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

时间:2024-03-22 点赞:46960 浏览:9243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士生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通过对博士生访谈、调查问卷对互联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进行分析,认为基于互联网检索式学习已在博士生自主学习中广泛运用,互联网成为博士生确定科研方向、丰富科研内容和寻找科研方法的脚手架.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了博士生自主深度学习,通过支撑博士生认知、优化博士生认知结构和促进博士生高阶学习,提升了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互联网维系了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博士生提供了体验的场景和提升了博士生探究学习的成就感.但也要反思互联网检索式学习造成了博士生学习的碎片化,网络不适应造成博士生信息迷航以及互联网路径依赖易造成博士生创新性的遗失等问题.

[关 键 词]互联网;博士生;学习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2-0044-07

博士生学习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张扬学术自主性、彰显学术研究性的过程.博士生学习主要的途径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因此,自主学习是博士生学习的基础,同时博士生教育必须强调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批判性思维,强化深度学习,强化基于问题导向学习,把学习当做探究科学真理的过程,掌握科研方法,熟悉科研规律,提高科研技能,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长为科学的探究者.也就是在自主基础上的深度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博士生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21世纪以来,互联网以其快捷性、虚拟性等特征在全世界快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冲击,其发展和影响方兴未艾.在当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博士生学习生态系统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和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博士生发生交互,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博士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本研究从学习方式的视角,结合某大学34位在读博士生的访谈(访谈编号示例:D101表示第一轮第一个访谈的博士生,总计2轮,第一轮15人,第二轮19人)、327位在读博士生的调查问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以期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一、文献综述

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就开始积极探讨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从学习方式的视角来看,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合观

整合观就是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着重从教的角度来提升学习质量.何克抗(2008)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他认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指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任友群(2009)在《创造学习新平台——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一书中提出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工具和文化,以案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及其信息素养问题.张建平(2006)等在总结了现代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环境、学习资源等多个环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陈琦、张建伟(2003)从生态学视角提出了整合性学习模型,把技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工具,探讨了信息技术分别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中的整合应用.

(二)促进观

促进观就是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钟志贤(2009)等在论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意义学习的应用框架和方法,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和推动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张俐蓉(2007)认为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1)将真实的问题情景带入课堂;(2)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脚手架和工具;(3)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4)联系了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活动;(5)促进教师学习.

黄荣怀(2010)等提出了“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1)非正式学习(InformalLearning)成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2)在很多情况下,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活动是一致的;(3)技术在重构我们的大脑思维:(4)需要在技术支持基础上的新学习理论;(5)知晓哪里(KnowWhere),能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更加重要.美国戴维·乔纳森(2002)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五个重要作用:支撑学习者知识建构,作为信息工具支撑学习者在建构中学习:作为情景支撑学习者做中学,作为互动工具支持学习者在对话中学习,作为学习伙伴支撑学习者在反思中学习.钟志贤(2010)等利用三元智力理论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地有效结合有助于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陈家刚(2010)以认知学徒制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情境学习、示范、指导、脚手架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学习环境设计.

(三)系统观

系统观则力争全面系统地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学习理论或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如加拿大乔治,西蒙斯(2009)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已经走向了联通,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王竹立(2011)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和阐述.之后,他又比较了互联网时代的两种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和新建构主义.认为两者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关注学习过程,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共同指导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其他学科更多的则是从学习生态学的视角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如张豪锋(2007)等提出了学习生态系统由学习者群体及其现实、虚拟学习环境构成,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

(四)反思观

反思观就是既看到信息技术带给学习的好处,同时也对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持谨慎态度.王佑镁(2003)提出,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但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了认知和使用上的障碍.景红娜(2011)等认为,信息化为学习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但如果没有深层学习,则不可能从实质上提高学习效果.赵青梅(2007)基于互联网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干扰方面进行了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虽然已经体察到互联网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影响的过程和环节,但是还没有深入到博士生这一层次,而这一层次是高等教育中最高的教育层次,因此积极探索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欣慰的是,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互联网推动了博士生的自主学习

从积极意义来看,互联网在博士生自主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检索式学习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博士生学习的脚手架,推进了博士生自主深度学习,激发了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检索式学习在博士生自主学习中广泛运用

首先,博士生基于互联网的检索式学习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倡导者乔治·西蒙斯认为,互联网时代,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知识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过程的关键就是将相关知识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从而实现学习者原有知识的更新和构建.互联网时代,博士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以图书馆为轴心,而是从基于纸质图书的载体向基于互联网平台上检索式学习的根本性转变.检索式学习强调从博士生的“需要”出发,强调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主性.在检索式学习过程中,博士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科研文献,通过输入不同的关 键 词或者利用不同的搜索路径占有科研文献,把获得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主动分析、分类、分解,从而理清科研思路和明确科研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博士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检索式学习方式对提高博士生科研主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时代,博士生学习实现了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书刊的借阅学习到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检索学习方式转变、从简单的互联网信息浏览到利用学术搜索引擎提升学术水平的转变.

