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毅名誉权案与“公众人物”

时间:2024-02-14 点赞:50951 浏览:10334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论文专业公众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公众方面毕业论文提纲,与范志毅名誉权案与“公众人物”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公众及人物及原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范志毅,作为著名足球运动员,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几乎家喻户晓.但是,本世纪初的一场名誉权案件,使他在新闻法制史上也留下了永远的一页.

2002年初夏,足球角逐正酣,中国队首次进入决赛圈,有中国球迷已经等候了44年之说.但6月4日中国队与哥斯达黎加队首战失利,此后两战皆负,终被淘汰出局.众多球迷极为失望.此时,传出了范志毅的流言,并在网上频传.

决战由球场移到法庭

最初报道此传闻的专业媒体是湖南的《体坛周报》,该报2002年6月14日报道:

“中国队在赛场上一球未进,但这还不是最让人伤心的.有未经核实的消息透露,6月4日中哥之战,某国脚竟然在赛前通过地下集团,买自己的球队输球.”

这条300多字的消息称:在这场比赛中,某国脚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失位,两个失球都与他脱不了干系,与其应有的实力不符,当时就引起部分人士的不解和质疑.这消息是某知情者透露的,他对此表示“十分震惊”,说如果某国脚真的买中国队输球,“实在太不应该了”.

这条消息被在上海出版的《东方体育日报》抓住了.

6月16日《东方体育日报》(以下简称“东体”)点明“某国脚”乃是范志毅.它在头版上刊出导读“中哥战传闻范志毅涉嫌”,在第10版以一个大问号为背景,在这个通栏标题下发表长篇报道:在小标题“《体坛周报》爆出惊天‘内幕’”下照录了《体坛周报》报道全文;下一节“涉嫌队员竟是‘范大将军’”,点出传闻主角姓名,但指出范志毅左脚负伤,中哥赛中是带伤上场;第三节标题“范志毅昨天不开尊口”,实际上还是报道了范对其他记者说“这纯粹是胡说八道,神经病嘛,怎么可能呢?”“怎么会无耻地去呢?”只是没有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接下来一节“国脚对此大多不相信”,报道了足协官员和众多国脚的态度;第五节“网友对此义愤填膺”,报道了一些读者来电和网友发帖对范的谴责,也有的表示不信.


“东体”在报道最后预告“本报将进一步关注这一事件”.6月17日,“东体”头版刊出导读“知子莫如父,范九林:我儿子没”,在第11版报道记者两次登门访问范志毅未遇,范的父亲、足球教练范九林对记者表示:我的儿子我知道,范志毅绝对不会参与.6月19日,报道了前一天范志毅在《上海星期三》上刊登的没有参与的声明.6月21日,“东体”头版发表导读“真相终于大白,范志毅没有涉嫌”,在第10版发表报道,回顾自16日《体坛周报》报道某国脚涉嫌后,该报进行了求证式的连续报道,20日《体坛周报》刊登声明,说明消息来自不实消息来源,至此,在社会上包括网络中流传的所谓范志毅的谎言已不攻自破,该报通过连续报道为范志毅洗刷事实真相、澄清无端罪名的目的已经达到.

《体坛周报》20日的声明承认14日的报道出自不实消息来源,在报道中使用“未经核实的消息”一词极不严肃.

但是范志毅不愿轻易就此了结.7月4日,他委托律师聂鸿胜、刘俊寅到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向《东方体育日报》所在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提起侵害名誉权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失5万元.

范志毅提交6月16日刊有《中哥战传闻范志毅涉嫌》一文的“东体”为证.诉状称:新闻报道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公正的原则,对涉及他人名誉的报道更是应尽谨慎审核义务.然而,被告在毫无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公开指明原告系因而消极比赛的球员,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被告选择我国唯一当选亚洲足球先生、具有一定媒体影响力的原告为报道对象;以近期舆论敏感的假球、为新闻话题,其利用特定时机下的名人效应进行恶意新闻炒作的主观过错十分明显,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作为卖点而全然不顾可能给相关主体带来名誉损害的侵权行为的性质十分恶劣.

被告应诉的基本对策

法院受理此案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委托新文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富敏荣、张移应诉.

被告方应诉的基本对策,是针对原告方单就6月16日一篇报道起诉,内容失实、构成侵权,强调应当将16日、17日、19日、21日四篇报道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证明这一组报道真实反映了追求真相的过程,在客观上并未也不可能对范志毅名誉造成损害,在主观上表明被告进行求证式连续报道,符合新闻规律,并无过错,所以不构成侵权,以此进行抗辩.

被告在应诉时提交了以下几方面证据:

(1)刊登四篇报道的四天“东体”报纸,证明这是一组连续报道.

