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再次梳理与析出

时间:2024-03-21 点赞:48659 浏览:988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纲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纲领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再次梳理与析出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纲领及本末及大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纲领论文范文。

【摘 要】朱子《大学章句》的行文模式,主要采取一种前后呼应的构造方法.这种前后呼应,既有古本《大学》本身就带有的,而朱子使之更为完善,又有朱子以己意揣摩而构造的,二者共同构成了这种流畅的行文模式.这种模式贯穿于全文,既有经与传之间的前后呼应,又有经章内的前后呼应、传之章与章之间的前后呼应、传之单章内的前后呼应,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前后呼应的行文模式,使得朱子《大学章句》的体系本末分明、前后有致.

【关 键 词 】朱子;《大学章句》;前后呼应;行文模式

“《大学》被认为是‘四书’之首,被朱熹称之为‘初学入德之门’”1,“并不是《大学》比其他三部经典更重要,关键在于它是‘圣人之学’的契入点”1(33页).朱子《大学章句》之所以能影响后世千百年,便在于他梳理出一个关于如何为学及为学次第的体系,使得圣人之学的契入点清晰可见,使得人人可以得而学之.朱子为建构这个体系,可谓倾尽毕生心血,“朱子(晦庵,1130-1200)平生用力最多者,在《大学》一书”2.因此,为使朱子所建构的《大学章句》体系得到清晰的呈现,我们有必要对朱子《大学章句》再次进行仔细地梳理,以谋求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析出其体系.朱子对《大学》古本进行重新编排,其行文模式主要采取前后呼应的方法,使得经与传的区分虽主次分明,但又显见一脉相承之意.“传就是对经的注释,而作为经的注释,传的先后次序自然要跟经文所述内容的先后次序相一致.朱熹正是按照这个原则来编成他的《大学》改本的,并据此将他的《大学》改本分成经1章、传10章共11个段落” 3.因此,朱子《大学章句》经与传相协调的布局是显而易见的,但其经与传的协调并不仅仅在于其编排次序的一致,更在于其行文的前后呼应.正是这种呼应才使得传章与经章之间无悖逆、无脱节、无分离.且这种行文上的前后呼应可谓贯穿全文,不仅在经与传之间存在着前后响应,在经章内也有前后呼应,在传的章与章之间、在传的单章内都存在这种行文上的前后呼应.

1.经与传之间的前后呼应

朱熹的《大学章句》在布局时首先采用了经与传相分别但又相协调、相一致的布局方式,相分别说明经与传有着本与末、先与后之分,有了本末先后之分才有可能有前后呼应(无所先后,何来呼应);相协调、相一致则说明经与传必然要本末相呼、前后照应(前后不应,何谈协调,何来一致).因此朱熹在布局经与传时,必然要考虑到前后呼应的问题,而这种布局本身也意味着前后要呼应.

经一章而简,传十章而详,传对经的呼应便体现在这种简与详的对照中.首先,从内容上讲,经与传之间就是前后呼应的.经章内有三纲领八条目,传章内便有纲领章与条目章与此相呼应,经章内有本末先后之意,传章内便有同样的章目予以解说.经章起首之处便明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传章便有前三章来“释明明德”、“释新民”、“释止于至善”,不可不谓呼应齐整;经章内接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6页),传章内便有第四章来“释本末”,不可不谓呼应及时;经章内再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传章内便有第五到第十章,分释八条目,且有环环相扣的致密之功,不可不谓呼应紧密.而且,古本《大学》里本没有第五章,即格物、致知章,照朱熹布局便无法呼应于经章内的格物致知,实应是一美中不足处.但朱熹巧夺天心,又依程子意补足了格物、致知章,即“由于这份文本并未提到‘格物致知’,于是朱熹再依程颐之意作了‘补传’” 5,实在不可不谓呼应密切了!而且,这种经与传之间的前后呼应,是完全合序的,毫无乱简错出之疏漏.经章内行文是先纲领后本末而后再条目,传章在与经章呼应时,同样也是先纲领后本末而后再条目,因此,这种经与传之间的前后合序本身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前后呼应.因此,除在内容上,经与传之间存在着前后呼应的关系外,在内容的编排次序上也存在着这种前后呼应关系.

