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途径

时间:2024-01-16 点赞:52227 浏览:10702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实践教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途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本科论文专业与实践教学及材料化学及产学研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实践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2011年落户凯里学院.如何通过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的建设,特别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建设好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从科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我们以化工领域为例,探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途径,寻求有效的实施途径.


关 键 词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化工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5-0076-02

一、省内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学科专业产学研合作途径的比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全国高校和省属高校,成立时间短,产学研合作底子薄,欠账多,观念落后,信息闭塞而进展不大,欠账多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必须从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选取一个符合地方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相关专业方向进行建设,化学化工类学科专业也是如此.

经调研发现,化学化工类专业实施产学研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的环境资源.其中遵义、贵阳、毕节、六盘水就是如此.而我校实施产学研较好的是民族旅游学,而不是化学专业.现阶段,大多数院校都设有非编制性的相关研究所从事产学研工作.这些地方院校因工业化发展的区位与程度不同,各自选取自己的优势研究方向,结合地方资源争取省级学科建设项目,并以此为龙头,选择产学研切入点,明确研究方向.比如,六盘水瞄准的是煤炭加工产业,黔南瞄准的是磷化工,毕节瞄准的是应用化学,遵义瞄准的是黔北特色资源.而我们结合黔东南正在实施的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旅游活州的战略,瞄准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凯里经济开发区、黔东循环经济开发区及州边地区材料类企业,包括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凯里市闽源锰业公司、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材料类生产企业.同时分院以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建设为龙头,依托材料化学专业建设,进行产学研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与省内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切入点相比,我们是结合本地多数企业的生产实际,大力加强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产实训能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与改善学科建设.目前,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对学校周边的工业园区进行调研,以期在校企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方面有新的进展.在与周边高新技术企业——铜仁市武陵冶化厂合作的过程中,实施产学研联盟,不断总结经验,探讨实施产学研的工作途径.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充实了一批大型精密仪器,改善了科研硬件条件,建成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平台.

二、我院产学研合作切入的途径

1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地方化工产业、高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支持,而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在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周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调研,结合我们分院这几年实践的探索,以及参考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及部分重点院校的经验,我们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产学研如何进入角色,取得地方企业的信任,“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主要取决于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一点已为各高校所认同.相比其他地方院校,我们人才组成结构相对合理,教授、博士数量居于中等偏上,但总体数量偏少.人才能力结构的竞争力也处于前列(见表1).要保持并继续放大这种优势,现在急需增加科研创新人才团队和教学人才团队.同时,增加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数量,这样就有可能增加我们在实施产学研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2 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的人才竞争和全球化的人才流动,高校原有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1)构建一支多学历、多学位、多学科交叉双师型人才队伍.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工厂进行岗位培训、到相关知名院校进行课程培训、聘请或引进具有丰富企业生产实际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解决.(2)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处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企业生产技术工艺的进步与更新,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因此有必要打破旧的学科界线,把相关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开设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知识容量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金字塔型的创造性知识结构的形成,它将众多学科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融汇于一门课程之中,有利于大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开拓视野,也有利于打破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所造成的“隔行如隔山”的封闭状态,促进各学科、各专业之间的大融合.

3 建立分院产学研中心,协调统筹管理产学研相关事务.即成立以重点学科负责人为带头人及其团队成员为参与者,教学管理人员,分院分管领导、相关企业与技术负责人参与的科研创新人才团队,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依托,积极发挥团队作用.以团队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显示我分院科研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标识.

4 建立区域科研开发平台.充分利用我院良好的科研设施和精密仪器设备,如XRD、UV-Vis DRS、FT-IR、BET、GC-MS、AAS等仪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并以此作为介入生产企业科技服务,联合攻关,开展产学研联盟的科研开发平台.

5 坚持科研为企业生产实际服务的方向.力争产生的科研成果是企业急需的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经济效益有用.通过确定与凝炼学科研究方向,筛选研究项目,实现研究方向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开发出与企业技术改造、产业更新、产品换代需要的科研成果,使其工业化.以此作为高校提高科研影响力的依据.

6 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践与科研合作关系.校企(事业)合作是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基础,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强一强结合”结合模式,就必须选择理想的企业事业合作单位,实现平等、互利,这是真正通过产学研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这几年我们有一些成功探索.如我们2009年暑期利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共建单位麻江县农业局成功进行土壤测土配方项目的合作,2012年暑期利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共建单位天柱县农业局开展土壤测土配方项目的合作:以及2008年以来连续几年送学生到共建单位黔东南州环境监测站进行专业实习和与该单位开展科研技术合作,这几年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取州环境监测站的岗位.共建教学实践与科研合作关系使师生受益,参加活动的师生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应用,熟练掌握了专业实验技能,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7 共建“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与科学研究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教学工厂和校内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就业安置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为主体.通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化学、材料化学及制药工程专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学院加大投入,基本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有效利用企业捐赠的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总之,产学研合作切入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其前提条件必须是“我们能做事,能做成事”,企业才会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也才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愿意出资出人出物与我们合作.

三、关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化工领域产学研合作途径研究的几点建议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由于升本时间短,合作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与科研技术能力不足,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人才引进的多层次性.新建本科院校自身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增加高校话语权的重要作用.目前情况下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来达到.高层次人才引进要考虑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用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引进的博士应考察其专业背景及其发展的可塑性.让引进的人才能留得住,用得上;同时,对现有博士也要以同等条件留住,否则,进来一个生疏的,气走一个熟悉、好用的,得不偿失.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有目的地通过选派教师进修、到企业业务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或从企业引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应注意技能型人才的属性,合理搭配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必须明白我们引进人才的主要目的及其作用.候鸟型人才引进应偏重于国内相关学科的院士、重点大学的著名专家、国有大型企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们均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为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人才保证.

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在合理制定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兼顾课程设置与当地企业的生产工艺的对口需求,在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的同时,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兼顾专业实验和企业工艺生产需要;兼顾专业实习与就业的结合.

3 把握贵州实施工业强省的战略契机,以课题申报为突破口,引领学科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省厅纵向项目,扩大横向项目研究范围,争取科研经费,建好科研平台.

4 建立科技开发体制机制建设,极力寻求政府支持,在政府一学校一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联系,疏通产学研合作途径,提高办事效率.

5 加强校企合作中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意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注意校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技术攻关.校企联合申报有关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的省厅、国家项目应严格明确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和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也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落实相关条款,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包括人、财、物,知识产权、利益分成、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要以合同形式固定下来,签字必须是校企双方的法人代表.企业有需求才有投入,投入有效益企业才有兴趣继续继续深度合作;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的人、技术的投入也期望回报,其权益得到保障他才有动力、信心去继续深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中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意识,进而巩固、深化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健康有序、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关论文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

此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青年教师相关论文范文,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适合不知如何写青年教师及教师素质。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途径

为您写地方经济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地方经济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途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地方。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途径

本文是一篇地方经济论文范文,地方经济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途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方经济及社会发。

河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本文是一篇产学研论文范文,产学研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河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产学研及地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