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整合策略

时间:2024-01-28 点赞:51466 浏览:1055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课程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程类毕业论文格式,与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整合策略相关论文查重站。适合课程及母语及应用文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各高校相继恢复开设.此后30多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和发展中国社会时代精神等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汉语热”、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中文危机与母语安全的担忧、大学生汉语文能力下降等问题引发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语文课程日益受到各高校重视,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何把提升大学生汉语文能力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开好、讲好,如何增强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学理性、系统性的认识,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语文研究界着重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陈洪、李瑞山等学者的一系列论文,如《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1]、《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2]等在对诸多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辨析之后,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母语高等教育.该理念在当今大学语文研究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开展母语高等教育的重任,各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8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语文研讨会上公布的对全国近三百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50.54%的高校已将该课列为全校必修课.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11月,教育部发起并委托中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合作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研讨会.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达《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确立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性质、功能和目的.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其研究,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课程定位、学科建设、研究深度、教法创新等.大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种”概念,也是一个“属”概念;既可指称特定的一门课程,即“大学语文”(或“高等语文”),亦可泛指紧密相关的一个课程系列,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高级语文素养”、“大学人文”等.由于授课时数、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院校不得已将其中一些课程合并,归于一门,如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合并为新的“大学语文”.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尚可研讨.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两门课程归为一门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何改变,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等具体而深入的实际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使课程不仅是形式上的合并,而且是内涵上的融通,进而找到一套既切合教学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从课程定位来看,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质上依然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及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修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培养扎实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充分的基础.

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认识.第一,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注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它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第三,它是一门培养高等语文素养及应用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侧重于对高等语文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的介绍.

高等语文素养部分的教学,要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修课学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字水平;能够顺利地阅读学术论著、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言说和善于展示自我,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努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在推动党和国家公务管理活动及各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用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文工作者的写作水平应当与公文工作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能否写出一手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是衡量一个公文工作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具体应用文文种写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的概念、性质、特点、作用,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须加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者自身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与写作知识修养等基本素质修养的认识,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最终,要使学生能够写出适应未来本职工作需要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应用文文本.

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达到应试目的不同,大学语文课程重在加强学生对母语更本真、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更强的语文能力、更高的语文素养和更健全的人格精神.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完整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听说能力由于侧重一般应用,加之课时量、学生数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更适宜另设其他专门课程来培养.相对而言,读写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多维、复杂、综合的能力形式,同时也构成较高听说能力的基础,应当成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作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真编写和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任务艰巨、需下大气力方能完成的重要工作.30多年来,全国已出版各级各类大学语文教材千余种,其中不乏堪称经典的优秀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编写了多部带有实验性、探索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新型”教材总体上理念新颖、体例独特、选文丰赡、质量上乘.同时,有关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学术探讨日趋深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等的论集专著相继问世,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质量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提供了学理支撑.就其本质而言,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是一个不断汲取母语与文学、学术与教育、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等多元营养,彰显汉语言文字功能和魅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语言工具、步入健康语文生活、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的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整体来看,现今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倾向于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出发,以“文选”的方式收录古今中外的“好文章”、“美文”,在编写理念、选文标准、组合方式、体例安排、单篇设计和阐释等方面呈现出多种样态.[3]然而,这些教材在编写理念的科学合理性、选文内容的教学适用性、篇目选定的比例协调性、与中学教材选篇的区分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往往很少涉及应用写作的内容.应用写作的部分通常由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承担.即使一些将“文选”部分和应用写作部分编写在一起的教材,也总是“整”而不“合”,缺少贯通性和统一性,成为“两张皮”.因此,在积极吸收当前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两类教材编写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际出发,编撰出既重审美、素质,又重实用、能力,既有传统大学语文品格、又融务实应用写作于一体的整合型精品教材,乃当务之急.

在努力解决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和提高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除课程合并、课时压缩带来的课程整合性问题外,当前许多院校迄今仍未将大学语文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将原来的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尽快扭转这些不利状况,重视并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稳定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母语高等教育难题.

基金项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12年度教研立项课题“母语高等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整合性研究”(ZJY2012C0009).

相关论文

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大学语文论文范文,大学语文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大学语文及什么是及人文素质方。

电大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电大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实践。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本文关于大学及专业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论文范文检索,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