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改革

时间:2024-01-27 点赞:50381 浏览:10155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工程师相关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改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可用于工程师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工程师及教育改革及工程技术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本文从“大工程观”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入手,分析“大工程观”对21世纪的优秀工程人才的需求,并根据现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 键 词 大工程观 工程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ki.kjdkz.2015.01.018

2014年6月3日,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工程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撑起强国富民重任的脊梁,而工程教育就是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我国的工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多层次、多专业、多类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总数的32%;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①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是,从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来看,我国的工程教育创新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工程教育与社会脱节、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课程体系相对陈旧、教师体系缺乏经验等,相当一部分工科毕业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差、专业面窄,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工程教育亟需改革.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树立“大工程观”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1.大工程观产生的背景和内涵

“大工程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是美国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比较后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我们在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文化、环境、道德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同步发展,而大工程观就是一种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②“大工程观”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具有必要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工程教育的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程技术模式、工程科学模式和工程模式.工程技术模式主要是侧重于技艺技能与工程经验,侧重于工程技术知识的掌握,工程技术本身的研究与运用;工程科学模式,由“技术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主要发生在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主要聚焦于理工学科,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科学性”的工程知识体系以及它所造就的“分析型”工程师,在各国的工业界始终是受到质疑的,这可能就是所谓企业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工程模式,即“大工程观”,在20世纪80年代,正当中国的工程教育由“技术型”工程学科向“科学型”转变的时候,美国却听从了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告诫,改变其原有的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美国工程教育与实践》和《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报告,拉开了整个美国工程教育大改革的序幕.1989年,MIT的报告指出,战后的工科课程向着工程科学方向演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今天已然是“过度科学化”.1994年,MIT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大工程观与工程集成教育》的长期规划,1995年,《重建工程教育》等一系列报告使得美国的工程教育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并不是由“科学性”退回到“技术型”,而是“回归工程”,形成在新的水平上综合了科学和技术的新范式,即“大工程观”.


2.大工程观的要求

大工程观的“大”不能只从简单的大小来理解,“大”是用来修饰“观”的,是更加注重工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个“大”把现代工程的领域扩大、意义增长、使命加强和价值提升突出地表达了出来.

工程环境的丰富性和工程技术的复杂性,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21世纪的工程师须是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人才,不仅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有关专业的技术难题,还要求他们善于合作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工程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打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有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基于“大工程观”观的工程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不仅仅强调单个的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各个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大工程观指导下的工程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但具备从事复杂工作的能力,也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3.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改革对策

3.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高等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我国各高校工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趋同,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模糊,具体定位不清晰,无法充分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对于“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基本上凭经验或者模仿别人办学.③我国工程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必要的工程师训练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特点是突出了“工”,强调为工业、工程第一线培养人才.从大工程观的视角来看,不同类型的高校必须认清自身现阶段的主要发展空间,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各目标中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还要注意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科学知识、精湛的技术能力,还应该注重其他非技术能力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商业能力等. 3.2 专业设置

建国初期,我国在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专业多是按照岗位进行设置,随着时间的发展,专业的种类逐步减少,专业口径不断拓宽,专业的设置更加规范、科学.但是总体上来说专业设得过多、过细、过窄,行业色彩过浓局面还是未曾得到很好的改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视野比较窄,难以适应大工程环境下多项技术工作的需要,工程毕业生对社会适应性不强,缺乏必要的创新的精神与能力.“技术上狭窄”和“狭窄的技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师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应该要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思想,注重工程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各工科院校要根据“大工程观”的需求,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

3.3 课程设置

“大工程观”的核心是“工程系统学”,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具备集成的知识结构.在对工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工程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是工程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明确21世纪工程师的素质要求,进行扎实的适合工科的课程改革是工程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工程观”需要宽的知识面,工程教育应打破学科壁垒,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工程人才的不同需求.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学生工程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造力、领导力等非技术能力的培养.总之,学校对学生跨学科、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4 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工程师资队伍是我国工程教育的又一重点,但是,目前我国工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工程实践经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能力较差;重视教学不够;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现有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根本无法满足“大工程观”对教师的需求,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还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且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改变“重理轻术”的理念,重视教师工程技能和实践的训练,同时也要侧重学科交叉,文理渗透,扩大教师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和能力结构等.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支撑,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不容忽视.

注释

① 王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获国际认可.光明日报,2013-08-21:006.

②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③ 雷庆,赵囡.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相关论文

CDIO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为您写学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学生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CDIO工程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包括关于学生。

面向“大工程观”的机务实训教学

这篇实训教学论文范文属于硕士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实训教学类毕业论文,与面向“大工程观”的机务实训教学相关博硕士论文文摘库。。

面向“大工程观”的机务实训教学

本文是一篇实训教学论文范文,实训教学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面向“大工程观”的机务实训教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实训教学及工程师及工。

面向汽车、新能源产业,改革工程教育

本文是一篇新能源论文范文,关于新能源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面向汽车、新能源产业,改革工程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新能源及工程师及实。

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

本文是一篇工程实践论文范文,工程实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工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