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

时间:2024-01-24 点赞:44240 浏览:846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范文,政治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政治及社会及政治生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 键 词:公民社会;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功能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目前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公民社会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本文主要就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公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纷纷用“公民社会”这一术语来表达不尽相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上世纪90年代后,公民社会研究热潮扩展到我国.公民社会,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

一 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公民社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从西方语境下引入过来的概念体系.目前,学术界关于公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维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二分法的观点以邓正来,张骐等为代表,把社会划分为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认为公民社会是排除了政治社会的广大非政治领域.邓正来指出,“中国公民社会乃是指社会成员按照契约性规则,以自愿为前提和以自治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私域,以及进行议政参政活动的非公域”,“中国公民社会是由独立自主的个人、群体、社团和利益集团构成的.”等三分法则以何增科、俞可平等为代表,即按照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领域来划分.何增科认为,“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实际上,从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政治领域和市场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总体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中国公民社会”是指:(1)相对独立和自治于国家和政府政治行政领域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以及非政府的参政议政领域;(2)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和非政府的参政议政领域中活动的具有相对独立自治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规则调节内部的相互关系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见,“中国公民社会”既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领域,也可指在这一特定社会领域中活动的主体.


基于不同的公民社会定义,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特征也有不同的论述.施雪华认为,任何“公民社会”,包括“中国公民社会”,都有三个必要的共同特征:一是相对独立和自治于国家和政府;二是它必须是以自由、平等的契约关系规则来调节内部和外部关系的组织系统;三是它是一个以合法组织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系统.¨’笔者认为.公民社会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于国家或政府而存在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公民社会只有独立于国家或政府,才能形成一定的与之对抗的力量.(2)相对自主性,作为相对于经济体而独立的公民社会,只有与经济体相对分离,才能防止经济系统的干预和渗透,维护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3)法治性,它强调公民社会是一个合法的组织体系和活动主体.应该从法律上强调保障公民社会与国家的相对分离,同时也把法律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活动准则并通过法律调节公民社会的内部关系.(4)参与性,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社会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社会组织体系具有参与国家事务并影响国家政策的权利,通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获取个人利益和自由的维护或增进.(5)开放性.它是指公民社会组织是个开放的结构系统,可以吸纳不同的阶层和群体成为其中的成员,各阶层、群体无任何等级差别.

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问题

当前,中国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拟就政治、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 政治层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世纪我们党再次肯定政治建设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的主题地位.政治是“大多数的统治”的政治形式,是一种国家形态.的每一次的发展,都将使社会有更多的人获得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现阶段,我国政治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够完善、法治不够健全和监督不够明晰三个方面.制度方面,政治的制度性质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已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但在制度上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基层,如何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阻碍政治深入发展的制度因素.法治方面,人治与法治并存,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仍很突出,在很多政治领域,没有真正树立起法律至上观念,表现为领导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领导决策和执行缺乏法律依据等.监督方面,有关部门对公共权力组织的监督往往留于表面,个人惧怕打击报复的心理仍在作祟,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监督制度.

2 政治稳定层面

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的可靠保证,它是指某一政治体系存在的有序性和连续性,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排列秩序的合理性,连续性指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受阻碍.政治稳定既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又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代中国,政治不稳定的现象却结伴而行,具体表征为:(1)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受到怀疑;(2)社会不公平日益严重;(3)社会期望值与社会满足能力之间的差距扩大;(4)政治参与超负荷;(5)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变化.

目前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一为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碰撞,导致主流政治文化失序.其二为经济体制转轨造成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以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不完备,导致因产业结构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贫困,它直接诱发的社会心理振荡波及到政治生活领域,对政治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其三为与政治发展的模式和腐败.一个传统上缺乏精神的国家,的实施将缺乏广泛的认同与权威基础,可能导致抉择的实施困难并引发政治局势动荡.我国在推行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观念与程序(操作程序)不一致,未能遵循观念先行的原则将导致群众的“参与爆炸”,使整个社会系统超载,引发社会政治局势动荡.同时,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内存在的大量腐败现象也严重侵蚀了国家的政治组织,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其四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是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之一.

3 政治参与层面

政治参与是现代化研究,特别是政治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作为政治发展的目标、重要内容和副产品,政治参与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我国政治参与目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阶段政治参与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选举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目前直接选举的程度非常低,直接选举仅限于村民和居民的自治机构;各类选举的程序、机制不健全、不透明,竞选难以实现,变相操纵选举的现象依然存在.(2)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监督的主体虚化,职责不清,同时由于监督渠道的不畅通,导致监督的整体效能较差,相关机构对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明显不力.(3)公民政治参与存在制度缺陷.我国原有政治体系在政治参与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使得原有政治体系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社会,同时我国政治体系内部原有的不同阶层的政治参与方式,也会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发展而出现较大问题.

4 政治文化层面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同时,由现存的政治机构所造成的机会和压力也影响着那种政治文化.因此,人们的政治取向往往是促使政治系统改革和发展变化的动力之一,是政治系统稳定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政治文化正步入转型之路.然而,与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相比,政治文化的转型显得步履蹒跚.一方面,中国政治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深厚积淀,已经融化到民族的血液里,根植在国民的心灵深处,在与现代社会磨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对抗.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建构面临如何进行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以及如何整合西方政治文化中合理成分的双重困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性质文化,自然有应该扬弃的糟粕部分.然而,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人们把握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不间断地延续几千年,必然有其合理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有极强穿透力的政治文化,必然有它顽强的逻辑支点和历史借鉴.同时,西方政治文化中有关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政治价值,除去意识形态间的差异外,对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传统政治文化及西方政治文化中合理成分的转换与整合,是中国政治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公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社会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正在逐步形成.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建设,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文化的转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

1公民社会有利于政治的发展

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建构良性互动关系的中介,而且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能有效地抵制蜕变的国家权力对公众权利和利益的随意侵害,为宪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高红等认为,“公民社会充分调动起社会资本,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途径上的多样性,从而培育和发展了众多多元自治的社团组织,为实现政治创设了充足的社会条件.”