2.经章内的前后呼应

《大学》经章内的前后呼应,主要是指其三纲领与八条目之间的对照关系.《大学》开篇就将大学之道的三纲领提示出来,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明显是一种树立宗旨之法.而这种宗旨如何实现,则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推行步骤.但这“知止、定、静、安、虑、得”的推行方法实际上只是配合三纲领而进行的一种简要的次第说明,并不是一种具体步骤,并不是一种当下切实可行的为学次第.所以,到底如何实现这三纲领,如何落实这大学宗旨,就需要在后文进行细致的说明,这样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本末可见.也就是说,后文必须要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呼应三纲领之宗旨,才能使文章通体流畅、无所偏失.“《大学》的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必须配以具体的步骤,这就是《大学》的八目.” 6所以,很明显《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是实施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是对于三纲领的明确呼应.朱熹自己也说“修身以上,明明德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事也” 4 (7页),可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条目是对于“明明德”的详细说明,是呼应于“明明德”这一纲领的,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三条目是对于“亲民”的详细说明,是呼应于“亲民”这一纲领的.虽然八条目中有呼应于“明明德”纲领的,有呼应于“亲民”纲领的,但那都是对于《大学》纲领的呼应,都是对于大学宗旨的说明,所以说《大学》经章内的三纲领与八条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前后呼应关系.而且,《大学》三纲领与八条目之间本身存在着本与末的关系,而末一般就是对于本的呼应,所以从这一方面也可以说《大学》经章内的纲领与条目之间存在着前后呼应的关系.

3.传之章与章之间的前后呼应

由于朱子《大学章句》经与传是相对应的关系,经章里所述纲领、本末、条目,传章里皆有对应说明,皆有相应的章节予以分述,且其内容编排次序亦前后一致,所以经章内既有前后呼应的关系,传章内亦必同时存在这种前后呼应的关系.传之首章“释明明德”,传之二章“释新民”,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传之四章“释本末”,这四章可以看作是传的纲领章.传之五章为补传,释“格物、致知”,传之六章释“诚意”,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这六章可以看作是传的条目章.传之五六七八章可以看作是对“明明德”的具体分析,因而对应于传之第一章;传之七十章可以看作是对“亲民”的具体分析,因而对应于传之第二章.第一二章是纲领章,第五六七十章是条目章,条目章对应于纲领章,因此可以说传之章与章之间也存在着前后呼应的关系.而且,纲领章为本,条目章为末,末与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就意味着条目章与纲领章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纲领章之间有所谓的本末先后次序,传之第四章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夫无讼,是民德之新,所以使民无讼,是己德之明,必己德明了,然后可使民无讼,则明德为本,而在所当先,新民为末,而在所当后矣” 7.而传之条目章是对纲领章的进一步说明,其本开先后次序是对应于纲领章的,所以从内容及编排次序上看来,纲领章与条目章之间也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4.传之单章内的前后呼应

传之单章内的前后呼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些章节内,诸如传之第三章、第九章和第十章.这三章虽然分别阐述一个主题,但由于其论证内容较为丰富,材料比较齐全,所以朱子在进行传注时便使其行文呈现出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以增进文章的说服力.

传之第三章,先引《诗商颂玄鸟》之言“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以“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 4(10页);再引《诗小雅绵蛮》之言“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以“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 4(10页);后又引《诗文王》之篇“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并以此指出人所当止之五大条目“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4(10页),以说明至善之法,即“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余,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 4(10页).这些引文是用来说明“从物各有当止之处,到人各有当止之处,再到圣人当止之处,所有当止之处,都应是至善” 8.于是,后文接着又引《诗卫风淇澳》篇,以“说明明德之止于至善” 7(16页);又引《诗周颂烈文》之言“於戏,前王不忘”,以“说新民之止于至善” 7(16页);并以“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4(10页)结尾收束全章,说明止于至善之效果.这样从前到后,有说有表、有论有证,前文说如何止于至善,后文说止于至善之效果,不可不谓前后呼应及时、关联密切.而且,朱熹自己也在本章末的注中说“此两节咏叹淫,其味深长” 4(11页),既说是咏叹,则必是对前文所述内容的咏叹.因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本章在行文时、在编排内容时,存在着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


传之第九章讲齐家、治国,一开篇便点题,直入脏腑来说明“治国必先齐其家”,其法门在于“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4(17页).这可谓是本章述要,亦可谓是本章之总纲,后文之功用在于对此总纲的论证与发挥.所以,后文先引《书》言(如保赤子),以说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而” 4(17页);又用“一家仁,一国兴仁”句式,来说明“教成于国之效” 4(17页);接着“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4(17页),来说明推己及人之法,即所谓“恕”的重要性.于此,已可谓对本章主题“治国必先齐其家”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已有完整的行文层次.但文章并没有于此结束,而是直以“故治国必先齐其家”的句式“通结上文”4(17页),可见正是呼应开篇,以作结的方式再度点题之法.那么,本章内前后呼应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但这是通过对文章的行文层次加以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即便不采取这种分析的方式,这种前后呼应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单从开篇点题时用了“治国必先齐其家句式”,“通结上文”时再度用了“治国必先齐其家”句式,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文章存在这种前后呼应的关系.这种句式的重复使用,本身就意味着文章的构造采取了一种前后呼应之法.但是本章仍旧没有于此结束,虽然此时文意已很完整.而是,文章接着又引用了《诗》中的一些语言,“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等,来说明“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4(17页)这层意思.这可谓再度点题,说明的仍是本章主旨,即“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虽然用的不是同样的句式,但其说理是一样的,因此同样是呼应于前文,使得前后可以再度照应,以古经典之引文来增加论证的力度.最后,再以“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4(17页)收束全章,表明立意,既观照全局,又呼应前文,不可不谓文章大成之法.而且,朱熹自己也说“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深长,最宜潜玩” 4(18页).这种咏叹前文之意极为明显,因此其呼应于前文之意亦极为明显.这样,传之第九章内前后呼应的关系就清清楚楚了.另外,单从篇首立意“治国必先齐其家”,篇中通结上文又用“治国必先齐其家”,篇末结语仍用“治国在齐

