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典代叙与词的叙事性

时间:2024-01-10 点赞:47727 浏览:939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典故论文范文,关于典故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苏轼典代叙与词的叙事性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典故及友人及文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典故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词在产生初期只是一种流行于席间的配乐歌辞.至北宋时期,词逐渐从娱乐性的歌发展成为具备纪事写实功能的文学体裁.词所经历的这种由“歌”向“诗”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创造性地以用典的方式将词引入了文人交际的领域.苏轼词的以典代叙主要表现在宴游酬赠词、临歧赠别词和跨越时空寄予情感的寄词三个方面.苏轼在“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下,有力地推进了词向诗的趋同.用典对于苏轼而言,已不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在词从席间演唱的歌词走向文人创作的正式抒情文学样式过程中,扮演了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

【关 键 词】苏轼;词;用典;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I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2-0033-6

词在产生初期只是一种“配合燕乐歌唱之歌辞”.至北宋时期,词逐渐从娱乐性的歌发展成为文人抒怀言志的文学体裁,且开始具备了纪事写实的文学功能.词所经历的这种由“歌”向“诗”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创造性地以用典的方式将词引入了文人交际的领域.本文论说的以典代叙,主要是指事典摘取人物、地点或情节等核心要素来征引故事的隐形叙事特点.苏轼正是充分利用了典故能以精简的核心词汇替代叙述完整故事的强大叙事性功能,将词发展成为北宋文人交际的重要载体.最能体现苏轼词的交际性特色的当推赠寄词、宴游词等.

所谓赠寄词,是指具有明确赠寄意向的词作,这类词所抒发的情感是有明确对象的.为了论述的准确性,我们这里只关注题序中表明赠、寄某人的词作.依据这一标准统计,在苏轼现存的331首词中,有127首属于赠寄词,可见赠寄词在苏轼词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从赠寄的对象上来看,苏轼的赠寄词仅有26首是赠女子的,其余绝大多数都是赠亲友、同僚的,后者正是苏轼词活跃在文人交际领域的一个最直观的反映.苏轼的赠寄词,大致有送、别、遇(逢)、寄、答、呈、戏、劝、遗、和、次韵等具体形式.尽管形式众多,但依据空间距离,又可以分为赠寄者在场的赠词和赠寄者不在场的寄词两大类.赠词的主要场景有宴游酬赠和临歧赠别两种,需要说明的是宴游酬赠与临歧赠别也是常有交叉的,譬如,在为饯别而设的宴席上,酬赠词就是以抒发别情为主.为了凸显苏轼在别情词中的用典特色,我们将宴别之作独立在宴游酬赠词之外,将其归入临歧赠别一类.

一、尊酒相逢,以词纪事

苏轼交友甚广,宦游所到之处总是能与当地的同僚、文人、隐士等呼朋引伴,时常宴饮唱和,优游于山水之间.苏轼的宴游酬赠词共17首,其中既有如《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优美笔调在写景中叙述见闻;又有如《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友人在席间的感叹人生;还有如《少年游》(银塘朱槛麴尘波)词“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十分歌”的佳节宴饮行乐;更有如《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词“步携手林间,笑挽ss”的故友重逢话旧.这些词不仅内容丰富、情感细腻,友人之间的饮酒作乐、登游泛舟、玩笑戏嬉等无不入词,而且在表现方式上,苏轼创造性地为词注入大量的叙事、纪实的成分.

苏轼常常把宴游的具体情节和场景巧妙地搬到词里.为了不丧失词之语言的要渺宜修和轻灵纤柔的特质,苏轼的以典代叙侧重于把事典浓缩为优美的语汇,借用事典的故事内容,以实现空灵虚冲的词的叙事性.如《西江月》(怪此花枝怨泣)一词,记录朋友相聚于真觉寺中赏玩瑞香花,曹子方因不识此花而误以为丁香.苏轼作词以戏之:“怪此花枝怨泣,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浓.怕见此花撩动”.苏轼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误把卢橘归为长安物产的事典,结合司马相如的作品语辞,提炼出“继取相如云梦”的典面.这既写出了一段趣事,又在字面上合乎了词的飘逸空灵之韵味,以虚写实.另一首《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词: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词中记叙了苏轼在离任杭州时与新任知州林子中交接之事.全词几乎都是直白叙述,但苏轼巧用乐昌公主新官旧官的事典,以女子爱写公务,既借典故的柔婉消解了官务移交的严肃性,又在语境的跳跃中产生了幽默,为词增色不少.苏轼借用典故实现了宴游词的叙事性.丰富多样的事典也使苏轼的大多数宴游之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大不同于之前、南唐宴游词的浮泛抒情.

