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差异化下的高校学费定价机制

时间:2024-01-15 点赞:51440 浏览:10492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专业差异化下的高校学费定价机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学校教育及学费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高等教育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按不同专业对学费实行分类定价,是学费定价的基本方法之一,不同专业在教育资源的的耗费不同,反映专业培养成本的差异.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是分专业生均成本.

【关 键 词】高校学费定价;市场机制;政府作用

为了消除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缓解高等教育财政的压力,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由免费改为收取一定的学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制度是以生均成本为基础.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有关生均成本计量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以高校实际占用资源和耗费为基础,以现有财务会计信息为计量基础,主要采用会计统计法,对高校一定时期的实际成本计量.但采用这种生均成本计量方法在技术层面也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对大学实际发生的各种财务支出进行科学、经济而有效地甄别、剥离和分摊,如科研成本、后勤服务成本等,应该如何计入教育成本,学术界争论很大.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再加上现代大学大都是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学校内学科专业众多,相互渗透,学科专业之间的共同性费用、间接费用很难分割,即使人为强行分割,也难以保证各个专业成本计量结果的真实性.

1.确定学费标准应依据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用于包括学费在内的教育支出是其总支出的一部分,支付学费的能力取决于居民的支出结构和水平,最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呈现非均衡状态.如果学费水平过低,则不能达到有效地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会给高等教育带来过高的需求与压力;如果学费水平过高,超出多数居民的支付能力,不仅会降低他们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抑制高等教育需求,而且会直接涉及教育均等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导致高等教育性质的变化,进而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确定一个合适的学费标准.但我们在操作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是我国居民收入未完全货币公开化;二是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的城乡居民收入是县级以上的群体,而支付学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的学生.这为按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分组制定不同的学费标准,或对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学生采取统一学费标准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善迈先生提出,一是运用经济学中价格需求弹性理论并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找出一定时期内一定收入水平条件下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制定学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将学费标准及递增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率挂钩的方法,确定学费标准;三是事后用一定时期内高校新生或在校生中来自低收入阶层学生所占比重的变化,检验学费水平是否适度.


2.生均成本是学费定价的基础

2003年6月13日就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3]347号):“为了进一步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水平,合理制定高等学校学费标准,提高高等教育收费管理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自2003年起在全国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有关情况调查审核工作,并逐步建立高校生均教育成本调查审核制度.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制度是以生均成本为基础,标准的制定依据为:“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这一比例不得高于25%.”陈爱娟对2002年教育部直属的所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与学费水平的研究表明,学费占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最低为23.16%(复旦大学),最高为51.83%(合肥工业大学),大部分高校学费超过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的1/3,11所大学超过40%.

成本补偿理论中,为反映高等教育的真实社会平均水平,应该探讨科学合理的生均成本计量模式.对以下6大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甄别和划分.

(1)人员工资.教育是一种高智力的脑力劳动,人员工资是教育成本的最重要内容,占成本的比重也最大(一般占到50%左右).人员工资中的“人员”,仅指与教学和教学管理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教学及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直接从事后勤服务的附属机构人员,不包括后勤社会化后的后勤人员、专职科研人员、校产经营及管理人员等与教学无直接关联的校内人员.人员工资中的“工资”是广义的工资,包括学校支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各种校内津贴、授课费、福利费、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费等一切工资性支出.

(2)奖助学金支出.指用于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补助等支出.严格地讲,这部分支出不能计入学校教育成本,是学校收入的转移支付,是对学费的一种抵销或学生个人教育成本的冲减,但它已经制度化,并成为各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实际出发,要计入教育成本.

(3)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及活动费、医疗费、公积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

(4)公务费,是指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日常支出.如办公、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费、取暖费、差旅交通费、车辆使用费、会议费、接待费、修缮费等.

(5)业务费,是指学校为完成教育任务所发生的消耗性费用.如实习费、招生费、毕业就业指导费、资料印刷费、教学实验用材料消耗费、外事经费、教研教改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费、体育维持费、网络使用费、教学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

(6)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是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其耗费也应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内容.

以上成本信息,为保证作为学费定价的可行性,其来源的可靠性,成本计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高校财务与统计报告;二是国家颁布的高校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这些数据基本不受个别学校的财务信息的影响或影响不大.其成本的可靠性、真实性大大增强.

3.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是分专业生均成本

标准生均成本不是学费定价的唯一依据.此外,学费的形成还受到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的高低、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居民的承受能力、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学费政策,社会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费定价制度设计不能单纯依靠成本法.必须考虑其他非成本因素.第一、形成政府定价为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机制.对于公立普通高等学校的学费定价,应由政府依据学校的类型、所在地区、层次制订学费上限和下限,学校依据市场规律在学费区间自由调节.对于民办高校,政府可设立学费的上限,加强对学费收取的监管,每个学校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不超过学费上限的情况下自由定价.第二、根据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对高等教育的学费进行定价.针对我国现在国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政府应该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和家庭的支付能力,消除高等教育收费引发的不公平.第三、确定学费的上限和下限应以生均标准成本为依据,考虑得到资助后的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供求关系等参数.第四是建立高等教育学费制订听证会和学费公示制度.政府应该公布标准成本核算的项目与结果,并定期公布高等教育学费价格.政府还要监管高等学校学费的收取和运用,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相关论文

高校学费定价标准文献述评

本论文为高等教育有关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关于高校学费定价标准文献述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可用于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计算机专业课程差异化教学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计算机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差异化教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计算机及学生及教学。

财经门户网站前期定位内容差异化

本文是一篇互联网论文范文,互联网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财经门户网站前期定位内容差异化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互联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