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职业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时间:2024-01-15 点赞:49726 浏览:1028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人才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人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职业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人才及职业及软件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人才论文范文。

摘 要:由于近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本科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应用型优秀人才也正是中国各行各业的稀缺资源.本文以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分析了目前软件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于本科生高年级的特定阶段,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职业提升型“高年级本科生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职业提升型 人才需求分析 软件人才 高年级本科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08-02

1.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然而,以市场为需求的双向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经济大衰退,使目前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3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700万,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显.一方面是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纷纷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每年几百万个就业岗位“招人难”.麦肯锡的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称,“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毕业生过剩与人才的稀缺矛盾揭示了中国大学生为就业准备不足的高校人才培养问题,而化解当前就业难的关键只有着眼于切实了解用人需求,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是我国高校招生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本文以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人才结构、能力以及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软件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一种“职业提升型”培养模式(Career Advancement Programs).该模式将传统单一的“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重学术,同时更注重应用.

本科高年级(大三及大四)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他们临近毕业走上社会,却又缺乏市场所需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本科高年级是作为职业提升人才培养的最佳阶段.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职业提升型”高年级本科生培养模式.

2.软件行业人才需求

中国软件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目前还是小作坊作业居多,和发达软件大国相比,在产值与规模上存在很大差距.其最主要的深层原因是我国软件人才结构不完整且人才综合能力及素养不足.

2.1 人才结构

当前中国软件行业中,高层次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以及低端的从事基础性开发和测试的人员少,而中级的软件工程师又相对过剩.这种中间粗、两头尖的人才结构限制了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行业国际化的需求.因此,中国急需的软件人才是具有前沿高端软件技术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眼界的高级管理人才,这部分人员将决定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方向、水平以及在国际软件业中的地位.

2.2 知识与能力需求

优秀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专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其中,专业化要求软件人员首先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从事软件行业的最基本的要素.由于高层次的国际化软件人员常常参与研发国际项目,需要在海外与国内环境中都能胜任工作,因此,在“海外前方”,他们精通需求分析、项目管理、现场实施,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海外用户的需求;在“国内后方”,熟悉项目管理、分析与设计、编写代码、测试交付、文档编写,具有质量意识,能在海外前方和后方开发之间做好协调工作.

知识结构国际化要求软件人员适应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了解国际应用规则和背景、了解国际软件开发规范也是成功完成国际化项目,扩大市场规模的保证.除此之外,熟悉外国国情、了解外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也能促进项目国际间合作的顺利进行.

2.3 职业素养需求

优秀应用型软件人才除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如:较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国际间合作中更要注重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它被视为在软件日益复杂化和大型化形势下,项目开发以及工程管理关键的能力之一;外语能力,这也是国际化高端人才不可欠缺的重要技能.

3.“职业提升型”人才培养模式

考虑到毕业生大多数都期待能够学以致用,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提出构建“职业提升型”高年级本科生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带有浓厚的工具性色彩,通过此类培养模式,学生不但能够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能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1 跨学科混合式课程体系

复合型人才培养一直是研究生培养目标重要特征之一,然而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本科生教育也应朝着同样的高度努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跨学科混合式课程体系.软件国际化市场经验显示,软件人才除了专业性知识外,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知识结构的综合化.例如国际化的软件人才应当横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多学科,要懂业务、懂管理、懂企业,能够提出用于解决问题的管理信息化方案,并实施该方案;还要熟练掌握主流管理软件,有效实现该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

因此,在高年级的课程体系安排中应增加跨学科课程这一部分,这部分课程可以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这样的与项目工程管理相关的学科课程,还可以包括“农业信息化”、“生物信息学”等当前我国热点学科的内容.跨学科混合式课程为提升毕业生的知识眼界以及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3.2 完善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制度

在本科生高年级培养方案中完善毕业生职业规划指导,建立较为完备的职业指导制度.在大三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职业观念加强教育,对每个学生个体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建立“一帮一”教师责任体系,帮助学生确立2~3个职业岗位并进行跟踪指导;毕业时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及选择指导.健全完备的就业指导制度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确定职业定位、明确选择方向,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指导. 3.3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在校内加强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基金资助力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大三的学生就进入到感兴趣的科研研究室,实际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出成果,在成果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高年级学生还应重视培养中英文文献以及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成果技术报告撰写水平.这些都是科研活动以及高层次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技能.

3.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高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较重的课堂讲授型理论课程,因此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参加学术讨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有学术价值的讨论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参与导师的课题组,培养科研实践能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加入研究讨论班,督促学习进度,激发研究热情,提高研究能力.

4.总结

“职业提升型“培养模式是化解当前就业难的关键,本文从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基本内容.然而,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积极的尝试才能分清到底哪些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毕业生培养.因此,我们会在未来5年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实验点对“职业提升型”培养模式进行应用与示范.首先针对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进行示范研究,将2010级学生划分为两个班,其中一班作为试验班,采用“职业提升型”培养模式开展教学等活动,对比验证新的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及效果,不断完善“职业提升型”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推广到学校其他方向毕业生培养过程中.

(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相关论文

高校国贸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这是一篇关于国贸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国贸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论文专业与国贸及专业及人才方面相关。

高校国贸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高校国贸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论文范文,电子信息工程有关毕业论文,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子信息工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