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村样本:大陆农村妇女平权之路

时间:2024-03-22 点赞:45506 浏览:8919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妇女及山村及社区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妇女方面有关专业论文修改,关于周山村样本:大陆农村妇女平权之路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妇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在人们认为妇女早已“顶起半边天”的今天,在大陆一些村庄中妇女的基本合法权益却依旧被村规民约剥夺.近十余年来,尽管有民间和的帮助和支持,但大陆农村妇女的平权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周山村,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

在民间NGO介入之前,这里一直延续着河南省登封市的古老习俗:生了男孩,胎盘埋在院子中间,寓意他长大以后要顶立门户;生了女孩,将胎盘埋在厕所旁边,因为她早晚都要出嫁.如果谁家把女孩的胎盘埋在院子中间,就会压住这一家的“运气”,以后也无法生出男孩,即使生出男孩也会多灾多难.

为了能让院子中间的那块空地有“用武之地”,村里的女人们往往会坚持“一直生到儿子”为止;实在不行,“买孩子”也要给家里添个儿子,只为能在村里抬头做人.

现任周山村“计生专干”的周改云,一开始接到让其担任“计生专干”的通知,根本不愿意做.“我就是纯女户出身,知道做女人的苦,怎么能让别人不要生?”周改云说.

这种情况直到近十余年才逐渐有所改观.在民间NGO组织和党校有关专家的持续帮助下,周山村部分妇女成立了自己的“妇女草根组织”,唤醒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妇女组织成员通过参与修订具有明确性别平等内容的村规民约,为全村妇女争取到了在本村落户、分得口粮款等合法权益.

时至今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性别平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的村庄,周山村已经成为“妇女平权”的范本,被大陆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李慧英看来,周山村这种社会组织的渗透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一种好的模式,却难以在全国普及复制.相反,周山村所制定的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其文本却是容易“翻版复制”的,并能在全国大范围普及.

但作为第一个修改村规民约的村庄,如果没有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作为前提,妇女通过修改村规民约来争取利益也是难以实现的,村中仍会有类似于“祠堂改革”中断、村妇女干部被排挤的大小波折.

“祠堂改革”风波

一场备受关注的“祠堂改革”,原本想要一改“祭祀男性祖先、传续男性家谱”的传统,迎来“女孩人家谱、妇女人祠堂、倡导性别平等新家风”,却还未来得及见诸报端,即被“扼杀”.

2014年“世界农村妇女日”前夕,香港乐施会与合作伙伴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9月底组织“媒体倡导会”,邀请多家海内外媒体赴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周山村考察“祠堂改革”.

然而,周氏祠堂的主要投资者在知晓祠堂的“新变革”策划后,坚决反对:“不要让乱七八糟的人进到我的祖宗圣地”.最终,这一“倡导会”中的最大亮点,在启动仪式的前一天,当着众多媒体的面被临时取消.

这场夭折的‘祠堂改革”源于一次谈话.

当梁军知道周山村已经建成了_一座“周氏祠堂”时,她找到负责祠堂建设的村干部周怀亮:“你这不是跟我唱反调吗?”梁军,是一家妇女NGO组织――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从2002年开始和周山村接触,推动以“妇女赋权”为主旨的项目,如今已经12年.

传统祠堂主要用于祭祖、续家谱.而续家谱本身就是一种强调“生男偏好”的活动:传统所谓续家谱,是按照男性传承的规则,已有的儿孙,甚至还没有出生的儿孙都要写上去;女儿则不行.没有儿子就意味着家谱中断,哪怕生了很多女儿也是“绝户头”,因此强调了“生男”意愿.

建祠堂就是“唱反调”,让村干部周怀亮有点发懵.周姓,是占周山村70%人口的大姓,建祠堂的动因,不过就是想建一个外地周姓人回村祭祖的地方.配合着当时国内正在火热的“祭祖”风,怀亮压根儿没想到建祠堂是个破坏妇女平等的“复辟”之举.

