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如何培养型人才

时间:2024-02-16 点赞:53613 浏览:11291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如何培养型人才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大学生及政治理论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国际刑法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创新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内容、高校改革两个角度论述创新的必要性,藉此抛砖引玉,以求得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

【关 键 词 】创新型人才 教材内容改革 高校改革

创新型人才,指的是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概括起来说,创新型人才需要在人格、智能和身心这三个方面达到以上所描述的基本标准.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相应知识的巩固强化和启迪拓展之外,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与提升.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应该被轻视的一项基础教育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要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着重改革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改革来改变《思修课》成为“浮云”的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专科高校的《思修课》所使用的教材为2009年修订版课本,它是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专家学者们看来,这本教材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而在很多大学生的眼中,它就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不少授课教师更是直言诉苦“思修课今后该怎么讲下去”,尤其是在近段时间“用秤砣砸死瓜农”“民警醉酒摔婴”“中石油高层贪污十余年之久才落马”等层层升级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思修课》课本就更被视为“浮云”而不值一提.在这种背景下,仍就仅仅考虑“专家学者心血”而忽视社会实际的现有《思修课》教材,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是不会有显著成果的.改变当前《思修课》教材被视为“浮云”的现状,是让这一门重要课程真正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工作.具体来讲,笔者认为教材的改革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材在论述思想道德修养上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思想道德,是我们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但是这些思想道德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当前《思修课》教材在论述我国优秀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时,过多地使用空泛且灌输式的语句,忽视社会发展当中实际问题的存在.因此对《思修课》教材中语句的人文化,增加丰富且紧跟社会发展的事例,并能结合事例论述思想道德的作用,就成为让《思修课》获得新生并能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出大力的一个改革方向.在这个方面作出努力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敬重和喜爱的“平民教授”方永刚.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人员,他深入基层了解并分析实际问题,并结合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广大的学员、官兵和普通百姓进行解答,让听他讲课的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并非如往常的书本上和电视新闻里那样千篇一律且毫无大用,面对当今多变的世界,正确的思想理论能帮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明确要做什么事、该怎么做、面对困难该如何看待并解决.“方永刚式课堂”也就在军营、学校里持续升温,一个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与相应事业快速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就此诞生.从事高校思想理论教学工作的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指出,目前,很多大学生不爱上政治理论课,方永刚的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能够用理论回答现实的问题,使同学们产生兴趣.


(二)教材要体现出思想道德与法律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思修课》被视为“浮云”的现状,不仅是由于教材本身过多空乏的语句、过少的事例以及对现实关注度不够造成的,还因为教材举出的事例没有足够渗透到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各项事业当中,这就容易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学习《思修课》没有意义的错误思想.

曾荣获国际国内几项电影大奖、令国外电影评委吃惊和青睐、在全国掀起“看科普大片、接受科普教育”热潮的国产科普大片《宇宙与人》,在它播放临近结尾时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的确,宇宙已经把物质智能交给了我们,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则,却要靠我们自己去建设,否则文明的级别越高,毁灭的概率也就越大”.《思修课》的课本里,一定要向学生们传达出这种正确指导性的观念.从小就热爱化学并拥有这方面天赋的刘招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上的上游,还在中学的一次省级中学化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旁人都对这个化学才子抱以很高的期望.可是谁会意料到,由于在学生时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上的缺失,以及对化学和金钱的过热痴迷,使他仅用市面上常见的化学药品作为原料,就生产出大量高纯度的.一个原本可以造福国民的化学才子,却沦落为用掌握的丰富化学知识,轻易制造大量祸害人民的来敛财的头号毒枭.

和刘招华具有相应领域天赋的情况类似但在结果上截然不同的是,热爱武术的李小龙,在勤练武艺和热衷于与美国国内其他武术高手比武切磋的同时,还注重自己在思想道德上的修行.他继承了老子、周易、克里希那穆提等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中的精华,并与自身的实际经历融于一体.他开设武馆、涉足影视,竭尽全力地传播中国功夫的文化并展示它的魅力.于是“Kong Fu”(功夫)这个来自东方的词汇首次加入牛津词典,世界电影大家庭增加了“功夫电影”这一位新成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兴趣又加深了一步.而创造出这些新成果的李小龙,已不再仅仅是著名的武术家,他还是功夫电影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中国武术的国际形象大使和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或者可以归结为,在中国武术的发展里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创新性人才.

同样具有智慧的两个人,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上(即身心和人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则是南辕北辙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对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性、促进性,从以上列举的两个事例中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出来.所以,我国《思修课》教材在列举事例时,一定要渗透到各项事业中,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对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这一观念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高校自身要改革,要真正认识到《思修课》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做好《思修课》的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过分侧重于大学生的智能方面,而在大学生的人格和身心方面缺乏重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领域的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都在日渐加剧,社会中各个方面的不良现象也就逐渐显现出来.在过分侧重智能培养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事物,迷惘和走错路就成为了常态.尤其是在“走错路”这方面,轻则走到了事业发展道路上的“死胡同”,重则越过了道德与法律的戒线,走上了不归路,比如前段时间的“复旦大学舍友投毒案”.

因此,高校要以近年来失足大学高材生的案例为戒,深刻认识到《思修课》对于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以不压缩或者适当增加《思修课》课时、提升大学生在《思修课》的课堂课后表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的地位等实际有效的行动,进一步优化《思修课》,早日形成专业课程与《思修课》的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奚洁人. 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陈昆.“方永刚式”教学在大学课堂升温[N].中国青年报,2007-5-2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