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时间:2024-01-17 点赞:54290 浏览:11417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论文范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及儿童及社会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由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儿童的“自我中心”指关于儿童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能区分自我和客体,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的一种特殊现象.去中心化对儿童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儿童的“自我中心”现象,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儿童早日解除自我中心,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关 键 词 自我中心 社会教育 启示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概述

儿童的“自我中心”是由瑞士的早期教育专家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中提出,指儿童不能区别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自己有关,是自己的一部分.①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发生在儿童的两个阶段:首先是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还没有把主体和客体区分开,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儿童和世界是混沌一体的,婴儿没有世界和自我的概念,儿童是“自我中心”的;第二个阶段是出现在2~7岁的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他人的观点,分不清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观点之间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又表现出“自我中心”.

儿童的自我中心是儿童认知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它的本质在于儿童的思维缺乏可逆性.直观表现是:儿童以自己的感知动作、情绪情感、主观意愿等为中心,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看待周围世界中的一切.儿童的“自我中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儿童泛灵论背后的实在主义,道德发展阶段中的他律阶段都根源于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中心.

2去中心化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2.1去中心化有利于儿童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还不具备“我”的概念,儿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外部世界是客体.儿童除了自己的动作,对外界一无所知,还没有把自己从混沌的世界中分离出来.这个阶段的去中心化能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和对象是有区别的,是独立于客体之外的存在,是不依赖于外部世界的主体.去自我中心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以一个独立的主体作用于社会,也是日后儿童自尊自信等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2.2去中心化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儿童之间的纷争和矛盾往往在于儿童不能换位思考,即不明白对方可能具有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把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去中心化能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同伴的观点可能与自己有所不同.不再把自己的观点当作绝对的真理,从而能初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学会理解、宽容和谦让.去中心化有利于儿童之间的和谐交往和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形成.

2.3去中心化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能否去中心化,对人的个性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毕生的影响.一个能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主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对自己充满自信.一个能区分自己和他人观点并能进行换位思考的人才能展开正常和谐的人际交往,对周围的人产生友爱的情感.早期经验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超脱自我中心的儿童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个希望成功的人,能否实现去除自我中心化,关系着人的最高发展需要自我实现能否实现.②超越了自我中心的孩子,能顺利地发展自我意识、结交同伴、发展自尊等,进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点,比如富有责任感、热情、好奇、勤奋、勇敢、坚强、耐心和细致等.

3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3.1正确对待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现象

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对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中心”有正确的认识.儿童的“自我中心”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它绝对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是根源于儿童认知的缺陷.所以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首先要认识到认知上的“自我中心”并不等于道德上的“自我中心”.针对儿童所出现的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儿童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看法出发的,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定要仔细分析和判断,避免无端地斥责儿童,这样才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才有利于儿童自我中心的解除.

3.2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事物,鼓励儿童多与同伴沟通和交流

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对世界的充分认识和体验有助于儿童去中心化.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家园和社区的人事物等有助于儿童更深刻地认识周围世界的人和事物是不依赖于自己而独立存在的,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

去中心化和同伴关系的发展是具有双向的影响作用.和同伴的沟通交流对于去中心化来说,既是方法和手段,又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的.一方面,儿童与同伴以及其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儿童更好更多地意识到同伴是与自己不同的主体,同伴的意愿和观点可能跟自己不同,有助于儿童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去除自我中心.另一方面,儿童自我中心的解除,又更有利于儿童理解对方的愿望和想法,使儿童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行初步的换位思考,使儿童能与同伴和谐相处,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3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要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实质上是要促进儿童的认知结构的不断转化,关键在于增进儿童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与客体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世界的一草一木,让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儿童从最初混沌一体的世界中分离出来,认识到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存在.提供儿童与周围的人相互作用的机会,让儿童和多样的人际环境相作用,越能让儿童理解到不同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想法.

儿童的认知结构从不断地冲突再到不断地建构再到冲突这样的循环过程,儿童的自我中心也经历了从自我中心到去中心化再到自我中心这样循环一生的发展过程.引导儿童与客体相互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去中心化的进程,加快学前儿童社会化进程.


总之,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自我中心”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和成人思维发展的差别.儿童的“自我中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然规律,去中心化是伴随儿童发展的毕生任务.“自我中心”和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也有诸多启示.一是去中心化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些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儿童解除自我中心,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了解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将更有利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和社会教育的顺利开展.

注释

① 林菁.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学前教育研究,2001.1.

②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193.

相关论文

皮亚杰认知理对幼儿学习的

本文关于幼儿及儿童及环境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幼儿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皮亚杰认知理对幼儿学习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

博客传播者的自我暴露心理

关于拓扑及世界及网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拓扑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博客传播者的自我暴露心理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拓扑。

中职生自我管理心理问题的成因

本文是一篇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家庭教育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中职生自我管理心理问题的成因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家庭教育及逆。

阿德勒人格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阿德勒人格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学前。

学前儿童色彩情感表达力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色彩论文范文,色彩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学前儿童色彩情感表达力的培养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色彩及儿童及情感方面的的大学。

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效策略

本文是一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幼儿教师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效策略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幼儿教师及幼儿园及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