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化之上的东西方对话

时间:2024-01-14 点赞:51333 浏览:10409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文化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基于本土化之上的东西方对话相关新闻传播论文硕士论文,可作为组织传播专业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文化及理论及本土化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时空、国界的藩篱,促成了人类文明各个区域的相互交流、沟通与传播.诚如萨姆瓦(Samovar)所言:“生产的流动性、不断增多的文化交流、全球化市场以及具有多元文化的组织和劳动力的出现――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和全球村生活的技能.”[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从其发展来看,1959年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次使用“跨文化传播”一词,20世纪70年代末,跨文化传播作为传播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且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受到了外语界、传播学界等多学科的关注.

在讲究软实力较量的国际传播竞争中,研究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自喻.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深度等诸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1)运用思辨式研究方法的多,基于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的实证性的论述少;(2)一般性介绍多,有分量的著作少;(3)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者跨学科研究不够,限制了研究的深入;(4)研究中美之间跨文化传播的多,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的少;(5)国际间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的多,国内跨文化传播问题研究的少.

[2]且至今国内尚无关于跨文化传播学的专门学术刊物,本土学者的论述专著也为数甚少.《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一书的面世可谓是改善此局面的强有力举措.

本书编译者J.Z.爱门森教授是美籍华人,为复旦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在周游世界、长期考察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引进国外教学模式,集中精力在浙江大学等国内名校开设用双语教学的《跨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比较研究与交流》等课程.同时,编译者还是国际发行的英文学术季刊《中国传媒研究》的创办人兼主编(该刊系国际上第一家全英文版的专注于中国传媒研究的刊物,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该领域的学术精英).在教学和创编工作中,爱门森教授深感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资料的匮乏与研究的薄弱现状,是以精心节选编译本书.书中选取了美国跨文化传播领域权威学者、东亚教育者和实践者、华人学者及非裔美国传播学教授的著述与采访实录,新见迭出,视野宏阔.书中所选文章各成体系而又具内在的逻辑连贯性,在东西方学术对话中建构起跨文化传播学科的批评理念,丰富了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内涵,打破了欧美跨文化传播独霸学坛的局面,展现了自由、开放、多元的学术气象.这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理论建构及研究方法的探索具有莫大的借鉴作用,且在与国际接轨和如何保持本土化风格上尤为显贵.

一、研究视角纠偏

在这个全球“范式”发生更替的时期,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的大多数研究领域一样,当代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有效性与等同性越来越多地在学术上受到敏感的非西方,尤其是东亚学者、教育者和实践者的质疑与批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欧美等国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笼罩在后殖民语境阴影下的东方文化一直被动地接受着西方世界单向度的文化输出,北美中心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也一直被视为是泛文化的、具普适性的特征而被单向地、不经批判地加以推广.但时至今日,美国的本土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思:“作为一门研究领域,在美国和其他文化中建构和检验理论是跨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自始至终,我都坚信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包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建立各种跨文化传播的理论.”[3]在《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综述》(一)、(二)两篇中,古迪孔斯特阐述了美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历史演变,考察了跨文化传播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梳理回顾了跨文化传播的各种理论,如传播中的文化变异性理论、侧重跨群体/跨文化有效传播的理论以及侧重身份协商或身份管理的理论等,提出未来跨文化传播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着重强调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方法应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中”[4],“理论一旦建立,就应该将之置于其本土文化中检验,采用与本土文化相应的方法”.[5]

其实,国内也已有学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研究局限,姜飞在其所著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文中就曾提出“跨文化传播学发展的合适方向就是首先要对由殖义时期以来的奠基于西方人类学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在全面检索跨文化传播学到目前为止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义机制的前提下把跨文化传播引导到良性的、客观的发展轨道上来,使人类文化的发展重新回归到自我积淀机制和跨文化传播双重作用、协调互动的轨道上来”[6],但缺乏进一步提炼模式和创造新说的能力.

