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传播介质探析:电影与歌剧

时间:2024-03-29 点赞:51206 浏览:1046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属于广播电视新闻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与《茶花女》传播介质探析:电影与歌剧相关新闻传播本科论文。适合文学作品及歌剧及茶花女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作品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小仲马的文学名著《茶花女》历经百年仍广为流传.不同介质对《茶花女》的传播功不可没.而这些异于文字的传播形式在丰富名著的表现姿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表达的空白与缺陷.本文选取电影和歌剧这两种艺术形式,对《茶花女》的传播介质进行相关探析.

关 键 词 :《茶花女》;电影;歌剧;传播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创作于十九世纪中期,至今仍是世界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茶花女的故事被人们世世代代广为传诵,除了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之外,不同介质广泛的传播也立下了功劳.《茶花女》被艺术家们不断的改编成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其中以电影和歌剧最为典型.

电影《茶花女》有版本众多,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是由葛丽泰嘉宝和罗伯特泰勒于1936年主演的黑白影片.《茶花女》的歌剧则是著名作曲家威尔第创作完成的,曾被无数艺术家演绎.最近的一个精彩版本,是由普拉西多多明哥指挥,托斯卡尼尼基金会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演出,2002年2月录制于意大利布赛托威尔第剧院的作品,其中男女主唱分别由史考特皮珀和史蒂法妮雅波法德丽担当.下文的探讨也主要依据了这两个版本的电影和歌剧.

既然要谈文学作品的不同传播介质,就要首先研究一下文学作品本身的表现手法.《茶花女》故事讲述的是交际花玛格丽特爱上并不富裕的年轻人阿尔芒,为了爱情放弃穷奢极侈的生活,中途却因阿尔芒父亲的阻挠,顾及阿尔芒家族荣誉及前途而放弃爱情,最终在爱人的误解与报复的折磨中死去的悲剧.创作方式上,小说由拍卖玛格丽特生前物品开始,采用了一种倒序的手法进行描述.除了开头的拍卖会,为玛格丽特更换墓地等内容,整个故事大部分是由男主人公阿尔芒迪瓦尔向朋友,即第一人称的“我”讲述的.其间还不断夹杂着“我”对事件的评价,态度语气让人感觉这个“我”就是小仲马本人.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玛格丽特的日记,描述玛格丽特失去爱情后的痛苦.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的人物,让读者分别从男主角,女主角和旁观者的角度了解整个故事.整部小说并不长,而且结构紧凑,突变与意外交织,十分引人入胜,堪称名著中的经典.

电影茶花女也是影视艺术中的一部经典,葛丽泰嘉宝演绎的玛格丽特至今仍被人称道.电影部分改编了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但保存了原著大部分风貌.类似的,歌剧茶花女亦是由大作曲家创作的歌剧中的典范,其中的咏叹调《饮酒歌》在国内最为知名,还被填上了中文歌词.这两部作品在各自领域的知名度均绝不亚于小说本身.

虽然茶花女的电影与歌剧源于文学作品,但他们在各自艺术领域的发挥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但若作为文学作品传播的介质,从促进文学作品传播的角度看问题,就不得不评价与比较它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再现的质量.电影和歌剧因为艺术表现手法不同,对文学作品有很大的补充作用,可以表现许多文学作品所无法言尽的方面.它们各自在再现文学作品上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电影的优势

当书面文字转换成光影胶片,当情节、人物、景色的展现变得立体化.就像中国的红楼梦,百老汇的音乐剧一样,经典正是在不断重复中才被人们所记住.

电影最大的优势便是直观.由于带有很强的文化娱乐性,电影相比于歌剧与文学更易被观众所接受.电影对观众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受众面更广.因为有了电影,即便不识字的人,也能了解《茶花女》的故事,也能为玛格丽特的命运慨叹不已,潸然泪下.电影在文学作品的传播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具体从艺术表现上看电影对与文学作品的补充,就会发现电影确有它自身的优势.这集中体现在故事环境与背景的传达上.