(2)6月14日和20日《体坛周报》,西祠胡同网上有关范志毅“”的帖子,证明在“中哥之战”后确实出现了关于范志毅的传闻.

(3)代理律师的读者调查报告和上海市卢湾区公证处公证书,这项调查过程在公证处监督下进行,由律师张移、侯杰通过随机选取方式,在事先对调查保密情况下,邀请15名球迷读者到场阅读《体坛周报》6月14日报道和此后“东体”的四篇报道,填写问卷,结果是所有人阅读了《体坛周报》后,都认为报道说的是范志毅,而看了“东体”的四篇报道后,则认为该组报道并非批评原告,而是讲范志毅没有,内容客观,旨在澄清事实,为范志毅洗刷指责.

(4)2002年5月18日《东方体育日报》创刊号以及此后有关范志毅的6篇正面报道,证明被告对原告一直是关心和友善的.

被告方的答辩状说:

6月14日《体坛周报》报道发表后,仅14日和15日两天,就有数百名读者致电“东体”编辑部,纷纷表示此文所指就是上海球员范志毅,要求对此报道进行核实,尽快给读者一个准确的报道.我们本着对中国足球负责的精神,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在第一篇报道中就客观报道了各方面反应,同时积极与范志毅本人及其家人取得联系,并在报纸上对此事进行了求证式的连续报道.

我们作为上海的主流媒体,关注这一值得关注的传闻,目的和结果是统一的,澄清了事实真相,为范志毅洗刷了无端罪名.既不存在新闻炒作的主观过错,也没有给原告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显然不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犯. (3)公众人物应该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本案判决指出原告是社会公众人物,最后又提出公众人物对媒体舆论监督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和理解,主审法官吴裕华作了这样的解释:公众人物身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众给予的,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对于公众人物涉及公共事务的行为,公众有知情权,新闻媒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有行使监督的权利.本案从表面看涉及范志毅“”的传闻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与社会关注的足球比赛相联系时,就不是个人私事了,而属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与新闻舆论监督这两种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像本案原告对新闻媒体求证“”传闻真伪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轻微损害就应予以容忍.

不过原告律师聂鸿胜、刘俊寅表示:我们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名人,法律对他的保护就要小,抑或就可以享有特权;应该根据现行法律寻求人格权和舆论监督的平衡点.

这些文章和言论并非对此案的总结,而成为一场大讨论的开端.

本案引发的讨论绵延至今

学术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介绍了美国诽谤法中萨利文案体现的原则,按美国联邦法院对此案及以后的有关判例,凡是公众人物起诉媒体在涉及其职务行为的报道中诽谤,必须证明被告具有“实际恶意”,方可胜诉.我国一些学者由此引申出公众人物的名誉、隐私等人格权保护应当“弱化”或“限制”的观点,提出或探讨在中国的新闻媒介名誉侵权案件中,借鉴萨利文案原则的可能性.在范志毅案之前,在世纪之交的一些法律文书包括答辩状、判决书中,已出现过“公众人物”的概念.例如,在1999年上海前国企负责人杜春芳名誉权案中,被告《现代家庭》就曾以原告属于“公众人物”作为抗辩理由,未被法庭采纳.2001年北京先后有两起肖像权案件,法院以原告不是公众人物为由判决侵权成立.

范志毅案由于其本身的影响,以及在判决理由中写上公众人物对舆论监督可能的损害应予容忍,很自然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最初关注此案判决中公众人物问题的,是2002年12月23日《法制日报》刊登的文章《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的忍受义务》.2003年一些报刊就此案的公众人物问题发表文章达数十篇.如今登录知网在“全文”栏键入范志毅、公众人物和名誉权三个关 键 词 ,可得文章达1174篇,平均每年上百篇.一起名誉侵权的民事案件,能够这样广泛地、持续地引起学界关注和评论,是相当罕见的.

这些文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民法学者王利明2005年在《中州学刊》发表的《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一文,此文认为范志毅案“首次在判决书上提出‘公众人物’的概念,该案在人格权领域堪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判例,对公众人物概念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文章认为,由于公众人物名誉权等人格权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在名誉权纠纷案件中,为了保护公民知情权和新闻舆论监督,有必要对公众人物人格权实行“弱化”或“限制”,范志毅案就是通过限制公众人物名誉权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典型案例,值得借鉴.

但是也有不少文章有不同意见,本文简单归纳数点:

(1)“公众人物”是不是范志毅案判决的核心依据?