与此相对,在《用东亚社会文化的视角与实践完善当代跨文化传播研究》、《人类传播研究的亚洲方法:回顾与展望》和《建立亚洲背景的文化与传播理论:一个假设性基础》三文中,东亚学者批判性地回顾了欧美中心传播学研究的不足(如过于强调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的研究、缺乏历时的或者说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并对亚洲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和重新描述,较之以欧美为中心的传播学术研究,阐明了亚洲中心传播学术研究的涵义,形成亚洲中心传播理论范式的三套哲学假设,用东亚社会文化的视角与实践来完善当代以欧美为中心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有着五千年璀璨光辉的历史文化,华夏文明是炎黄子孙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寻求富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概念、视角和预设是至关重要的.编译者的专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工而自然”的人文境界和人文理想》突破欧美中心共时研究的局限,以历时的角度、历史的方法挖掘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与重要性,从广袤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追本溯源,廓定“工而自然”的概念范畴和历史生成,并结合实际强调“工而自然”的人文理想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现代意义.这一本土化的新颖创见在当下迷茫无序的业界研究中实为振聋发聩之音,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奠基作用.

二、中观剖析与微观实例的结合

《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在宏观理论建树的文章之外,也有中观剖析与微观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和研究视阈.举凡高语境中的菲律宾文化到欧美等低语境中的媒介产业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艾滋、烟草等领域,均有涉猎,勾画出一幅世界范围内跨文化交流的宏阔版图,印证了跨文化传播的崎岖沟壑与艰难险阻.

《全球对话中的菲律宾的Kapwa:一种不同的与“他者”共处的政见》是中观剖析的范例,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跨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非简化的知识建构.该文在演示有关Kapwa(意即一种自我和他着“互惠”的存在)的历史演变之时,强调它在菲律宾文化政治和传播互动中的意义,呼吁国际学界批判地审视这种知识建构的道德规范和政治见解.尽管菲律宾文化在世界上并不引人注目,在全球文化选择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尚且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解码误读的问题.但从文化阐释学的角度来讲,跨文化交流就是采用己方文化视角去审视异域文化,并且在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反观自身的文化.换言之,“与异域文化的接触过程是以面向世界的胸怀陶冶 自我的过程,是认识己方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了解异域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7]的过程.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自身认同都具有文化性,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视野,文化的不同性应该得到尊重.”[8]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另一种本土化的研究方法,或许该文能提醒我们注意他者传播的权益.

《网络广告之现状》、《美国电视网争取受众和广告主的策略》、《抗争艾滋以备抗争烟草杀手:媒体讯息、宣导及更多》这三篇可说是微观实例的体现.其研究方法是典型北美式的,注重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网络广告之现状》、《美国电视网争取受众和广告主的策略》等文中的大量数据均来自美国广电行业第一线,作者也是资深的业界人士,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其中的建议具备较强的现实可行性;《抗争艾滋以备抗争烟草杀手:媒体讯息、宣导及更多》属于健康传播的范畴,该文抓住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中国的具体状况写就,强调媒体宣导在预防艾滋病传染上的影响力,并极力主张亚洲的相关媒体宣导运动需要超越美国式的个体型研究范式.

反观国内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据学者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集中于十大议题:翻译中的跨文化、商业中的跨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旅游与体育中的跨文化、教育中的跨文化、跨文化心理、不同文化间的比较、跨文化传播、艺术中的跨文化传播.[9]近年来,又增添了一些新议题,如城乡跨文化传播问题、信息主权研究、东西方媒体跨文化传播障碍分析、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等.相对来说,国内的研究现状大多集中在以文化、教育、交际为主的范畴内,大致以揭示表层现象、提出对策性建议为主要论述模式,理论建树方面乏善可陈,鲜有新见.事实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前沿进展一直敏锐地捕捉着时代变迁的敏感问题,观照现实正是其学术生命得以延续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力.在这方面,《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启示.

三、强调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教学

跨文化传播现今已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而在中国则刚处于始温阶段.体察各国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基本都以欧美的理论模型与范式研究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鲜有东方理论和东方模式可供教育者使用,另外也是因为大部分东方学者接受的是西方式传播学教育,研读的是西方学术体系中衍生的论著,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在教学、科研中引进、应用和模仿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推进跨文化传播本土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传播知识体系上进行积极探索,应当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方式之一.