苏轼词中还有一类宴游词虽在题序中没有说明赠寄某人,但内容是以记叙文人士大夫出游雅聚之事为主.这些宴游词也是极能体现苏轼词交际性的有力证据.

苏轼的宴游词通常是以词来真实地记录与友人的宴会和出游,可以说,是成功地实现了以词纪事.《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词就是一首典型的纪游词,上阕“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在黎明前西湖月落乌啼、云水缭绕的景色中,又述说了太守未至,两县令先到的游湖之事.过片则是幅青山绿水间黄帽撑舟,岩上青烟升腾的风俗画.结拍回笔平淡而有禅机的写自己的僧榻小憩,在叙事中暗含情致.苏轼的词不仅纪游,还有不少纪宴佳作,他以优美的词笔将宴会雅集的趣事一一纪实.如《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上阕:“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该词生动地记载了仲秋宴上赏菊,双花独向徐君猷而开之轶事.再如《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词:“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座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以轻盈冲淡之笔记叙了夏日雅集晁无咎之随斋事,与词序所记的“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俯然,无复有病暑意”结合,有虚实相生之妙.

苏轼运用浓缩历史故事的典故,来代替性的叙述当下之事,既古雅又增添了历史的联想,避免了直白生硬的叙事.苏轼最出名的记游词是记述密州出猎事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上阕以“亲射虎,看孙郎”的孙权射虎事典,叙述自己出城打猎之事,自比孙权,其豪迈雄壮之气势溢于言表.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用冯唐易老的事典,来表白自己虽已两鬓花白,但仍怀抱着为国驰骋疆场之凌云壮志.典故的蕴藉性特点使苏轼得以借用简短凝练的典面,实现词之叙事的同时,又饱含深情.二、歧路沾巾,以词赠别

临歧赠别词是赠词的又一重要类别.我们把苏轼有明确赠送对象的、抒发离情别意的词,包括宴席上的别情之作,都一并归入赠别词之列,但排除离别之时的自我抒情排遣之作,如《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虽题序为“恨别”,但只是词人独自踏上征途时依依惜别之情在内心的涌动,并无赠别的对象,故不视为赠别词.根据这一标准统计,现存的苏轼赠别词有49首.

苏轼的“以诗为词”之特色也充分地体现在赠别词中.苏轼词的以典代叙,不仅借鉴了诗的抒情言志,还有诗歌描摹情节和叙述场景的艺术手法.苏轼的赠别词大多都有具体的情感寄托对象,往往能借典故将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和赠别者的个人经历等都融入词中,使它们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在赠别词中,苏轼通常会用事典来叙事的内容有以下三类.

一是用典故叙述临别时的具体情境,如《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词,巧妙运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的晋人桓伊回车为尚在舟中的王子猷弄曲三调,曲终便上车离去,始终不交一言的典故,叙写自己在江边凄清的笛声笼罩下为友人柳子玉送行之事.

二是常常借事典以写实友人离别之原因、去向等赠别之人的经历.如《南乡子》(旌旆满江湖)一词:“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苏轼依据友人杨元素将还朝,似有典兵之议这一特殊的个人经历,在赠行词中连续运用班超投笔从戎、马援受封伏波将军的事典,兼顾叙事与祝愿,不仅拓展了词的内容空间,而且使词中所表达的别情更加个性化,更加真切.再如赵晦之罢官归去,苏轼在送别之作《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君):“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就用到了《论语公冶长》记载的“楚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的典故.下阕又紧接着说:“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成功地以合纵之术游说六国,为六国相之后感叹:“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苏轼正是借苏秦无良田二顷而出仕事,来自嘲归隐而不得的无奈.又如《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词,梅庭老远赴薄职,苏轼赠词:“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巧用冯谖弹铗歌无鱼之事,让友人不用抱怨地僻职闲,又以张仪赞誉上党天下脊背之事来分析此地的重要性,最后更是反用鲁仲连箭书破城事,劝慰友人放宽心态接受现实.张元唐回秦州省亲,苏轼在赠别词《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以“风流膝上王文度”收笔,运用晋人王文度虽长大成人,却仍被父亲抱坐膝上的典故,来述说友人省亲得父宠爱之事,叙事贴切而有蕴藉.

