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涵式的基础

时间:2024-02-28 点赞:48109 浏览:9467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结构施工论文范文,结构施工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内涵式的基础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结构施工及教育教学及参考文献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结构施工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对高职院校而言,一个学校的品牌是靠叫得响的几个专业,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载体及途径,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本文着重探讨课程建设的思路及内涵.


关 键 词 :基础 建设 内涵 发展

招生、教育教学、就业是学校工作的三大主体,招生、就业是哑铃的两头,教育教学是哑铃两头之间的连接体,招生与就业工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市场适应性,而专业建设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否成功.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是金字塔的底座.目前,专业建设已经成为行业、企业、社会、教育行政部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依据.因此专业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而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础.

1.内涵式发展的本质

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通常有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种.

1.1 外延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一是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增大教育资金投入;三是增加教师数量;四是扩大校园面积;五是改善教学设施.其实质是增加“量”,是学校的一种外在表现,象征着办学“硬实力”的增强,其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大而全”.

1.2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一是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二是学校规模适度,专业设置合理;三是背靠行业,文化底蕴强,特色鲜明;四是品牌效应明显.其实质是提高“质”,是学校的一种内在表现,象征着学校“软实力”的增强,其追求的目标是“特而精”.

因此,一所学校要想长稳发展,在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必须从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做起.

2.课程建设的思路

2.1 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中,要充分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一是课程建设不等于教材建设.因为课程是有生命的,其内容既要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又要与时俱进的改革,而教材是固化后的成果,是没有生命的,其生命力必须靠教师赋予.二是课程是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体,它包括建设理念、载体选择、适时更新的动态资源等三个方面.

选择不同的载体,其教材编写大纲、教材编写内容和教材内容间的组合也不同,因此,在教材建设前,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载体?如何选择载体?所谓载体是指作为主体部分,被附属事物所依赖的部分就可以被称为载体.如:windows运行在电脑上,电脑就是载体;软件被安装在windows上,这时windows就是载体.

教材载体的选择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实现情境的方式,具有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特点;二是具有可替代性、范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三是可选择类型、现象、问题、材料、项目、任务、产品、设备、构件、场地、工作对象等.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可选择“任务”为载体,设计为“读图(柱、梁、板、剪力墙、楼梯)、会审、编制人机料计划、抄平放线、脚手架支设、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等9个任务,每个任务中下设5个子任务;也可选择“构件”为载体,设计为“柱的施工、梁的施工、板的施工、剪力墙的施工、楼梯的施工”等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又下设9个子情境;还可选择“工程类别”为载体,设计“模板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等3个章节.

2.2 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培养 根据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准确分析并明确提出教师应具备的任课能力,针对现有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等情况,分析团队成员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分学院、系部、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或培养方案.

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具备如下能力:一是书写能力(施工方案写作能力,事故处理报告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读图、审图能力,钢筋加工及绑扎能力,模板配板及搭设能力,脚手架支设能力,混凝土浇筑及抽样检测能力,质量及安全检测能力等);三是实践能力(各种验收表格的填写能力,解决质量、安全事故的能力,资料收集、整理、处理能力,测量仪器操作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能力等).

通常教师本人制订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计划;系部根据全系的师资队伍状况,组织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制订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下企业锻炼、参加学术会议、参加高校培训等方面的培养方案;学院根据全院的师资队伍现状,制订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专业建设培训和课程建设培训等方面的培养规划.

2.3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课程建设的要求.如《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课程建设了以下五个实训基地(室):一是建筑技能实训基地,该基地能满足钢筋工(任务6)、模板工(任务7)、架子工(任务5)、砌筑工,质量检测(任务9)的实训,并能完成相应工种的培训、鉴定;二是虚拟读图软件实训室,该实训室能满足读图(任务1)、会审(任务2)和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实训;三是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该实训室能满足水泥、砂浆、混凝土(任务8)、钢材等材料的性能检测实训;四是测量实训基地,该基地能满足定位、抄平、放线的实训(任务4)和测量员鉴定;五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该实训室能满足施工方案编写、资料填写、各种验收表格填写(任务9)等实训.通过以上的建设可以看出,以上五个实训室完全能满门课程的建设目标.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一切能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设理念,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合理分配和选择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让其既有联系,又不重复;知识重叠,但形式和检测方式又不重样.

2.5 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可建设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大版块: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网络教材、教学图片、重难点指导、标准规范、习题及解答、参考文献目录、常用网站介绍、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单、教学视频、虚拟实训、网上在线测试、网上在线辅导、优秀教师经历和事例、优秀学生事例,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和建议、围绕该课程举行的校内各种活动等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2.6 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结合,并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增加市场调研、学生团队合作等一切与企业、市场、团队接轨的行为考核.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