为您写纲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纲领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再次梳理与析出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纲领及本末及大学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纲领论文范文。

其家”,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这种一唱三叹,首尾若环的笔法,实在是对前后呼应之法的妥善运用!

传之第十章主要论述治国、平天下,亦是开篇立纲,点明矩之道之法,后文则大体对矩之道从各方面加以说明和论证.先以“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句式,“复解上文‘矩’二字之义” 4(20页);再引《诗小雅南山有台》中“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句,“言能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4(20页);再引《诗小雅节南山》中“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句,说明“若不能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私,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 4(21页);再引《诗文王》篇,来总结上文,说明矩的重要性,“道得众则得要,失众则失国” 4(19页).至此,从矩点题,后分述矩之法,后再以矩的重要性作结,已可以看出文章乃是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但这只是本章的一部分,只是从一方面来论证矩之法.后文又论述德财关系,讲明德外财内的危害,来说明分别本末内外的重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者所不可不慎重的.朱熹云“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矩而欲专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 4(21页),“又因财货以明能矩与不能者之得失” 4(21页),可见,德财关系的论述实际上仍是为说明矩之道的重要性,仍是呼应于前文的.此处虽明言本末,但其暗合矩之道,有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味道,仍是文章“前后呼应”的作法.但这也只是本章的一部分,是从另一方面对矩之道的论证.后文接着又引述楚书之言(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和舅犯之言(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重申本末的重要性,“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4(21页),则是呼应于前文财德关系,是另外一重前后呼应关系.引述《秦誓》之言“若有一个臣等亦曰殆哉”,则“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 4(21页),则其呼应于前文矩之道之意就显而易见了.好恶公私之道在于能不能矩,前文第一部分正面讲矩时已说得很清楚,这里之所以重述,既是反复呤咏之意,又是文章前后呼应之法,且是第一重前后呼应.后文再引孟献子之言,以重申本末,讲明义利关系,“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4(22页),则是再呼应于前文所述的本末关系,是文章的第二重前后呼应之法.因此,在本章内实际上有两重前后呼应关系在交替出现,一是关于矩之道的前后呼应,一是关于本末关系的前后呼应.本末关系实际上又是服务于矩之道的,所以这两重呼应之法实际上都在论述矩之道这一个主题,但其形式多元,这则是文章对于前后呼应之法的匠心妙用了!另外,本章还有一处明显的前后呼应关系,是不得不注意的.“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4(19页),“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19页),这三句话各通结一段文字而三言得失,且又语意相关,不可不谓前后呼应极为密切.而且,这三句话又使文章一线而下,无有悖出,实在是前后呼应关系的大成用法!

至此,已对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时所使用的前后呼应之法梳理完毕.其中,既有古本《大学》成文时本身就具有的前后呼应关系(这些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又有朱熹作注时以己意揣摩而建构的前后呼应关系(这需要从朱熹所作的注中析出),这二者其同构成了朱子《大学章句》的行文模式.这种行文模式,与朱熹建构的经与传相协调的布局一脉相承,既使文章线索分明,又使文章前后有致,不可不谓朱子颇具妙心!

注释:

1.郭庆祥.《大学》人生大学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2.黄俊杰编.中日《四书》诠释传统初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3.幺峻洲.大学说解 中庸说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6..

4.金良年导读.胡真集评.大学中庸/(宋)朱熹章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傅佩荣译解.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6.王岳川.大学中庸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陈生玺等编著.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皇家读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8.刘乔周主编.大学中庸:经世致用的修养绝学[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1.

相关论文

朱熹《大学章句》的训诂

关于短语及动词及集注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短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朱熹《大学章句》的训诂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作短语。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改进

本文是一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语文方面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问题与改进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

《会计学基础》课程体系

本文是一篇会计学基础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学基础类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会计学基础》课程体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会计学基础及会计核。

《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为您写学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学生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学生及能力及。

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

此文是一篇测试论文范文,关于测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测试及语言及学生方面。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论文为关于能力方面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用于能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

本论文为双语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双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美育维度管窥《大学语文》教学

本论文为关于美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美育维度管窥《大学语文》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可用于美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新疆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此文是一篇论文范文,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新疆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及院校及课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