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铁骑波兰影片《华沙保卫战》赏析

时间:2024-01-27 点赞:52334 浏览:1078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骑兵论文范文,骑兵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血火铁骑波兰影片《华沙保卫战》赏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骑兵及红军及部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骑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11年,波兰历史上第一部3D制作的史诗大片《1920华沙保卫战》在欧美公映.通过网络、碟片等方式,中国国内的观众也有幸欣赏了这一作品.该片以绚丽的色彩、动人的故事、激昂的感情以及热火的战争场面,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观众.而对于国人而言,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则是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不过,笔者在此着重想探讨的并非是那段充满争议的历史,而是电影中最宏大的主角——那些波兰骑兵以及如狂风骤雨般的苏/俄哥萨克骑兵.

精彩之笔

许多观众将该片定义为爱情片,这实在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如果史诗性大片只能讲伟大人物,那么其只有沦为历史教科书的可能.从讲故事的技法来说,这名骑兵军官和他的歌女妻子只是起到了一个贯穿故事、作为线索的作用.当然,这两个人的命运由于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的曲折.而通过他们的曲折,波兰那段曲折震撼、峰回路转的历史最终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除了故事的曲折,影片中吸引人的地方实在太多:首先是对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还原,比如服装、道具等.更具体的讲,包括波兰骑兵的装束、苏俄哥萨克骑兵的装束,乃至于波、俄两军各个层次军官的装束,红军政委的打扮,骑兵的各式装扮,以及各型武器——从苏/俄在上世纪20年代广泛装备的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生产的左、法国夏特罗兵工厂为沙俄大量生产的莫辛-纳甘式以及俄国时期仿制的加特林机,还有骑兵专用的哥萨克以及带的龙骑兵型等.而波兰步兵戴的普遍是法国一战中广泛装备的M1915亚德里安式头盔,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雷诺FT-17型坦克也大量出现.当然,历史上的华沙保卫战的确是出现过这类武器,因为法国给波兰援助了差不多1.7亿美金.所以不但法国坦克出现了,法国飞机也出现了,这就是BreguetXIV(Br-14),一战中法国最有名的战机之一,产量一度达到5500架.如果你对该机不是很熟悉,最起码宝玑(Breguet)这个品牌应该听过,现如今是瑞士最有名的手表品牌之一.不过宝玑的创始人虽然是瑞士人,但历史上其总部一直在巴黎,所以说是法国企业也没错.

苏俄方面的重武器中最有名的是奥斯丁·普奇洛夫装甲车.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临时政府倒台后,列宁返回俄国第一次向工农群众所作的即兴演讲,就是站在该装甲车上进行的,还有一句名言就是“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不过,影片当中出现的却是英国出口给俄国的兰开斯特装甲车.该车和奥斯丁·普奇洛夫装甲车几乎同时研制,其特点是两侧有站板,可以承载两名战士.波兰导演的此番用意大约是表现俄国的落后吧!又或者一时找不到奥斯丁·普奇洛夫装甲车(本身就是仿制道具,所以这种可能性很小).当该车在电影中横冲直撞时,波兰士兵惊慌失措的样子肯定使许多人印象深刻.不过,影片中仅仅出现了波兰飞机的镜头,却没有红军飞机的镜头.上世纪20年代的苏俄虽然困苦,但各式飞机的数量大致也在2000架左右,编成83个航空支队,在内战中曾有精彩表现.当然,一战时期的俄国许多飞机都是进口的,不光是飞机甚至包括,很类似于今日的印度,其工业潜力真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工业的真正崛起是从斯大林实施“工农业剪刀差”时开始的.虽然电影中没有苏俄的红色战机,但影片一开始就有一个庞然大物进入许多观众的视野,这便是装甲列车.

不过,给许多人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是那些洪水一样的哥萨克骑兵.在充满萧杀之气的音乐声中,哥萨克骑兵以及其后勤车队滚滚而来,即使还没有打仗,给人的感觉便是波兰将要遭遇灭顶之灾,必输无疑.当然,这只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后面红色骑兵的溃败之态,更加凸显了波兰骑兵的英勇.而两国的骑兵使用之道,正是本文想着力探讨的.

背景以及史实

既然是电影,就难免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一贯标榜“”的好莱坞,影片中其实最不缺乏意识形态,凡属美军,必是真人版的变形金刚(反战电影永远都是非主流).在美国军方的配合下,美国所有可以拿来炫耀的先进武器在影片中都可以拉风一把.实际上,美国进行的战争中,又有多少场可以冠以仁义之师的美名呢?这几乎是个普世的道理.同样,站在波兰民族独立的角度看1920年的这场战争,则剧情毫无争议地将波兰塑造成了一个被侵略的角色.但问题是,首先开却是波兰人!而且,还不是在波兰境内.

