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时间:2024-03-26 点赞:54481 浏览:11522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实践教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可用于实践教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实践教学及网络工程及通识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操作技能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8-01

在当今就业压力大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能顺利就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与就业企业无缝对接是首选.“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操作技能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

1.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校企合作”重要性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市场机制下有立足之地,“校企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途径.要想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就业企业无缝对接,需采取“校企携手,密切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行业背景及人力资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根据校企合作中的行业需求,对当前就业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及预测,明确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潜在岗位群,把握岗位群中各个岗位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体系中部分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及时调整,以确定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动态的制定教学计划.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把校企合作企业中的真实行业项目融入到现有的教学计划中,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按知识点进行划分,并以一个项目的不断拓展和逐步深入来带动课程的学习.通过此种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带动下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使用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通过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

(3)校企合作中,要达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的实践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2.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现根据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与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为例.在实践过程中,要想突破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瓶颈,重中之重是根据专业特点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

2.1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校企合作中行业需求,现在将本专业划分为软件工程方向、网络工程方向两个大方向.专业内的每个方向都按按照以学生为本,因材实教的原则,科学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突出能力本位,并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更应注重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实能力培养.所以,课程体系中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公共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军事类课程和素质教育类课程五个部分;专业教育模块,按照专业、专业方向、岗位群设计模块化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岗位综合实训三个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总计学时控制在650~700学时左右;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水平教育两部分组成,专业基础教育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程等课程,主要是第二、三、四学期开设,总计学时控制在800~850学时,专业水平教育包括专业方向课、应用理论课,主要在第五、六学期开设,总学时控制在700~750学时;实践教学在第七、八学期完成.通识教育部分由校内教师完成,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模块与企业协同完成.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针对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岗位综合实训三个部分组成.专业课程模块对应的是基础实验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包括认知性、理解性、验证性实验.此部分实验主要是由校内教师来主动完成,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生的能力,通过小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对程序有一定的认知性及验证性的实践效果.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对应专业实验及实训模块,专业实验及实训模块包括课程设计(论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在此过程中,所有实验均与企业无缝对接,由校企合作企业业工程师把企业中真实的项目移植过来做为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部分,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岗位群课程模块对应专业技术及综合项目实训模块,专业技术及综合项目实训模块包括项目训练、岗位技能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主要是由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训场地及行业知识,把学生输送至企业中,体验真实项目及真实企业文件氛围,达到由学生至“职业人”的转变.


通过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使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和网络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达到“七会”.软件工程方向即”会计算机常用操作、会办公软件运用、会网络的基本知识、会数据库基本操作、会制作网页网站、会开发C/S模式应用程序、会开发B/S模式应用程序”;网络工程方向即“会根据现场测量画出网络拓扑图进行网络综合布线;会独立完成局域网的组建及进行以上的网络工程架设;会计算机组网和故障排查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设计与实施;会利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会对中高级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会网站建设和网站维护;会对网络TCP/IP协议、UDP协议进行开发”.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