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的影响

时间:2024-03-02 点赞:50542 浏览:10253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外来文化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对京城中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但目前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多是古代建筑,很多近现代的建筑并没有被纳入其中.本文将分析北京近现代建筑文化的历程、不同历史时期外来文化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北京近现代建筑所表现的特征,希望本文的分析来能够唤起公众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的重视来.

关 键 词:外来文化北京近现代建筑影响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一时间使北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建筑业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电视台新址的建成,使北京成为世界顶尖建筑师们的竞技场,促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又一次碰撞与融合.那么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中,作为首都,北京的建筑是否也受着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外来文化对北京建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这些影响下北京近现代建筑表现出哪些主要特征?这将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本文的“外来文化”,指的是外来的建筑文化和思潮,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至改革开放以来曾对中国近现代建筑体系的形成产生过影响的西方和苏联的主流建筑思想.

本文的“近现代”,指的是从1840年战争至1978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一、北京近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西方化”阶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被动的“西方化”过程,建筑风格也开始了“西方化”演变过程,这些变化最初主要发生在外国租界区内,以西方人来建筑设计.西式建筑成为当时整个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华人社区.北京近现代建筑文化的“西方化”是在庚子之变以后,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政治变革,整个社会风尚从鄙视“洋化”转为崇尚,“西化”的建筑形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2.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近代化阶段

这一时期建筑文化与前期的“西方化”不同,近代教会建筑的尝试,使国人激发了民族自尊心,给予摆脱西方束缚,争取独立发展,在新建筑中掀起“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浪潮.这一时期中国的近现代建筑十分繁荣,主要大城市的基本格局风貌形成.

北京近代化建筑的变化主要出现在“建筑师”这一职业群体出现以后,先是外来建筑师对中国“固有形式”的探索,之后是留学建筑师归国成为近代北京建筑的主体设计师.此时的北京建筑,现代结构空间与传统形式得到了完美结合,并出现了折衷主义的倾向.

3.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苏联化”阶段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内的政治变化,建筑领域出现了一股“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倾向,欧美等西化思潮的影响一度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的巴洛克古典主义风格.此时的建筑思想完全受苏联的建筑思想影响,具有一种与政治和计划经济紧密联系,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相结合的倾向.

二、外来文化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的影响

1.外来式建筑的移植

北京近现代建筑存在着“西方化”和“苏联化”两次对外来建筑形式的模仿和照搬,第一次是西方在北京建立的教会建筑,成立的教会学校,第二次是建国后“一边倒”学习苏联,北京建筑脱胎于“苏氏”的建筑,推动了后期的教会大学乃至整个北京.如当时建立的北京展览馆是由中苏合作设计,是苏俄建筑思想在中国全面展开的标志性建筑.

2.折衷主义建筑的盛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建筑师及传教士将当时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传入中国,而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的一边倒,又将另一支具有浓郁色彩的折衷主义引入,使得一“资”、一“社”两大派别在中国相遇.北京建筑的折衷主义是把中国和外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进行组合折衷的建筑形式,做到相互交融.

3.设计主体的转变

19世纪20世纪初,外来建筑师成为北京建筑的设计主体,其设计风格大量采用外来建筑的形式.而随着我国建筑留学生的回归,归国的建筑师开始登上本土建筑设计的舞台,成为北京建筑的设计主体,这一时期的北京建筑也开始更多的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本位.


三、北京近现代建筑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表现特征

1.建筑发展相对滞后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同时期世界的发展步伐,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于世界的发展,当世界建筑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革时,中国的建筑还在自我体系中延续.战争冲破了这一原有的自我体系,但是我们的建筑体系却一直处于被动和盲动中徘徊不前,其建筑在整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展过程也相对滞后.因此北京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独特的政治文化印记

在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先后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及新中国的首都,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地位,因此受政治因素影响巨大,政治文化印记成为北京近现代建筑的独特特征.

例如20世纪初期清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使西式建筑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一时间,清政府就先后建造了外务部迎宾馆、大清银行、陆军部等众多仿照欧洲古典风格的官办事业建筑.受其影响,很多民间的建筑也开始模仿西方样式,出现了很多具有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折衷主义建筑.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边倒”学苏联,建筑的设计逐渐开始以政治和计划经济作为衡量标准.这些都足以证明北京近现代建筑中带有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印记.

3.传统文化本位贯穿始终

虽然经历了“西方化”阶段、近代化阶段和“苏联化”阶段,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始终贯穿始末.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使民族文化心理产生了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本位的创作具有一贯性,从固有形式到民族形式,以至于到20世纪80年代的“形似、神似”,即便采用了外来的风格特征,也都在传统情节和传统文化心态上有所表露.纵观北京近现代建筑,建筑设计长期呈现了传统文化本位与西方建筑并存的折衷主义,如北京图书馆、西客站,都存在着很深的传统本位渊源.

结束语:

中国近现代的特殊历史环境,作为各种文化汇聚中心的北京,经历了“西方化”阶段、近代化阶段、“苏联化阶段”,造就了北京建筑中的许多特征表现:建筑发展相对滞后、独特的政治文化印记、传统文化本位贯穿始终等.面对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建筑文化的国际性也会越来越多,民族特色会逐渐减少,汇聚了国际强大的设计团队的北京的建筑在未来的建筑创作路上将何去何从,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将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关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中国古建筑论文范文,中国古建筑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

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中国古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中国古建筑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国古建筑及。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医药学及石桥及传统建。

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企业文化管理论文范文,企业文化管理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对保险产品消费的影响

这是一篇营销学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地域文化对保险产品消费的影响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财产险专业与营销学及消费者心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