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观与诗歌翻译

时间:2024-02-04 点赞:42435 浏览:7981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语言及语言学及文学翻译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语言相关论文翻译价格,关于洪堡特语言观与诗歌翻译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语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洪堡特的语言观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诗歌翻译也有重要的启示.语言既同一又有差异的观点揭示了诗歌的可译性;语言具有创造性说明诗歌翻译是译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语言的相关性理论说明诗歌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译者深入了解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世界观.

[关 键 词 ] 洪堡特;语言观;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2—0056—04

洪堡特(1767—1835)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在语言学、教育学、人类学、文艺学、美学等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这些学科中,他下力最多、著述最多的还是语言学.他师承康德,并深受两位挚友席勒与歌德的影响.他对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是一反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主义系统,反对对语言进行逻辑性分析,并站在人文主义哲学的基点上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自乔姆斯基上世纪重新发现了洪堡特以后,在过去几十年中,欧美掀起了一股洪堡特热.

一、语言的“一”与“多”和诗歌的可译性

洪堡特认为,“在语言中,普遍性和个别性协调得如此美妙,以至我们可以认为下面两种说法同样正确:一方面,整个人类只有一种语言,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特殊的语言”[1].从表面上看,洪堡特的这一观点是矛盾的,事实上,语言的“一”和“多”是洪堡特对语言的本质所作的哲学反思.他所评述的语言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广义上的全人类语言.洪堡特认为,人类的语言具有统一性,因为“人类本性是统一的,它只是显示为分离存在的个性”[2].各种具体的语言虽然形式有别,但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精神力量、形成世界观的需要.因此,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相通之处,所有语言产生于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语言没有这种统一性,人类的沟通与交流就无法完成.正如洪堡特所言:“假如在具体个人的差异中并不存在统一的人类本性,那么,理解就不可能像我们上面指出的那样依赖于独立的内在力量,共同的言语交往也无法通过唤起听话者的语言能力来进行.”[3]由于人类语言具有统一性,来自不同民族、持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相互沟通和交流.

但是,人类语言除了具有统一性外,还具有差异性.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词汇、句法等方面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同一民族内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具体语言也千差万别,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所、不同时间所使用的语言也有很大差异.在洪堡特看来,语言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具有相对性:统一是具有差异性的统一,而差异是蕴含统一性的差异.“语言在现实中只能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等实际上,语言总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而且只能以最个别化的形象及方言土语(Mundart)的形式出现”[4].统一的人类语言和现实中的具体语言之间是普遍与个别的关系,辩证地统一于语言之中.

这就是语言的辩证法,即语言既是“一”,又是“多”,可以由一而多,也可以由多化一.从这一论断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诗歌的可译性问题.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有一句名言,诗是“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一文中说:“译诗是徒劳无益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5]言外之意,诗与翻译相对立,诗是无法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

那么,诗歌真的不可译吗?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了解诗不可译论者持此种观点的原因.当代翻译家王以铸先生既爱好写诗,也译过不少诗并出版过译诗集,但他认为:“我认为诗这种东西是不能译的.理由很简单: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当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或方言)来表达的.”[6]在他看来,诗不可译的原因在于诗歌的神韵与意境很难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实际上,无论弗罗斯特还是雪莱,都强调原文中的格律、节奏、音韵等特征很难在译文中保留.但是,如果诗歌不可翻译,那么汉语读者也就无法阅读这两位诗人的诗歌了.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产生.无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还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都体现了人类文明诞生时期的共通情感,吟唱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人类有相同的生理机能,大多数情况下对外界的情感反应也是相通的.因此,虽然人类语言有诸多不同,呈现出“多”的一面,但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具有相通和相同之处,因而也有“一”的一面.诗歌虽然存在着语言方面的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大体相同,即以高度集中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换言之,人类具有相同的思维和情感,决定了持不同语言的人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这是诗可译的主要原因.至于诸如格律、用典、修辞等方面的差异,则居次要地位.虽然这些差异会给翻译者带来不少的障碍,但只要译者深入领悟原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从而翻译出优秀的、被读者接受的诗歌作品来.正如诗人兼诗歌翻译家戴望舒所言:“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里都永远保持它的价值.等翻译可以说是诗的试金石.”[7]

二、语言的创造性与诗歌的“创造性”翻译

在洪堡特以前,语言学家习惯将语言看做一种人为的创造物,一种机械、静止的东西.洪堡特坚决反对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他认为:“语言绝不是产品(Werk [Ergon]),而是一种创造活动(Th?覿tigkeit [Energèia]).因此,语言的真正意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定义.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它使分音节成为思想的表达.”[8]因此,语言活动是一种创造力,这种语言创造能力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使说话者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无限的言语活动.语言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人们借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洪堡特不仅强调语言的创造性,而且强调语言的独立性.他认为:“语言具有一种能为我们觉察到,但本质上难以索解的独立性,就此看来,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9]因此,语言是思维进行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形式,即思维活动的工具. 从语言的创造性出发,我们分析诗歌翻译,就会发现创造性是诗歌翻译乃至整个文学翻译的重要内容.许多优秀的译作都是译者的创造物,即译者并不是严格地遵循原作的内容信息乃至文体风格,而是创造出新的想象和审美意境.原因在于,诗歌翻译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自己通过阅读原作而产生的情感和读者可能的感受,他的职责是使读者阅读译作时的感受尽可能与自己阅读原作时的感受相近.诗歌的翻译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英国学者巴斯内特认为:“诗歌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译者被原诗吸引,从而通过阅读产生快感,并创造性地将之传达出来.”[10]巴斯内特这里所强调的除译者阅读原作时的“快感”外,还有翻译时的“创造性”.译者是原作的读者,也是译作的创作者.他们必须不拘于原作的形式,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和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新的作品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当然,译者在创造过程中不能完全背离原文任意发挥,因为原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寄托了原作者的情感,译者的任务只是尽力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这种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带着镣铐跳舞”,也正是诗歌翻译的魅力所在.译者发挥译语的创造性,就能谱出一曲充满魅力的篇章.

