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公益活动和大学公益文化现状

时间:2024-03-29 点赞:49423 浏览:1003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公益及公益活动及社会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公益类有关论文范文,与当代大学生公益活动和大学公益文化现状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公益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大学生公益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所形成的大学公益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公益活动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大学公益文化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展和大学公益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必须通过教育管理、宣传推广等多个层面的完善,引导大学生公益活动和大学公益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生 公益活动 公益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and College

Public Cultur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Weiwei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welfare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events formed university public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development charity is in good shape, universities increasingly rich public cul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in culture there are still some influence and restrict development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must manage through education, advocacy promo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to guide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public culture toward healthy dir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welfare activities; public culture

1.大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独特优势

第一,大学公益文化和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生命力较强.这是因为,公益源自人们普遍具有的“善心”,只要人心向善、助人之心永存,公益精神就能长期存在,公益活动就可以在一届届大学生中开展下去,优秀活动项目就建设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品牌活动;公益文化就能长期传承,公益文化就能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海洋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海之子”研究生支教团,在一届一届研究生中传承,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校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著名品牌.

第二,大学公益文化和大学生公益活动有利于现代社会公民的培养.青年人特有的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关注和关心,是大学生公益精神生生不息的基础条件,而公益精神、公益意识本身就是文明社会中合格公民应有的基本品质.“育人”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公益文化所独具的感动人心、砥砺品格的人格教育功能,能够促进高校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对现代社会公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大学公益文化和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建设,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支撑作用.一个没有公益精神的社会不可能发展成为和谐社会,只有包含社会公益精神、公益事业、公益活动、公益文化的这样一个多层次的公益体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人人爱公益、人人做公益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当代大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具有明显的能力优势.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对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的规律了解较多,他们普遍具有主动的传播意识和能力,善于利用博客、网络空间、微博等新兴媒体形式对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有利于提高这些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大学生组织和参与公益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上升,大学生日益成为公益事业的校园践行者.从大学公益文化和活动的发展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有传播和践行公益精神、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意愿和行动.同时,除了为患病无钱医治的同学募捐、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等传统公益活动形式之外,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使公益活动的社会效益得到加强、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公益活动已经在当地成为品牌,吸引更多社会人士的参与和帮助.例如,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传承和发扬当地知名公益品牌“微尘精神”而进行的“晚报义卖作微尘”活动,通过每周末组织大学生义卖当地报纸筹集善款,参与公益活动.目前该活动已持续进行三年,累积两万余人次的大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成为“微尘精神”的践行者.该活动项目已在市民当中形成影响力和品牌效益,很多周末出行的市民看到卖报的青年学生,都会主动买一份报纸,献一份爱心.而该校另一支大学生团队进行的“青农虹书屋”计划,则是利用每学期的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多种渠道的善款筹集,然后利用假期时间购买图书,到山东省较为贫困的农村小学进行图书室建设和义务维护,作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公益活动,该项目具有鲜明的“服务三农”的特色.

2 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公益视野狭窄,公益活动往往集中于部分固定内容开展,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主要集中在关心残障人士、农村儿童、孤寡老人等方面.由于爱心过于集中,有时甚至不免出现尴尬局面.如有些福利院在特殊节日就出现了大学生“前一拨刚走后一拨又来”以至于应接不暇的情况;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基本一致,缺乏创新.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群体对公益事业和公益精神的理解还比较狭隘,承载公益精神的活动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创新.

