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4-04-12 点赞:45942 浏览:9108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儿童文学论文范文,儿童文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策略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儿童文学及学前教育及文学作品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儿童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前教育的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儿童文学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是最直接也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为了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提出了四条措施.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素养

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担负着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任务,使他们能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去观照当代中外儿童文学现象,高屋建瓴地分析、鉴赏儿童文学作品.成功的儿童文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童心、爱心和责任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作为未来的幼教工作者,除了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审美分析能力,美好的情感与情操,不泯的童心和爱心,需要具有对贴近儿童审美心理的各类文学作品的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他们既是幼儿的启蒙教育者,也是儿童文学的传播者.儿童文学既是他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他们的教育工具、教育载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成为一名能胜任现代幼儿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广阔的儿童文学的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的基础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具有较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并善于在阅读中主动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创编能力;此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语言教学技能,即再现作品能力,儿童文学朗读、讲述、表演、指导等能力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能胜任在幼儿的文学“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任务.因此,通过儿童文学课程来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就成为了最直接也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前专业学生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笔者经过调查,许多学生在大学四年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居然只有寥寥数本,更遑论儿童文学理论书籍了.缺少足够的儿童文学阅读积累,儿童文学审美鉴赏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没有量的积累,何来质的提高?另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也还不太令人满意.高等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时间较少(只有一个学期),教学方式和手段大都比较单一,满堂灌和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还比较普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现代的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运用得不多,网络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里,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就成了当前儿童文学课程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刚进大学,不少学生对幼儿教育并不了解,认为儿童文学是小儿科,太简单,缺乏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师整天与儿童为伴,是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的塑造者和建设者,教育儿童是教师的天职.要教育好儿童,首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完整性.而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正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儿童的窗户.“儿童文学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内在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夯实人性的基础,塑造未来的民族性格”.[1]而在儿童研究方面,儿童文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所无法取代的,儿童文学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课是从理论上解决儿童观的问题,儿童文学则从生活艺术、形象方面诠释这一理论,更加具体,也更加形象.“儿童文学先天具有多元的教育功能.”[2]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和从事其他职业的成年人相比,应该具有对儿童文学更天然、更真切的理解和感悟.当教师对儿童文学投以基本的关注时,便能建立起和儿童文学之间的直接而深刻的联系.对师范学生而言,这种关注,就需要从现在开始.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活学生潜在的艺术灵性,让他们领悟到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教师要树立大儿童文学教学观,进一步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使自己对中外儿童文学史、中、外儿童文学各发展阶段中有重大成就、重大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当代儿童文学主潮以及各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比较透彻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以开阔的视野去鸟瞰儿童文学这一多彩的世界,才能引导学生去真切地感知和触摸这一丰富的宝藏.

二、教学过程中,文、史、论三者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史和儿童文学文本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方面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通过基本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让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解读儿童文学作品,客观分析儿童文学现象,使儿童文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文学史是对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了解儿童文学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儿童文学发展概况,理清脉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文学精品,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作出公正而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通过文学史的探寻,可以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观照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对历史上的作家作品作出合理的解读和阐释.儿童文学文本标志着文学史的辉煌成果,显示着儿童文学作家的才华和贡献.在学科教学中,文本是对理论研究的印证,是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支撑,同时它也给学生提供了“什么是儿童文学”的直观感性认识.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文本分析是理论教学和文学史教学的基础.只有认清儿童文学学科中基本理论、文学史、文本三者所处的位置和关系,才能科学地分配教学时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

三、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地阅读作品,阅读的积累是基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合作学习应该是个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够为学生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学习之前就要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开列阅读参考书目清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阅读讨论,定期检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团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认真阅读自己的书目,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才能为组内其他同学传递真实有效的图书信息,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小组之内相互帮助,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让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转向主动的知识建构,由被动参与转向自觉地研究和实践.这样一来,“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课堂就变成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启蒙园地.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儿童文学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大的发展.


四、构建活动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从儿童文学素养的多个层面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竞争中进一步促进阅读,逐步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活动文化,提高儿童文学素养.如:结合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教学可以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与教学”活动;结合儿歌教学可以开展“儿歌表演”活动;结合作家作品教学可以开展“儿童文学作品推介”活动;结合图画书教学可以开展幼儿图画书阅读指导活动;结合童话、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开展“讲故事”活动;结合儿童戏剧教学可以开展“童话剧表演”活动;结合各类体裁创作与改编教学可以开展“我的儿童文学作品集”编辑活动等等.当然,这些活动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全部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酌情选择一二项即可.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形态转化为了教育形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封闭向主动、丰富、开放转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各层面的协调提高和专业的持续发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证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综合能力的平台,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检验,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