如华兹华斯的名作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第一节: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A maid there was none to praise

And very few to love.

译文一:她住在无人迹的小路旁,

在鸽子溪边住家,

那儿无人称赞这位姑娘,

也难得有人会爱她.(飞白 译)

译文二:伊居荒径侧,鸩川清水旁;

赏识固无人,奚问有情郎.(秋青元 译)

原作描写一位普通的苏格兰少女,尽管她长得十分美丽,却生在人迹罕至的乡野,既得不到人的赞美,也得不到人的怜爱.更可惜的是,她小小年纪便默默无闻地死去了.消息传来,令诗人震惊而痛苦.所选取的这一节,语言平淡,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浓浓的情义,真切感人.译文一采用口语体,使用“住家”、“那儿”、“难得”等词,语言平淡直白,与原文风格接近.译文二忽略了原作轻松抒情的情感模式,模仿中国古诗五言诗体,使用“伊人”、“鸩川”、“奚”等古汉语词汇,译文古香古色.表面上看,译文二在风格上背离原作,且原作中找不到“清水”、“有情郎”的对应语,但在汉语读者读来,这一译文别有一番情味和风致,其艺术感染力丝毫不弱于译文一.由此可见,语言从来不是僵死的东西,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能过分拘泥于原文,而应充分发挥译语的创造性,最大程度地传达原文的情致与韵味.

三、语言相关性与诗歌翻译的复杂性

语言的相关性原理也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一个要点.洪堡特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思维和感觉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确定.语言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唯一途径.语言不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洪堡特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等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篱笆,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篱笆进入其中,才有可能摆脱母语篱笆的约束.”[11]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又制约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就是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


同时,洪堡特认为,民族的语言与民族的精神是统一的,“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12].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精神哪一方占主导地位,洪堡特没有给予明确回答,不过他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的精神力量看作真实的解释原则,看作决定着语言差异的实际原因.”[13]“人类语言的结构之所以会有种种差异,是因为各个民族的精神特性本身有所不同”[14].各民族语言不同,其本质在于世界观的不同.语言引导、制约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反过来又影响语言本身.

依照语言相关性原理,翻译既然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当然也就涉及不同的世界观、民族精神.翻译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更有世界观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翻译变得复杂得多了.就诗歌翻译而言,译者不仅仅需要考虑语言方面(如韵律、节奏、修辞等)和文学方面(如意象、意境等)的因素,更要考虑中西读者在文化、思维方式、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英译为例:

译文一: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许渊冲译)

译文二: 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 Tr. Herbert A. Giles)

汉文化中,“月亮”是一个常用的象征性符号,代表团圆.它能引发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对团圆的渴望,还能使读者联想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不同形状代表人们的聚散和悲欢.而在英语文化中,月亮距离地球遥远,月球表面温度很低,因而月亮代表着“虚幻”、“冷漠”.加之古罗马人认为人的精神受月亮影响,神经错乱与满月有关,因而英语中的lunatic(疯子)和lunacy(疯狂)都源于lunar(月亮)一词.两个译文对原文“明月光”进行了不同处理:许渊冲先生将之译为“a pool of light”,而Giles将之译为“moonbeams”.许先生解释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时说:“因为明月是圆的,会引起中国人团圆的思想,这就是《静夜思》的主题.但西方人并没有团圆的观念,天上的圆月也不会使人想到家人的团圆.因此,译文第一行把明月光比作水,说是一池月光;等๢

关于语言及语言学及文学翻译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语言相关论文翻译价格,关于洪堡特语言观与诗歌翻译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语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5;样就用水,而不是用圆,把明月和乡愁联系起来了.”[15]这一事例表明,诗歌翻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活动.翻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必须更多地深入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洪堡特是现代语言学的前驱者之一,他的语言学理论深入探索了语言的本质、语言活动的机制、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不少独特的理论见解,对诗歌翻译乃至整个文学翻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2][3][8][9][12][13][14][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62,p68,p68~69,p56,p21,952,p53,p53.

[4][11]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p64,p135~136.

[5]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p23.

[6]王以铸.论诗之不可译——兼论译诗问题[A].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p192.

[7]黄杲炘.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语诗汉译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p72.

[10]Basst, Susan & Lefevere, And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p74.

[15]许渊冲.李白诗选[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p17.

相关论文

试述国内语言学中对索绪尔语言观的

本论文为关于语言学相关哲学论文征稿,关于试述国内语言学中对索绪尔语言观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语言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英语纪录片的语言特点与字幕翻译

本文是一篇纪录片论文范文,纪录片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英语纪录片的语言特点与字幕翻译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纪录片及语言及字幕。

诗歌翻译

该文为关于原作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诗歌翻译相关毕业论文英文翻译,可作为外文翻译专业原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诗歌翻译内容到形式的追求

该文是外文翻译专业班主任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班主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诗歌翻译内容到形式的追求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班主任及德。

翻译思维观照下的诗歌翻译

为您写文学翻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文学翻译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翻译思维观照下的诗歌翻译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包括关于文学翻译及。

法律语言句法特征其翻译策略

本文是一篇法律翻译论文范文,法律翻译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法律语言句法特征其翻译策略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法律翻。

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范文,关于语言学类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言学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