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体系构建

时间:2024-02-10 点赞:49790 浏览:10107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校社会工作论文范文,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体系构建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校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制度的创新,而且有利于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明确了学校社会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体系中的定位,然后从服务内容、服务程序、路径选择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框架体系.

关 键 词:高职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12-03

现代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职业技能,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习得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学校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来协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而实现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可以看出,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之一,学校社会工作契合了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导向.基于此,以学校社会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体系中的定位入手,尝试从服务内容、服务程序、路径选择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框架体系.


一、学校社会工作在高职院校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和其他院校一样,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形成了一定的工作体系,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等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工作体系绝大多数只能对学生进行一般化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不同的价值、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新型的学校社会服务,为解决现今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学生问题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

从本质上来讲,学校社会工作即学校中的社会服务,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学校领域所实施的一种专业助人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等学生工作相比,学校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理论基础而言,学校社会工作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理论、方法体系及工作原则;就价值取向和伦理原则而言,学校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价值取向,以个别化、控制的感情投入、自决、保密等为伦理原则,强调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和平等;就工作对象而言,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困难的学生为基本对象,并且把围绕学生成长的相关个人和组织如学生家长、学校的教师和社区也纳入进来,以此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全面成长的服务;就工作方法而言,学校社会工作运用自己特殊的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实现自我成长;就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而言,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是一个有着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及掌握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和价值观,应具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以及学生为本的职业道德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困难的学生,以及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家长、教职工等重要他人和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据此,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针对具有一般性需求的全体学生提供的服务.所谓全体学生的一般性需求,是指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基本需要或正常需要,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内部的学习动力系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人际关系的处理、完善自我意识、调解情绪问题及积极应对压力等.相应地,学校社会工作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性需求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辅导、学业与职业生涯辅导、人际关系辅导、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辅导、情绪觉察和情绪管理的辅导.

第二,针对具有特殊性需求的特定学生提供的服务.所谓具有特殊性需求的特定学生,是指具有特殊行为如厌学、逃学行为、身心障碍、网络成瘾、越轨与犯罪行为难等的学生,以及属于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家庭、服刑人员家庭、单亲家庭等的学生.相应的,学校社会工作针对具有特殊行为学生的专业服务应通过整合的方法来开展,包括开展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建立小组及形成正向的影响、聚集家庭的力量和开发社会资源等;针对属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专业服务主要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和开发学生潜能等方式开展.

第三,针对家长、教职工等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他人提供的服务.高职院校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强调把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家长、教师、学校的管理者纳入服务范围,这样,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家长、教师、管理者一起,在服务工作中形成合力,提高服务效率.学校社会工作针对家长、教职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围绕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开展的,包括与家长和教职工沟通,及时介入问题家庭,为教职工提供关于学生情况和学生问题的咨询等.

第四,针对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关系,优化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提供的服务.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与学习成绩的三大要素,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社会化人格的三大基本力量,三者在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这三种教育力量常常是孤立的、分散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还存在着相背离、相抵消的状况.高职院校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中可以把社会工作原则、方法和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优化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程序

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程序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和方法.(一)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凯雷和安德森就分别提出和总结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四种模式,即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传统临床模式又称为传统治疗模式,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行为而直接提供服务和治疗的一种工作模式,其工作目标是使“问题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学校变迁模式又称为机构变迁模式、社会变迁模式,是针对学校环境本身促使学校随着社会变迁的需要而做出适当的改变,其工作目标是改善功能失调的学校规范和情况;社区学校模式是针对社区组织“阻挡”或“不利于”学校发展的状况而开展的一种工作模式,其工作目标是协调“学校—社区”之间的关系,增进社区对学校的了解和与支持,以此协助学生减少困扰和增加学习效果;社会互动模式,是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关注学生与家庭、学校、社区之间互惠互动的障碍,其工作目标发展互动系统,形成学生教育的合力.以上四种模式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不妨采纳以上工作模式,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赋予新的内容.对适应学校生活和受社会性问题困扰的个别高职学生,采用传统临床模式;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学校规范、制度和设施,可以采用学校变革模式;对校园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可以采用社区学校模式;对需要从综合、全面的视角来改善学生与身边环境的交互关系的,可以采用社会互动模式.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

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秉承了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工作方法和间接工作方法.直接工作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学校个案工作主要是针对适应不良或遭遇重大挫折而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从发展辅导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学校小组工作主要是运用治疗小组、发展小组、互助小组等形式,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动力使小组中的个人获得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学校社区工作主要是通过争取社区的支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除了三大直接工作方法外学校社会工作也可以采用个案管理、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工作方法,来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采取直接方法为主、间接工作方法为辅和重视综合服务的方式.三大直接方法为主是强调学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在运用;间接工作方法为辅是强调在三大传统的直接方法之外,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取个案管理、学校管理等间接工作方法;重视综合服务方式是强调根据社会工作方法发展的综合性趋势,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过程中注重两种或多种工作方法的结合使用,以达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理想效果.

