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

时间:2023-12-19 点赞:49999 浏览:10080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及法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意识类有关法本毕业论文,关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相关论文例文,对写作法律意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城乡结合部地区法制化建设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问题,诸如居民参政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领导队伍法律水平偏低等问题.加强城乡结合部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加强基层领导法律素养,切实提高这部分居民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城乡结合部 居民 法律意识

基金项目:2014年度中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作者简介:于春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215-02

一、、引言

近年来,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初步形成.然而,公民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与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准仍有相当差距,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法制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切实提高这部分居民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居民法治观念和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是建立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途径.

二、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的界定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①.城乡结合部居民由农村农民和城市市民组成.关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尚无权威的界定,笔者认为,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是指城乡结合部居民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的心理体验、价值评价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农民是农村社会法治化的主导力量,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重要的精神因素.由于深受传统的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现状的冲击,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之于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偏低.尤其是处于城市规划区域与乡村交界的地方,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融合,社会治安混乱,法律意识较差等等,一般被认为管理难度大,所以切实提高这部分居民法律意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具有显著意义.


三、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现状及问题

(一)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现状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样态也逐渐凸显,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不断的提高,但是在面临问题时候,“厌讼”思想还是明显的表露出来了.一方面政府在努力推动普法使之被动接受,另一方面居民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法律没有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畏法,对法律有较大的心理距离;而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略高,所以在这个融合地带居民的法律意识没有同步.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村为代表的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和乡村融合的部分,其中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稍强,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较弱.二者的融合使得这一主体的法律意识呈现出特殊性,可将其视为山西省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缩影.此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方式完成,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60份,男性比例在56%,女性比例占到44%.

(二)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问题

调查走访中非常容易发现农民与居民法律意识的差异,但是也有共性,比如这些居民不知道具体法律的调整范围,不熟悉一般的诉讼程序,主观上对法律的排斥,对法律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曲解,弱化了法律意识,具体列举如下:

1.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参政意识薄弱.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一项基本权利,正当有效行使体现了国民参政意识强烈的程度.在接近3000份调查问卷中,“行使选举权以前会去主动了解候选代表并作出独立自主的判断吗”这一问题,积极了解候选代表,作出自己独立判断仅占到38%,而不会主动去了解,选择会受别人影响竟然高达40%,其中又有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选谁的结果都一样,了解也没用,并且认为选举权的积极行使不是很重要,这种消极的态势体现了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参政意识很弱,母法所保障的人权最直接体现――选举权,在他们眼里没有实质性的保障作用,因为在传统思想的支配下,居民往往认为法律只是惩罚犯罪的一个工具,只要自己不去触犯法律,就不会和法律有任何的交集,他们忽视了法律给予他们保障自己权利的功能.当问及上兰村居民对于当地政府有无了解时候,50%受访者表示不知情,他们茫然的表现更加凸显他们对政府的不关注,这种不关注也是受到长期小农经济影响的,农民自给自足,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现如今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倡导公民作为主力推动这种建设的发展,而居民对政治法律的不关注态度会极大阻碍进程的推进.

2.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居民对法律的认知水平中等,行使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水平偏低,“知”与“行”产生脱节.城镇居民对于法律权利意识的模糊将影响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导致遇到纠纷时未能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化解矛盾.不知道自己的法律权利又如何维护这些权利呢,除消费者权利为百姓熟知,其余许多重要人身财产权利并不知晓,所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想到的还是想着私了或是寻解决.问卷调查涉及到各个年龄段,在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有46%的人会首先想到运用法律解决;一部分人选择私了或者自认倒霉;小部分会考虑通过社会舆论施加压力,例如发微博广而告之.问及原因,居民认为没有私人关系法律不会公正解决,诉讼成本又比较昂贵,所以基本不会考虑诉讼.城镇居民尽管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但长期以来受到诸如“三纲五常”等传统思想影响,在生活中真的出现了纠纷时,往往又不愿意去打官司,认为打官司是件很严重的事情还丢面子②.而且现实中基层法律服务稀缺,诉讼资源的短缺致使维权成本昂贵,所以当遇到纠纷时候致使居民很少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们常提要做个守法好公民,但是否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守法前提是要知法,不知法,何守法.在淡漠的法律意识下,要求严格守法有些困难.我们与上兰村派出所民警交谈了解到本区治安状况较好,偶尔会有违法情况的发生,可以看出乡规民约对于百姓的约束力还是较强的,一个人行为的底线会受到他内心潜意识里良心的质问,但是法律在不知法的百姓眼里,反倒是一种高高在上严酷规则的形象,非常有距离感,所以在基层行为约束靠道德,小部分原因也是基于居民对法律的恐惧,这是一种比较悲哀的情况,法兼具法理和清理,地位崇高自不待言,情理的一面彰显了法律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可爱,但却不为百姓熟知. 3.城乡结合部地区领导队伍法律信仰偏低.法律信任出现危机,基层居民对法律不感兴趣,尤其是对执法、司法过程持怀疑态度.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在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执法、司法人员的腐败现象,使得很多执法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严重损害了法律在农民心中的公正威严形象.农民对法律的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更罔论信仰③.目前法律在我国基层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崇高,在居民眼中,政府要比法院更为方便快捷,习惯了依赖政府,却不知道去监督和制约权力,人们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在调查走访中,我们非常容易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居民对法律兴趣不浓,同时他们也直接地和我们聊起来他们眼中的法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在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所以对执法、司法过程持怀疑态度.司法腐败现象猖獗,使得很多执法问题得不到解决,公正威严形象在这些居民心中只是个美丽的中国梦.当地领导法律素质偏低,许多干部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知道,遇到问题也没有运用法律解决的意识,以权压民,此情况也是基层法制建设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提高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的繁荣,居民的法律主体意识也会增强,而提高居民法律意识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前提,所以提升文化教育具有关键意义.加强对农村成年人的文化教育,只有农民法律文化素质提高,促进良好的法律氛围的形成,农民才能更好理解法律、主动利用法律、充分相信法律.而对于文化基础稍好的城市居民我们要拓宽教育模式,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此次调研机会,我们联系了太原市几家书店开展义务捐书活动,为上兰村捐赠1300多套法律书籍和百余份法制类报纸期刊,送达居民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当初步具有了法律意识后,居民的法律主体意识也会增强,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身法律权利,每位公民都以主人翁心态自居,那么这个社会氛围会更加生气活力.尖草坪区政府以上兰村为基点,定期开展法律学习交流活动,培养居民法律学习热情,有的居民被周边人称赞为“法律达人”,相信将这种活动接续开展,城乡结合部法治文化的建设会上一个新台阶.

