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点赞:53870 浏览:11277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大学计算机基础及网络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网络课程中引入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网络教学的不足.侧重学习者协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 键 词】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和多媒体演示操作,学生上机练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模仿,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具有学习过程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者智力、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网络课程普遍都不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环境,虽然有些网络课程提供了论坛之类的交流工具,但并不足以支持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非常有必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

2.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协作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

2.1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2.1.1课程学习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最终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层细化,设计多级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以具有一定建议性和引导性的语言明确表述出来,以引导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

2.1.2课程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学习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其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在明确所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及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基础上,才能在学习任务设计时,使学习任务能够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结构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环境的不同要素中.

本课程整体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外部设备及其连接、系统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等.

2.1.3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方向.通常情况下,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协作概念学习任务、协作问题解决任务和协作设计任务[1].设计时要根据相应章节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协作学习主题任务.例如,针对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协作概念任务和协作问题解决任务;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的学习内容采用协作设计任务.

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任务明确,并且涵盖教学目标所包含的知识;②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③任务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④任务完成要依赖网络资源和学习伙伴之间的协作;⑤任务的结果易生成和提交.

2.2协作学习的环境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不仅包含教师提供的课程内容及其扩展性知识,还包含针对具体学习任务的相关资源信息及协作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类型包括网络课件、学习案例库、习题库、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学习工具包含协作交流工具、评价工具和建模工具.交流工具采用的是BBS、、留言板和E-mail等,评价工具主要是电子学档和评价量规等,建模工具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来促进成果的形成.


2.3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

2.3.1创建协作小组

协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进行协作学习,首先要创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创建协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协作学习小组的规模要适中.学习小组的规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的数目;二是每个小组的人数.小组数目确定的依据是学习任务设计的结果.如果是所有的协作小组的学习任务是相同的,则小组数目没有太大限制.如果协作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只完成该任务的其中一部分,则协作小组不超过十个为宜.划分小组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在3~5人之间比较适宜.②协作小组的各项信息要全面.一般把协作小组的创建者作为协作小组组长.协作小组组长在小组创建之初要对协作小组的各项标识进行设定,包括小组的组标识、小组的口号、小组的人数限制、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起止时间以及组长的基本信息,另外,还要有对小组新加入成员的要求.

2.3.2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①明确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明确应当完成的任务.

②任务分析.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小组分工规则.组长为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制定小组活动进度安排和学习形式、方法.进度安排要明确协作学习活动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和预期成果.学习形式和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交流学习.

③资源共享.教师为学习资料库添加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合适的媒体形式呈现.协作小组成员既可以在本网站内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

④完成任务.各小组在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通过成员间的交流,按照进度安排协作完成任务,生成活动成果.教师浏览学生的发言,监控学生的讨论情况,检查小组进度完成,帮助指导各小组任务的完成.

2.4协作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维持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才能使协作学习中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教师评价从成员关系、活动参与情况、活动组织和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组间评价从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分配是否合理、交流和讨论情况等方面进行;个人评价从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对小组的贡献、沟通配合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进行;作品评价要根据每次具体任务而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并提交评价量规表,然后根据各指标数据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成绩.

3.结束语

网络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网络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协作学习引入到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网络课程“重内容,轻过程”的现状,对网络课程的发展,对网络教育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本文是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