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的建设机制探析

时间:2024-02-24 点赞:45826 浏览:9022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在职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在职教育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的建设机制探析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在职教育及导师及学术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在职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双导师制”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其内在的功能优势和外在的现实阻力使得探讨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建设显得势在必行.推行“双导师制”的关键机制主要有三:一是“双导师”的遴选机制,它是“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前提,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充分的师资条件:二是“双导师”的教学机制,它是“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根本,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双导师能够展开有效教学;三是“双导师”的管理机制,它是“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保障,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对导师的考评与激励来促进导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 键 词: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制;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7-0029-05

实施“双导师制”已成为国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从双导师制自身的内在功能优势与阻碍其功能优势发挥的现实不利因素两方面来论述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制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建设机制的角度探讨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制的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双导师”建设提供启示.

一、双导师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双导师制的功能优势

双导师制的功能优势主要表现为:校内导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校外导师具有大量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交流情况,相互配合,有助于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的导向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的整合功能.

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这种做法有利于校内的理论导师和校外的实践导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助于确定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进而有助于双导师协同设计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最终有利于发挥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向功能:在双导师制的框架下,校内导师可以在研究生入学时起就对他们的研究方向给予引导和确定,倾注更多精力进行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便更好地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改革;校外导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获得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使其能够在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链接,从而将专业实践经验提升到普遍的理论高度,让普遍的专业理论获得丰富具体的专业实践经验支持.

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在职硕士研究生对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进行整合,进而有助于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经验理论化和教育理论实践化.双导师制使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日常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工作.双导师都是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具体指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并通过协同创新来有效提升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校内导师侧重于拓宽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开放其思维,培养其学术科研能力;校外导师可以进入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中肯指导.帮助学生成为一名更有经验的中小学高级专职教师,这就使得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得到理论指导的同时,其实践能力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成为专家型实践教师夯实了基础.


(二)当前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双导师制虽然在理论上具有传统单一导师制所不可比拟的功能优势,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却使得双导师制难以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

第一,在双导师制度的建设上,很多高校没有健全的双导师遴选制度,进而导致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导致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有些院校的校外实践导师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切实地指导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

第二,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上,很多高校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学术型教育硕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并无明显区别,有些教师甚至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硬套在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身上,没有在授课、论文指导等培养环节突出在职教育硕士应具备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而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难以成为高级专门实践型人才.此外,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术型硕士生源质量更好,可以多加培养以便其提前攻博继续为我所用,从而忽视了对在职教育硕士究生的培养.

第三,在校外导师确定的时间早晚上,很多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导师确定的较晚,没有在开学初就确定或全部确定双导师的人选,从而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难以及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校外实践导师,进而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权威人士的有效指导.

第四,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上,很多校外导师在实践教学中出现“放风筝”现象,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缺少沟通交流,对校外导师不甚熟悉,对学生的实践情况了解不足,从而导致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不能同时进行,进而造成了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脱节.[1]

二、双导师制的建设机制

双导师制的功能优势以及双导师制现存的各种问题使得推进双导师制建设势在必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双导师的遴选,在于双导师的教学,在于双导师的考评与激励.只有三种机制相互协同,共同作用于双导师的建设,才能使其不断完善与提高.

双导师的遴选机制

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在于完善双导师的遴选,从而保障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质量.因此,应从双导师的遴选方面完善在职教育硕士的双导师机制.

第一,应当充分了解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状况,遴选具有丰富科研指导能力的导师作为在职教育硕士的校内导师.遴选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作为在职教育硕士的校外导师.被选上的导师必须具备基本条件是:校内导师要有良好的学术能力,凡具有学术型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都具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校外导师要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应具备副高级以上的专业职称,至少应包含中小学课程专家、中小学教学专家、中小学管理专家、教育技术实验与研究专家、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专家、中小学教学实践与改革专家等方面的专家.[2]遴选工作应由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所在的高校负责完成,必须对校外导师进行资格认证,约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应积极探索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优秀导师的引进机制,通过聘用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地将志立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吸收到高校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中来,逐步提高中小学专职教师和管理者担任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比例,使来自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教师和管理者承担在职教育硕士课程教学的比例高于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基础教育实践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二战后,美国的专业学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则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法国的高等教育直接划分为大学教育和工程师教育.

双导师的教学机制

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根本在于理顺双导师的教学机制,使校内外导师在教学中产生协同效应.进而促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面积提高.为此,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毕业论文指导方面切合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个体特点和基础教育领域的行业特点.

1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设计思想,应面向在职教育硕士实际工作的需要,侧重应用性.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可操作性.坚持职业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原则,以适应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提高职业层次、谋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校内理论导师应做好吸收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的准备;校外导师则应做好吸收新思想、新方法的准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课程设置上的调整,随时吸纳新理念与新实践,设置应用性、实践性、边缘性和跨越性的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培养创新型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

此外,由于在职教育硕士在单位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工作往往比较忙碌,这使得在职教育硕士的学习时间难以像全日制学术研究生教育那样充足.鉴于此,在职教育硕士的课程安排应科学合理,讲授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能大而不全,授课时间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导师应积极帮助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实现从“师”到“生”的角色转换,使他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并鼓励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用更多的时间自学.