波兰的国界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因为它是个古老的国家,也是一个在历史上曾经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三次瓜分的国家,一个被誉为“俄国和德国之间的脚垫,谁出门都要蹭一下”的国家.经历一战的洗礼后,波兰终于在1918年迎来了自己的独立,或者说,正是由于同盟国的失败以及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才给了亡国达123年的波兰以独立的机会:一战开始前,由于波兰已经事实上不存在,所以波兰土地上的波兰民族力量分别投靠了占领的国家,如国家党投靠了俄国,社会党投靠了奥地利和德国,但还有社会党和社会党左派,则持反对战争的态度.而在一战中,为了利用波兰的力量,德国于1916年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随之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同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就是这时进入波兰的最高层的.这个之前蹲过沙皇监狱的民族主义者成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在组建了一支军队后,他率领部队越过边境,直接在俄国(波兰故土部分)进行作战.当然,支持俄国的国家党也一样参加了对奥、德的作战.波兰的政治力量在一战中却处处为了别人在打仗.影片一开始就介绍波兰为3个国家作战,而影片中主人公的两位好友,那两个电报专家,其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来自于奥匈帝国.原因无他,他们曾经在奥军队服役.当然,参加帝国主义的战争也算是为自己的民族独立储备了军事力量.两个专家总是能猜对纸牌,这显然不是的原因,而是精通算术!

在一战行将结束时,波兰人抓住了自己民族100多年来的独立机会.1918年10月23日,华沙成立了波兰政府(原本属于德国占领的地区),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成立了清算委员会,11月,社会党人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不过,最终这些成立的各式组织都宣布接受华沙的波兰政府领导,而该政府由毕苏斯基主持.1918年8月29,就是“十月革命”爆发近一年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拥有“独立和统一不可否认的权力”(但统一的波兰包括哪些领土没说明白).1918年11月18日,毕苏斯基在华沙组成了联合政府,并成为波兰共和国元首.自1795年被瓜分以来,波兰终于恢复独立,当时的国歌是《波兰没有灭亡》.事实上,这是人们内心的呼唤罢了,波兰曾经在100余年的时间里真的不存在.如果说毕苏斯基成立了联合政府,而且是波兰社会各个阶层组成的合法政府,相对于二战中戴高乐在英国组成的救国委员会,其合法性不容任何人怀疑.但如果没有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的和会,这一切恐怕还是空欢喜一场.还好,波兰的机会很不错,协约国在英、法等操纵下总是要削弱德国的,尤其是法国,更要削弱德国,以及最具威胁性的苏俄.所以,波兰不但成了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国家,而且领土也收回来不少,包括原属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以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可以说,波兰的西部领土因为德国战败的原因全部收回了,但是,东部领土的边界在哪里呢?

毕苏斯基意图恢复1772年的历史边界,这是什么概念呢?许多觉得波兰饱受领土委屈的人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历史上的波兰东部边界领土,事实上包括了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一部分俄罗斯.换句话说,1772年的波兰,领土面积达到了73万平方千米,大致相当于现在英国和法国加起来的面积.而波兰历史上最强盛的17世纪,其领土面积甚至多达100万平方千米,整个欧洲的面积才多大啊?要知道现在的波兰领土面积是31万平方千米,即使有因为二战而损失8万平方千米的因素在其中,但也和东西德统一后的35万平方千米不差多少.而如果加上乌克兰的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白俄罗斯2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土面积,这该有多少?当然了,这都是现在的各国领土面积,和历史上是有差距的,但只要想想就会知道毕苏斯基的胃口有多大.

毕苏斯基有不错的想法,也有不错的机会,因为此时的俄国正在发生内战,这就如同处于内战中的中国,能给日本最好的侵略机会一样.毕苏斯基要出手了:1919年4月开始实施大波兰计划,首先入侵立陶宛并占领其首都维尔纽斯(事实上毕苏斯基就是立陶宛人,历史上波兰曾和立陶宛建立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就是上面说过的面积达10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1000万的欧洲最庞大的国家),紧接着5月入侵乌克兰,同彼得留拉为首的乌克兰民族独立政府发生战争.8月,波军攻占俄军事重镇明斯克.1920年,波兰和乌克兰民族独立派停战讲和,4月22日在华沙签署和约:波兰承认乌克兰独立,并支持乌克兰和苏俄对抗.


