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4-05 点赞:44457 浏览:8630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能力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可用于能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能力及学生及项目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试图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项目驱动型重构,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提出独创的“双能对接”课程体系和“五步紧随”教学模式,以期对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关 键 词 :高职;大学语文;定位;双能对接;六步紧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128-03

如何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来发挥它的优势,挖掘它的潜力,整合并强化它的多效性教育功能,完成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这个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2009年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试图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项目驱动型重构,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目标

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通过设计出具体的学习项目来引导语文教学活动,在本院部分班级进行试点,让学生在学习项目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

项目驱动型教学是随新课程改革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目前,对项目驱动教学的探讨比较集中在一些边缘学科,如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等;部分地方的英语教学也开始引入此教学模式,并开始有了新的模式建构;而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本来是最适合项目驱动教学的,可一直还没有规模化的研究.这是我们开展专项研究的主要的动因.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项目驱动型重构,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一)改革的思路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素质教育阶段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内容教学目标、分课教学要点目标,教师积极地进行课程开发,制定具体可行的学生学习项目.

2.以目标教学激励教学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理论为指导,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方法指导,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帮助;交代具体可行的学习项目,明确目标和评估的办法.

3.以控制论、语言习得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或需要训练的重点,激励学生自主、推究、合作学习,把“三尺讲台”变成他们表现自我才干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让他们自己在完成项目中,去摸索方法,探究结果,合作交流.

4.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用激励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否定之否定.

5.以系统论、方法论为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方法论.

(二)改革的主要方法

我们采取了文献理论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现场观摩法、经典个案剖析法及比较借鉴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反复实践检验形成阶段性成果,最后总结并进行成果推广.第一步,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研究;广泛进行教师和学生调研,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项目分解和任务设计.第二步,在试点班级中进行具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型教学,并对效果进行及时调研和评价.第三步,总结课程改革实践、项目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再次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首先面临的就是自身准确定位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语文的重新定位

高职大学语文应定位为“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职业化公共课程”.具体来说,高职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人文性为基础,并呈现通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特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其中职业性是高职大学语文与其他各层各类语文课程的区别性特征.高职大学语文是为高职学生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岗位和职业转换需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这一课程定位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专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1.以能力为中心,凸现职业指向.整体课程以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编辑与写作能力、思考与辨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实践活动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能力训练.

围绕学生的职业需求组织教学.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注重不同专业的不同个性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类别指向的职业岗位特点和不同要求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

2.建设开放课程体系,扩展教学空间.一是课程开发的开放——由本校语文教师、其他专业教师、校外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同时开展企业调研,征询企业人士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亦注重不断吸收学生的意见完善课程建设;二是教学内容的开放——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留有教学内容选择和扩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三是实训载体的开放——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灵活选择基本活动项目载体,教师和学生更可以根据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灵活选取和另行构建不同的活动项目载体;四是教学资源的开放——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随时向学生开放,以促进学生自主扩展学习;五是教学环境的开放——不仅注重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本课程还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把学生的活动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3.重新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从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构建了“双能对接”课程体系

突破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束缚,不再按照语文学科体系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而是结合专业特点,从未来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出发,重新构建了“双能对接”即基础能力与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通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通道.其中职业能力由各专业的就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需求决定,基础能力包括沟通与表达能力、编辑与写作能力、思考与辨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四项.这个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在内容上扩大了语文学习训练的范围,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教育观念,使高职语文课程从根本上归向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也直接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机制等诸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三)以“主题呈现”的方式设计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以主题呈现的形式,打破文种和文学史界限,以服务职业活动为导向,紧跟时代,让学生能从各主题中感悟人生.在设计思考训练时注重新颖多样,富有启发性;在选文时注重视野广阔,推重经典而不废时文,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融入书中,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课堂既设置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又设置在火热生动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以此优化教学内容,力求学生能对今后求职就业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有明显帮助,具体而言:

教学目标上,坚持“能力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围绕职业能力这一主题,以主题呈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紧跟时代,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内容,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思想和引导作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构建了以“项目驱动、小组合作”为核心的“六步紧随”教学模式

1.项目布置.教师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必须解释清楚项目要达到的目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者过低.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才可以确定为项目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进步的目的.

2.基础检测.学生在完全理解本次的项目目标之后,通过实施预设的一个项目来检测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看自己距离顺利完成项目存在多大差距.

3.师生探究.通过师生相互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实施点评等方式,完成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4.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根据完成项目所需能力的若干要求,运用基础知识,按程序实施训练项目.

5.延伸拓展.根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职业能力与人文知识,通过阅读拓展、博客天地、争鸣空间、社会聚焦,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阅读、讨论、争鸣、辩论.

6.测试评价.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能力表现,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进行自我测评、组内互评、教师测评,检测目标的达成度.

四、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特色与创新点

(一)独创性成果:构建高职大学语文“双能对接”课程体系

在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专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课程理念的主导下,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课程建设主体诸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与改革,整合各类语文学习内容,聚合各种学生活动形式,借鉴英国和我国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通过课程活动化、活动项目化的处理,构建了高职大学语文“双能对接”课程体系.

高职大学语文“双能对接”课程体系确立了沟通与表达能力、编辑与写作能力、思考与辨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四大基础核心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全程开展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严谨有序的逐层习练、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中获得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能力指向,打通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通道.在这一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结构要素均为系统化呈现,不同系统之间依课程教学规程相互对应组接,共同构筑了一个多方位、多形态、多层次的语文能力培养系统,课程系统运行最终目的指向语文综合能力的社会应用.这是一个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

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应用,因此,“双能对接”课程体系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扩大了传统高职语文或重人文作品赏析、或重应用文写作的相对狭小的学习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动地使语文从知识学习、孤立训练为主的教学转向了能力培养、综合应用为主的教学,打通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通道,其中所体现的是语文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双能对接”课程体系的运行明显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有效服务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它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领域引领着一个改革方向,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成效

我们根据高职语文教育的特性,借鉴项目驱动教学法,创设了“六步紧随”教学模式,寻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让语文教学活动渗透所有专业学习,通过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六步紧随”教学模式使课程得以顺利通过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授与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拓开语文教学空间,有力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成效.

(三)搭建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考核全程化、评价证据化

借湖南省“数字湖南”的东风,我们在“职教新干线”网站上搭建了开放性的大学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不仅将所有教案、课件、教材、练习、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后发布到这个平台,更是将这个平台作为学生交流沟通、延伸拓展、互动评价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此畅快阅读,可以用博客记录心灵文字,可以与本校教师、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可以与校外专家、知名学者或其他大学的学子们就社会热点问题激烈辩论.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学语文课程得以顺利通过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授与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拓开语文教学空间,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成效.

同时,收集学生习练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学习证据材料以作为学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考核的原则,克服一次考核定结果、教师一人定成绩的弊端,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把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训、教师要求和学生自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以学生提供真实学习证据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课程学习评价的依据,使考核方式多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开发了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的全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材

由课程团队成员禹明华教授主编、周妮副主编、刘婕参编的高职高专人文素质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已于2010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并投入到课改班级的使用中.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的全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材,正在申报“十二五”规划教材,这本教材的面世将为大学语文教材开发提供参考范式.

[韦星: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相关论文

应用型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语文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应用型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语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生课程结业论文,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生及大学及课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

本文是一篇语文课程论文范文,语文课程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文课程及大学语文及学生综。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本文关于大学及专业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论文范文检索,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