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

时间:2024-03-02 点赞:47778 浏览:950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学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谢尔?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相关毕业论文提纲。是外文翻译专业与心理学及社会问题及系列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心理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失忆的年代》在写作过程中还有另一个名字,“一个反超人的喜剧”,是针对但丁《神曲》和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文字游戏.这个长篇系列中的概况性模式是受到但丁《神曲》中贯穿地狱的漫游的启发.而谁是那个漫游者?谁在这带有鬼影国度色彩的社会里和一个个人物相遇?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说,他的想法是读者.“在我的小说系列里,人堕落到了人类的最底层.在这种地狱色彩的时代里的人物,确实落到了底,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和内在的破碎已经大大具体化了.”

《失忆的年代》(Gl?mskans tid)长篇系列的第一部《失忆》(Gl?mskan)在瑞典出版,是1987年.1997年,最后一部《欢乐》(Gl?djen)出版.中间几部分别为《误解》(Mis?rst?ndet)、《蔑视》(F?raktet)、《忠诚》(Lojaliteten)、《仇恨》(Hatet)和《报复》(Revanschen).这七部小说都可以单独成篇,是对这个社会语境的七个不同的切入视角,以“失忆”作为主线,形成贯穿现代社会的一个横截面.

今年2月,万之开始了《失忆的年代》的翻译工作,那时,作者谢尔·埃斯普马克还没有作为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颁奖给莫言.“多年前,马悦然先生就向我推荐过这部长篇系列著作,认为值得翻译,应该介绍给中文读者,但我迟至今年才有时间翻译.”因此,今年10月,该系列第一部《失忆》才由上海世纪文睿出版公司出版.

三联生活周刊:“失忆”是很多作家在创作时都会关注的概念,在这个以“失忆”为主题的长篇系列里,怎么理解它?

万之:我觉得他(作者)把失忆从一般的所谓病理或者心理学的层次提高到了一个哲理的层次,已经把它当作一个荒诞的现象来揭示.其中一个原因,跟这个时代的信息爆炸有关.每天都有许多人去关注报纸、网络等各种各样的媒体,每天都用信息充斥人的头脑,有时信息太多了反而会使人感觉茫然失措.人的记忆力本来就是有限的,你本来只能记住十件事,而现在成百上千的事进入你的脑子,造成了你老怕自己失忆,你要自己去记住很多事.人对于要保存什么样的记忆都已经失去了价值判断.这会造成人的一种荒诞的失忆,不是一般心理上的失忆.这跟我提到的异化有关系,我觉得人在这个时代越来越被异化,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异化,也忘记了抵抗.这个系列里面的后几部小说,也有很多荒谬甚至夸张的描写.

三联生活周刊: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就像是一个人的独白,形成一种和读者之间很直接的对话,你怎么看这种叙述方式?这个长篇系列中的其他小说也是这样吗?

万之:作者在前言中提到这本书真正的主角就是读者.他实际是让你参与他的叙述,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会感觉他在强迫你跟随他的思维:你得跟着我这么想,跟着我这么说,跟着我做出反应.书里面老有个“你”,好像有个人物坐下来跟他(主人公)说话,实际上这个“你”就是读者.我现在看到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都是这样.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的叙述方式也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

万之:我觉得(这本书)也是因为叙述方式让我个人很感兴趣,因为叙述者怎么叙述对我是很重要的.我那个时候喜欢马原的作品也是.写作像下棋一样,不是为了输赢,但是有个双方交锋的过程,你为什么走兵,为什么走帅,为什么走马,为什么走炮,是跟对方有回应的,这是马原的一个叙述特点.我自己觉得作家要有这个叙述意识,不仅仅是用故事或情节捕捉读者的兴趣,而是在叙述上让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叙述,为什么这样讲.


三联生活周刊:原著的语言风格是什么样的?翻译中有什么特别处理的地方吗?

万之:他(作者)一开始跟我说:“你翻译的话不会太难的,这是日常生活的语言.”他是个诗人,在用词上和在语言的节奏上是一直把握得很好的.后来翻译时,我却发现越翻越难,让我很费劲.他自己承认这里面有很多自传性的东西,所以书里的叙述者有很深的学养,虽然是很口语化的自言自语,但实际又不能完全是大白话,在用词和节奏上都要能够显示出他是个很有教养的人,讲话的时候很有修养.

有时候他会用一些典故,翻译时就得考虑,典故用不好读者就不明白,有个地方我用了《红楼梦》里面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个对应的本身是他形容一个空白无物的东西,但是这个在中文里简直无法翻译,所以我就选了这个方法.我跟他们讨论过的,然后埃斯普马克觉得这样不错,马悦然也觉得不错,因为这是古典小说引用来的话.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长篇系列里的七部作品,每一部的人物都有其特有的生活空间,每个空间代表了一种社会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全貌?也就像这个长篇系列的名字“失忆的年代”?

万之:是的.失忆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在七部小说里失忆是一条主线.第一部是强调“失忆”,第二部的主题是“误解”,第三部是“蔑视”等一直到最后的“欢乐”.他(作者)也想从各个角度切入,他说自己受到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结构的影响.巴尔扎克写过很多以单个的人名作为书名的作品,比如《高老头》、《贝姨》,每部小说就是一个人物.他没有巴尔扎克的野心去描写得那么广阔,但是他的七部小说每部也是围绕着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虽然都是“我”,但已经是不同的出发点了,并非始终是像第一部里的“我”了.第一部的“我”是官僚,第二部是主编,他最后一部写的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女人,写的是“欢乐”,最后一部我还没有仔细看完,我很想知道最后的“欢乐”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我给自己留的一个谜.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长篇小说,这本书很薄,从篇幅上看好像会比厚重的作品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但实际上它并不大众化?

万之:谈这部作品时,我会想到加缪的《局外人》,那实际上就是一部中篇小说.卡夫卡的一些作品也很短,《变形记》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它只是个短篇,但是他可以把一种人类很荒谬的状态就这么写出来了.

《失忆》是很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味的,阳春白雪的,实际上不是一般大众能够欣赏的,是有一定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来读这些作品的,比较有味道,不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作品中被异化的失忆的促进,或者人的紧张.一种状况可能是普遍的,但它是在一定的人群一定的阶层中的,它不一定是全人类读了后都能体会到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大概以什么样的节奏翻译和出版?

万之:接下来的每部都是(《失忆》)这样的厚度,我想尽量两三个月翻译好一部,一年就能出三四本,争取一年半把这个长篇系列翻译完.

(感谢实习生甄紫涵整理采访录音)

相关论文

贝斯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方案

本文是一篇家庭论文范文,关于家庭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贝斯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方案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家庭及音源及区域方面。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本文是一篇小姐论文范文,小姐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小姐及太太及女儿方面的的大学硕士。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园林艺术论文范文,关于园林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园林艺术及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