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3-12-20 点赞:51084 浏览:10479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关于国际金融本科论文范文,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可作为本科论文专业国际金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国际金融及实践教学及综合素质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 目前,国际金融本科课程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材体系不完善,很难满足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应用性内容讲述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方面.本文立足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提出整合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运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等措施,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应用和实践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路.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 应用型本科 案例讨论 校外实训

国际金融这门本科课程是以国际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一国国际收支均衡的金融学科.该课程是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的基础课程,在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其先导课程一般会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由于专业的差别,其后续课程会随之有所差异.开设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对国家国际金融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一、国际金融本科课程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差距

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而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课程教学又以本课程为体系形成实践教学要求,在国际金融教学领域普遍存在脱离金融工作实际情况,强调课程为主,割裂课程间联系,最终脱离实践的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主导地位,教与学内容的取舍、实施的方式、实际运作中的控制权、效果的评定等,几乎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虽然近年来高校特别是本科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比较关注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知识,但教学环境偏于理想状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企业运作整体真实情况的了解,在进入社会之初,普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为此,不少高校采取到企业实习的形式,然而受学制和实习岗位限制,学生难以了解金融工作的全貌,实效并不明显.此外,在国际金融本科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抑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体系有待完善

从该门课程的教材来看,虽然教材数目种类林林总总,但很少有教材能够既满足教学内容组织具有系统逻辑性、表述准确而精炼的要求,又能满足宏观微观内容构造合理,知识点有所延伸的要求.此外,国际金融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鲜活领域,在这个领域内,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层出不穷,光靠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国际金融变化日新月异,国际金融教科书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继续吸收和理解国际金融里面的一些新的发展,并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有效合适的方法传递给学生.

2.应用性的内容讲述不够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实践和创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宗旨.如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货币汇率变化无常且波动幅度在进一步加剧.我国的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也经常大幅度变化,且自2011年底以来出现了“双向”波动的趋势.汇率波动趋势的变化和波动幅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贸易业务往来,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难度.特别是当世界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到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在此背景下,进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外汇保值操作,将成为这些企业和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但现行的《国际金融》教材对于外汇保值和外汇风险防范这些内容,绝大多数分散在“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两章中,而且教材中关于这两部分的内容重点并不突出.内容不集中,结构不紧凑是现行《国际金融》教材的通病.除此以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外债管理等章节的内容则相当陈旧,与当前的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实际脱钩严重.国际金融实际领域的千变万化与《国际金融》教材的相对落后与陈旧矛盾突出.

3.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学习国际金融本科课程必须同时具备文科和理科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注重研究国际金融领域内诸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对开放的经济体系的理解程度,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储备、外汇汇率、外汇业务、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掌握国际投资和融资,外汇市场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防止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方法,并在实际业务中使用这些技能和方法;了解和掌握涉外金融政策和方针法规,并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加以执行.通过对国际金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集实践与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的高素质精英型人才.

在本科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迫切希望增加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但在涉及到实践内容的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却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改进的方向.

二、整合国际金融教学内容,衔接本科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精神,结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必须是以理论支撑的、具有实践性和验证性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这种人才的能力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性思维和态度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结合实践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开放经济大背景下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因而在授课内容方面应该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适当增加教材中很少涉及到的热点问题,比如说近期的欧债危机的新进展,美国的QE3,“财政悬崖”,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短期内大量“热钱”的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同时,还应当增加学生易混淆的点:如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计算,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原则,本币升值与贬值等内容.当然《国际金融》教材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删减的,比如说太过艰深的理论知识和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的计算,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货币评价理论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和国际金融市场等理论内容.此外,应避免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比如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以及国际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等重合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需与前面内容进行整合贯穿即可.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用鲜活的资讯充实教学

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作为专职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理论视野,提升学术水平,以最大的责任心和敏感度捕捉学科前沿动态和资讯,对国际金融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理论和实践的完善程度,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映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紧跟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状况潮流形势.特别是要在加强教材、教辅资料的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数据收集和使用互联网的同时,重点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成就、新思路、新问题和新趋势,并及时纳入教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授课内容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是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此外,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文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非常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发展.因此,国际金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三、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实践

案例教学是增强课程应用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利器.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既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可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升华.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案例,并要求教师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

四、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国际金融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设计必须突出自己的实践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培训并重.目前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进行.

1.校内模拟实验

校内模拟实验室内可以建立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和国际金融实战演练中心三个模拟教学系统,外汇交易模拟教学系统是一套可以模拟全球外汇市场的实验系统,采用宽带网接收实时的全球同步的24小时外汇行情,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和外汇虚盘模拟交易,计算盈亏情况并查询结果,通过模拟的交易环境加强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使其熟悉外汇交易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通过国际结算系统的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完全掌握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全部业务流程,熟练处理各类业务面函和账务凭证,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加深对国际结算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国际金融实战演练中心的功能,一是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流程模拟:采用国际业务流程软件模拟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整体流程,包括数据录入、单据编制、单据审核审批,让学生熟悉国际结算的过程,了解国际贸易融资如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的操作规范和优缺点.二是涉外信托理财产品和国际投资产品的研发,可借鉴保险软件的搭配和开发原理,为银行和客户个性化设计涉外理财信托产品,对产品进行优劣势分析,并通过选取客户相关定量和定性指标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指标分析结果,开发设计满足不同客户群的涉外理财信托产品,为金融机构研发设计产品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三是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风险分析研究:收集相关短期资本流动的横截面数据和纵向数据,并进行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然后进行筛选,验证指标有效性后,选取相关系数高的指标建立短期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以期建立短期资本流动监测系统,通过模型的验证分析,给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进行监控的政策建议.

2.校外实训

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根据教学计划,开展校外培训计划,结合教学目标,参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或具体的业务操作,其目的是实现深度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校外实训是课堂的延伸和衔接,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外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国际金融课程整体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解决学生实训、实习难题.而通过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的学习,可锻造出与就业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治辉: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1(8).

[2] 王全意、邱冬阳:对国际金融教材的比较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1).

[3] 李敏: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

[4] 张永莉:高职国际金融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5] 朱佳俊: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综合实训模式与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责任编辑:刘冰冰)

相关论文

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程教学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范文,国际金融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国际金融及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