木已成舟,梁军提出希望让祠堂产生“正面引导”的意义.村干部怀亮也特别积极配合.怀亮效率很高,他请了周姓七男七女、一共14名代表,与梁军一起,商量如何推动“祠堂改革”.

周山村的习俗是,怀孕的、流产的、坐月子的、丧偶的妇女都不能进入祠堂的,进去就是不吉利.梁军认为,除了这些传统习俗要改掉之外,还应为“家风”增添新的内容.

随后,在讨论的现场就提出了“男到女家落户”“反对胎儿鉴定”“妇女参政”等说法,最终经所有人选择,周氏新家风定为:“爱国爱家、男女平等、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互助友善、文明节俭、保护环境”.

但事实上,在“祠堂改革”筹备的过程中,就有一些村里村外的周姓人反对,大股东发话后,反对声也应声而起.原本积极性颇高的村干部怀亮也在反对声势中不再坚持.

“这事情本身也集中了村庄的复杂状况,很有意思.”梁军认为,推进乡村变革要顺势而为,不强求.于是,“祠堂改革”也就此紧急刹车,偃旗息鼓.

周山女人

周山村的三百多户人家分散在沟沟坎坎里.那时,周山村妇女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家里老小,除非有迫切的需要,妇女间少有闲情“串门”.香港乐施会的钟丽珊,至今仍记得当年妇女们拉着自己的手,有话想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样子.

2004年,受香港乐施会资助,“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正式成立.协会这样的“妇女草根组织”,在增加妇女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强农村妇女自主和自我发展能力,透过建立协会,凝聚妇女,壮大声音,促进其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如今,协会已经成为村中妇女代表的代名词.妇女意识觉醒的成员们,开始以协会为基地,积极争取妇女权益.

作为计生专干,改云是衔接民间NGO与村委会的沟通桥梁.

事实上,尽管是个“村干部”,在此之前,作为一个“女人’,周改云在周山村吃了不少苦.

周改云家一共姊妹五个,没有男孩.

在周山村,在葬礼上打幡,也象征着对“继承权”的宣示,因此打幡者都是这家的儿子.如果这家没有儿子,一般就会从亲属处“过继”一个儿子打幡. 1989年,周改云父亲葬礼.有本家亲属说,周改云作为女人,也没有“招女婿”(入赘),因此没有资格为其父打幡,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代替周改云.周改云没有同意,强硬地为父亲打了幡.事后,她被亲戚联合母亲在大雨天撵出了家门.周改云哭着连夜离开家,借住在村里的一处破窑洞里.

一年后,周改云回家的契机同样源于丧礼.周改云姐夫出车祸丧生,周改云再一次顶住来自亲戚的压力把事情办妥,让周改云母亲明白了闺女不是“外人”.

回来的程序是繁琐的,除了将周改云一家的户口迁回村,周改云母亲还请了族里人、村干部、生产队长吃饭,立下字据,周改云才算是回家.

改云被赶出家门后,曾在生下儿子时放声大哭:“如果生的是一个女孩,我坚决送人,不能让她和我一样受欺负.”

加入协会的妇女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周改云类似的经历.

景秀英在23岁时母亲去世,因为是没结婚的老闺女,被称为“毛头女”,送殡不允许送到坟上.秀英“没遍数”地哭着要去,却被姐姐抱住,最终没能成行.

王云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曾被父亲扔在山坡上,在外哭了三天,才被接了回去.有这样经历的王云,在自己做母亲时,却坚持要生男孩,接连生了四个女孩后,王云从外面抱养了一个男孩回家.

景秀芳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家庭困难的时期,重男轻女的丈夫一度让家里的大女儿停了学业,专心供儿子读书.尽管家中条件好转之后,大女儿重新上学,这件事仍然成为秀芳―旦回想就红了眼眶的伤痛.

女娶男

2008年11月,周山村的郝玉枝家办了一场名动全村的“女娶男”婚礼.婚礼当天,三百多名观礼人把藏身在山坡中的玉枝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屋外窄窄的土路上都围满了人.