二是存在部分以公益博“名”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并加强教育引导.应该看到,大学生组织和参与公益活动总体上是一种不求名、不求利的奉献行为,是一种爱心的付出和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但也必须指出,在大学校园中,确实存在少部分大学生以组织和参加公益活动为竞聘、就业、甚至入党的“资本”和“形象”,增加竞争砝码.这种不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应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是大学生个人公益精神的保持具有不确定性.部分大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公益活动,走进社会之后就将之抛在脑后,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生的行为选择.在大学校园里培养起来的公益精神,如何确保进入社会之后继续保持,而不是出门就丢?这归根结底是学校公益教育与社会公益文化氛围有效衔接的问题,也是我国公益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只有确保大学生在校园中培养起来的公益精神在走进社会后能继续发扬光大,不仅“公益一时”,更“公益一生”,才能最终有利于公益社会、和谐社会和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

四是大学生公益活动的举办缺乏专业知识.大学生公益活动普遍存在缺乏基础公益知识和活动相关知识的问题.以为农村儿童进行图书募捐为例,由于儿童读者本身存在年龄、知识水平上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有较为严格的阶段性分类,一般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来自社会上的募捐人往往只是把自己家里不再需要的图书捐出,并不会有详细的分类,这就需要活动组织者将图书进行选择和分类,才能赠与相应年龄段的农村儿童.如果组织者缺乏相关的图书知识,就容易使赠送的图书鱼龙混杂,甚至包含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只能“好心办坏事”.再如有些大学生选择为福利院儿童募集善款购买食品的方式做公益,这其中涉及到食品安全等问题,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五是网络时代,大学生公益行为必须注意识别虚假信息.不少大学生公益活动源于网络上的求救信息.如每年入冬时,很多网站、空间、群上都有不少向农村儿童、灾区儿童、偏远地区儿童捐赠衣物和钱款的信息.已有媒体调查证实,这些信息不乏虚假信息,最终目的是骗取乐善好施者的钱物.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辨识和处理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六是大学生公益活动常常偏安校园一隅,与社会联系不紧密,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公益服务.大学生组织公益活动的最大优势在于他们思想活跃、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容易组成团队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等,劣势则在于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广泛的人脉关系和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公益活动常常只局限在校园中和校园周边,面向学校师生和周边市民,活动必然得不到有力支持.只有走出校园,广泛吸收来自民间的爱心力量,才能做得更成功、更有实效.

3.大学生公益活动开展和大学公益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首先,从教育管理角度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联合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制度、机制保障宏观的管理和引导;学校可指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公益团队或公益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和帮助,促进活动顺利开展;学校与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目的人群或组织机构进行联系,采取合作建立大学生公益教育基地等形式,为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架设桥梁;给予优秀公益活动项目品牌化建设空间,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评选中给予相对倾斜的政策,确保优秀项目得到及时有效的扶持,促进活动项目或团队做大、做强;加强公益活动的审批管理,在审批环节帮学生把关,避免出现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活动;根据公益项目需要,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角度为公益活动提供工作室等扶持.

其次,从宣传推广角度上,对发展较好或已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进行积极的宣传推广,扩大活动影响力,推动品牌走向社会,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学校可以向当地年度“感动人物”等文化品牌评选活动进行推荐,帮助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知名文化活动品牌.

从公益教育角度来说,为帮助有志于公益事业的同学提高公益服务能力,同时让更多同学提高公益意识,传承公益精神,学校应支持和鼓励伦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开设有关公共选修课;也可以邀请社会知名的公益活动家来校做报告或进行讲座,让公益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三,从作为公益活动主体的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活动设计应该尽量与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学校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如农业类高校具有明显的服务三农的专业优势,来自农业、涉农、近农类专业的大学生较多,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更为了解,开展公益活动尤其适合走进农村、结合农业、走近农民进行.其次,大学生公益活动应该长期有持续建设的可行性规划.这是因为,必须看到,大学生思想丰富、善变,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大学生公益活动“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因此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4.小结

大学公益文化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大学公益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还未能充分体现,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养,让大学生公益活动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当代中国的公民教育.

相关论文

当代大学生公益参与情况调查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当代大学生公益参与情况调查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公益及公益。

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活动的

本文是一篇文化艺术论文范文,文化艺术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活动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文化艺术及大学生及大学生。

当代大学的文化诉求与文化使命

该文为大学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当代大学的文化诉求与文化使命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可作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专业大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刍议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公益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公益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刍议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意义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大学生公益及。

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公益及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道德修养及社会责任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