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

时间:2024-01-23 点赞:45108 浏览:869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小康社会论文范文,关于小康社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及改革创新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小康社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国情;基本精神;气场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2-0078-0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统一全党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报告,也是一个引领全民思想,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前进的报告.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三组“倡导”、十二个范畴、二十四个字,这是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当时没有用“价值观”,而是用相近的“价值体系”这个概念,决议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除了文件的提法,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已先后概括出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如北京提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上海提出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杭州提出的“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等等.许多领域也概括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如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司法界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廉洁、为民”,门提出的人民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凝练,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但这些核心价值观都只具有地方性、局部性的特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而不是仅仅反映部分地区、部分阶层、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提出,就应能够成为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理想.这些目标和理想的实现,需要在最大的范围内增进共识,才能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而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我们精神家园的源流丰沛、葳蕤生长.如同物质家园种上花草才更加富有生机,精神家园用核心价值构筑才能产生巨大能量.没有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产生一种引领民众精神的向心力,三个“倡导”、十二个范畴、二十四个字的系统性结构,具有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党对改革开放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化;体现出执政党提出的目标理想及价值取向符合全社会成员的长远与眼前的利益诉求,得到老百姓的基本认同并成为社会遵守的基本准则.“共识”产生“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必将成为凝聚人心、汇集民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那么,中国的社会现实是什么?就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的话说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3;“富强、、文明、和谐”这一倡导,表明了我们这个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奋斗目标.具体为:经济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上要建立真正的人民,文化上要创造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先进文明,社会上要形成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这既是执政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对民众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中华民族自觉的价值追求.国情决定道路,在当代中国,追求富强、、文明、和谐,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条道路所描绘出的美好前景,也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道路决定命运,“富强、、文明、和谐”,将始终是我们这个国家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


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展现出当代中国人敢于和善于解放思想的最新成果.它说明,我们党并不认为“自由、平等、博爱”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应具备,这些范畴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它体现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自由平等是对每个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让每个人生活得有乐趣、有尊严、有安全感是社会对个体的责任.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如果不能真正为大众所分享,那么势必威胁社会稳定.而法治是实现公民自由平等的基本保障,一个处于转型期、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不可能没有矛盾的,但所有的矛盾都应该并且能够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解决,坚持司法独立和公正,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这个核心价值理念,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因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最本质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成为进步人类自觉遵循的科学真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一学说以谋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为根本基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和全面地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之点.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进步,必然提出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要求.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而作为社会主义的生命特征就体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

本文是一篇小康社会论文范文,关于小康社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及改革创新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小康社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823;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全部历史进程中,以人为本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发展、张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的与公正,才能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和依法治国;最终目标也就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说过,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这场革命,不仅对整个社会伤筋动骨,其实质是一场从体制到思想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涉及人们的利益,而且触动人们思想及灵魂.这场革命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改革初期,到改革中期,直到现代我们所直视的一个不确定的变革的时代,当我们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等等窘境时,在面对社会种种压力挫折挑战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给困惑的人们指出一条光明的出路,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持续发展获得广泛的支持与长远的成功提供“精神软实力”支撑.这与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以内圣之功收外王之效,实是同一道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如同孩子们吟唱的心经一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更好的世界、美好的社会等等梦想将逐步变成现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这也与从古至今炎黄儿女都在追求的仁爱德义的传统行为操守不谋而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倡导,让社会公众找到了核心价值观里的“个人定位”,它为诱惑颇多的多元化时代修炼个人道德操守指明了方向.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是国家公民的应有义务,也是对中华传统忠孝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基石,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而友善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价值观的主体在于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四个方面,那么全社会的文化、道德土壤就能充满营养与活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事业是靠人民群众创造的,当人民群众的道德规范、行为操守朝着正确方向行进时,势必为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更大的“百姓气场”.

相关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是一篇什么叫论文范文,关于什么叫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什么叫及核心价值观及自由方面的的大学。

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是一篇创业创新论文范文,创业创新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知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创业创新及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本文是一篇企业员工论文范文,关于企业员工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企业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企业员工及。

非公有制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本文是一篇企业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关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非公有制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