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

时间:2024-02-12 点赞:48086 浏览:9707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类本科生论文,关于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技术员及技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内涵与属性特征上存在共性与关联,目前有多种衔接模式,但在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课程的有效对接等方面尚不清晰.本文在分析了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课程实施和建设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 键 词 :技术本科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29-04一、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依据(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为高职与本科衔接开展技术本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按教育体系的发展阶梯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6两级,第5级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包括大专、本科和硕士教育,第6级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二阶段,是指博士研究生教育.第5级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5A是指理论研究教育,为研究和高技术要求的专业工作做准备的高等教育,5B是指实用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5A又分为5A1和5A2两种类型,5A1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的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是研究型、综合性的高等教育;5A2是按大的技术领域设专业,适应高科技要求的专门教育,培养的是高科技专门人才,是应用型、专业性的教育.这里,5B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系统,并未仅限定在2-3年制的高职高专教育,因此,应该有自己完整的层级体系,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也可分5B1和5B2两种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层次与类型划分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成果,为高职与本科衔接开展技术本科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人才类型的分类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社会人才的合理结构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一定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总量需求,二是层次需求,三是类型需求.根据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以及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划分,人才类型可分为学术型或研究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和应用型(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两大类.在应用型人才中又分为工程型(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刑、中间型)和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三类.这四类人才之间不仅有不同的层次系列,且各类型人才与层次人员之间具有交叉和重叠的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工程与技术三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人才类型的交叉与融合也越来越明显,当今研究领域较为赞同的人才结构的阶梯模式(见下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专业设置、教育定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及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技术本科教育都是仅仅围绕着技术师和技术员来培养的,这种人才类型既不同于工程型人才,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其一个重要特征是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交叉,即其两端各有交叉的“中间性”.因此,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其培养人才的作用是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人才类型的分类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协同创新1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考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可行性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职业岗位呈现分化与复合的趋势,在职业岗位的复合过程中有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复合,也有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复合,职业岗位呈现分化与复合使得技术(水平)层次高移和技术含量的提升.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现代企业更强调的是技术的高新性和应用性,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融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对技术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型人才通过岗位自我成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只有部分人才能从技术员成长为技术师,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中特别强调了当代技术型人才有“技术师”与“技术员”两个层次,其中技术员一般由高中阶段的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来培养,技术师则由本科教育来培养.[4]尽管工程教育也重视技术知识与实践的作用,但无法与以技术知识为核心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与整合能力为目标的技术本科教育相比,技能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虽然也较注重实践教学,但高职的教育层次及其课程决定了其主要是培养面向技能型人才中的高层次和技术型人才中的技术员层次的人才,远不能满足技术型人才的工作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一定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与高职教育相比在学制、时间和实施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不具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良好基础和途径.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通过系统化、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紧紧围绕技术师的培养目标,能在短时间提升人的职业能力,较好地培养技术师层次的人才,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这是其它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因此,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必要且可行的.


协同创新1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考三、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最大区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培养的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通常在工程开发后为实现开发成果进行技术规范、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持,最终在应用过程中组织完成技术任务.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须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人才培养要达到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学业标准要求,二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应用型的,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定“性”在技术上.主要从事技术实践活动,在知识的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的转化、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许可,其在转化过程中最明显和重要的的贡献在于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专家.二是定“向”在行业一线上.现代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改造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因此,面向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是其主要任务.三是定“格”在复合上.技术和科学相似,自身在发展中,一方面急剧分化,其内容越来越专,另一方面又相互综合,这种发展趋势都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和培养过程中,因此,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通才基础上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定“点”在实践上.不仅应具备必需的技术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掌握一定的经验技术,学习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此外,定点在实践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来源和应用技术研究的项目来源上,教师的来源不仅是学校的老师,还要有从行业企业中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用技术项目的来源也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四、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一)构建具有技术本科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技术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本科工程教育相比有同“级”但有“类”差,与高职教育相比有同“类”但有“级”差.因此,技术本科教育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求其课程体系既不能照搬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采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性,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且这里的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必须是以技术定向的,主要包括两类课程:一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共同知识类课程,二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专业知识类课程.“共同知识类课程”主要包括素质类的政治理论、体育、大学英语、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平台课程,各个专业或部分专业都需要上的科学类和技术类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以及素质、科学和技术类拓展课程,与“专业知识类课程”是互补和关联的.“专业知识类课程”主要包括某专业(群)都需要上的科学类和技术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以上两类课程不仅类型可多样化,其课程性质也不是单一的,包括必修和选修,由上述各类课程构成梯次递进、内容衔接、结构优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专业课程设置上构建功能各异的多种课程群

在课程设置上可构建具有技术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与之对应的课程群,具有技术应用性的校内外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与之对应的课程群.也可采取综合化模块课程,将技术理论与实践融合在模块中,不明显划分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形式,每个模块不仅包含相近的若干门课程,而且都有对应的具体应用领域的对象,按照应用能力确定课程群.通过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群,以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发展需求,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选取上技术理论和技术实践知识并重

课程内容的选取首先要明确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课程内容的整合,以选择技术知识为重点,技术理论和技术实践知识并重,不同专业对技术知识的要求应各有侧重,视具体情况而论.以技术实践活动项目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将技术知识和素质培养融于任务能力来构建具体课程的课程体系,同时采用技术活动项目为主线的课程开展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增强.

(四)课程实施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

对于设置的多种课程模块组合,可由多条路径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行模块化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优势,完成素质类公共平台课程、科学及技术类公共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实践教学优势,完成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借助合作企业资源优势,引入项目教学,高职协同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综合实践实训课程模块的教学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五)在课程建设上突出技术教育特色

要加强面向技术和实践前沿的各类课程(群)的建设,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着力打造“双师结构”的课程团队,制定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性,并以技术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标准,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及基地,拓展教学空间.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