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4-03-06 点赞:54481 浏览:11522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目前我校正积极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就成了教师们的一项议题.根据我校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探讨,并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关 键 词:卓越计划;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08-03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通常,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指的是包括信息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及应用和常用软件应用等内容的课程,程序设计语言一般不纳入其中,该课程也称为计算机文化,在各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广泛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庞杂、教学课时不充分、教学目的空泛而不切实际,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使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脱节,许多时候教学过程都流于形式.

1.2课程没有行业、企业考量

目前,我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评价不佳,存在学不致用和学不能用等问题,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是它的实用性特点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对接[1],应该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专业不同、行业企业不同,教学内容及其要求程度也要随之不同,反之肯定将造成“所学非所需”的低效与浪费.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人.

1.3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彼此脱节

我校是一所二本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的理论教学必须面向工程方面的实际应用,相关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必须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彼此脱节,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指挥棒下,工科学生因为只需要参加二级考试(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理论为主),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基本被放弃,文科学生因为只需要参加一级考试(以办公软件、网络软件的技能考核为主),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教学基本被放弃.

1.4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创新意识淡薄

在大学,人们经常在各种场合中强调“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应该是科学的动手能力,它是在某种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特别强调应用,脱离应用是不可能使用好这一工具的,但是现在有相当一批学生,由于在中小学“填鸭式”教学环境下没有养成科学动手的习惯,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章法,没有知识应用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很被动,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对人生未来没有设计,更没有创新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仅此而已.

2配合“卓越计划”的课程改革

教育部正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的特点是:第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第二,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第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为我校课程体系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必须适应我校参与“卓越计划”这一背景,配合相关专业整个课程体系改革.

2.1按行业企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通用技能,而且更应该使学生能够应用某些软件(甚至可以是企业软件)和网络知识解决一些企业实际问题.相比过去而言,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通常都要求能够熟练使用特定软件,因此大学生必须面向行业、企业的需要学习一些计算机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

所以在课程内容上,不必等着企业找上门,学校应该走出去,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改革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通用的技能之外,还要加入相关行业或企业特定软件的技能学习,“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技能要求上学校与行业企业口径一致.例如,广告专业可开设图像处理技术、网页制作等课程,电子专业可开设电脑组装技术、外设安装技术等课程.


2.2利用网络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目前我校校园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天空教室”平台已经普遍使用,我们把各种多媒体课件、专题分析、测试卷等材料放在“天空教室”里,给学生提供上网自主学习的环境.网上学习的材料远比网下丰富,撷取也容易,学生在课前、课后通过上网对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2].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传统教学模式就像“话剧”,新型教学模式好比“网游”,话剧现场氛围热烈,会有特定效果,网游可以交互、可以重复.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的优势总结为:第一,它保证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也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从而使他们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二,网络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网上的教学内容如果足够丰富、足够多样,就为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各种机会和平台.第三,学习、测试方便,将多媒体课件放在“天空教室”平台上,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可以反复学习;学生也可以调出题库中的习题自行测试,来及时评价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控制好学习的过程.

2.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围绕着若干个实际问题展开,每个实际问题分配一个专门单元来解决,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3].任务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内容的特定形态,分解出来的每一个任务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任务是教师制定、学生完成的,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学习知识,所有任务完成后,通过任务组装掌握应用.

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任务设计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有时设计出来了却吃力不讨好,笔者总结出任务的三大特征作为设计依据:第一,科学性,任务应该有科学根据,有原理支持,最好有科技亮点包含其中,这样学生完成后会有成就感;第二,适用性,任务所在的实际问题需控制规模,从中分解出来的任务要大小适中,并考虑学生的基础及差异、兴趣及差异、能力及差异,任务之间也要合理衔接、循序渐进;第三,多样性,围绕同一个实际问题的任务分解方案可以多种多样,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与团队(或小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实际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团队竞争解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一课堂被小部分采用,在第二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全面采用.3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措施

3.1培养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含有若干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应用,“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就是实际应用问题的落点,学生完成任务,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反复尝试才能成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教学计划内的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结束后的深化学习场所.我校第二课堂与许多学校一样,也是利用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1]这两种形式.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第一课堂受到的各种限制,指导教师拥有较多的决定权,因而教学方式及手段更灵活,弥补了第一课堂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种种不足.

学科竞赛面向学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久的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举行一次,竞赛内容多种多样,有通用性应用软件方面的,如Office技能竞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又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的,如CAD应用技能竞赛、Flash动画设计竞赛等.按照报名、预考、筛选、培训、考试等五个环节进行,采用机考方式.优胜者给予学分,同时有奖状、奖金等奖励.举办学科竞赛的目的有两条:一是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一个“我爱用软件”的氛围;二是为研究性学习挑选人才.学科竞赛的内容与第一课堂一致,通过竞赛,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课程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挑选一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一些软件的应用研究,通过“任务驱动”,设计(或制作)一些特色产品(或作品),作为学校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它主要面向二、三年级学生,为了使“研究”名符其实,周期一般较长,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活动完成后颁发证书,给予学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实现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的具体要求就是四会:会思考、会运用、会借鉴、会查资料[3].

不同的活动形式,举办目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形成作用互补,合理利用这些形式,最终可形成一个梯级的能力发展进程.

3.2创设合作与竞争共生氛围

合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利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规模比较大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涉及实际问题,规模相对较大,个体的合作是少不了的,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分组(或团队)、分工是工作的前提.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能改变当代大学生在沟通能力、包容耐度上的欠缺;通过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把分解任务、分组、分工三者放在一起考虑:

第一,分工是合作的前提,任务完成的条件是互助、互补.一个组内的学生要呈现多样性,技能多样,性格多样,这样才能互补;而兴趣要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互助,一起向目标前进.如果组内有一位领导能力强的学生为核心,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

第二,设立多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因而在小组之间必然存在竞争,这就像球队比赛一样.竞争促进合作,合作加强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彼此互相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氛围.

4结束语

在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为了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师要面对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必须“多才多艺”,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把行业企业的需要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教师也要勇于教学创新,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不断探讨,保证教学改革的质量,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真正融入“卓越计划”课程体系之中.

相关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

本文关于学生及课程及层次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类论文范文集,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对不知。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改革

这篇学生论文范文属于软件开发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生类毕业论文,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改革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是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PPT改革之路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计算机基础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PPT改革之路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本文是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于计算机基础及职业教育及自主学习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计算机基础有关计算机类论文发表,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