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孝情何堪

时间:2024-03-26 点赞:40053 浏览:7209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社会问题论文范文,社会问题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法治孝情何堪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问题及社会发展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刑法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问题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11年修订,2013年7月1日新生效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以法律的名义将“常回家看看”作为子女的法律责任,将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折射出了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困窘与尴尬.

上世纪90年代,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大江南北,也温暖了许多父母渴望子女团圆的心.“常回家看看”是空巢老人的深情呼唤,也是子女应尽的孝道,如今却成为刚性的法条,不常回家看看将可能违法.然而,把“常回家看看”这种很难量化和界定的行为入法,到底能有多少实际效力?用法律介入道德、伦理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倒退?公权、法律与道德、伦理的“分管范围”应如何划定?

现实有些残酷无奈,法律难让亲情回归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修订后新生效的老年法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美好初衷,但在沉重现实的反衬下,这样的初衷让人觉得颇不是滋味.

首先,在这个四通八达、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里,守着父母过日子的人又有多少?资源越来越向发达城市集中,每个人都要过活,不远行只守着生你养你的那一亩三分地,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吗?农民工兄弟们都走出了家门远离了故乡来到大城市做工,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也想方设法漂泊在大城市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离故乡越来越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短,回家探望老人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并不是子女们的主观意愿而是客观现实造成的.远离父母很多时候不是儿女们的主动选择而是“被选择”.

其次,很多子女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带薪休假喊了多年,有多少单位能够有力地执行?又有多少单位即使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放假,需要加班?时间上不能保证常回家看看,那空间上是不是可以保证和父母守在一起呢?现实是,在外打拼的不少年轻人或蜗居或蚁族,疯狂的房价下自己都难有真正的容身之处,又怎么可能把老家的父母接来与自己同住?再来看看回家之路的成本有多高.这几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交通更加便利的同时,票价也“进步”不小,普通百姓有“被动车”“被高铁”之嫌,以前回家几个来回的路费现在敌不过一次“被高铁”的票价.而对大多数的低收入人群,即使不“被动车”、“被高铁”,“常回家看看”也需要相当高的成本,甚至一票难求.

所以,对多数子女而言,他们并非不孝,也并非不想“常回家看看”.工作的压力、城市里打拼的辛苦、两地分居的艰难,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他们“常回家看看”.这些客观因素不改善,徒求子女“常回家看看”不太现实.毕竟,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

再次,老人都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但这更多是一种对亲情温暖的需要,追求的是心,而不仅仅是行.父母和儿女的心是相同的,如果儿女孝顺,哪怕远隔万里,也能心心相通,而不会感到失落、空虚;反之,即使朝夕相对,又何尝有半点喜悦?用法律条求“常回家看看”,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笑话:一个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因工作所需常年无法归省,却“违法”;一个经常登门“啃老”的不孝子却“守法”;不仅如此,这种重形式不重实质的规定,还可能助长社会的虚伪风气,倘果真如此,岂不与立法初衷背道而驰?


亲情贵在真挚,“常回家看看”入法一个可能的负面后果是,父母很难分清子女究竟是出于亲情回家还是慑于法律才回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常回家看看”入法究竟是拯救了亲情还是毁掉了亲情,还真不好说.

其实,现代商业社会,亲情逐渐疏远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说到底,这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其根本解决需要通过重建社会、重建文化来进行,迷信法律万能,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好.

法律无需自作多情,公权理应更多担责

人生在世,最深入人心的人伦道德,恐怕就是父母亲情.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只能深藏心底,却终究无法陪侍在侧.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也不会对远方的儿女心怀不满,血浓于水的亲情虽表面看上去没有那么沛然,但只有父母与儿女知道,他们是多么互相牵挂和彼此疼惜.亲情,从来没有因为距离或者问候的次数,而有丝毫的减损.

可是,此时法律却兀自跳了出来,它怀着满腔的热忱试图要为空巢老人争亲情,以法律的刚性强调子女要经常回家看看.坦率地说,这是非常不合时宜和自以为是的,它只能让父母与子女都分外尴尬,因为二者早已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了不绝如缕的亲情,而法律的意外介入,却打乱了那种稳如泰山的亲情秩序,好像除了“常回家看看”,其他的亲情表达方式,都是非法和虚无的.

所以,诸如“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法律,就像一个鲁莽的闯入者,人家本来正温情脉脉着,它却指着子女说,你不孝顺!相信子女不能答应,父母也不会答应.法律有其看不到的地方,也有其不必看到的地方,总不能因为看不到,就说不存在.如果非要认为看得到的亲情才叫亲情,那这样的法律眼光,委实是惹人讨厌的自作多情.

从根本上来说,亲情孝道,终究应归入道德范畴,理应让人性中的爱去成全;赡养义务与“常回家看看”也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更多是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将道德上升到法律,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困窘与尴尬.

站在整个社会的养老机制面前,站在老龄化社会的逼人形势之下,用法律规定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貌是一种必要.但是,当我们的公权力在用法律要求百姓做这做那的时候,有没有将自己公共服务的伦理道德也进行同样的提升呢?拿“常回家看看”这一问题来说,需要我们的公权达到的道德水平、需要公共服务履行的社会责任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养老机制,现在究竟建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国的养老金发放制度,是否已经达到了和GDP水平、政府收入水平一样的档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否已经让老人们高枕无忧,“难贵”现象是否已经消除?节假日方面,同样问题多多:堵车现象是否已经消除?买票难、买票贵现象是否已经解决?大城市的生存状态是否允许年轻人去自由地享受假期和亲情了,而不是假期周末需要加班或摆小摊做“阿鲁族”?

公民伦理的构建,必须与公权责任的履行相得益彰,法律法规不能只要求公民必须去完成什么样的义务.我们更应多问一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当下年轻人不愿或不能常回家看看,以及政府需要从体制方面或公共服务方面履行哪些必要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法律归法律,道德归道德,当法律不再需要特别强调子女“常回家看看”之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和时代脱离了困窘与尴尬,这才是公权力真正的善莫大焉.

相关论文

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

本文是一篇法治论文范文,关于法治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治及法律制。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

本文是一篇依法行政论文范文,依法行政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依法行政及社会关系及社会。

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要求

关于法律制度及法律及成文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制度有关法学专业论文格式,关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要求相关论文范文例。

法治节目的“温度”刍议

本论文为关于法律知识方面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治节目的“温度”刍议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可用于法律知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法治: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关于法律制度及行政执法及依法行政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法律制度法学专业论文答辩,关于法治: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法治凝聚改革新共识

这篇法治论文范文属于改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治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与法治凝聚改革新共识相关专业论文修改。适合法治及中南财经政法。

里的法治

本论文是一篇有关保险学论文参考文献,关于里的法治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及旅客及铁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