三是叙写与赠别之人的交往故事,如《醉蓬莱》(笑劳生一梦)词中“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连用《史记张仪传》中的犀首自嘲无事好饮的事典,及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所记九九重阳宴上孟嘉落帽,并用超卓文辞对答他人嘲笑之文的风雅趣事,将自己在黄州三年的重阳节都与徐君猷在栖霞楼畅饮之事娓娓道来.再如《临江仙》(诗句端来磨我钝)词:“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以谢灵运梦见谢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佳句的事典自比,述说与友人诗文往来、磨砺辞句的深厚情谊.

苏轼还有连续填写数首词以送别挚友的情况,这种系列赠别词更突出了苏轼词写实事、吐真情之特点,可以看作是词之叙事功能的一次升华.如熙宁七年七月于杭州送别陈述古一事,苏轼就先后创作了6首词以赠别,每首词都配合题序,表达出了不同地点和场合下的送别情境,而典故(包括事典、语典)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

本文是一篇典故论文范文,关于典故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苏轼典代叙与词的叙事性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典故及友人及文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典故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叙事角色.如登孤山宴竹阁,则填《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凭栏远眺,不禁想起晋明帝所谓日近长安远之事典,悲叹“天易见,见君难”,黯然神伤.追送述古,别于临平扁舟之中,则作《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不正面写自己伫立目送友人,而是借用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的诗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侧面写友人舟中回首,渐行渐远,“不见居人只见城.”故人离别之悲凄,跃然纸上.大量的事典的灵活运用,令苏轼的赠别词几乎每一首都具有了独特的面貌,抒发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化离别之情,这是对赠别词的发展,也是苏轼的“以诗为词”创作理念在赠别词中的成功实践.

三、鱼雁传书,以词代简

赠词与寄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赠词尚且有与受赠者现场的共同经历作为基础,而寄词则是纯粹的借词来跨越时空寄予情感.苏轼的寄词并不止步于抒情,或者言志的限度,他通常是以词代简,通过词来向亲友传达当时之事之情之志.因此,寄词对叙事性的要求就更高于赠词.在寄词中,苏轼依然是借助典故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段实现了以词代简.


如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书信中写道:“《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此书所附之词即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可以是以词代书,如《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题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因大雪而感怀友人,且寄词以抒思念之情.苏轼在题序中标明“寄”、“怀”某人的词作有2l首,其中寄其弟子由的词最多,共5首.

苏轼的寄词主要有因事而作的应酬型和因情而发的倾诉型两大类.一般说来,因事而作的应酬型寄词是以叙事为基础的称赞或戏谑,故而多用事典.如因益州太守冯京平定边乱有功,苏轼作《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词,词人一方面使用唐代名将李勤镇边固若长城,韦皋平剑南八国的历史故实来叙述并称颂冯京防御与招抚兼施的治边策略,另―方面又用卓文君当垆酷酒、王褒作新曲等蜀中事典,以增添冯京所治之益州浓郁的地方文化内涵.再如熙宁七年七月,苏轼寄苏州太守王规父之《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词,亦属于因事而作的应酬型,词中借用浮丘伯、许飞琼等仙道事典,来叙述杭妓前往苏州迎接新任太守杨元素之事,又用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及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古人故实,调侃王规父莫留杭妓、游湖不返.一首44字的小令竞连用四处事典,用事之密集,叙事之丰富,堪称小令中的佳作.因情而发的倾诉型寄词,则是重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故而在运用事典替代叙事之外,也时常引用前人语典,以增加表达效果.熙宁七年,苏轼自杭州赴润州,过丹阳时,重闻旧曲而引发思念,陷入与述古登山临水,题咏诗词的美好回忆中,于是作《行香子》(携手江村)以寄述古.词人用“绣罗衫、与拂红尘”句,带出魏野与寇准再度重游陕府僧舍,见当年二人题咏仍在,寇准之诗已被人用碧纱笼护,而魏野的诗则尘昏满壁,随从官妓用红袖为魏野题诗拂去尘土的故事.借言昔日与友人游湖题诗之事,这里的事典虽然也有代替叙事之用,但此处叙述仍是为抒发思念之情所设的铺垫.苏轼将本朝名人的逸闻趣事作为典故来运用,这也是在事典使用上的一个突破.苏轼在这类因情而作的倾诉型寄词中,总能根据创作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典故,充分发挥事典善叙事、语典善抒情的优长.如在《沁园春》(孤馆灯青)词:“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用陆氏兄弟少年才俊事典叙述自己与子由二人年轻时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用谢安扶病人西州的事典讲述自己终将归隐的雅志.而在《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词中,则化用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词句,表达深夜梦回时分幽独寂寞的思怀之情.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佳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化用《温公续诗话》所载“月如无恨月长圆”之语,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化用唐人许恽《怀江南同志》中的诗句“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苏轼的寄词大部分是抒发与友人真挚的情义和思念.这类寄词有一个从当下到回忆再到感慨人生的基本情感模式.如在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词,即是从当下驿馆的凄清孤单起笔,下阕先回忆兄弟二人初入京城的风华正茂,随之抒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的那种闲适、放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当然,不是每首寄词都完整的具备这三段模式,且各自的出场顺序也是有差别的.同样是寄予子由的《画堂春》(柳花飞处麦摇波)词,就是以“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二人曾游柳湖的欢快情景开场,下阕从回忆中醒来写及当下的风和日丽,“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接着再感叹“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遥想远方的亲人和同归故乡的夙愿.

