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对名著的改编

时间:2024-04-03 点赞:43754 浏览:830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原著方面专业论文修改,关于影视作品对名著的改编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原著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原著及名著及文化艺术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通过对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探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在新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条件都不断发展的今天,那些曾经的名著经典在近些年来为什么被越来越多地搬上荧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股改编热潮?而那些经过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在市场利益驱动的今天,又是否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否可以真正体现出其所欲表现的艺术价值,对我国今后的电影电视事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 键 词 :影视作品;名著;改编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152-02

当你打开电视机观看影视剧作品的时候,不知你会否发觉有越来越多题材迥异、类型多样的影视剧作竞相搬上荧屏,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一方面使广大电视观众有了更多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满足着不同层面受众的审美需求.如若你再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它们大都出身于“名家”.像《红楼梦》根据曹雪芹同名小说改编,《阿Q正传》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雷雨》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边城》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半生缘》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等等.

一、名著“改编热”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市场因素

按理说,在新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条件都不断前进的今天,影视作品的创作也应是不断发掘潜力、推陈出新的,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曾经的名著名篇却被越来越多地搬上荧屏,成为导演和编剧们争相改编的新宠.且不说有多少部名家名作已被改编成影视剧作,也不说这些被改编的作品的成与败,单就这一现象便足以令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股名著改编的热潮?

文学界和影视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意见.执导电视剧《啼笑姻缘》的著名导演黄蜀芹认为,名著相继被搬上荧屏,说明名著有其独特的魅力.电视剧比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更容易使名著得到传播,也可以使名著更好地传承下去.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尖锐地指出,名著改编之所以会成为一股热潮,是因为目前缺少优秀的原创作品.编剧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名著,恰恰说明当下文艺工作者进取心的丧失和创造力的贫乏.另外,汪教授指出,人们热衷于与现实生活差异较大的名著,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上的“陌生感”,这也是名著以多种样式被不断演绎的原因之一.中山大学中文系黄伟宗教授则认为,改编之风盛行,是影视作品市场需要越来越大的结果.根据最近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受经济利益驱动”(67.2%的观众提及)和“跟风”(51%的观众提及)是近年来出现“经典著作改编热”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程度与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一些美的事物的欣赏水平也有所要求,这便无形当中给改编者增加了压力,因为一部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作,要想既要“叫好”,又要“叫座”实在是令创作者们最头疼的事情.作为改编者无论从对原著的选择,到改编的方式、方法,甚至包括是否忠实于原著作品,他都不可能脱离市场经济这一轨道而独行,毕竟,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口味,迎合市场利益需求是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改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简单说,倘若没有了票房,又何谈盈利呢?

(二)受众因素

近日,在某网站上就有一道关于“衡量名著改编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的多选题,其中,70%的人认为衡量名著改编的标志是观众满意度高;55.2%的人则认为是忠实于原著的程度高;49.8%的人认为是收视率高;仅有5.4%的人认为名著改编只要能为观众提供娱乐就可以了;同样只有3.4%的人认为这类作品只要跟着收视效果走,保证收回投资就可以了.

由此看来,这种名著改编热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大众文化日益勃兴的背景下,在改编时选择适合的媒介并适应大众的需要就成了改编者不得不首先面对的问题.而穿越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一系列古典小说名著,民众认知程度高,为人耳熟能详,在当代社会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这种经典名著改编热的现象也是当今影视作品市场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与其让舞台和荧屏被胡编滥造的戏说剧、言情剧给占领,还不如多一些名著改编的剧目,至少名著的文学价值还能使改编后作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二、名著改编及改编的关键

多少年来,“忠实于原著”一直是改编的基本原则,同时,它又是改编的一种实践.比如,英国的电影改编者,常常把是否“忠实于原著”作为衡量改编成败的尺子.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历来有人主张神圣不可侵犯.著名编剧兼制片人麦克比克特改编《仲夏夜之梦》时场景的安排、语言的节拍、诗句的速度,几乎一切保持原样,全剧只删去在舞台上可行,而在影片里显得重复的几句台词.法国导演布莱松改编《乡村牧师的日记》时,更是把“忠于原著”的原则推向了极致.他决定逐字逐句完全忠实于贝尔纳的小说,以画外音作为讲故事的主要手段,让牧师在写日记的时候以画外音的形式把内容读给观众听.巴赞对于布莱松的这一改编方法是十分赞赏的.

