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超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就业价值

时间:2024-02-18 点赞:48122 浏览:961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与超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就业价值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推进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促使就业观念由传统型向市场型转变,促使就业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升华.促使就业思维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创新就业方式,使之由被动性就业向主动性就业发展,由饱和性就业向增长性就业发展,由稳定性就业向竞争性就业发展;提升了就业效果,表现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优化.

[关 键 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新;超越

[作者简介]徐建军,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明东,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206-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1年,每年有25%-30%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还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当前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启发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则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基础.同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开展创业教育也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要选择.

一、转变就业观念

创业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业活动中需要的意识、精神、品质和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教授创业知识以及发展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创业人士.其在推动和引导大学生就业,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促使就业观念由传统型向市场型转变

传统型就业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统分统包的劳动用人制度,国家对企业用工实行高度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企业的用工数量、用工形式和用工办法,人事工作长期形成了“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即认为上大学就等于端上了就业的“铁饭碗”,进入了职业的保险箱,大学生毕业以后就是进机关、进国家单位.这样就会造成大学生养成“等靠要”消极被动的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观念和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由传统型向市场型转变十分必要.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是积极主动的就业理念,是求职者不断去争取和创造机会,而不是“等靠要”.

不了解创业教育的人,一听说“创业”两个字就以为是“创办新企业”,事实上这是对创业的一种狭隘的片面化认识.创业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综合教育,教育学生修炼和增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计划和市场、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了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供需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培养面向市场的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做好面向社会的就业创业的心理准备及职业生涯规划.

(二)促使就业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升华

高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由于我国教育传统重理论轻实践.处在塔中的大学生对社会实际接触相对较少.大学生未走进社会,不了解市场对人才和岗位的需求,毕业生在主动性、开拓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认识大都比较肤浅和粗糙,很多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是错误的.这些感性认识日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同时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大学毕业后,就业的目标主要是进企业或事业单位当白领,而不是冒风险来走创业的道路.因此,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传统的感性认识是重要阻碍因素.

通过创业教育的系统指导,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承担风险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社会教育能力等.创业教育通过相关课程和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由应试教育的认知思路向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思路转变.学校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与企业家进行对话、到企业中走访、聆听创业讲座、参加商业计划书竞赛以及模拟企业经营等,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等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促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促使就业思维从线性到非线性转变

当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学校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上就业成为可能和必然.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15%,2003年达到17%,根据国际共识,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不存在统包统配的问题,而是同普通劳动力一样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太快,毕业生的就业思维转变不过来,受当年考上大学时的“精英”光环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认为大学毕业后很容易找一份稳定、待遇高的工作,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幻想通过一次性就业来改变自己.这种顺理成章的线性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认识,不仅削弱了他们就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严重影响着他们未来的整个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几乎不可能通过一次就业就能终其一生.处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变化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可预知性,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业也几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大学生要时刻准备着不可知因素对职业的影响.因此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现在企业市场的风险性,了解到职业生涯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促使其就业思维从线性转变为非线性,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大学生承担风险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二、创新就业方式

就业方式是指就业主体为实现就业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就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超越了传统的就业方式,使之更加呈现出了主动性、增长性和竞争性的特点.

(一)由被动性就业向主动性就业发展

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方式一般都具有被动性,无论是在靠组织、等分配、要工作的分配时代,还是当前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都是用人单位居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岗位需求已呈饱和之势,在这种情形下,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中,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有更加理性选择的空间.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被动的选择方式也日益束缚自身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对于国家而言,人才不能尽其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削弱国家竞争力,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此种就业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降低.而创业教育从根本意义上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就业方式,建立了一种以大学生自身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高校教育为指导的全新的就业方式.它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样一种被动性的就业,改被动为主动,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去积极面对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需求,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这个岗位并不一定需要别的企业来提供,也可以由自己来创造.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也是创业教育的精华之所在,将创业作为就业之源,为推动和引导大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支持.


(二)由饱和性就业向增长性就业发展

饱和性就业是相对就业岗位的固定性和有限性而言的.当前,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激增,之前被认为是热门行业如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专业不再有“冷门”、“热门”之分,特别是在很多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就业的机会就更少了.创业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的敏锐性,使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和创造具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进而通过创业实体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使就业岗位不断增长,实现饱和性就业向增长性就业发展.

(三)由稳定性就业向竞争性就业发展

冒险是创业者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显著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无论是之前的“统包统分”,还是现在的自主择业,其实质都是针对具体岗位的稳定搭配.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就意味着将有一份国家分配的令人羡慕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就业比较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深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竞争性就业机制”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此时的“竞争”依然是相对具体工作岗位的竞争,仍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大学生选择创业就要面临充满巨大风险的竞争.也许竞争会使现有稳定的工作及晋升的机会丢掉,会有随时面临企业倒闭的精神压力风险,但这种竞争性就业带来的更多是成长和锤炼,别人没有的宝贵人生财富.因为,风险既有危险的含义,也指机遇、机会.没有人能确保创业的成功.但你可以在创业前采取步骤增加成功的概率,包括做理性的选择,开拓市场,人格培养以及精心计划等.因此,创业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使大学生创业者少走一些弯路,增强其理性经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提升就业效果

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更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规模,优化了就业结构.

(一)就业能力增强

就业能力突出表现为就业力.何谓就业力?在国际上有不同的说法,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DFEE)对就业力的定义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国际劳工大会(ILC)认为,就业力是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与超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就业价值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在英国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合作组织(ESECT)中,就业力被定义为一组使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能使他们成功地胜任所选择的职业能力,包括成就、理解力和个人特质.在国内有关就业力的说法有以下几种:有人认为高校本科生就业力由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应聘能力等6个维度、24个能力构成;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结构分为关键技能和个人特质两大类,共9个维度、46个项目,包括基本技能、转化实践技能、人际团队技能、自我开发技能等四类关键技能,以及正直可靠、勤奋上进、适应开放、自信主动和敬业奉献等五类个人特质.因此,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力应该涵盖智力特质、行为特质、心理特质、个性特质等维度及与之相关的工作、创新、适应、实践操作等能力品质.

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一般包括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我们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干预和影响,可以促使或加速大学生形成提高就业力的心理、智力、行为、个性等特质,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具体说来,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会启发大学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依托来进行创意思维和开展创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操作训练可以进一步夯实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第二,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学期结业时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在创业教育中,应特别注重把企业家精神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来引导创业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变革,尽可能地启发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决策能力.第四,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生真正掌握了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正在使美国经济转化为企业家的经济,它也将使美国社会成为企业家经济时代的社会”,在我们的创业教育中,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经验,在培养大学生形成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的同时,重视用头脑风暴法来引导和鼓励学员进行创新想象,通过不断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关论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创业教育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创业教育及大。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创新教育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创新。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创业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创业教育及教育管理及大学生方面。

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制约与突破

该文是营养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创业教育有关硕士学位论文,与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制约与突破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创业。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

该文为关于创业教育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相关论文赏识教育,可作为家庭教育专业创业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

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创业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