很多作家十分重视环境描写,这是因为环境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事件有背景,能使人物不显得单薄,事件不显得突兀.因此小说的环境描写往往会占去很多笔墨.但是一般读者恰恰并不太擅长捕捉环境对人物命运的铺垫暗示,还有很多人甚至不能把握环境描写传达的表面信息,更有一些热衷于读故事的人厌烦环境描写的枯燥无聊,干脆直接跳过.歌剧通过舞台布置虽能使读者对环境产生直观感受,但限于表演地点的固定,歌剧对环境表现的效果质量有时差强人意.唯独电影,只要导演能够根据剧情选取合适的拍摄地,认真进行取景,荧幕前的观众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掌握故事环境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领会小说原貌.不仅如此,由于电影动用的是观众的视觉感官,图案和色彩构成视觉上的冲击,较之语言文字更能使接收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样道理,电影在人物服装造型的表现等方面也是较歌剧文学更胜一筹.

歌剧的优势

虽然十九世纪时,歌剧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艺术形式俨然已成为众人眼中的阳春白雪.其对观众文化素质的要求不但不亚于小说,更是以高雅艺术的姿态让许多观众却步.因此电影特有的通俗化,受众面广的优势在歌剧身上完全看不到.但是,只要是熟悉《茶花女》这部歌剧的人便应能评判,正是这样一部歌剧作品,使得《茶花女》化身音乐达到了艺术上的又一个顶峰,让茶花女的故事成为经典.不夸张地讲,如今提起《茶花女》,也许会有一半的人认为是在说一部歌剧,而不清楚它的文学身份.

改编自文学的歌剧,较之文学本身最大的亮点便是引入了新的艺术形式即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展示文学作品里的冲突.歌剧将小说中的许多对白改为唱词,唱词语言更加精炼而富于诗意,并且将故事中主要矛盾冲突提取,形成三幕歌剧,可谓精华的提炼.威尔第的音乐创作堪称歌剧领域的一流,《茶花女》中出现很多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流传为经典.如《饮酒歌》等,更让名著得以传扬.

歌剧对静态环境的表现也许比不上电影生动,但其用声音制造的动态环境效果其实并不逊色于电影.有时声音的感官刺激要强于视觉.拿《茶花女》歌剧第一幕结尾(小说中为玛格丽特咳血,阿尔芒为之忧虑,进而表示爱意被茶花女接受,此时此刻普律当丝和加斯东正在客厅玩闹)为例,喧嚣淫乐的人群与病魔缠身却初获爱情的茶花女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音乐制造的背景的喧哗明显强于电影画面.不细心的读者若是仅读小说的这一段文字也许无法体会茶花女此刻对充满喧哗与骚动的世界的厌恶,电影亦不能完全表达之.电影要求真实,夸张只能适度,不可能有歌剧的舞台效果:红男绿女们尽情高歌,唯一束淡蓝的光打在白衣的茶花女身上,也只有她所处的这一点是安静的.初获爱情的她明显心已跟随爱人飞走,她仿佛并不属于这个个世界.这种场景特写伴随声乐的表现,闹中的静,绚烂中的素雅,歌剧以另一种形式表现了茶花女纯洁的爱情与这风尘世界的格格不入.

在人物情感的表现上,歌剧通过人物的咏叹调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茶花女唱的咏叹调《也许他就是梦中情人》,展现茶花女的内心激烈的矛盾.小说限于人称(阿芒转述),文章的伏笔,情节的推进等制约,在最初没有对茶花女的心情作直接描写,只有后期通过茶花女的书信正面刻画了她的情感.歌剧在这方面用另一种表达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了补充.

