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汇风格

时间:2024-03-15 点赞:55850 浏览:11915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华中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李培根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汇风格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华中科技大学及语言学及中国农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对李培根校长所作的题为《记忆》的演讲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人称代词的使用、情态动词的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三方面探讨了他的词汇风格.认为人称代词的使用体现了李培根校长对学生的真诚流露;情态动词的使用串联了学子们在华中科大的记忆,展现了校长的真诚;而网络新词的使用则让李校长从一个新的角度讲述社会上和学校里存在的真问题,引起了学生们倾听的兴趣.由此证明,该毕业典礼演讲是一篇经典之作.

【关 键 词】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词汇风格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题为《记忆》的16分钟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名学子高喊“根叔,根叔!”李校长2000余字的演讲稿感情真挚,亲切生动,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读完之后,让每个学生心里都渴望拥有一个“根叔”.

李校长巧妙地选取了一个能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起来的词语作为主题,也是该文的标题―记忆.它使整个演讲浑然一体,主题鲜明而集中.在2001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的《新华词典》中,“记忆”有以下两个意思:一是指对认识过的事物能够回忆;二是心理学范畴:指人对经验过的事物的一种反映,包括识记(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并记住)、再认(该事物重新出现后能够认识出来)和重现(把头脑中的印象回想起来).在这里,是记忆的第一种意思.演讲中提到“记忆”一词多达27次,提到“记得”一词更是多达40次,整个演讲在这一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醒目主题下一气呵成.在构建这个主题上,李校长的演讲可分为五个部分:同学们在中国近三年的盛况及灾难中的记忆;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美丽记忆;社会留给同学们的特别记忆;学生们留给根叔的记忆;根叔对毕业生的鼓励.这样的结构模式是对过去“一起走过的日子”的回望,拨动了学生们一根根情感的弦,形成了强烈的精神共振.

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主要变项,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of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共同作用产生了语域(register).语域(register)是指“一个特定群体所用的特殊语言变体,一个语域与其他语域的区别常见于其所用的独特的词汇”(Halliday&Hasan,1985).[1]这是一篇毕业典礼的校长演讲,主题是叙旧、嘱托、话别和期望,因此所选用的词汇和素材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和当今热点的社会问题和学校现象有关.话语范围是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或实际发生的事,根叔的这篇演讲是涉及学生的毕业典礼;“话语基调是指有意义的社会交际者关系的集合,交际者与角色关系因具体情景而定.包括话语角色,他们通过与语言意义的交换而实现”(Halliday,1978).[2]在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很亲近,他在交际中占主导地位并控制着信息的选择,听众接受着信息、选择信息与演讲者形成交流上的互动.“话语方式是指语篇在一定情景中的地位,在功能上与社会行为和角色结构相关,包括渠道或媒介,以及修辞方式”(Halliday,1978).[3]毕业典礼演讲是通过口头传播的,但与日常谈话、即席演说等口语体裁又不同,它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它扬口语浅显易懂之长,弃口语松散杂乱之短;既保留了书面语庄重文雅之风,又不失口语生动感人之韵,使人听来感到铿锵悦耳,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李校长的演讲从大学校长的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出发,用自己的真诚,平等和说真话的精神打动了学子们的心,整篇演讲充满着母校情,师生情和同学情(周慧,2010).[4]本文将从这篇演讲的词汇风格入手,分析其如何通过人称代词、情态动词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来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受到学生的热捧.

一、人称代词的使用

在这篇毕业典礼演讲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很广泛.第一人称“我”共计使用24次,第二人称“你”22次,“你们”64次,而名词“同学们”只使用了8次.李校长用“你们”代替“同学们”,拉近了自己和毕业生的距离,使毕业生感到自己就是那个“你”,直接和校长进行了对话,营造了一种友好的气氛,增强了鼓动性和可信性.通过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频繁使用,根叔也巧妙地化解了学生和学校之间过往的矛盾.“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这种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敢于自我批评的真诚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宽容与理解.这让学生们知道他们的校长是一个体谅学子四年求学不易的师长,高校的许多问题,也许凭他一己之力,无法克服其弊端,但他懂得换位思考,已足以打动莘莘学子的心.此外,在这篇演讲中,李培根校长还自称“根叔”(学生们对李培根校长的昵称),让学生们感到平易近人和亲切,与他的对话就像是与自己的叔叔对话,打破了以往校长高高在上的印象,让学生们感到发自肺腑的温暖.