许多人也许会问,强大的红军到哪里去了?红军的确很强大,但此时尚属于长肌肉的阶段,正在接受内部的训练——自1917年11月建立政权起,苏维埃政权就面临着内部的威胁:除了叛乱的捷克战俘,还有高尔察克、邓尼金率领的获得当时的国际社会(主要是一战协约国成员)承认的俄国临时政府的叛军.毕苏斯基之所以能入侵乌克兰、立陶宛以及白俄罗斯,显然和一战中东线的战场形势有很大关系.当一战结束时,俄国和德国的战线事实上是在俄国的欧洲部分划了一条斜线,德国占领的部分大致包括波兰(俄国原本占领的部分,或者说是波兰的大部分,包括华沙在内,在一战前是属于俄国的,连邓尼金这样的沙俄将领也是出生于华沙附近的小城市,而沙俄政权和苏维埃政权都有那么多的高级将领是波兰裔,也是这个原因,如罗科索夫斯基.甚至影片中那个人民委员口中不断提及的契卡最高领导人、曾经威望和列宁一样显赫的捷尔任斯基,也是出生于明斯克的波兰犹太人)、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几乎全部的

本文是一篇骑兵论文范文,骑兵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血火铁骑波兰影片《华沙保卫战》赏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骑兵及红军及部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骑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乌克兰、白俄罗斯,还有今天俄罗斯的部分领土.而列宁于1918年3月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事实上又将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以及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等近1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让给了德国,另有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幸亏11月13日德国同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也迅速废除了此条约(其实列宁所言的归还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也是一种策略而已).可以这么说,相对于苏维埃政权在原沙俄控制下的俄罗斯的巩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战争结束后才进入的原领土(由于国内革命,德国在和苏俄谈判时边打边谈,事实上占领了更多的俄国领土),红军仍然要面对反对势力,毕苏斯基要抓住的就是俄国最软弱的时机.事实上,由于协约国的支持,毕苏斯基堪称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需要说明的是,波兰所谓的承认乌克兰独立派别彼得留拉的独立,显然是一种借势而已.当苏俄将波兰打得满地找牙、最终签订协议时,彼得留拉的部队在已经归属波兰的西乌克兰被彻底缴械.毕苏斯基其实的只是为了扩大波兰的势力而已,并不是影片中宣传的为了什么乌克兰那么崇高!不过,毕苏斯基显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因为苏俄的反击如同.斯大林同志有句名言:“道义就在导弹的精度上,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内.”俄国人也是一贯这么做的!这就注定了毕苏斯基不会如自己所愿.

真实的苏俄骑兵运用

在许多苏俄拍摄的经典电影,如《夏伯阳》、《第一骑兵军》等,塑造了苏俄骑兵不可战胜的形象.而在《1920华沙保卫战》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甚至说由于3D效果以及大场面的营造,更能给人一种震撼.尤其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红军骑兵缓慢推进的镜头,伴随着节奏沉稳雄浑的《国际歌》,给人一种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甚至由于不是波兰那种比较统一的着装,以及在马上就餐、用马车携带补给物资,更给人一种穿越之感,仿佛这不是苏俄骑兵,而是历史上最经典的、曾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震撼的蒙古骑兵.从效果来看,这部电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对骑兵的赞歌,甚至为了夸赞骑兵的威力,还故意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毕苏斯基在听到手下的汇报后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手里有大量的坦克、飞机,骑兵的时代早已经结束!骑兵时代真的结束了吗?先是苏俄骑兵将波兰的军队暴揍,接着波兰将自己零散的骑兵部队组合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冲锋力量,然后将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狂揍,直到苏俄军队一溃千里.

那么,苏俄的骑兵在战争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威力呢?这还先要从俄国的国内战争开始讲起.我们知道,沙俄的确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因为其工业落后,农业也落后,基础设施更落后,所以在对外的战争中遇到强大的对手时,除了像拿破仑入侵俄国、希特勒入侵苏联那样的卫国战争,往往鲜有胜绩,其领土的扩张,更多的时候是对周边弱小国家的胜利.而在一战中,由于军工的落后,沙俄的许多武器是面向全世界进口的.而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其军队自然在机械化方面难以和英、法、德等国相比.但好在一战是由骡马化向机械化过渡的时期,所以骑兵仍能发挥一定威力.当然,这只是一定.事实上,骑兵的作用已经严重的式微,就如同斯皮尔伯格电影《战马》中骑兵的突袭战一样,一旦遭遇有准备的敌人,唯有被敌人扫射一途,结果只能是死的很惨!那么,苏俄为何会有如此数量之多的骑兵部队呢?显然和俄国当时的落后有关.尤其是在一战中,俄国的骑兵部队规模大约在3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哥萨克骑兵.尽管俄国已经有了许多机械化装备,如各式战车,但相对于落后的后勤,比如糟糕而数量稀少的铁路,在主动入侵德国的东普鲁士没多久,就被德国人揍得一路狂奔,要不是德国的盟国奥匈帝国扯后腿,估计德国的进攻会更加顺利.于是,俄国的骑兵部队除了对付奥匈帝国时发挥了一定威力外,最终只导致了一连串的结果:俄国战败,沙皇被砍头,临时政府的上台乃至于“十月革命”的胜利.而“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了俄国骑兵真正的也是最后一次辉煌.由于俄国糟糕的运输系统,即糟糕的公路运输和数量稀少的铁路,在内战中其后勤补给大部分时候依赖的是农民的四轮马车.而正是这种落后以及不会面临强大的外敌,比如德国那样的,使得内战中红军和白军的骑兵规模达到百万计.据统计,单单在1918至1920年,就有100万的哥萨克骑兵阵亡(苏俄红军在内战中规模一度达到500万).质量不够数量凑,各国军队发展从来依照这一原则.

