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课程百年演进

时间:2024-02-01 点赞:45537 浏览:8836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教师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中国教师教育课程百年演进相关学年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教师教育及教育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本科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师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经百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逐渐形成自己特色,不断走向成熟.回眸历史,探索思考,总结经验,期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能越改越好.

关 键 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概念

教师教育,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职前、职后)进行连续培养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职前阶段的培养课程和职后阶段的培训阶段,以培养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开设的,为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基本理论知识等课程.

2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演变

2.1清朝末年

战争之后,我国逐渐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应运而生,在其指导下,洋务派及清政府开始倡导西学,改书院为学校.在此背景下“学必有师”的观念得以落实.

1897年盛宣怀于上海创建我国第一座师范院校南洋公学师范院,目标是培养教师.其课程虽然带有明显的日本痕迹,但该师范馆依然首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先河.南洋公学招收的是国学功底深厚的贡生,故学校没设国文课,而侧重于开设外国文学、科学教育等科目.同时,南洋公学有意识地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师范办学的理念,继日本之后也开设了专门供师范生进行实习的“外院”.公学的师范生每天除自身上课学习外,还需在“外院”进行教学实践两小时.

1904年以清政府《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我国建立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它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师范教育体系.它主张要学习经训,用忠孝大义来劝勉师范生,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之师.


《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将师范学堂分成优级和初级,并对其学制和课程做了不同设置.优级师范生学制一般是四至五年,学堂科目主要分为公共科、分类科和加习科.第一年为第一段,主要学习人伦道德、算术、体操、中国文学、东语、英语、辩学和体操等八门公共科.第二、三、四年学习分流科目,目的是培养各科教师.分科科目主要是数理化、语文、史地和博物类,但它们依然有五门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道德、经学和体操.第五年加习科,学生可根据自我学习意愿决定是否留校继续学习.

2.2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1912年)颁布了特别针对师范院校的《师范教育令》,其中明确提出不同层次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小学教员、高等师范学校则是培养中学及师范学校的教员、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的是中学、女师教员.它们的学制都是分为本科(一、二两部)和预科.高等师范学校分预科、本科和研究科三个层次,其中学制分别是一年、三年、一年或两年.课程方面,预科生主要是国文、体操、英语、图画、乐歌、论理学、数学和伦理学等八门课程;本科生课程分成五部分,主要是博物部、数学物理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和国文部,并且每部都共修伦理、英语、体操、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其它科目的学习则根据每部需要来安排决定专业科目,如历史地理部专业课是地理、历史、经济、人类学等.可以看出该时期课程明显缺乏对教师的教育性,因为它没有设置相关研究各门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课程.

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以后,我国高等师范学院开始逐步与普通高等院校合并或升级为大学,即教育史上著名的“高师改大”运动,诸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升级成北京师范大学.高师课程既吸取了美国经验,又根据我国国情采取了学分制和学年制.如北师大的本科课程设置,其课程由公共必修科(内含教育学科)、主科、副科和选修科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教育心理、教育概论、教学法、教育史、教育行政、数学等方面.

国民党统治时期依然延用“壬戌学制”的教师教育方针,1928年的《师范教育制度》对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做出调整,废除六年制师范学校,将其缩短为两年或三年.高等师范院校不得设置的政策导致截止1937年,全国仅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北平师范大学.

2.3新中国成立后

建国伊始,我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和课程主要向苏联学习.1954年由教育部发布的《师范学院暂行教学计划》,规定我国所有师范学院的课程都要包括政治理论科目、教育科目、专业科目和教育实习.除此以外,俄语和体育也为公共必修科目.

1958年,师范教育受到“左倾”思想批判,心理学和教育学受到了重创.1960年的全国师范教育座谈会上,提出要精简教师教育课程,变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为一科,但学时不超过80学时.这就导致了师范生对基础知识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掌握不足.1961年10月的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上,规定了高等师范院校中政治课、文化科学专业课、教育课程、外语和体育课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所分占的比例.

“”时期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教育也难以幸免,因此也无“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的设置.

后80年代,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教育实践课和选修课.

90年代后,高师课程不断变革.首先教育课程从原来的公共必修调为专业必修课类,其次增设了许多公共选修课目.

3总结

综上,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百年史可以概括为几种模式:清末“中体西用”模式,国民政府采用“美国”模式,建国初期“全盘苏化”模式和后的“改革开放”模式.

相关论文

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

本文是一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教师教育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师教育及教育实。

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修养

本文是一篇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小学教师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修养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学教师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