被访谈的34位博士生都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查找文献的基本手段,认为互联网的存在大大方便了文献检索,成为博士生学习的必经途径.如D204认为,碰到科研问题首先通过“关 键 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之后再到专业数据库去下载文章,都能找到所需要的文献.D215则认为,互联网是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到图书馆去,基本上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信息.D113、D214等进入学位论文开题阶段的博士生则谈到,学位论文选题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不断地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后进行调整、修改后确定的.

其次,博士生检索式学习提高了效率.科学研究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互联网出现之前,查找和发现前人的科研成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一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博士生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浏览和下载.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博士生可以对自己的选题、方法进行甄别和判断,通过不断反复的比较和思考,博士生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就以学位论文为例,如果选题不可行,则避免了重复劳动和更多无用精力的投入.

访谈中D203认为,互联网效率非常的高,对博士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帮助非常的大.查询信息文献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Google学术等,感觉互联网非常方便快捷,效率很高,难以想象以前的博士生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的,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文献搜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205认为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他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谈互联网的方便快捷问题.以前没有互联网,老师介绍了一个概念和参考书等,就必须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去复印.现在就不需要了,只需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成本.D217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博士生.选题阶段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国外某系统安全性辅助分析软件的演示版,通过对此软件的研究和与软件拥有者的交流,让他放弃了原来的研究设想,节省了大量的时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士生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间和精力.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55.4%的博士生“经常”、26%的博士生“总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说明了检索式学习已经在博士生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互联网成为博士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

脚手架(Scaffoldl原意为建筑行业中施工现场的各种支架,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借指在教育活动中提供一个支撑以帮助学习者进行顺利学习.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一个脚手架,为博士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支撑,使博士生学术研究逐步深入.

首先,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瞄准研究方向的脚手架.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一个科研的实践者,也就是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但是这一方向的确定是一个痛苦的炼狱过程,需要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经过博士生不断地思考和反思来确定的.互联网为博士生的科研方向提供了比较和借鉴的支架,通过这个支架,博士生可以阅读前人的文献和资料,为博士生确定科研方向提供启发和借鉴,同时与自己初步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比较,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和选题.

其次,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丰富研究内容的脚手架.博士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相关资料,力图为自己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需要不断的多次搜寻相关学术资料和学术动态.通过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提炼,无疑会对丰富研究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再次,互联网为博士生搭建了找寻研究方法的脚手架.方法犹如前行的指路灯,指引着博士生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关注研究方法就容易抓住科研的本质.是研读文献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来自于课程学习和导师的指导,是本科学和本领域常用的科研方法.但是互联网却提供了全面的、各个学科领域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博士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本科学的研究方法,领会研究方法的精髓和实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和研究本学科的研究内容.

从访谈来看,碰到研究问题,绝大部分博士生选择到互联网上搜寻答案.搜寻资料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这个领域是否有人在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另一个是这个课题如果前人没有研究,是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所以博士生无论是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得到了互联网的支撑,推动了博士生学习的进程.如D201运用了两次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互联网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博士生提升的脚手架,整个博士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离不开这个脚手架的支撑.从头至尾,互联网就相当于港湾,已经融入了博士生学习的每个部分,只要坐在桌子前,基本上就挂在网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基于网络的.通过网络,可以得到诸多的资料,以前的权威的理论、专家的经验与方法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公开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平等的权力去分享.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脚手架,支撑博士生不断地向科研的高地进发.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博士生对“碰到学术问题.我习惯于先到网上搜索”题项中,有69.4%的博士生“同意”、有13.5%的博士生表示“非常同意”,说明博士生已经习惯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把互联网作为攀登学术前沿的脚手架.