有意见指出应该全面理解并阐述范志毅案的判决,范案判决的价值乃在于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法定的侵权构成要件作出判决.在这方面,被告答辩和判决理由都堪称典范.判决书列举被告主观无过错、行为不违法,报道未造成损害后果,报道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舆论监督等三条理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然后才提到公众人物概念.法院列举这三条,即使不提公众人物,照样判得下来.反之,如果只有原告是公众人物这个条件,被告不是通过连续报道揭示了真相,就未必可以这样判.也就是说,本案被告胜诉是由于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因而并未侵害原告合法权益,并非因为原告是公众人物.

还有学者考察了本案和另一些使用公众人物概念的案例后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引用公众人物概念主要在于论证媒体监督的正当性,对于审判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2)公众人物人格权是否应“弱化”、“限制”?

前已述及有律师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公众人物权利“弱化”“限制”论提出质疑.还有学者指出,美国司法判例从保护公共事务讨论出发,允许媒体有犯错误的一定空间,并没有提出公众人物权利“弱化”的命题,“弱化”论是中国学者的引申.

还有学者指出,保护民众和媒体对于公共事务的自由讨论,与原告的公众人物身份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公众人物所有事务并不必然都与公共事务有关,而与公共事务相关的人也并不必然都是公众人物,所以美国法院会设计出完全公众人物、有限公众人物、非自愿公众人物等不同种类,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将加重人们牵强附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引进”萨利文原则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美国萨利文案原告是公职人员,而后又将“实际恶意”推广到其他社会名流等公众人物.面对一些学者要求在我国名誉权纠纷中也实行萨利文案原则的建议和制度设计,有学者考察了在判决书中使用公众人物(包括采纳和不采纳公众人物原则)的20余件人格权纠纷案件,没有一起是官员为原告的,原告为球星、影星、歌星等人士的占了大多数.这是因为中国对官员名誉实行特殊保护,对于各级官员的舆论监督有严格的规定,官员受到新闻媒介不当损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如果在法律上肯定“公众人物”名誉权“弱化”原则,其负担势必集中在演艺体育学术界的普通“名人”身上,各级官员并不因此有可能接受更多的公众批评,这在名誉保护方面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公平.

尽管学界对公众人物问题有很多讨论和建议,但是司法实务界对此响应并不热烈.2008年,南京大学教授陈堂发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问题研究”时,向240名法官发放问卷,其中有一道“在审理因媒体批评报道引发的侵权纠纷时,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将原告的身份作‘一般人’与‘公众人物’区分”,回答“有必要”、“可以考虑”的,分别仅为11.5%、9.3%,不赞同的接近五分之四.

当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人们还可以继续研讨下去.

(作者为传播法学者,本刊学术顾问)

链接

公共利益是质疑公众人物的边界

陈明涛

对公众人物的质疑,边界就在于其行为是否涉及公共利益.

也就是说,公众人物的权利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就要被限制;反之,则应受到保护.通俗地讲,你可以在公开场合乱拍明星,但你不能跑到人家家里去拍,或者去拍人家未成年孩子;你可以在官员公开演讲时提出质疑,却不能针对人家的身体缺陷嘲笑、谩骂.就韩寒事件来讲,你可以质疑韩寒的书是否有人,但你不可以质疑韩寒的女儿是否他亲生的.因为前者涉及公共利益,后者是纯粹的私人问题.然而,英国女王的孩子是否亲生,是可以被公众质疑的,因为它是个公共事件,涉及到王室继承等

该文是论文专业公众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公众方面毕业论文提纲,与范志毅名誉权案与“公众人物”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公众及人物及原告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公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公共利益.

那么,为什么要把公共利益作为公众人物质疑的边界呢?因为,从利益保护位阶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公共利益更需要受到优先的保护了.实际上,任何人分配和行使个人权利时,绝不可以超越公共利益的外部界限.这就像你不能把房子建在马路上不让别人通行,不能在公共场合吸烟危害他人健康一样.与普通人相比较,由于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涉及到更多的公共利益,就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来源:检察日报)

相关论文

作家龙志毅

本文是一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文学创作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作家龙志毅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及政界方面的。

范志红环保就能健康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可持续发展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范志红环保就能健康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塑料袋及营。

人物志2023年第28期

这是一篇物理学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人物志2016年第28期相关学士学位论文。是硕士论文专业与物理学及经济学博士及国际金融方面相关的免。

人物志2007年第8期

本文关于世行及央行及太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世行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人物志2007年第8期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

人物志2023年第25期

该文是学位论文专业总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总统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人物志2016年第25期相关论文范例,适合总统及国防及大臣。

人物志2023年第2期

本文是一篇舰长论文范文,关于舰长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人物志2016年第2期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舰长及众议员及议会党团方面。

林毅夫之志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林毅夫之志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新制度经济学及世界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