一方面,公民社会相对独立和自主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监督政府的行为、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公民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媒体和公共场合,密切关注和监督政府的行为,督促它们更加负责任地为民服务,对公民的需求更快地做出回应.现代国家中对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范文,政治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政治及社会及政治生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家权力的根本性制约只有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并形成相对独立和自主性力量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正如恩格斯所言:“绝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因此,公民社会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并对其进行制约.

另一方面,具有法治性特征的公民社会是政治体系持续稳定的动力资源.公民社会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组织体系在社会内部解决矛盾冲突,实行高度自治.同时,它又促进了国家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平化,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结构关系.首先,公民社会具有调节矛盾、吸收能量、价值导向的内在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公民社会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来调节矛盾,促使公民社会成员在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契约,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冲突,防止对社会和政府不满情绪的积聚.其次,公民社会的契约、法治特性导致了国家权力更替和运行的制度化、和平化.公民社会为维护其利益,要求政治权力主体成为法理型的权威,通过理性的方式获得合法性,促进了国家权力更替和运行的制度化、和平化.最后,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建构良性互动关系的中介.公民社会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途径,具有向政治体系输入社会信息的功能,使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能够满足参与政治体系的,增强社会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感,同时又使政治体系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将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到政治体系的调控之下.

2公民社会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认为,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与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是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恰好可以调节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张力,起到缓冲社会动荡的中介作用.

首先,公民社会的兴起打破了国家全能主义的职能角色,使社会获得了相当大的独立权和自主权.一个被严重限制的社会一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主,社会出现失序和混乱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改变这种无序状态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的相关组织和机构为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而做出重大的调整;二是国家重新介入社会,实施全能主义统治,严加控制新产生的社会群体组织.后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很难生成,且负面作用极大.因此,前者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过政府主动进行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使得政府的行为方式与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将会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非常大的正面作用.

其次,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壮大逐步造就了一个中产阶层,这种结果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根本性的积极作用.“从世界的历史经验看,一个现代化国家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一般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即占大多数、拥有相当多的社会资源的是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是政治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形象地称为社会的“稳定器”.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公民社会产生出来的自治能力与平衡能力,将有助于弥补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造成的社会失序现象,化解大量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降低改革成本,从而有利于维持社会政治稳定.

3公民社会有助于引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亨廷顿指出,政治参与的水平会随着现代化的推动而越来越高.政治体系要能组织和疏导这种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并且能将现代化所产生的新社会势力成功地吸引到政治系统中来.但是,过度的、无序的政治参与将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公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很好的整合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公民社会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意识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技能.现代社会,人们的意识和政治参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政府的培育,而是通过公民社会的自我组织、管理的社会生活逐步形成的.美国学者柯亨和阿拉托所认为,公民社会是公民学习的大学校.人们在公民社会中的生活是的,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准则,消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托克维尔也认为“正是在自治的过程中,美国公民在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内,试着去管理社会,使自己习惯于自由赖以实现的组织形式,而没有这种组织形式,自由只有依靠革命来实现.他们体会到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产生了遵守秩序的志趣,理解了权力和谐的优点,并对他们的义务的性质和权利范围终于形成明确的和切合实际的概念.”

第二,公民社会为公民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形式.公民社会的组织类型众多,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公民可以参加一个或多个组织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有助于减少政治动荡和政治分裂,增进政治和社会整合,最终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第三,公民社会组织不仅为公民的利益表达、利益的整合提供了多种路径和形式,而且可以成为沟通政府、市场与公民的一个重要中介物,形成政府、市场与公民的良性互动,这对于缓解和协调政府、市场与公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不可缺少的.

4公民社会有利于推动政治文化的转型

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关键是要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的社会生长机制,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民社会正是这样一种机制.

其一,作为培育现代政治文化的主力军,公民社会及其组织将发挥重要的功能.“现代政治文化只有深深地扎根于市民社会的土壤之中,才能形成普遍的民众精神,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形态的转型.”公民社会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崇尚合理个人主义的多元化社会,以自由、平等和等市场交易原则作为自己的组织原则,具体的特殊的个人成为公民社会的权利主体和道德意识主体.它对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倡导合理的个人主义,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社会,构建现代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公民社会能够通过培育公民文化间接地实现政治文化的转型.所谓公民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下的权利义务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态度和倾向.公民文化是一种较理想的政治文化,要在一个国家确立制度,提高人们对制度的内在认同感,就必须首先进行公民文化的培育,只有当型的公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政治文化后.思想才能在人们的心中扎根,行为才能成为集体无意识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制度也才能最终建立.公民社会相对独立、相对自主的特征和平等的组织原则为公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终为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和构建注入了动力资源.

相关论文

简当代中国政治与文学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硕士毕业论文,关于简当代中国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政治及文学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论文范文,关于参考文献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参考文献及自然科学及。

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政治经济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政治及政。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演进与面向

本文是一篇思潮论文范文,思潮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演进与面向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思潮及政治及经济全。

中国公民社会参与败的困局

这是一篇政治生活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公民社会参与败的困局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农村研究专业与政治生活及公民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