(三)互联网推进了博士生自主深度学习

从博士生深度学习的结果来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对获得的信息不是盲从,而是一种质疑精神的批判性吸纳.互联网的共享平台推动了博士生深度学习,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博士生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首先,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推动了博士生自主深度学习.随着博士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总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有些问题则有可能没有办法从导师哪里得到答案或只能得到导师的方向性的指点和引导,这时候互联网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帮助博士生及时解答了困惑,对博士生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推动博士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人数相对较多,对于一些特定的学术论坛,比如博士生论坛,知识层次接近,虽然地域不同,学科不同,但是如果有问题,大家会给予及时的答复,这种回答可能视角不一样.也可能不准确,虽然这种答复对博士生的深度学习也是一个激励,他们会从中吸取有利的营养,整合现有的知识,对于深入思考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深度学习.还有利用互联网提供的、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工具,拓展传统的书信形式,互动方便、反馈及时,也推动了博士生深度学习.


访谈中,在问到“利用互联网开展学术学习的案例”时候,D207敞开了话匣子,列举了很多利用互联网寻求科研帮助的实例.她曾经利用和师兄在学术论文方面进行过交流,对自己撰写、修改、发表论文有非常好的启发和思考.还有利用、诺贝尔学术论坛等寻求帮助,一般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有时候这些点拨就像是“醍醐灌顶”,甚至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应该讲,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从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深度学习.

从调查问卷来看,博士生对“从网上找到了重要信息,激发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认同,没有博士生表示“非常不同意”,而“同意”者高达67.9%,“非常同意”的达到了12.5%.这些数据可以说明互联网对于推动博士生深度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互联网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提升.深度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信息的批判意识,对学术信息采用辩证的态度和扬弃的理念,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支撑、优化和促进的作用,通过三个层次来达到提升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第一个层次是支撑博士生认知,帮助博士生建立新旧学术知识间的联系.博士生进入学术的过程中,是一个边缘性的参与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获取更多学术知识、学术信息和学术方法.通过互联网,博士生可以在检索的过程中,对搜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思考,把这些新知识或新信息同原有的知识进行集成整合,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达成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新的认识和思考,逐渐提升学术境界和学术水平,从而深入到学术领域中来.

第二个层次是优化博士生的认知结构,延展博士生学术的深度和广度.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博士生认知过程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博士生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基本过程),博士生在追求学术过程中,对学术知识和信息的敏感使得博士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不断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是一个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博士生学术知识和信息的积累:第二个过程是博士生有意识地控制、转换和建构观念的过程(二级过程).博士生从互联网上得到的知识,不可能是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必须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有控制的选择,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增加了学术知识,拓宽了学术视野,不断延伸对学术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个层次是促进博士生的高阶学习,提升批判性思维.博士生作为科研训练者.首要的就是要突出研究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完成从一个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博士生初步界定问题后,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和信息,查看前人是如何思考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在信息积累过程中,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博士生可以进行方案设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模式提出不同的方案,通过积累的知识和不断在互联网上查找新的知识和文献,博士生对存在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加以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就是高阶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的过程.

访谈中,博士生纷纷对互联网提升批判性思维表示认同,从应然和必然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D106从应然层面进行了阐述,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众多,博士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否则博士生就没有办法进行科研活动.互联网显然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是因为前人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如果博士生要开展科研活动,就必须要时刻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带着怀疑的心态,去研读、剖析从互联网获得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不盲从,有所创新.D103则从实然层面上看待这一问题,认为从过程上看,博士生在使用信息、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从结果上看,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综合起来阅读,可以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往往在深入认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了批判性思维.

从调查问卷来看,博士生对于“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信息,我对某一学术观点会有全面的认识”总体上得到认同,有61.8%的博士生“同意”和“非常同意”,但是也有超过20%的有不同的看法,“不清楚”的博士生也占到了15.9%.这是互联网双面性得以体现的标志,一方面,互联网应用得到,可以提高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如果互联网应用不当,会造成飘摇不定等负面问题.

(四)互联网激发了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

博士生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创新性,而创新性则需要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针对研究问题,以科研兴趣为主线,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

首先,互联网维系了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从事科研学习的博士生,开始阶段会感到开展科研的迷茫,找不到科研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士生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340;方向,长此以往则会产生心理上的困顿.有了互联网,这种心理困顿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因为互联网上一则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资料并且成本较低.另外互联网更新比较快,在当天得不到的信息,通过改变搜索路径或隔一段时间就可能得到了.广泛占有文献资料是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为博士生深入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从文献多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为博士生开展科研激发了思维的活力、保持了科研的动力,维系了科研的兴趣,使得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持续进行.