由于火器的落后,在内战中双方的骑兵还能发起远古时代那样的集团冲锋.当然,连步兵的线式阵列在一战中都发生改变,成为壕堑战,进入自动火器时代的俄国骑兵,显然不会只是简单的挥舞恰西克,其骑兵冲锋往往是和步兵配合的,或者说发挥过去步骑协同作战的一贯战术.作为突击力量,骑兵往往是在双方步兵交火处于突破的关口,从阵地的侧翼发动进攻或者实施迂回包抄战术,从而给对方的步兵以重大打击.在缺乏重火器的步兵近距离的遭遇骑兵时,只有一种结果,那便是等待被屠杀.

内战尚未结束,毕苏斯基统帅下的波兰军队已经来了.内战打顺了的苏俄红军自然奋马扬鞭,于是,不可避免地和波兰军队碰撞了.在电影《1920华沙保卫战》中曾经有这样的场面:一架美国志愿者的侦察机在战场进行侦察时(苏维埃政权建立不到3个月,美国驻俄国大使弗兰西斯就建议美国进行干涉;而一个月后,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就在国会呼吁对俄国采取行动.1918年3月15日,协约国以俄国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为借口,纠合各种势力向襁褓中的苏维埃政权开刀了),正在地面行军的苏俄红军的阵势的确看着很震撼.事实上,这段镜头几乎就是对历史的还原.苏、波战争中,曾经在空中俯瞰苏俄骑兵部队的美国飞行员这样描述:骑兵每行8骑,有的头戴圆筒卷毛高帽,有的身披黑色大氅,他们背上斜跨,腰间悬挂马刀,在尘土中浩浩荡荡前进,数万匹马纵横驰骋,数万把刀交错挥舞,这场景极其令人震撼,成为骑兵战史上最壮观一幕.

苏俄骑兵在和波兰部队作战时,基本延续了在内战中的打法.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骑兵作为突击力量来使用,而每次冲锋时,作为火力支援的车载重机(马车)总是事先摆好阵势,既可以作为火力支援,也可以打击敌方的火力反击,同时在撤退时也是最好的火力掩护.巷战时,骑兵其实也可以发挥最大的威力,毕竟四条腿比两条腿威力来的巨大,而且居高临下对付撤退的步兵一贯是骑兵最拿手的战术动作.红军骑兵也往往会结合重火力,比如协同装甲车作战,从而将机动性和火力最大程度的结合.

不过,影片中没有详细表现的还包括骑兵另外的作战方法.这种作战方法并非苏俄骑兵发明,而是过去的龙骑兵经常采用的做法,那就是利用马匹机动,到达战场后下马作战.事实上,在火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尤其是近代早期,龙骑兵的战法已经成为了标准的战法.电影中的主人公在许多时候其实就是典型的龙骑兵战术,利用战马机动,然后到预设阵地进行步兵作战.

波兰骑兵的运用

在影片开始不久,当波兰骑兵去抵抗苏俄的“入侵”(其实恰恰是波兰入侵苏俄,当然站在波兰历史的角度也许可以称为收复故土)时,当人们打着横幅“击退苏维埃俄国”时,波兰骑兵给人以更多的震撼及惊奇.因为其武器除了斜跨的、腰挎的波兰制式弯刀,还有最典型的波兰骑兵武器——骑兵.但这不是欧洲中世纪那种重骑兵使用的需要以马鞍来缓冲冲击力的骑,其是一种木材复合制成的轻便长.波兰人的这种骑兵编制在18世纪末就已经形成,虽然在一战中法国仍然有少量的骑兵,但毋宁说法国骑兵就是波兰骑兵的另一种存在.因为,正是法国最能打的皇帝拿破仑在看到波兰骑兵的威力后组建了本国的骑兵部队,人是从波兰招来的,装备也是标准的波兰装备.本来,随着火器的发展,欧洲各国的骑兵都已经开始衰败,骑兵基本退出舞台,而骑兵的战法也越来越失去过去冲锋陷阵的功能.但波兰骑兵却由于一直保留着长矛而能够并且愿意冲锋陷阵,而且拿破仑麾下的波兰骑兵也是和法国近卫掷弹骑兵并称从未遭受失败的法国部队.

事实上,当时欧洲各国的骑兵已经广泛装备火器,其采取靠近射击,然后迅速脱离的半旋转骑兵列阵.在火器发展后,欧洲各国都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骑兵已经很难再打败步兵.因为步兵的火器往往更有数量优势,所以这才导致了两种结果,一是重骑兵的消失,二是各国除了波兰,几乎都取消了骑兵.尽管趋势的发展是如此,但1610年鲁西诺战役中,瓜分波兰的瑞典骑兵和俄国骑兵却在进行一次巨大的半旋转射击后试图撤退时,遭遇了波兰骑兵的古典式集团冲锋.后者迅速冲乱了联军庞大的骑兵方队.到16世纪末时,大规模骑兵会战已经不复存在,但波兰骑兵却意外地创造了奇迹.正因为此,事实上被灭国后,波兰骑兵也以各种方式存在,比如曾是拿破仑中意的骑兵部队.