在此之前,周山村“招女婿”仪式与“娶媳妇”的本质相同,遵循着“男娶女”的老例:新郎在婚礼的前一天住岳父家,新娘则住到婆家.等到婚礼当天,由新郎从岳父家出发把新娘“娶”回来.

这场婚礼来自于当时周山村村支书景占营的策划.2008年i0月,经民间NGO组织引荐,景占营参加党校关于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培训.这场培训持续了五天,内容涉及到农村生育观念的分析、婚丧嫁娶的习俗应该有所改变,以及修订村规民约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性别比失调问题等.

景占营主动请缨,申请成为党校“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的首批试点,也因此决定了两件事.第一,在村里办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女娶男”婚礼,打出“第一响”;第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改村规民约.

周山村妇女手工艺协会成员玉枝――家有豫女的“纯女户”,被选为举办“女娶男”婚礼的第一人.

景占营提出为即将成婚的玉枝家大女儿,提供完全免费而且排场轰轰烈烈的婚礼.对于玉枝家来说,“女娶男”让男方觉得难以接受.玉枝的劝说工作非常淳朴:“如果不是有村里的支持,我们哪能有这样风光的婚礼”.

最终,玉枝的女儿在婚礼上坐着“婚车”从娘家出发去把新郎“娶”回了家,由村支书亲自证婚,镇计生委也送来了“吉日良辰迎佳婿,男到女家树新风”的匾额.在婚礼礼台两边,两大幅对联写着:“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男娶女,女娶男,两样都行”.协会会长秀芳第一次登上礼台,对村民们说:“周山村几十年、几百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婚礼,生女孩照样能为父母争光!”

在景占营的行动之前,妇女手工艺协会还是一个单干的“妇女组织”,而这一次后,周山村的“妇女平权”运动开始添加了“村两委”(村委会、村监委会)的推动力量.在玉枝家的婚礼后,村里此后还有三个家庭举办了“女娶男”式的婚礼.

参与修改新村规

2003年,周山村开始实行退耕还林,2006年土地流转给登封嵩基集团,土地山林全部交给企业经营,由企业发给村民工资(粮款),人均800元/年.此后,全村人不再耕种土地.

因此,在2007年,如何分配粮款就成为周山村村务管理中十分敏感的话题――如何界定“村民”、如何界定“资格”.在当年制定的“兑现粮款原则十三条”中,明文规定“妇女婚后户口未迁出者,不论时间长短一律不给粮款”;而离婚后回村居住的妇女,村民认为“早晚还要嫁人”,也不能算作本村村民.

2008年被纳入党校“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试点后,又加上几场“女娶男”婚礼仪式、“性别平等”培训的前期铺垫,“周山村村规民约修订研讨会”于2009年3月举办.

妇女手工艺协会成员秀芳是唯一作为特邀妇女代表参与会议的.修订新的村规民约当天,全村50多名村民代表、党员、村民组长和“村两委”以及妇女代表一起共同修订新约.

“第一次感受到当家做主的感觉”,秀芳回忆当天的情形时说,“我想自己既然是‘特邀妇女代表’,就应该代表妇女说话,把一切不平等的(条款)都说出来.于是我就只管大胆地提.我提出了‘男女婚居自由’‘离婚或丧偶妇女应该享受村民待遇’等意见,后来都一条条写进了村规民约.”

2009年3月12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程序,《周山村村规民约》(草案)经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大会共有70多名村民代表参加,其中手工艺协会的12位成员作为特邀妇女代表参加.

在大会当天,出身于周山村“纯女户”的女大学生村官周蓓晓负责宣读修订草案,让参会代表逐条审议、逐条表决.到了表决的时候,出乎蓓晓的意料,所有关于性别平等的条款,包括真正触及村民利益,影响口粮款分配的“纯女户、有儿有女户的子女婚嫁自由,男到女家、女到男家均可,享受本村村民待遇”,都获得了全体代表举手通过.

