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育培育中间阶层

时间:2024-03-30 点赞:44637 浏览:854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类论文范例,与通过教育培育中间阶层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高等教育及阶层及社会方面的本科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中间阶层大多出身于更低的社会阶层,通过接受良好的社会教育获得文化资本,继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从而实现社会流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分析,在中等收入者当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占48.6%,大学本科占26.3%.因此,教育应是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基础,是大多数人改变自身经济地位和获得声望的一种工具.由于文化资本有复制和传递的功能,当这些“教育证书的持有者”越来越多时, 他们的资源和势力将使高地位阶层和贫困阶层成为少数, 并能左右学校教育的资源和政策,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也就随之产生了.

不过,在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目前的中国社会,尽管有许多人视自己为社会中间阶层, 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还远未成型.因为,社会中间阶层不仅仅指收入上达到一定的数额, 更重要的是自身所具有能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还有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

其次,社会中间阶层目前还有着很强的流动性,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而固化的群体基础.由于白领阶层与中间阶层有着高度的重叠,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该群体来发现这一问题.中国教育的扩展,尤其是面向白领职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扩展,为白领阶层队伍的扩大广开源流.然而,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更新较快,新的白领职业为之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不同位置的相对重要性也不断发生变化,因而白领职业阶层实际上成为整个社会阶层体系中最不稳定、最缺少结构化的一个阶层,白领阶层内部的分化也在随时发生.

教育的功能,可以使个人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背景因素.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决定了人们文化资本的获得,从而影响到他在社会分层中所处的位置.那么,要解决培育社会中间阶层所遇到的问题,使其作为一个较为固定的形态稳定下来,就需要利用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功能.

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与社会出身、家庭培养密切相关,文化资本总是被烙上最初获得状态的印痕,即使那些在某个阶段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他们也能依靠历代积淀的文化资本获得发展的动力.如从年龄上看,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雏形人群一般分布在30―50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尽管每个家庭都经历了这场政治运动的洗礼,但文化资本的传承在每个家庭中都没有停止.那些被划分为不好的阶层,一部分是旧体制下的传统精英,像地主、富农、资本家;一部分是新社会中的教育精英,像分子,他们却都是文化资本的拥有者,或在旧社会饱读诗书.因此,随着的结束,这种资本也迅速地发挥其本应发挥的作用.

不过,家庭文化资本的传承因每个家庭的不同而各异.在那些文化资本相对较少的家庭中,个人要想向上流动,首先要逾越一道客观存在的文化屏障,所以这需要他们更加强烈的成就动机,需要他们试图改变命运所激发的原动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实现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换.

因而,教育,确切地说是高等教育保护了那些出生在上层家庭中人的特权,同时也为那些来自下层的人们跃居高位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过程中,文化资本的获得不仅来自家庭的传承,同样来自借助于自身的成就动机而实现的社会流动.同时,一旦进入社会中间阶层的行列,他们还会不断接受教育以保持自己在文化资本占有上的优势.

在中国, 具备这样条件者还不足以以社会中间阶层自居, 因为他们为数不多, 暂时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阶层.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难以形成呢 当前中国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重,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存在一个“总体性精英阶层”,他们垄断了几乎全部的社会资源, 掠取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 原本应被社会中间阶层占有的资源, 现在被“总体性精英阶层”利用资本垄断和政策垄断的力量所占有,而这其中也包括了教育资源.就目前的趋势来看, 维持“总体性精英阶层”的规模和边界, 形成相应的封闭性, 是这个阶层的重要目标.而在拥有总体性资本的富裕阶层继续暴富的同时, 不仅在农村, 而且部分城市人都将被抛进贫困人口之中.


要有效地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教育方面,国家并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角色,甚至在起着相反的作用.尽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人们赢得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的提升,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在一个还不富裕的社会, 教育作为成本的投入, 已经成为每个家庭中最沉重的“包袱”, 从小学到大学, 如果顺利的话, 一位孩子的教育费用基本占了全部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甚至还多.

据调查,1994-2004十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还不到4倍,而《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显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贫困地区家庭一般是供养不起孩子上大学的, 那么, 他们的孩子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劳动, 获取低的劳动报酬.

另外,从1999年到2004年间,我国高校招生开始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去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毛入学率已达21%;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300万人.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每况愈下.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0%;2004年本科院校的初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0%.

不论城市抑或乡村,越来越多经济相对困难家庭,必须在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与回报收益上做出自己的权衡.也就是说,这些家庭是否足以负担起教育的时间成本和先期投资,成为了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成本高出了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或者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巨大风险,家庭就可能提前终止其教育投资.原来那些砸锅卖铁供孩子念书的景象,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

实际上,激发这一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突现.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各方面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消化掉因此而生发出的很多东西,这其中就包括了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教育经济成本的上涨,也同样应当遵循客观的经济条件.

中国社会所不正常的:人为的大量扩招,导致教育在整个有机体中突现,而经济的发展所能够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远远赶不上教育上的跃进,从而使得毕业生就业水平不断下滑;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使得先期所需经济投资迅速上涨,高额成本使贫困家庭难以维系.教育最终脱离了经济的正常运转轨道.

毕竟,教育的一大功用,即精英阶层的生产.固有的教育进阶,是掌权知识精英为后来者提供的常规路径.当你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才能够拿到他们颁发的入场券,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竞争.一条无数人走过的常规路径,是每一位家长可以预知自己孩子未来的最可靠选择,即使它真的不是最优之选.

可以看出,教育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培育,而作为教育政策,效果的显现尚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因此,相关政策的调整已迫在眉睫,需要国家对于教育的计划、支持和调控真正有利于大众阶层的社会流动.

相关链接:

1、《环球》杂志专题:《全球中产生活调查》,《环球》2007.6.省略2007.5.23

3、陆学艺、谢寿光:《阶层收入差距与和谐社会》,搜狐评论,2006-08-17

相关论文

加强文学教育培育情感德操

这篇文学教育论文范文属于美国文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加强文学教育培育情感德操相关汉语言文学专。

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

该文为关于大学生类硕士论文范文,与教育培育美好的人性相关教育论文下载,可作为职业教育专业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

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

本文是一篇感恩教育论文范文,感恩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感恩教育及感恩教。

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

本文是一篇感恩教育论文范文,感恩教育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感恩教育及师德教育及孝敬。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