在博士生访谈中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对维系博士生科研兴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D207是凝聚态物理专业,偏向于理论研究,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概念比较多,通过互联网,他可以查找到具体的信息,对他维系科研兴趣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他介绍说:比如物理学上的UWC这个概念,开始只是听别人说起来,但是具体是什么东西根本不知道.假如没有互联网,就要去问导师或其他人,而现在有了互联网,通过维基百科,可以知道5-6页的英语介绍.维基百科搜索概念主要是前人提出.后人批评,应该信度还是很高的.在搜索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兴趣也不提不起来.但是通过在互联网上改变不同的路径,找到一些片断,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就可以找到一些信息,对于提升科研兴趣还是比较重要的.

其次,互联网为博士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体验的场景.根据ThuhangT.Tran等在“情绪和互联网:一个学习模型”论文中提出,互联网适当使用可以导致博士生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博士生自身及其周围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对原有价值、信仰、习惯和观念的自我反思.有了这种自我反思的全新学习体验能产生兴奋,能够对原有的学习障碍产生防御机制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博士生学习期间,选择一个合适的科研课题并且通过不断假设、不断试验来加以验证,对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囿于试验条件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有时很难为博士生提供合适的设备进行探究和试验.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虚拟试验、远程试验等多种形式为博士生提供了体验的场景.参照李锋等的研究,利用互联网可以为博士生学习提供四个不同的场景:创设“情境场”.使博士生感知客观事实和相应的知识技能:提供“互动场”,实现博士生的自我反思和与他人互动交流:构造“假设场”,使得博士生对科研题目进行不同方向的假设,有助于博士生全面综合考虑问题:搭建“验证场”,促进博士生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和实践.

再次,互联网为博士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升了成就感.博士生在攻读博士的过程中,本身就脱离了物质性质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他们渴望自己的学术研究得到认可和肯定,希望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有价值,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种需求除了通过发表论文、课题成果发布等,更多的日常途径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得以表征.如在论坛中发帖子,把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研究成果进行公布,会得到其他的人关注和评价,如果这种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则会在博士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激励,认为得到了尊重.如果评价是负面的、消极的,则博士生也会反思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会对维系科研开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博士生通过开办个人博客、微博或在论坛中答复别人的提问,帮助了别人,也在这一刻实现了自己的学术价值,对提升博士生的成就感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博士生对“互联网影响了我的学习过程”给予高度认同,有65.4%的“同意”、15.6%的博士生“非常同意”.而仅有1.5%的博士生、9.2%的博士生“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上述论断.这些数据说明,互联网在博士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维系、场景支撑和提升成就感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反思

从负面效应来看.我们要反思互联网给博士生学习带来的挑战.检索式学习造成的自主学习碎片化,信息迷航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路径依赖会导致博士生创新性的丧失.

(一)检索式学习造成博士生自主学习碎片化

尼古拉斯·卡尔警告说,互联网搜索经常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本的只言片语,但这些破碎的部分不会激发我们从整体上深入了解整篇文档的动力.在网上搜索查找的时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碎片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知识被打碎,通过互联网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比如移动学习、微博上的资讯都是典型的碎片化信息.这种碎片化适应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却与博士生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从过程来看,博士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与互联网造成的碎片化有矛盾.博士生教育是最高的教育层次,必须通过系统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的培训,养成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创新人员.这就需要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耐得住寂寞”,甘心坐冷板凳,系统的学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压抑内心的浮躁和冲动,从基础的知识人手,扎扎实实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把互联网作为打牢基础知识的平台和工具,以扬弃的精神对碎片化的文献进行梳理,加以集成和整合,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从而为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结果来看,博士生教育的创新性与互联网造成的碎片化.博士生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而如果博士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仅仅停留在皮毛上,则很难有创新性思维的火花,甚至可能陷入“剪33+糨糊”的“泥潭”中.对于得到的信息不能深入的思考和判断,占用资料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此基础上的提升,而是成为拼凑科研成果的来源,久而久之,博士生的科研仅仅是碎片化的累积,而不是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丧失了博士生学习应有的根基.

访谈中,博士生D106就读文科专业,她认为静下心来读书,沉浸到书本中寻找共鸣的感觉尤其重要,博士生特别是文科博士生不认真读书,不仔细钻研经典名著,而是跟着网络的风向跑,基础肯定不扎实.基本功有问题,原创性从何谈起.就是这种碎片化的堆积,看似很完美,但是经不起推敲.除了学术资料和信息的获取,个人认为博士生培养还是应该坚守更多的传统方式.