在我国,夏衍的改编理论对改编者有重大影响.他主张“忠实于原著”,主张“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但他同时又提出改编“必须在某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上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也就是所谓必要的革新”.他改编《祝福》、《林家铺子》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进行的.说到对鲁迅小说《祝福》的改编,他甚至显得小心翼翼,“稍加一点也是战战兢兢的”,而说到对《林家铺子》的改编,则不讳言“对林老板这个人物也有点小的改动”.对这点“小的改动”他是这样辩护的:为什么改编鲁迅就一定战战兢兢,改编茅盾就可以理直气壮?我想这个由夏衍表现出来的矛盾行为,恰恰暴露了所谓“忠实原著”的虚伪性.不是所有原著都应该被忠实的,应该被忠实的,只有那些被我们视为经典,戴着神圣光环的作品,可见,忠实原著也并不是一个客观标准,忠实的程度是要视原著在我们心中的神圣地位而定的.拿鲁迅和茅盾相比,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鲁迅当然更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前一阵子由李少红执导的《橘子红了》,把一本4万字的小说改成了25集长篇电视剧,随着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播出,很快使一些人大为不满,因为这是一部4万字的自述式作品,要把它拉长25集,改编者需要增加许多东西,不可能完全忠实原著,甚至完全不能忠实原著.按照这些忠实论者的逻辑,不忠实原著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在这方面《橘子红了》受到太多的指责.同样,电视剧《我这一辈子》播出后的反响,相对《橘子红了》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对改编后作品的意见很快就在媒体上反映出来.有人认为这部电视剧“顶多半个老舍”;有人批评该剧“不过打着老舍的幌子”.一些评判意见中,老舍之子舒乙的意见最具代表性.最初,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我这一辈子》,只是说在所有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中最令人满意的是《四世同堂》,因为它绝对忠实原著.实际上,他在这里已经暗示了对《我这一辈子》的不满,其原因显然是《我这一辈子》没有忠实于原著.因此,这种脱离原著的改编,要特别小心,艺术形式可以改,但必须非常忠实于原著.其实,通过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不大容易讨好的.任何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要避免观众拿原作和新作做比较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有一本名著高高的悬挂在我们头顶.在那些捍卫传统的人看来,经典名著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忠实于原著”的提法并不意味着限制改编者应有的创作自由.忠实不是亦步亦趋地完全照搬,它同样需要大胆的虚构、独特的发现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说到这里便不能不提及,在“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和他的电影.张艺谋步入影坛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争论正酣之际,当陈凯歌等人要尝试摆脱文学的时候,张艺谋一直坚信电影应与文学保持密切的关系,他强调电影“离不开文学这根拐杖”,并坦言自己“离不开小说”,由他所导演的成功之作都是根据当代作家的优秀小说改编而成的.从他改编的第一部处女作《红高粱》开始,张艺谋就不是个“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者,他不仅要把小说拍成电影,更要把它们拍成“张艺谋电影”.为了使他的影片极富视觉冲击力,强烈地表现那种源自生命深处的感性精神,张艺谋对原著的情节结构做了很大的“手术”.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按照原著的叙事重心拍下去,很可能拍成了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那么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电影《红高粱》了,对于这部电影,我所要表达的方式就是要像小说那样“唱一支生命的赞歌”.


所以说评价改编是否成功的核心尺度不应是忠实原著的程度,而应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与原著有关联又有别于原著的新作品,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原著精神,吃透原作,熟悉作品表现的时代风貌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对小说本身的理解,改编只是对原作的一种模仿和克隆,那它还如何吸引众多艺术人才为它奉献毕生的艺术才华?我想,这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于原作来说都是一种亵渎.因此,所有改编或多或少总要对原著有所改变并作出新的解释.舒乙所谓“必须非常忠实于原著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俗话说,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这句话来形容名著改编,我觉得最恰如其分.

三、我国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的发展现状

近一段时间,由名著改编的现实题材的影视剧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情瞩目,唤起了许多共和国同龄人的怀旧情怀,也引起广大青少年观众的浓厚兴趣.这部分现实题材的影视剧作涉及社会生活领域广泛,主题多样深刻,类型丰富而不乏创新.例如:表现农村现实题材作品《插树岭》、《圣水湖畔》、《都市外乡人》;表现工业和改革题材的作品《大工匠》、《铁色高原》;还有就是表现革命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历史的天空》、《亮剑》、《暗算》等等.这些作品的涌现,说明我国影视剧创作在审美形式方面日趋成熟,通过一些新事物、新人物、新思想的变化,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和灵感,配合好的制作班底,利用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战略相结合,创造出一大批优秀国产影视剧.这也预示了我国影视剧创作在审美形式上自觉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让主流价值观在好看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观众,将成为我国影视剧创作和市场运作过程中一个越来越强劲的发展趋势.

相关论文

国产影视作品的译制和传播

此文是一篇影视作品论文范文,影视作品相关论文范例,与国产影视作品的译制和传播相关硕士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影视作品及广播电视及参考。

影视作品对消费社会的建构

该文为社会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影视作品对消费社会的建构相关论文的格式,可作为文化社会学专业社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优化策略

本文是一篇字幕论文范文,字幕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外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优化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字幕及参考文献及艺术科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