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学创建中的育人问题

时间:2024-01-11 点赞:47345 浏览:9318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大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绿色大学创建中的育人问题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大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及社会及制度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绿色大学的创建工作并不单纯是资源节约的问题,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绿色大学创建工作中以实践活动引导人、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技术改造服务人这三方面举措对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创建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高校管理育人的功能,从而围绕育人工作推动绿色大学的创建.


[关 键 词 ]绿色大学 育人 内涵 工作模式

[作者简介]张峥嵘(1972- ),男,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 20023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29-02

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和生活功能于一体,既是人口的高密度集聚区,也是能源消耗大户.特别是近十年来,高校经历扩招合并以及部分学校的新校区、大学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张,致使能源消耗呈快速上涨趋势.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提倡高校节能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绿色大学创建的育人内涵

高校创建绿色大学具有现实的依据,是响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从学校自身来说,创建绿色大学既是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与大学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息息相关,因此这又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培育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不仅能够为学校事业发展节约宝贵资源,还将伴随着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使这种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延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使大学的社会责任得以传承和弘扬.

在创建绿色大学的实践中,各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型技术等方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析各高校创建举措时发现,绿色大学创建并不单纯是资源节约的问题,本质上更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所指出的,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各项活动中,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人的问题恰恰是中西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重大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能力、社会关系以及需要的全面发展,强调现实的人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审视绿色大学的创建,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凸显创建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高校管理育人的功能,从而推动我们的育人工作.

二、绿色大学育人工作的模式

(一)以实践活动引导人:参与式的道德实践模式

处在道德成长无律期和他律期的青少年,具有自己鲜明的年龄特征,如自我意识和成人感迅速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断增强、思维活跃、办事热情较高、对未来生活有美好向往并渴望成功等,但他们仍是未成熟的个体.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存在,作为正在准备进入成人社会的“准成人”,青少年只是处在社会文化的边缘.也就是说,青少年学生相对于成人社会的文化来说,还只是处在不懂事的状态.①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却在努力探索着被成人世界所接纳,但同时他们绝对不会苟同、不会盲从,而是渴望与成人进行平等交流,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作为教育者不能无视这些正在成长的生命体的兴趣需要和个体差异,忽视他们道德学习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否则,教育者在方法上的机械粗暴以及在内容上的绝对专断,必然会引起一部分教育主体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育效果的大打折扣.

从道德主体来看,以往单向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道德需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人们彼此的利益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改变,道德需要的产生也是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的道德和道德需要是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和形成的,在人们的交往和实践中通过彼此之间利益关系的处理表现出来.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境界的最好方式,不是封闭训练、刻板说教、反复灌输,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各种道德练习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自觉的能动力量,在学生的道德实践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高校在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创建过程中,设计了许多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调动他们作为道德参与者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欲求.例如,许多高校分别举行了“节能减排”大型科普展、专家讲座、社会调查、科普志愿者到社区宣讲及在校园开展节能减排大讨论等活动;许多高校还鼓励学生志愿担任节能巡查员,主动关闭无人上课的自习教室的电灯,减少学校能源浪费.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理解、自我建构,提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为步入成人社会打好基础.

(二)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模式

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调节主体活动与主体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基于人的实践需要而产生并最终为人服务的.“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关系的合理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正常情况下,人们按照这些规则行事,就能使整个社会的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序,各方面配合默契,整个社会有机体运转灵活.”③也就是说,制度实质上就是协调社会关系的规则或规范,保证社会发展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人从一出生就受到既定的制度制约,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制约理解为对人的自主活动的限制.制度的存在,对人们的自由,既体现为约束性,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制度既然是对人们行为的正式规范,总是规定允许人们做什么,不允许人们做什么,即总要设置一定的边界条件,越出边界条件的行为,当然要受到制度的限制乃至惩戒.”④另外,制度也不只是表现为对各种偏离行为的限制和惩戒,同时也包含着对人们行为的正面引导.“制度的稳定性、强制性使其规定的内容发挥对人的品质、德行、思想情操及其他精神状况的反复作用,从而使制度自身内涵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和个性.”⑤ 制度通过一系列的规范为人的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框架保证,进而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以此自觉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各高校在绿色大学的创建过程中,针对节能制定了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例如,各高校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的办法,相继出台了新的用水用电的管理制度,另外对电梯、空调的使用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发展反过来又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这些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节能已经成为他们自身的内在要求,成为日常行为的一种方式,将对整个社会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节能活动中.

(三)以技术改造服务人: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建设模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质上是人类通过能动的实践和观念方式对客体作用、影响乃至改造,并将人类主体自身的各种本质力量与主体性结构积淀、物化、凝聚到物质世界的客体之中,这种影响逐步深化、改造,逐渐全面,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⑥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一种体现,是展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质的一种方式,其发展由人主导,最终也服务于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但同时,人类对科技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加大,科技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这种负面效应的根源其实在于人类自身,因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作为主体的活动,必定会受到人们自身的信仰、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及身处的时空条件的影响,必定渗透着某种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就是说必定带有主体性.”⑦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⑧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以人的尺度为基准,关心人的本身,关注人的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要突出人文关怀,将真善美作为自觉体认和永恒追求的目标,从而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展现人的自由本性,丰富人性的崇高蕴涵.把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能够避免科技活动中负面影响的产生,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但科学技术也必须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有序发展.各高校在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已经在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8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些大学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接受科技最终是为人类的美好幸福生活服务的价值旨归;许多高校也在通过投入先进的技术设施来创建绿色大学,一方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让管理者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这些大学生在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后,不管将来是否从事科技工作,他们都会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拥护者和有力支持者.他们在关注科技创新和享受科技恩惠的同时,自觉地调整自我实现与科技发展、与社会前进的关系,并让科技文明的进步成为自我发展的契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绿色大学的创建举措,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管理育人”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这其中包含了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意识、观念和能力的问题,并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内在统一的价值体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⑨,只有每一个个体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人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当然,寻求哲学的逻辑路径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样的反思,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创建绿色大学的核心目的和最终载体就是人才培养,从而围绕我们的育人工作来探索推进绿色大学创建的新思路.

[注释]

①谢维和.论“年轻的成人”——一个对当代青年的解释性设定[J].社会学研究,1993(1):87.

②⑧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9,4.

③周峰,宋勇.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伦理价值观——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考察[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38.

④杨贵华.现代化建设中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阐释.[J].集美大学学报,2008(1):7.

⑤陈纯仁.制度与人的发展关系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6(1):196-197.

⑥戴彧.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1):14.

⑦王海霞.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J].科学管理研究,2005(5):38.

相关论文

大学英语中文化育人的渗透教育

本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英语中文化育人的渗透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及母语及学生方面的的。

我国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本文是一篇指标体系论文范文,指标体系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我国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指标体系及指标及大学方。

励精图治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

这篇民办高校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民办高校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励精图治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相关硕士毕。

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文提纲

本论文为大学校园方面论文的致谢怎么写,关于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文提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可用于大学校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哈佛大学的人员开发出绿色储能电池

为您写电池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电池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哈佛大学的人员开发出绿色储能电池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于电池及研究人员。

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其育人意蕴

该文是大学毕业论文专业物质文化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物质文化方面硕士学位论文,与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其育人意蕴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