调查问卷也显示,博士生对“互联网上学术信息不系统”表达了高度一致的意见,分别有67.9%、14.4%的博士生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二)互联网不适应导致博士生信息迷航

“信息迷航”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信息搜集过程中.学习者本来抱着一定的目的进行检索,但是由于受到不相关信息的干扰或者吸引,偏离了原来的目标,迷失在互联网之中.对博士生而言,“信息迷航”作为在网上学习的一种不适应症状,其主要表现有三类:网络迷失、网络漂移和网络漫游.

网络迷失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博士生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学术资源,不能完全正确地对相关的学术内容做出理解、判断和选择,造成了认知负荷的加重,加重了学习负担,进而迷失在互联网信息里面,造成网络迷失.

网络漂移有两个方面的漂移:一个是学术性漂移,也就是在资源丰富的互联网环境中,博士生在查询学术文献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面对多如牛毛的信息,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在不同的题目中摇摆不定,左右漂移,造成了学术性漂移:一个是非学术性漂移,在学术学习的过程中,博士生有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非学术性的漂亮链接或优美的广告所吸引,或者本来想通过娱乐等暂时休息调整一下,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导致学习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学术目标,沉浸在休闲娱乐之中,导致非学术性漂移.

网络漫游是指博士生在寻找信息的同时,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搜寻路径等策略,则在搜寻无果的前提下,产生烦躁,会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信息,除了消磨自己的时间外,并没有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造成网络漫游.

访谈中,博士生都对互联网出现的负面效应都表现出了忧虑,D205在访谈中就提到:互联网提供的过多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迷航,比如看到一篇文章,受到它的影响.可能会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了,而不愿意更多地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和探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网络娱乐沉溺这种现象,D217表示忧心忡忡,不无担忧地说:目前一些博士生利用学校比较便利的网络条件.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太可惜了!

调查问卷中,有39.7%的博士生认同“有时感到,虽然挂着网上.但是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说明了网络迷航的确在博士生学习过程中一定程度存在.值得欣慰的是有45.3%的博士生有正确的认识.

(三)互联网路径依赖降低博士生学习的创新性

博士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创新性,而创新往往发生在跨学科领域或者边缘学科领域.这就要求博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突破,找到相关专业的契合点,在学术思路上、学术方法和学术视角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创新性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创造力的发挥同样离不开相关的信息.博士生往往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来丰富自己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互联网养成了路径依赖,则一方面说明博士生对互联网工具的认可度高,应用比较深入: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单纯依靠互联网获得信息,则容易形成路径依赖,而这种路径依赖如果找不到新的突破,则容易演化为焦虑或者压力过大,造成学术成长的障碍.

访谈中博士生D201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能够客观地对待,他认为:对于(互联网)资源的太多太烂,主要的是方法问题,靠自身的经验来判断,逐渐养成科研习惯,养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包括信息的筛选能力.否则单纯依赖互联网,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依赖性,博士生的创新性就受到一定的影响.博士生D113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从互联网得到的学术信息除了在信度上存在一定的质疑外,更担心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互联网影响博士生学习方式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博士生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的是博士生的学习习惯问题,动辄就是互联网,甚至有句顺口溜叫做“外事不决问google,内事不决问baidu”,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博士生对互联网的依赖.但是一些经典的书籍还是需要到图书馆借阅后认真研读,需要带着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去阅读,多思考,多反思,日积月累,这才是原创性的源泉.而在互联网上,恐怕很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吧.

调查问卷中,博士生对“在网上找到了资料,自己就不愿意深入去思考了”这一选项的竟然有63.9%的认同,值得欣慰的是有22.9%不赞同这一观点.这些数据说明了路径依赖造成的影响要引起重视和一定程度的警觉.

四、结语

互联网为博士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术提升提供了机遇,实现了博士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博士生的深度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学习碎片化、网络迷航、路径依赖等影响博士生学习创新性等问题也相当突出.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对待互联网的两面性和双刃剑的作用,积极营造博士生良好的成才成长的环境,激发博士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博士生的信息素养,扬长避短,迎接挑战,在克服互联网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切实发挥互联网在提升博士生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方面的作用.

相关论文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

关于学生及知识及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相关大学生论文库,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对写作学生论文范文课。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方式的

这篇自主学习论文范文属于论文总结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自主学习方面毕业论文提纲,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相关如何写论文总结。适合。

优化地理学习方式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优化地理学习方式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堂。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性

本文关于初中物理及物理教学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初中物理类论文范文素材,与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性相关硕。

转变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本论文为关于自主学习方面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转变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自主学习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该文为学生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关论文提纲模板,可作为论文提纲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文是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