苏轼还有一类唱和赠答的特殊寄词.关于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词的群体唱和盛事便是最典型的例证.《能改斋漫录》载:“秦少游所作《千秋岁》词,等其后东坡在儋耳,侄孙苏元老因赵秀才还自京师,以少游、毅甫所赠者寄之.东坡乃次韵,录示元老”.可见,北宋唱和词已不仅仅是发生在宴席之上的娱乐游戏,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凭借书信往来的文学切磋、情感交流方式.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著名的唱和词,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语典,从歇拍的“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构思;到下阕的“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化用本朝词人叶清臣《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用语,再到结拍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化用宋人曾季狸《艇斋诗话》引唐人诗:“君有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的意境.频繁用典应该算是唱和词共同的特点之一,这大概与文人唱和的心理有关,在交流之余不免有逞才之嫌.

在寄词中事典通常是用于代替叙述当下情形,或昔日往事等;语典则是借鉴前人的描写方式和意境,为我所用的来叙真事抒己情.苏轼巧妙而充分地发挥着事典、语典各自的作用,为实现寄词的艺术感染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轼将词带入文人交际领域,这一创举显然提升了词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品格,但这也对词自身的叙事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词实现叙事的主要途径有题序与用典两种方式,但题序毕竟是从外部以文的形式来叙事,只是对词中叙事的一个补充,而用典则是从词之内部实现叙事,它是在词原有的传统形式内,将历史故实、前人语典提炼为适合词的语言、韵律等特色的典面进行叙事.苏轼作品中甚至还出现了诗、词同句同典的突出现象,如他元丰六年于黄州所作的《浣溪沙》(倾盖相逢胜白头)词中“卖剑买牛吾欲老”,与《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就以同样的语句来借用龚遂卖剑买牛务农桑事,表达自己退官归隐之愿.因此,我们说苏轼词的创新离不开大量运用典故,同时,成功的用典又辅助了苏轼词的创新实践.用典对于苏轼而言,已不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在词从席间演唱的歌词走向文人创作的正式抒情文学样式过程中,扮演了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

相关论文

稼轩词之用《语》典其原因探析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儒家方面写论文经典网站,关于稼轩词之用《语》典其原因探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儒家及参考文献及图书。

不代孩子做决定

本文是一篇幼儿园小班论文范文,幼儿园小班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不代孩子做决定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幼儿园小班及幼儿园教。

文化负载词翻译

本文关于文化及负载及译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文化负载词翻译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

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这篇被保险人论文范文属于寿险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被保险人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行使相关保险论文前言。。

基于委托代理理角度的高校内部控制

本文是一篇内部控制论文范文,关于内部控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基于委托代理理角度的高校内部控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内部控制及委。

在文答辩会上陈述词

本文是一篇公司论文范文,关于公司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在文答辩会上陈述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司及导师及国企改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珠宝商“二代”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珠宝商“二代”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