2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

传统导师制以直接授课为主,形式较为死板,有些教师甚至几年如一日地用同一个教案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进行课堂教学,这种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阻碍了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和理论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双导师”机制中,校内理论导师应尽量避免出现授课方式不灵活、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弊端,应采取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在职硕士研究生进行理论指导.例如: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资料的收集及课堂的讨论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采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使教学地点不拘泥于教室,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空闲时间、在任意地点完成校内理论导师进行的教学活动.总之.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授课时间和地点以保证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自主选择,这符合并尊重了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成人学习的特点,因而可以有效调动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随意性.恰恰相反,校外实践导师应严格按

本文是一篇在职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在职教育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在职教育硕士双导师的建设机制探析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在职教育及导师及学术型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在职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规定学时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对研究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践指导.绝对杜绝校外导师因为其自身事务的繁忙而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放鸽子”.校外实践导师应针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疑惑进行有效实践指导,使其能够将所学到的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去中,进而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师职业生涯得到升华.

3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与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同,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属于专业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取向,其选题必须来源于基础教育实践或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有明确的教育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校内外导师密切配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与建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的主题.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这就要求校内外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研究的问题来确立研究问题的表达形式,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此外,选择学位论文表达形式的重要依据在于该种表达形式是否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校内外导师应根据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所研究的问题以及教育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来选择利于其问题和能力表达的形式.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应多种多样,在答辩成员中,基础教育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型教师应占据主导性地位,其意见应成为衡量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校内导师应该放弃传统经验所带来的历史成见,将自身原本所拥有的主导权自觉让位于校外导师,从而使专业行业实践标准而不是专业学术标准成为引导和衡量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的终极标准.

(三)双导师的管理机制

双导师的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双导师的考评和激励上,二者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评促建,即在对双导师进行真实考评的基础上对双导师实施有效激励.进而达到促进双导师自身发展,促进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目的.

1双导师的考评机制

考评双导师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对在职教育硕士生的导师资格进行复查、认定,复查与认定的对象不仅包括在岗招生的所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而且包括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申请者,进而使真正具有指导能力的专业人才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在职教育硕士生导师队伍,与此同时,让定期审核不通过的校内外导师暂时停止招生,以打破以往的导师终身制模式.第二,建立和完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数据库,包括校内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数据库和校外实践型研究生导师数据库:一方面应依据在职教育研究生的规模和导师的流动情况来加强导师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应依据导师数据库和中小学职业市场变化来确定在职教育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第三,建立和完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校内外导师的考核机制,使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岗前考核”、“学期考核”和“聘期考核”相互配合,形成考评校内外导师的合力,以确保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质量与规模.考评双导师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主要是指对双导师的考评要在内容、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做到客观公正,使考评的结果能够反映导师的真实情况;第二,整体性原则,主要是指对双导师的考评既要全面系统,又要主次分明:应围绕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育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考评体系,力争做到面面俱到,与此同时,考评体系应突出重点,能够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从而做到主次分明.第三,指导性原则,主要是指对双导师的考评应遵循“以评促建”的原则,对双导师的考评应为双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服务,为提升指导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服务.

2导师的激励机制

真正推动导师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不是考评,而是考评背后的奖惩.为此,要使校内外导师在工作时间上得到保障,在待遇上劳有所得,在学术上获得尊重;要和校外实践导师所在的中小学制订有效的监管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等,具体约定校外实践导师的课酬、论文指导费、津贴标准,以增强双导师的责任意识,使其意识到自己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进而使其能够从思想品德、学术研究、教学能力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

激励机制能否顺利实施,导师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双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必须注重提升校外实践导师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要在观念上重视校外实践导师,对校外实践导师和校内理论导师在管理和待遇上力争做到公平合理.加强对校外实践导师的管理和激励,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对优秀的校外实践导师进行奖励并开展经验交流,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导师予以解聘.通过激励与考核来促进双导师更新知识,把握学科前沿,不断提升创新意识.总之,无论是校内理论导师还是校外实践导师,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都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负责.[3]

相关论文

法律硕士“双导师”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法律实务论文范文,关于法律实务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硕士“双导师”培养模式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实务及导师。

2023年在职教育硕士招生简章

这是一篇关于参考文献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2016年在职教育硕士招生简章相关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提纲专业与参考文献及大学学报及图书馆方。

外院在职教育硕士上课请假明

本文是一篇学科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学科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外院在职教育硕士上课请假明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科教学及心。

外院在职教育硕士上课请假明

关于学科教学及心理学及政治理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科教学方面管理研究生论文,关于外院在职教育硕士上课请假明相关论文范。

在职教育硕士资料2023年

本文是一篇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学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在职教育硕士资料2016年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学及教育学及在。

在职金融硕士双证,2023年金融硕士

本文是一篇同等学力论文范文,关于同等学力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在职金融硕士双证,2016年金融硕士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同等学力及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