该文选有针对性地采访了美国两位教育专家――密西根州立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和霍华德大学约翰逊传播学院院长,两所院校在跨文化传播专业的教育形式上各有侧重:密西根州立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以学术研究为长,尤其在健康传播、信息技术和大众传播等前沿领域内领先;约翰逊传播学院致力于教育和培训合格的非裔美国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从事传播事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特色化教学方式.学院舍弃美国主流教材,根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教学计划自编教材,着力培养非裔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教改举措成效显著,教材汇编所成《分裂的形象:大众传媒中的非洲裔美国人》一书于1995年被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评为20世纪35本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书之一.同时,访谈还涉及办学理念、学生就业、课程设置、师资配比等多方面问题,聚焦于特色化、本土化的教学思路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反观国内,当下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学科点越建越多、从业教师队伍日渐膨胀、学生人数急速扩张.然而掩藏在这虚假繁荣表象下的真实情景却是专业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教材西化、本土特色模糊甚至缺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

四、体例编排特色

《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虽由各自独立的15篇文章组成,相互之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钩联繁复,具有内在的逻辑连贯性.整部文选的编排思路恰如开篇《世界文化和文化纷呈中的传播策略――一个致力于跨文化融洽交流的计划》所倡导的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一样,在局部精巧细致而整体兼容并蓄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立体、交叉、开放的理论话语,并由此形成一个互文参照、前后应和、学养丰厚的思想场域.

编译者在精选优秀论文,架构体例的同时,始终以本土化理念统领全局.无论是理论话语抑或访谈实录,皆或隐或显本土化这一意旨,编译者意欲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贡献一己之力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跨文化传播涵盖领域深广,涉及众多学科,且极易滑入话语霸权、媒介帝国主义、后殖民等先在理论的误区,导致偏狭的论战.编译者在筛选过程中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的鸿沟,以公正、客观、包容的姿态使“西学”东渐,以“对话”的形式应对西方显学的强势,以便最大程度地还原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内在文化视景.研读本文选,从背景介绍、书目注解直至某个细小概念的译法,编译者都力求还原真实并遍访名家.在国内众多的传播学译著中,该文选或许没有介绍系统的理论言说和名家流派,但它却涵盖了大量原创性的学术见解,理论思辩色彩浓厚,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与办学理念上也颇多新颖创见.

荷兰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皮尔森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有许多个经济中心、科学中心,以及更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多元性世界”[10],进入这个文化中心的前提条件是我们能否在传统文化中窥见一些与全球化趋势共融的的质素,并通过现代化手段使之发扬光大.同时,坚持“和而不同”的传播策略,凸显本土化特色,因为本土化就是最好的国际化!要达至跨文化融洽交流的理想状态,应如编译者在扉页上的题语:地球就象一叶扁舟,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运行.坐在这小船上的人们只有学会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平共存、同舟共济,这小小的宇宙船才能逍遥遨游于无限之中!

注释:

[ 1 ][美] 拉里•,萨姆瓦等主编,麻争旗等译:《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 2 ]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12期.

[ 3 ]J.Z.爱门森编译:《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 4 ]J.Z.爱门森编译:《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 5 ]J.Z.爱门森编译:《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 6 ]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 7 ]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 8 ]梁镛、刘德章:《跨文化的外

该文为关于文化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基于本土化之上的东西方对话相关新闻传播论文硕士论文,可作为组织传播专业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文化及理论及本土化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 9 ]单波:《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综述》,《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0]C•,A•,冯•,皮尔森:《文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3页.

相关论文

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要求

关于法律制度及法律及成文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法律制度有关法学专业论文格式,关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要求相关论文范文例。

合伙人本土化是国际惯例

这是一篇审计质量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合伙人本土化是国际惯例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事业单位会计专业与审计质量及会计制。

本土化是团购最好出路

该文是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本土化是团购最好出路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电子。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策略对中国的

关于高科技及跨国公司及本土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高科技相关硕士学位,关于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策略对中国的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本土化

为您写图案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图案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本土化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包括关于图案及艺术修养及自。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本土化

本论文为关于制度方面保险学论文提纲,关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本土化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制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反思

本文是一篇老年社会工作论文范文,关于老年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反思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老年社会工。

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和本土化

本文是一篇法律制度论文范文,关于法律制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和本土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律制度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