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1-29 点赞:50313 浏览:10520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大学生及教学法及政治理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大学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要秉持体现正确导向、贴近社会现实、反映最新成果、注重能力拓展的原则;要针对教学实际科学地安排教学进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思政课教学;刑事法律制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公认的、能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下面简称“思与法”)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逐步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内容编写知识系统、贴合大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深入诠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笔者来看,“思与法”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遵照以下四大原则.

(一)体现正确导向

体现正确导向,是指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必须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思与法”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清晰表达出对“我们该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这种观念为什么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这种行为符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这些问题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判断和形成,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贴近社会现实

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感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用的主要原因.只有把案例与社会现实、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教师要根据思政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探讨和分析案例,不回避社会问题的存在,讲好正反两面理,提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说服力.

(三)反映最新成果

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思与法”课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研究的进展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的调整.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一些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更新教学案例,展示与新的时代相关的、又受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案例和现实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四)注重能力拓展

注重能力拓展,是指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培养大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师正确引导下,通过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使大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勇于揭露事物的本质,达到思政课教学明辨是非,扬善抑恶的教学目的.

二、以“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课为例,浅析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法制模块的教学现状

在高校,系统的法制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是“思与法”课程中后半块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事实上,这块内容的是教学效果却是有待提高的.

1.“思与法”课程中法律内容学时偏少.“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客观造成的结果是新课改方案中法律部分的内容进一步缩减.在本书中,法律模块的篇幅占全书的2/9,实际教学中法律教育课时约为12,占课程总课时的25%.思政课教师只能在有限的学时里,浮光掠影的将浅层次的知识点简单罗列,法律教育教学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力度不够,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2.法制教育教学内容粗浅,教学方法陈旧.“05”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涉及法律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内容为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我国法律基本原理,理论性较强、说教感较浓、缺乏亲近感;第八章内容为我国的宪法、我国的四部实体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四部程序法,过于抽象的法律原理条文和庞杂的法律部门的罗列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认知.因为学时限制,法律部分知识点的讲述大多采用理论讲授,学生觉得教学内容繁杂枯燥,学习兴趣不大,如此就谈不上通过教学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了.

(二)以“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为例,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是“思与法”课程第八章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中的内容.与其他实体法相比,刑法的内容是现实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这块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熟悉我国刑法的原则和适用范围,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熟悉我国刑罚、犯罪的种类及主要罪名,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刑事问题的能力.要在1-2个课时内将这些教学重难点讲清讲透,理解刑法的相关理论并树立起一定的法律思维,科学的选取和应用案例教学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案例的选择和展示方面,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并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对枯燥、繁琐的法律理论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图展示的就是针对刑法教学知识点选用的教学案例、案例形式,以及案例对阐述知识点的意义. 在表一中,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辅以文本、图片或视频的教学案例,主要目的是深入解说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刑法的知识点都比较难懂,例如犯罪构成理论,书上只有100字描述,但讲清这个理论特别是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例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是排除犯罪的事由,不举例根本无法说清他们的区别;在树立刑法法律意识的环节,更需要大量案例的补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例举了大量最近发生的案例,都是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重大影响力的刑事案例,促使学生警醒,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2.在案例讨论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知识点和案例展开谈论,并给与正确、有效地引导.案例讨论在法律章节的讲授中地位极其重要,因为真理会越辩越明,辩论的越激烈越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在讨论进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入探讨,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又不偏离主题;对于学生在发言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加以肯定和赞扬,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误区和错误,合理把控整个讨论流程 .[1](P.123)例如在“许霆取款案”等案例的讨论中,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认为这不是犯罪,老师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许霆犯的是何罪,并明确告知大学生在取款时遇到别人的插在柜员机上这种情形时该怎么办才不会承担犯罪的风险.有了清晰地指导和告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才会增强,形成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


3.在案例的总结和归纳方面,进行案例教学环节后一定要注意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梳理和总结,这是教学效果提升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总结点评要从学生讨论的中心内容出发,阐述正确的理论原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教师也要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观察本节课案例选取恰当度、与实际贴合度,与学生兴趣的契合度,调查学生的参与度、参与质量,并结合课堂学生反馈对教学案例进一步的加工、修整与完善.

案例教学法在“思与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案例教学法还需要与情景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其他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开展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将思政课真正上成受大学生欢迎、并真心喜爱的一门课程.

参考资料:

[1]匡宁,陆航.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