2012年明,周山村召开第二次修订村规民约大会.此次修订,还将离婚妇女回村的村民待遇也一并补人民约中.

女儿女婿要落户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在“妇女赋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村庄,仍在众多细微处体现着矛盾与反复.第一次修改民约后,民约对于村民来说更像是“一张纸”,村代表的表决流于过场. 直到出现了“王亮事件”.周山村村民王亮,有一儿两女,两女儿均已出嫁.儿子在2003年外出打工被黑窑厂绑架,四年没有消息.村民组根据王家的情况,同意其大女儿和女婿迁回娘家落户,同时享受分配口粮款的待遇.可是在2009年民约修改之后,王亮的儿子从黑窑厂逃回家,接着娶妻成家.如此一来,就有部分村民提出女儿女婿要迁回原住地.全组40多户,支持王亮家女儿女婿留下的,只有四票.

“你知道保留王亮女儿女婿在周山村户口,村组里每人减少的口粮款是多少钱吗?”梁军笑着说,“每个人少分两块三毛五.村里的人争的不是利益,就是观念.这里面还有一个村委会的干部带头闹事”.

这一场风波直接闹到了镇政府.但镇政府以及周山村两委坚决支持依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办事,一场“反抗”之风持续了两个月.

针对村中最激烈的反对力量,梁军对着一屋子男人做了一场培训.其中一个男人一边抽着烟一边问梁军:“你还想让俺一步退回到母系社会?”梁军笑着回问:“我哪里这样要求了?”这场培训,梁军避开了敏感话题,没有提王亮的事隋如何处理,主要讲生女、养老、性别比失衡等题目,试图在观念培训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周山村村干部的解决之道是“曲线救国”,先不急着对王亮家的事情做处理,而是在2010年2月

关于妇女及山村及社区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妇女方面有关专业论文修改,关于周山村样本:大陆农村妇女平权之路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妇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召开“村规民约学习誓师大会”,通过一系列的文艺表演,对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

文艺表演的内容由村民自己编排,内容都与村规民约条款有关.手工艺协会的成员对这一次宣传也十分积极,编了快板、三句半、小合唱三个节目上台表演.


在筹办演出的过程中,有村干部对参演的协会妇女说:“有几个人年龄大了不好看,让她们站到后面去!让年轻的、长得好看的、穿得漂亮的站在前排.”甚至逼着一个“长得不好看的”演员,直接气哭了协会成员,有人差点罢演.

在镇政府、村两委、NGO以及誓师大会之后,王亮家的事情最终得以解决,为王亮的女儿女婿落实了待遇.村中其他生产队有类似“王亮”情况的,都在等着“王亮事件”的处理结果.结果一出,也就“跟风”解决落实了当事人的户口.

新的村规民约开始慢慢发挥实际效应.现在周山村的村民遇到问题会先查村规民约,逐条对照,按条例解决.妇女参政不容易

梁军对周山村很有信心,现在的周山村,即使没有民间NGO的参与,其妇女意识已经觉醒,不会出现“一朝退回解放前”的情况.

“王亮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梁军曾感到“要变天了”.她与协会的成员们说:“有可能你们会被从这个大院赶出去,要提前做好准备”.

妇女手工艺协会的地点位于村中一个被废弃的小学大院,二层建筑,楼上整层是协会的活动范围,楼下除了一间是协会的厨房,另外是村委会的会议室、老年课堂、图书室等.

当时协会的妇女们态度很坚决:“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分派到各家,照样做,不集体生产,按照小组做”.

挺过风波的手T艺协会,在2011年底,显示出了更大的决心.

2011年底,周山“村两委”换届选举.协会成员在做绣花拖鞋的时候,也顺便讨论了选举的事情,认为村里平时的重大决策都没有妇女声音,要争取一个妇女利益的“代言人’.