虽然在影片中毕苏斯基说骑兵已经过时,其实那不过是为了剧情铺垫.而影片显然漏了一场精彩的会战场面,那便是在华沙战役的关键时刻,波兰骑兵切入了向华沙进攻的苏俄第4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之间,斩断了两军之间的联系.随后,华沙守军绕过红军左翼将其包围,使得红军攻势土崩瓦解.之前南下作战的布琼尼元帅的“哥萨克”骑兵随即北上救援,随即在契斯尼基村附近遭遇数量仅为己方兵力三分之一的波兰骑兵.于是,史上最后一次骑兵大会战爆发.由于“哥萨克”骑兵连日奔波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原本两军能进行的强大正面交锋的,最终变成了苏俄骑兵的一溃千里.这场战役几乎间接导致哥萨克民族的灭亡.事实上,无论图哈切夫斯基还是布琼尼,都是千里跃进,都面临士兵疲惫以及后勤不济的问题,这在影片中也有所反应.片中那个契卡的高级干部说图哈切夫斯基用3万辆农民的四轮马车就解决了后勤补给的问题,颇类似于我国淮海战役中的后勤补给.但问题是,虽然历史上波兰曾一度属于俄国,当苏俄收复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后,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波兰的领土之上了,这显然大不同于我国的淮海战役.更何况波兰的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并没有响应苏俄的号召,推翻本国的反动政权,正如影片中反映的一样,反倒为波兰独立给予了强大的支援.俄国在后勤方面吃亏的案例实在太多,克里米亚战争之所以失败,就在于英、法用火车运输军队以及后勤物资,而俄国依靠马车以及泥泞的交通,日俄战争失败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没有修通.事实上,俄国的实力是远强于日本的,但落后的后勤导致战争再次失败!日俄战争的海战,则是由于俄国海军缺乏后勤保障基地,千里迢迢从欧洲调来的部队一路上受到英国的干扰,居然无法加到优质煤,也不能

本文是一篇骑兵论文范文,骑兵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血火铁骑波兰影片《华沙保卫战》赏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骑兵及红军及部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骑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找合适的基地维护,以至于远洋航行下来,由于海洋生物的繁殖,船体庞大而航速降低,日本则是守株待兔!当然,华沙之战,波兰之所以先胜利再失败,原因也是后勤不济!

事实上,波兰的骑就是为冲锋而保留的.如果对方的火器不是十分强大,只能面临很可怕的境遇.没有强大火器的步兵一旦遭遇骑兵,唯一的方法只能针锋相对,那便是也装备长矛.如近代早期的西班牙雇佣军,或者英格兰保皇党军队,装备长的步兵方阵是骑兵天然的克星.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孤军深入、后勤不济等问题,当年的西路军如果只是单纯遭遇马步芳、马鸿逵的骑兵部队,虽然其武器不够强大,但哪怕装备一定数量的长矛,也能让马家军骑兵的威力减半.其实,我们不妨将电影《华沙保卫战》和《战马》中对付骑兵的步兵火力做个比较:德国人对付英军300骑兵的居然是几十挺重机,而波兰人对付上万的苏俄骑兵,却只有稀疏的重机.我们甚至可以类比苏联经典电影《夏伯阳》中的经典画面,叛军步兵居然采用线式阵列、喊着号子整齐排队冲锋.当然,叛军这么做并不是愚蠢,而的确是因为没有了,只能采取这一办法.俄罗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反映的其实更加真实,沙皇军队并非不会使用机,旅顺保卫战就是机造成的绞肉机效果,让日军牺牲无数才最终夺取阵地.再想想北京保卫战中增格林沁的骑兵吧!尽管那时候没有机,但面对先进以及炮兵组成的阵地,2万多蒙古骑兵在4个小时内就被几乎消灭殆尽,这几乎是屠杀!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复国不久,但由于协约国的扶植以及原本德国经营下的工业,波兰经济复兴很快.当然,还有波兰的犹太人以及美国援助的原因.二战前,波兰已经是世界第十大工业国,装备有世界第五的坦克部队,能制造各型飞机.而华沙保卫战中,波兰军队的装备也远远好于苏俄.当然,波兰的问题在于当时法国等国的工人阶级采取不给货船装货(军火)等办法来延迟其获取武器.要不是波兰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其很可能因为缺乏武器而失败.

不过,苏俄的失败也使得波兰人错过了改革自己部队的机遇.二战前,波兰还保留着40个骑兵团,其中27个是骑兵团.当他们遭遇德国的坦克铁流时,不失败就只能是意外!