(二) 大力开展基层法律服务

如今基层非常缺少法律服务工作者,所以增加基层法律人员对于推动基层法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逐步建立基层法律顾问制度,协助基层组织依法处理好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帮助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基层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基层法律工作者向广大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围绕居民关心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导和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在调解中结合法理与情理,使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情,建立覆盖基层社会的民调工作网络体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④.组织“送法下乡”的活动,以讲座、家访等方式持续进行普法教育工作.从居民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例来传授法律知识,传播法律价值观,这样的方法往往更能为百姓所接受⑤,也会是百姓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法律常识.我们应该尝试多种普法教育模式,比如在城乡结合部文艺汇演时穿插法制节目,或单独组织法治表演专项演出,使居民乐在其中,近距离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在政府工作宣传栏中单独划出一片区域用于法治宣传教育,选取物权,债与合同,婚姻继承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使之学习起来更加方便.现今,城乡地带家庭网络也逐渐普及了,多向百姓介绍普法网站,法制节目,充分利用网络学习.

(三)加强基层领导法律素养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完满落幕,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党员干部是征程的带领者,所以整顿基层执法队伍,树立法律权威,要求领导模范带头守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的信心来源于执法者的高效公正运作,人们的权益得到合法保障,才会对法律产生信赖.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根本所在.试想若政府都视法律为儿戏,法律在老百姓眼中还会有什么地位,又怎会以法律为信仰?因此,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针对百姓,还应该大幅度提高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包括法律知识,即知道法律相关的规定⑥;法律意识,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⑦;法律信仰,即个人内心对于法律应当被全社会尊为至上行为规则的确信,这是对法律认识的最高级阶段⑧.定期开展针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讲座,督导党员干部自主学习法律知识是培育他们法律素养的基础,而后在工作中慢慢树立法律意识,最终产生法律信仰.当基层的领导干部都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之时,相信基层法治文化一片繁荣不再是一纸空谈.

五、结语

作为在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利用此次调查走访机会,践行致知于行,深入了解基层法治文化现状,对于我们本身获益颇多,使我们明了身上肩负的重任,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进程任重道远,针对以上兰村为代表的城乡结合部居民法律意识提高,提出建议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希望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展望明天,相信城乡结合部这个特殊的地域单位法制化建设会越来越好.

注释:

①沈宗灵.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3436.

②王晓强,许俊杰,吴梦婷.浅析城镇居民法律意识――以一项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社会调查为例.法治与社会2013(下).

③陈春燕,刘春蕾.浅析农民法律意识.社会与法.2013(8).

④马建新,论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路径.大连干部学刊.第1期.

⑤苗泽一.浅析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策.改革与开发.2012(6).

⑥李兴亮.简谈法学素养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新闻研究导刊.2012(2).

⑦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6年1月.

⑧曹世华.法律信仰的语境与定义.2002(2).

相关论文

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关于法律意识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法律修养及社会建设。

台州市高职生法律意识现状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关于法律意识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台州市高职生法律意识现状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及法律。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教育策略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法律意识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教育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大学生及大。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大学生法律意。

江西公民法律意识现状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法律意识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江西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法制教育及法制宣传。

关于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关于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及村民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意识方面法学专业论文范文,关于关于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

本文是一篇法律意识论文范文,法律意识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宁夏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意识及法律法规。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培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培养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