二、情态动词的使用

情态动词是表明说话者的判断和评价,根叔通过情态动词“或许”和“一定”的使用(“或许”共计10次,“一定”11次)很好地揣摩了学生的心理,把学生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美好回忆串联起来.“或许”在2001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的《新华词典》中有以下意思:其一,表示猜测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其二,委婉地表示肯定.在这里是表示猜测或不能肯定的语气.“一定”在《新华字典》第十版中有以下的释义:一是特定;二是相当的;三是必定.在这里是必定的意思.“或许”和“一定”的交替使用带领着同学们进入了美妙的回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李校长对学生生活与心理的熟稔出乎学生们的意料,每句话都说到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感到站在演讲台上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校长,而是平易近人而且理解他们的长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李校长把自己的眼光真正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们感到他的真诚与平实.


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由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依托网络传播开来的流行语也相对较新,学术界对其定义尚无定论,只能从语言学分类上对它做一个初步界定.“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词汇,主要特征是稳定性和高频率的使用性,这是词汇的主要部分.另一部分是一般词汇,主要特点是灵活多变,具有动态的演化过程”(黄伯荣,廖序东,1991).[5]那么根据语言学上的分类,流行语应属一般词汇.黄涛(2003)也曾描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6]对于年轻学生而言,网络新词汇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思想前卫,富有个性,注重事物的趣味性,不乐意听“老掉牙”的长篇大论.李校长正是把握了这一点,大量占有具有真实性、新颖性的网络词汇,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演讲中来传达道理,宣扬社会正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这里,主要谈一下演讲中出现的语义发生变化的“打酱油”、“俯卧撑”和语法发生变化的“被就业”和“被坚强”.

“打酱油”是个动宾词组,原义是人们拿着瓶子去买零装的酱油,但现在的网络意义却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敷衍、中立、冷眼旁观的态度.它的语义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之后,某记者采访一市民对此事件的看法,他却说:“关我什么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这个市民在此时的回答是答非所问,违反了Grice提出的人际交往时所应遵守的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即人说出的话要切题,话语要跟话题相关联.记者想要的是市民对此事的看法,而市民却因为这个事件是个敏感的话题,不好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才用了回避的态度.因为并非就题回答,网民们便把整句话中所体现出的中立态度赋予转移到“打酱油”这个词组上了,并在网络上被网民普遍接受而约定俗成,从而实现了意义的变化.“俯卧撑”本义是做一种体育运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它的语义发生变化是因为2008年的6.28事件,网民们用事件中的“做俯卧撑”来代替、浓缩整个事件所蕴含的深意,从而使这个词组的实际意义更为抽象,也带有戏谑的色彩.从词源上讲,这两个词组的意义不是从字面意思上直接衍生出来的,而是借助于社会上发生的非正面的重大事件,并且随后这些事件在网络等媒体上迅速传播,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或不满,人们便把整个事件所包蕴的涵义赋予在某个代表性的词或词组上,使它们的语义发生变化.此外,它们的原义转化为网络义之后,它的字面意思就不再起作用,被抽象、赋予之后的意义才是它的新意义.最后,从语境上来看,“打酱油”和“俯卧撑”多用在网络上,或是报纸、杂志上,很

本文是一篇华中科技大学论文范文,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李培根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汇风格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华中科技大学及语言学及中国农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少用在正式的场合,使用人群也大多是对网络熟悉,追求刺激的青少年.而李培根校长在毕业典礼的场合下使用这个网络新语,表明了他关心社会上的焦点问题,并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告诉学生们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摆脱对任何事情都沉默的社会态度.