四、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选择

关于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体制内发展和体制外促进相结合的方式:一种是在当前的高校体制内不断促进内在变革因素的增长,不断创造有利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的条件;另一种则是借助于强有力的外部干预力量直接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安排,以达到该体系新的均衡.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体制内发展

首先,以社会工作协会为依托,发挥在校学生的力量,在学校内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协会是隶属于校团委的社团组织,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及其他专业在校大学生组建而成.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协会的力量来开展针对本校高职学生的学校社会工作,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在学校的影响.

其次,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纳入学生工作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应注意搭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一平台,比如可以在学生工作体系中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平行于心理咨询中心),以实现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化和经常化.此外,还应设立学校社会工作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执行主任应由专职社会工作者担任,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学生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行政工作人员是其组成人员.

再次

本文是一篇学校社会工作论文范文,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体系构建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校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开发校内社会工作岗位,注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工作系统中没有专职的学校社会工作者,那些本该由社会工作承担的服务一直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承担.因此,高职院校在取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和设置校内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但这种方式会受到编制和工资薪酬的影响,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会面临较大阻力.所以,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初期,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培养内部社会工作者,即对目前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学生工作人员开展社会工作培训,采取自愿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筛选一定数额的学生工作人员向学校社会工作者转化.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体制外促进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推进.2004年,社会工作者正式编入我国职业目录,即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被确立;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08年开始举行每年一次的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认证制度的建立.2010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被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作为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推进,政府在逐渐加大力度支持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我国针对中小学的学校社会工作都是通过聘任政府或社会第三部门专门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来开展的.从长远来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会在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引导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其次,配套政策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要在现有的学生工作体制下开发和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组织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成立社会工作事务所,鼓励学校社会工作协会、校办事务所承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都必须寻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配套政策的支持.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讲,可以参照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来指导高职院校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文件明确学校社会工作的宗旨、目标以及开展工作的要求等,制定相应的学校社会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守则、工作待遇等文件,提高高职院校及其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从社会、媒体层面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学校社会工作,提高其社会认同度.五、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不同的机制体制管理下,同一行为主体能够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保证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成效,必须建立科学的、公正的、可测量的、能够提供有效借鉴的学校社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明确评价对象,对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分开评估.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评价要着重于服务工作的质和量方面,对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评估着重于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

其次,要确定评价主体,施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策略.学校社会工作的评价主体应采取多元化策略,主要应包括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及其家庭、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专业督导等.服务对象和上级主管部门主要从工作绩效、职业操守、制度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专业督导主要从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工作情况,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再次,要合理设置评价内容,建立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评价内容应以其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遵循情况和一定周期内的结案数量和服务质量情况为主,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评价内容应以其人事管理制度、经费使用规定和服务程序设计等为主,形成由基础建设、制度建设、专业建设等要素构成的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激励机制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大体包括工作本身、人际关系、机制使用、机构条件、职业认可、薪酬福利等方面.高职院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应以这些激励因素为基础,设计合理的激励形式,激发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潜能.

首先,应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基本待遇;精神激励主要包括信任关怀、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兴趣激励等.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上,一方面,应注意以物质激励为基础,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与其岗位和贡献相符的薪酬和福利.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归属感的工作氛围.学校领导要关心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成长,同时,要设立多种表彰方式,让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工作业绩获得荣誉奖励.

其次,应把工作激励和目标激励相结合.根据激励理论,对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来自工作本身,即满意于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激励.工作激励和目标激励相结合主要表现为给学校社会工作者设定具体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以目标为诱因驱使其去努力工作,让其在工作中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能,发挥自身潜能,提升自我效能.

再次,协助学校社会工作者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充分实现学校社会工作者自身价值的激励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吸引社工人才、持续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效手段.协助学校社会工作者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发展机会和方向,并为其提供成长发展的空间,通过职务晋升来施展其才能.此外,还要根据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结合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教育背景和发展需要设计科学的培训计划,即将培训作为一种奖励来帮助学校社会工作者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并进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本文是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实践教学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实践教学。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素质教育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素质教育及高。

高职院校建立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

该文是医院会计专业会计实践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会计实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与高职院校建立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