电影与歌剧在再现与传播文学作品中的缺陷

电影,歌剧在文学经典的传播上功不可没,但其表达上总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不可能完全再现名著的价值以及作者的思想.电影和歌剧虽然是对文学作品很好的补充,但二者均不能完整的依据小说作者的本意展现文学作品的原貌,这是由艺术形式的局限造成的.前文提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再转换人称,这是作家的在用心良苦的运用写作技巧吸引读者.文章的大部分文字都在用侧面描写烘托玛格丽特的高尚.而随着叙述人的转换,这种描写一步步接近正面,玛格丽特的神秘面纱也一步步揭开,尤其到文章结尾,玛格丽特的信和日记使得一切真相大白时,读者所体会到的意料之外与豁然开朗,以及玛格丽特悲哀的文字所造成的强烈的悲剧效果,是电影和歌剧所无法带给观众的.

《茶花女》这部小说的主旨是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阴暗面,歌颂纯真的爱情.这样就更强调了作品的社会功能.而电影和歌剧对于这一主旨的揭示远远不够.尤其是歌剧,由于能够表现的人物有限,歌剧对辅助角色的刻画不够具体,只突出了玛格丽特,阿尔芒,阿尔芒父亲这三个角色.玛格丽特临死时被众人遗忘抛弃的场面无从全面的展现,爱慕虚荣冷漠自私的巴黎贵族也基本上没有表现.因此电影和歌剧仅仅集中歌颂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而对社会批判度不足,文学重要的批判功能被忽略了.

此外,名著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停下来思考,而电影和歌剧则不同,观众只能被动的跟随画面和音符的变化来接受.两个小时吸收某种东西与三天吸收某种东西的效果不可能相同.由此看来,电影和歌剧在推进名著的传播中,不可能取代名著的地位.它们可以让人听过看过之后激发对阅读原著的渴望,却不能将名著的全部养分带给观众.因为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做到多么登峰造极的程度,都无法取代另一种艺术.各种艺术相互补充,才更能展现各自光辉.

欣赏三部作品,我有着不同的感受:看完电影后脑海中浮荡的是女主角晶莹凄凉的泪水,期望与绝望交织的双眸;听完歌剧后耳中回荡的是絮语般的宣叙调与撕心裂肺的咏叹调;而看完小说,挥之不去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这一个喧嚣冷酷的世界,这一段纯洁的爱情,这一位圣女的种种幸福与痛苦,这一颗高尚的灵魂.由此可见,能给人以最大想象空间的艺术形式,还是文学.

如果说电影是文学通俗化的传播,那么歌剧就可以看作是文学高雅化的传播.通俗化并非庸俗化,降低自身品味;高雅化并非神圣化,拒绝大众观众.这两种传播介质,以不同的亮点,吸引不同的人群翻开书本去鉴赏文学奇葩,体味在电影与歌剧中所无法捕捉的思想.电影和歌剧,以及其他诸如音乐剧等多姿多彩形式的传播,使茶花女玛格丽特直至今日依然触动人心.高质量,多领域的传播形式,方使文学作品能够洗尽铅华,熠熠生辉.

相关论文

《实践》的维度探析

该文是伦理学专业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实践有关毕业论文题目,与《实践》的维度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社会实践及马克思主。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此文是一篇课程论文范文,关于课程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相关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课程及成本及分配方面。

《茶花女》赏析

本文是一篇小仲马论文范文,小仲马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茶花女》赏析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小仲马及茶花女及文学作品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

《大学》文学特色探析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大学》文学特色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大学及散文方面的的。

《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

该文是传播史专业意境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意境方面大学毕业论文,与《悲情城市》的传播意境探析相关论文例文,适合意境及镜头及影片方面的。

《集》的编辑传播与新词体的建构

这篇词调论文范文属于数字媒体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词调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集》的编辑传播与新词体的建构相关新闻传播类论文发。

《背影》教学视野之探

这篇情感论文范文属于政治教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情感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与《背影》教学视野之探相关高二教学论文。适合情感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