和公务员,以及事业的供养能力有限.增加机构和人员,将会导致更多的“三公”支出,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控制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扩张,应当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更多事务交由自治组织管理.4、划小行政区域.在政治往前推进的过程中,行政区域太大,其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等因素过强,会对政权形成一定的制衡.同时政令畅通也受到层级的影响.缩小省级政府的管理规模和幅度,合理界定与地方的事权关系,合理下放和配置权力,减少和避免地方主义,发挥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重构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无论选取哪种方向,要想真正的实现政治体制的转变必须有既得利益者做出牺牲.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才能赋予制度生命力.制度是人事和文化结合的产物,人事是制度之父,文化是制度之母.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我们的政治精英队伍,既缺乏系统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专业训练,又缺乏献身国家和民族的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致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步履维艰.阿尔蒙德和维巴更明确指出:“一个稳定的和有效率的政府,不光是靠政府结构和政治结构,还依靠人民所具有的对政治过程的取向——政治文化.除非政治文化能够支持系统,否则,这种系统获得成功的机会将是渺茫的.”“国家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因此,在“政治硬件”改造的同时更应注重政治软件的更新.中国的主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舶来品至今还未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说在大众层面的认同度还是很低的.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凡是”到后来的“解放思想”证明党的思想革新能力还是很强的.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营造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而文化的形成可以分理论与实践两条路来走.理论上坚持社会主义大旗不倒,实践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毕竟政治改革的理想与现实不可能完全重合,因此,可以实行政治文化改革的“双轨制”.


相关论文

新形势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发展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及小。

对政治体制改革不要“虎色变”

本文关于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政治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市场经济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对政治体制改革不要“虎色变”。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为您写社会发展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社会发展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关于社会发展及政治。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

这篇政治学论文范文属于理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政治学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与趋势相关如何写好政治。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该文是党建专业和法律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和法律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和法律及行。

政治体制改革的“体制内阻力”

此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体制内阻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发展及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