苏俄骑兵武器及使用方法

该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气势如虹的苏俄骑兵.由于野战较多,很少讲述要塞保卫战,所以双方步兵的重武器除了坦克、装甲车、野炮以外,没有那种重型的野炮,也没有要塞炮的展示.事实上,由于波兰是新独立的国家,也缺乏像一战中德国克虏伯K16那样的重型火炮,自然更没有“巴黎大炮”或者“贝莎”那样的列车炮.苏俄由于是千里奔袭,加之受战场多湖泊、河流的地理条件限制,无法抽调大口径火炮到前线,而且草创的红军本身也缺乏重型武器.所以双方的交火基本都是轻型火炮加重机,然后就是人海战术!而苏俄“哥萨克”骑兵的武器除了配套使用的装甲车,就是车载重机以及典型的骑兵武器——恰西克弯刀、骑.不过,苏俄的骑兵虽然有长的配置,但基本是临时召唤的“哥萨克”牧民的装备!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苏俄骑兵在冲锋时往往采取一种蒙古骑兵的散兵线冲锋方法,而不是欧洲中世纪那种排着整齐的队伍,比如3~4列横队,然后集团冲锋的典型重骑兵的作战方法.这种依靠庞大的规模效应,即骑兵人海来进行集团冲锋,其效果同样威力惊人.试想,面对漫天卷地洪水一般冲来的骑兵部队,如果没有可靠的重武器以及机等,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英、法联军没有可靠的火炮以及掘壕待守的战线,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增格林沁漫卷的蒙古骑兵!

哥萨克骑兵冲锋时使用的,并非是波兰等欧洲风格的条笼形护手,而是原本高加索山民使用的恰西克弯刀.该刀具备许多特点,其一便是没有护手,很类似于我国汉代环首刀(也有说法是恰西克身上有环首刀的余续),长90~100厘米.这种刀原本是用高加索地区自产的钢铁锻造,个别甚至是由产自印度海拉巴地区的乌兹钢锻造而成.它原本是高加索山民的武器,但哥萨克在侵占高加索地区、不断和高加索山民战斗的过程中注意到恰西克弯刀的巨大威力,才于1838年要求沙皇下令在俄国兵工厂大量仿制,装备在高加索前线的哥萨克.而且由于俄国工业一贯的落后,部分恰西克甚至是在普鲁士的索林根工厂生产,还有一部分则是奥地利生产的.恰西克弯刀刀鞘开口很大,刀身在入鞘后刀柄前部完全插入刀鞘之中,所以在战斗中很难被敌人抢走.吊耳也不是如其他民族刀剑那样设在刀背,而是在刀刃方向,佩刀时刀刃向上(类似插在腰间的),所以抽刀时刀体向使用者斜上方抽出,便于抽刀,据说也可避免战马受到惊吓.而在冲锋时,哥萨克采取类似过去高加索山民的办法,远距离时开射击,发动迅疾的攻击时往往在距离20米左右的地方将战马的缰绳咬在嘴里,然后抽出恰西克高举过头顶并不停地在头上转动手腕作圆弧状挥舞,随即给跟前的敌人做自上而下的致命一击.由于刀身锋利,敌人往往会被分身,威力惊人.

随着近代火器的大力发展,“哥萨克”骑兵战法的主要改良就是加大火器,为骑兵配备大威力的重机,并夹杂使用装甲车等.哥萨克骑兵并非只是一味强调突击效果,到二战时,苏联骑兵军已经相当于摩托化步兵了,军内编有坦克部队,以及高射炮团、火箭炮团、迫击炮营以及反坦克歼击炮营等编制,只不过不是乘卡车,而是乘坐马匹,然后下马作战而已.二战时,苏联骑兵团包括4个骑兵连、1个重机连、3个炮兵连以及许多勤务分队.重机连则包括4个排,每排4辆马车重机.3个炮兵的装备则各不同:1连装备4门76毫米炮,2连装备4或者6门82迫击炮,3连装备4门57反坦克炮,另有24支反坦克.苏俄骑兵的服装

观看影片时我们分明有这种感觉:当红军骑兵部队冲过来时,虽然真的如同铁流,气势也极为雄浑,但许多骑兵在马上的动作又分明给人一种如同土匪或者未开化的蒙古骑兵一般的感觉.而这种感觉,除了在士兵气质塑造方面的功夫,还有一点,那就是苏俄骑兵的服装实在驳杂.这一切并非只是波兰导演的虚构,而是来源于确切的史实.苏俄红军在建立初期,由于士兵来源混杂、后勤保障不足以及创建就面临的内战,根本还顾不上正规化的建设.在士兵来源方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还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革命武装,而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还有部分沙俄部队觉醒的革命士兵.由于沙俄军事体制的混乱,这些士兵使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说我国建国初期阅兵式上部队装备的武器是万国造,苏联红军部队也基本如此.我们不妨看看苏联电影《第一骑兵军》,其中的红军骑兵装备同样是驳杂的,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混搭风格,即不同款式、不同批次的衣服搭配在一起穿.