协会成员都动员会长秀芳参加村监委会的竞选.在大伙“这不是个人的事,是妇女的事”的鼓动下,秀芳鼓起勇气决定参选.

整个协会的成员想尽各种办法为秀芳拉票,逢人就拉着说秀芳人多么公正无私.最终,秀芳成功当选了村监委会主任,手下管着两名监委会成员.监委会起着监督村财务、政务和落实村规民约的作用,村委的支出,无论大小,都要经过监委会三个人的审核和签字.

最终,除了秀芳,同为协会成员的周改云也在2011年的换届中成功连任村计生专干.另一名成员冯瑞芬则成功连任村妇女主任.

但妇女们争取“平等”的路并没有在“村两委”选举之后就一帆风顺.

一位新上任的村委干部,上任后就想提出由协会自己承担协会在大院所产生的用电费用,不承担就要拉闸:“你们也是个生产组织嘛,自己付,不要用村里的钱”.

对于协会来说这笔钱难以支付,秀芳们自发争取:“我们承担了村里多少事,外面来人都是我们接待,我们实际上是周山村的一个窗口”.最终是由村委里另一位副主任批复不需协会承担电费,才解决了争议.

女儿打幡摔老盆

尽管周改云在2011年选举后继续担任计生专干,但“村干部”的身份在此之前并没有为周改云争取权益带来多大便利.

“王亮事件”期间,等待风向的还有改云的妹妹周改凤.

曾经周改云在雨夜被母亲赶走,尝尽人情冷暖.同村后的周改云后来又面临母亲瘫痪的困境.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的周改云难以面面俱到,于是提出把嫁出去的妹妹改凤也叫回村.这一次是整个生产队的反对.回村的改凤为了争取落户,一争就争了十几年.

“村里村民的义务我都尽了,各种的税费我都交,为什么不给我落户?”改凤说,“村里男的娶媳妇顺理成章,外嫁女回来就要40户人家挨家签字同意才能落户”.

“王亮事件”后,有了先例,改凤的户口才算是落实.

2012年,周改云母亲过世.周山“村两委”经过修订村规民约,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主动提出为周改云母亲举办追悼会,改变旧的丧葬习俗.追悼会由村支书董银川主持,村主任周战伟致追悼词.葬礼上,周改云为母亲主持出殡、打幡;改凤摔老盆,挑战女儿不能打幡、摔老盆的传统.

协会全体成员都去帮忙,秀芳代表手工艺协会在葬礼上宣读了推进葬俗改革的倡议书,号召全体村民在丧葬礼仪中改掉重男轻女的习俗,提倡对老人“厚养薄葬”.葬礼的目的,为宣传“女儿同样可以养老送终”.村里的一个老太太说:“这件事一办,改凤夫妻就能在村里站住脚了,没人能说啥了”.

有趣的是,这场葬礼仪式的发起者,就是上文中曾要对协会“拉闸”的村干部,上任后,他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并非所有的“改革”结局都很美好.梁军提到,“农村的状态非常复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妇女手工艺协会成员谢春芳,是一个外来媳妇.在“妇女参政”的潮流中,春芳被选为所在生产队的生产队长.干了三年,春芳还是没能顶住队里反对的声音,“有人故意找茬”,最终她辞了职务.

在周山村举办“媒体倡导会”,试图进行“祠堂改革”失败后,协会的妇女们也发表了意见:“本来多好的事情呢.他们的祖先一直在那儿荒废着,如果媒体真能报道,还真是争光了呢”.

相关论文

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

该文为关于法律法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相关法学专业论文提纲,可作为刑法专业法律法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泉州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调查与

该文是法理学专业法律意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法律意识相关学士学位论文,与泉州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调查与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法。

梨树县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现状措施

关于合作社及专业及农民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合作社方面税务管理论文,关于梨树县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现状措施相关论文范文集,。

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调查

本文是一篇经济生活论文范文,关于经济生活毕业论文,关于甘肃省农村妇女经济生活状况调查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生活及家庭暴力及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