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100例临床

时间:2024-03-08 点赞:56315 浏览:12066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阳性论文范文,关于阳性类论文范文检索,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100例临床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阳性及乙肝及免疫方面的网络传播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阳性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 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 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关 键 词 】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联合免疫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胎儿宫内感染HBV,不仅易形成以后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宫内感染难以阻断,是形成慢性乙肝的主要途径和原因。,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HBV相关肝病的关键[1]。,我院自2002~2006年对湖北省兴山县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及新生儿进行了孕期干预及新生儿联合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检查与分娩的孕产妇,常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年龄21~43岁,平均(26.94~2.1)岁,孕周36~41.6周,平均(39.3±1.2)周,所有病例均无输血及免疫治疗史。,初产妇97例,经产妇3例,分娩42例,母乳喂养85例。,随访时间至2006年12月。,

1.2方法

1.2.1孕妇检测及治疗在初次孕检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HBsAg阳性孕妇,在妊娠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 IU[2](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分娩断脐取脐动脉血2 ml,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取最早初乳2 ml,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按照产科指南选择分娩方式。,除乙肝两对半“大三阳”不哺乳,其余均采用母乳喂养。,

1.2.2婴儿治疗及检测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100 IU,乙肝疫苗10 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中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生后第4周再次注射HBIG 100 IU,于出生后满第1、,2、,7个月各注射乙肝疫苗5 μg。,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1.5 ml,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BsAg阳性和(或)HBsAb阴性者半年后复查。,


2结果

2.1血清学标志100例HBV感染孕妇中HBsAg阳性98例,HBeAg阳性22例,HBeAb阳性46例,HBcAb阳性82例。,脐血HBsAg阳性12例,HBsAb阳性3例,HBeAg阳性10例,HBeAb阳性38例,HBcAb阳性72例。,

2.2乳汁中的病毒标志100例乳汁HBsAg阳性39例,HBsAb阳性1例,HBeAg阳性28例,HBeAb阳性4例,HBcAb阳性25例。,

2.3血清学检测婴儿于出生后第8个月来院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其中89例HBsAg阴性并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另9例HBsAg和HBsAb均阴性(而半年后复查有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HBsAg阳性者仅2例(而半年后复查有1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HBsAg转阴性)。,

3讨论

3.1联合免疫的作用机理HBV的母婴传播途径为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产时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大多数学者认为单纯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仅能使病毒数量减少,不能完全预防,一旦停止使用,很多人仍会成为携带者,而乙肝疫苗仅能有效阻断产后感染,宫内感染的胎儿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无效。,因为胎儿期感染乙肝的患儿,通过胎盘进入其体内血循环中的结合状态的HBV能使尚未成熟的胎儿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不仅影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也削弱了免疫细胞对病毒的识别和杀伤功能。,孕20周后胎盘滋养细胞具有主动从母体转移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妊娠后期4~6周胎盘对IgG的活性转运最明显。,给HBsAg阳性孕妇注射HBIG,抗HBs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在宫内获被动免疫而减少HBV感染,并且HBIG可中和孕妇体内的HBV-DNA,减少孕妇体内HBV-DNA含量[3]。,本实验在妊娠后28、,32、,36周给孕妇注射HBIG 200 IU,1次/

月,可降低孕妇体内的HBV含量,并使胎儿在宫内获得持久的被动免疫保护。,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HBIG,这样分娩时由母体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病毒,就可以在进入肝细胞前被中和掉。,同时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使其主动产生抗HBs。,出生后第4周再次肌内注射HBIG可中和进入血液中的游离的HBV从而预防产后感染。,由于在宫内、,产时、,产后3阶段进行了被动和主动的联合免疫,有效阻止了母婴垂直传播。,仅发现2例婴儿HGsAg阳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加强对婴儿的随访对HBV携带者所生婴儿的随访至关重要,免疫失败不仅与宫内感染有关,而且与婴儿是否对疫苗产生反应有关。,对HBsAg阴性和抗HBs阴性的婴儿,给予乙肝疫苗第2程序的加强注射,可提高对乙肝的免疫成功率,减少母婴传播率。,本实验中有1例婴儿于产后第8个月查HBsAg阳性,直至半年后复查方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g转阴性。,故对新生儿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不要轻易放弃,仍应给予正规的免疫治疗。,对HBsAg阴性婴儿重新补种第2疗程的乙肝疫苗,定期随访。,

相关论文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9例临床

本文关于病例及淋巴瘤及患者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病例论文范文集,与鼻型NK T细胞淋巴瘤19例临床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结石181例临床

这篇胆结石论文范文属于参考文献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胆结石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结石181例临床相关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