不过,如果我们汇总一下,还是能发现苏俄士兵装束的一些式样.比如20世纪20年代红军骑兵部队的装束,从帽子大概就可以区分,大约有如下几种款式:第一种,传统的哥萨克骑兵的装束,国内的白军基本也是如此,典型特征是翻毛筒状帽子.第二种则是布琼尼帽样式,它其实是沙俄部队改革的作品,来源于基辅罗斯时期的武士头盔,但由于内战中红军尤其是骑兵无需要遵守沙俄部队的规范,而许多骑兵就给自己的帽子缀上五角星,并一度成为流行.第三种则是皮质或者布质的列宁帽,如果不了解其样制,参看我国许多老人戴的带沿蓝色或者灰色的帽子就是.我国早期红军的军帽也是如此形制,不过皮质的往往是政委或者契卡干部的帽子,布质则是普通士兵的选择.第四种则是大檐帽样制,这种帽子也是来自于旧俄军队,不过红军里面有好几种具体的样制.在这之下,具体的服装则大致有如下几种款式:政委多是一身皮制衣服,如1918年巴尔基尔志愿骑兵的蓝色制服,如1918年红军的大氅制服(冬装),如1919年骑兵连长的黑色上衣蓝色裤子制服.1920年骑兵连长则往往是灰色上衣蓝色裤子制服,而普通红军士兵甚至有普通民众穿的衣服,衣服和帽子又往往混穿.红军军服真正改革是1924年到1925年之间进行的,即在几乎所有的战争结束后,才逐步建立起正规化的军队.这也是伴随着苏联的经济恢复与崛起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五年计划的有步骤实施,苏联红军不再是一直杂乱不堪的部队了.

虽然服装杂乱不堪,但这丝毫无损这支有着强烈信仰的部队的强悍战斗力.甚至可以说,这种有点草莽作风其实正是沙俄部队一贯的传统,追溯其源头,甚至可以说是来自于蒙古骑兵.因为蒙古骑兵在作战时也是条条框框最少的部队,在士兵的装束方面也具有草原民族豪迈的一点,不拘一格.须知俄国部队尤其是骑兵,正是在和蒙古骑兵的一次又一次战斗中才逐步学习成长起来的.而由于蒙古对俄国长达250年的占领,事实上俄罗斯民族中的蒙古血统比例很高.俄国有句名言,扒开俄国人的血肉,里面是鞑靼人的灵魂!意即如此,所以俄国骑兵具有蒙古骑兵的作风,一点不为过!但是,当红军骑兵的装具和波兰士兵的装具华丽地交织在一次,仅从视觉上真的能带给人一种北方民族横扫中原的感觉.而这也正是波兰导演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吧.毕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对于信仰天主教的波兰来说,真的是一场洪水猛兽!波兰骑兵的装束同样是认真考究的.影片中,波兰士兵的那种平顶四角军帽即来自于拿破仑时期,其原本是克拉科夫地区农夫戴的帽子.当然了,波兰的军服同样也繁杂,但好歹分类清晰.

苏、波战争的影响

我们知道,苏俄进攻波兰的部队主要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其下辖第3、第4、第15、第16集团军和第3骑兵军.在不足20天的时间内,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西方面军紧密配合、迅猛进攻、大胆穿插、穷追敌寇,先后收复基辅、布里斯特里托夫斯克、明斯克、维尔纽斯、格罗德诺等重镇,击溃波军几乎所有的战略防线,横扫大半个波兰,差不多消灭或者重创了波兰几乎所有投入战场的有生力量,几乎令整个欧洲震惊!而在南路的西南方面军,即伏罗希洛夫的第10集团军和布琼尼的第1骑兵军,在战术上却缺乏明确的配合.甚至可以这样说,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西方面军,实际上司是托洛茨基,而西南方面军实际上司则是斯大林.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的矛盾近乎举世皆知,而后来图哈切夫斯基等人之所以在大清洗中被杀,其实早早就埋下了祸根!但有一点无法忽视,除了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之间的配合几乎有名无实,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论是西方面军还是西南方面军都是千里大跃进.

和当初波兰进攻一路顺利到最后成ߒ

本文是一篇骑兵论文范文,骑兵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血火铁骑波兰影片《华沙保卫战》赏析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骑兵及红军及部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骑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6;疲惫之师一样,苏俄红军此时也是同样的问题,后勤不济、士兵疲惫.而毕苏斯基一方面收缩力量,另一方面也加紧后备部队的扩充.最终,毕苏斯基发现了图哈切夫斯基军队在华沙前线的明显漏洞,而骑兵就是穿插的最有效力量.于是,波兰骑兵利用红军第3、4、15集团军之间的不协调,巧妙插到16集团军侧翼,最终导致了红军整个战线的崩溃.由于此时红军原本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战线的一溃千里不可避免:红军第15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几乎全部损失,第4集团军全部、第15集团军第2师以及第3骑兵军被迫撤入德国东普鲁士境内,红军损失了大约15万人、230门火炮以及1000余挺机.