“被就业”是指中国某些高校为保证其就业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代学生与用工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以造成毕业生就业的假象.“被坚强”指在承受挫折与苦难的过程中被动地变得坚强起来.“被就业”和“被坚强”是一个被字句的语序,但却与传统被字句的语法特点不同.《现代汉语通论》中“被”是介词,引起动词的施事,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表示被动意思.[7]“被”字后面的动词是及物的,有较强的动作性和处置性,一般不能是光杆的动词,需带有附加成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被字句后面的动词必须是强的及物性动词,具有非自主性和非可控性,以表示某人或某物在外在的影响力下经历了某种变化,突显受动性.然而网络上的被式语言,后面的词语是不及物动词,具有自主性和可控制性,不表示被处置的意义.如“被就业”,“就业”是不及物动词,有强烈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但是当它进入被字句时,在句式的强烈影响下被及物化了,这时“被就业”就有了被影响,致使就业的意思.“被坚强”也是如此,坚强本是形容词,一般意义上说不能与“被”字连用,而加上“被”字后多了一层无可奈何之意.这两种被字句的非常规组合强调了受事者的受影响性和变化性,促使人们思考受事者这些行为时的一些逼不得已的因素,给人一种突兀感(吴静,2009).[8]根叔用“被就业”、“被坚强”道出了学生的心态,鼓励他们去主动就业,坚强勇敢地探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学生们在感叹校长鼓励自己的同时,也惊叹校长所选用的网络流行语.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W.Bright明确地称其为“共变”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吴为章,1999).[9]以上几个网络新语的出现和社会上特定的事件相联系,体现了网络语言的与时俱进性.从这就可以看出李校长关心社会动态,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用新颖的网络词汇把社会问题引出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子们知道他们所思考、所担忧的,他都懂,他们的校长是与时俱进的,是能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的.

此外,在李校长的演讲中,为了体现华中科技大学的不同之处,贴近学生的生活,他还使用了许多华中大特有的词汇.倾听学生诉说在线的“张妈妈”,告诉学生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为学生修改简历的应立新老师,平凡却格外美丽的“吉丫头”,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的本科生胡政,可爱的“校歌男”和“选修课王子”.这些老师和学生都是华中科大的同学们所熟悉的,提起他们,学生们的心中自然会产生共鸣,一起进入大学四年的美好记忆.

四、结语

毕业典礼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说话的人可以谆谆嘱托,可以共同回忆,可以凝聚情感,可以激发向往,因此演讲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内容和方式.但是,所有的内容和方式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真诚.根叔的演讲正体现了这一点.在这篇毕业典礼演讲中,人称代词“你们”和“根叔”的使用体现了李培根校长对学生的真诚流露,情态动词的使用串联了学子们在华中科大的记忆,展现了校长的真诚,而网络新词的使用则让李校长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讲社会上、学校里存在的真问题,引起了学生们倾听的兴趣.从这些方面来看,这篇毕业典礼演讲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dHasan,R.Language,ContextandText[M].Victoria:DeakinUniversityPress,1985.

[2][3]Halliday,M.A.K.LanguageasaSocialSemiotic:theSocialInterpretationofLanguageandMeaning[M].London:EdwardArnold,1978.

[4]周慧.从根叔走红看演讲稿写作[J].秘书,2010(9)33-36.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吴静.浅析网络流行语“被式语言”[J].语文学刊,2009(12)37-38.

[9]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春晖(1987-)女,汉族,天津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何小平(1957-)女,北京市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上接第27页)

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辅导员必须是大学以上学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同时大力引进具有较强科研教学能力的博士、副教授,优化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由专家领衔、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与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有效提高了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9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新生.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48-151.

[4]龚海泉.走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08-26.

【作者简介】

朱晓晖,女,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相关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办公室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办公室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华中科。

华中科技大学岗位申报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夏令营相关学年论文鸣谢,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岗位申报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夏令营及医院及申请人方面论。

华中科技大学:创造创业

本文是一篇技术创新论文范文,关于技术创新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创造创业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技术创新及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是一篇公共卫生论文范文,关于公共卫生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共卫生及政治理。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文是一篇公共卫生论文范文,公共卫生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公共卫生及政治理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