可以说在华沙保卫战中波兰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波兰方面坚守阵线的是新组建的第5集团军(在法国顾问和设备支持下建立)以及第1、2集团军,担任突破力量的第3、4集团军则主要由骑兵组成.在强行突破了60~80千米后,他们穿插到了第16集团军的侧翼后方,使得进攻中的16集团军猝不及防,迅速溃退,第4集团军也被迫与主力隔离开,第3、15集团军则遭到了以波兰第5集团军为主的守军的顽强抵抗.随着波军的突破,波军1、2、5集团军全线反击,从而导致了雪崩效应.

此战,波兰骑兵的重要作用仍是突破.作为最有效的机动力量,其具有步兵无法比拟的作用,能快速机动到指定地点.而这也正是现代摩步化陆军的典型特点,即快速进入战场,从而及时把握战场态势.如果此战,插入红军第16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之间的是波兰步兵,则不能快速机动的部队很可能遭遇红军的合拢战术,巧妙突破最终会变成艰难突围,到时候不是效果的差劲,就是达不到突然效果从而导致全局的僵死!波兰人将华沙之战成为维斯瓦河的奇迹,就在于此战,其赢的可谓心惊胆颤!当然,毕苏斯基虽然此战胜利,但鉴于红军强大的实力,其最终的东部边界实际上比刚开始谈判时的还要吃亏.即使如此,波兰最终还是未能幸存,二战中再次被两个强大的邻国瓜分.而二战后,波兰领土则整体往西移动了几百千米,原本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再次归属苏联!

虽然如同马克思所说,的发明将骑士阶层炸的粉碎!随着火器的发展,骑兵战胜步兵已经变得艰难,但如果巧妙应对,骑兵仍能发挥最大的突击作用!当然,如果是试图强调红军的冲锋陷阵作用,则真的如同斯皮尔伯格电影《战马》中的场景,面对重型火力,骑兵的冲锋和当初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冲击英、法军队的战线一样,是彻头彻尾的!而类似于影视作品《亮剑》中那种中、日骑兵的对抗,则更是神来之笔!

许多时候,军事技术的发展胜过单纯的技能训练,正如一支队的训练,难度显然远远小于一支骑兵部队的训练,而一支骑兵部队的训练效用,则又远远大于中世纪一支人数庞大的单纯步兵!在战争中,技术永远是居于重要地位的,单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会遭遇二战中波兰骑兵的惨败.没错,波兰骑兵是在1920年的苏、波战争中发挥了改变世界的作用——如果波兰失败,下一步则是德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胜利,再接着则是在西欧以及南欧的胜利!那么,整个欧洲将会是一片红色,共产国际也会变成各国的大联合,成为事实上类似北约那样的国际组织.甚至可以说,国联就是对共产国际的一种借鉴,用以协调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行动!

正因为苏俄的失败,波兰导演才会在影片快结束时安排这样一个情节:列宁说,我们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1920年,其他地方,会是什么地方呢?——遗憾的是,波兰在骑兵方面的成功导致了更可怕的悲剧,那便是华沙之战后波兰骑兵的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波兰有不错的军工技术,有勇敢的士气,但是缺乏技术的部队,是注定要失败的部队!而一支落后的部队,其之所以能不断壮大,往往也是因为对先进技术有近乎本能的敏感性!许多人往往用人民军队在历史上各个时期总是用落后的武器战胜敌人,来论述人的作用有多么大,这是典型的片面看问题.事实上,人民军队在任何时期都充满着对先进武器的渴望,无论是抗战时期的地下交通线,东北解放过程中缴获的大量日式装备,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式装备,以至于后来的、氢弹、核潜艇,以及太空事业,无不是对先进武器的执着追求!

(编辑/笔啸)

相关论文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多媒体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音乐教学专业与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及学科整合方面相。

虚拟现实影片《骇客》的哲学震撼

这是一篇胡蝶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虚拟现实影片《骇客》的哲学震撼相关硕士学位论文。是美学专业与胡蝶及世界及程序员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

影片《指环王》的电影配乐赏析

本文是一篇主题论文范文,关于主题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影片《指环王》的电影配乐赏析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主题及音乐及电影方面。

影片《如果·爱》音乐赏析

本文是一篇电影论文范文,电影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影片《如果·爱》音乐赏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电影及电影艺术及音乐方面。

诗歌《红色手推车》赏析

本文是一篇手推车论文范文,关于手推车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诗歌《红色手推车》赏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手推车及参考文献。

英国诗歌《病玫瑰》赏析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英国诗歌《病玫瑰》赏析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

海子诗歌《打钟》赏析

本文是一篇生物钟论文范文,关于生物钟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海子诗歌《打钟》赏析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生物钟及海子及皇帝方面的的大学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