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建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4-01-24 点赞:51089 浏览:1067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传统建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对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建问题的探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城市建设及古建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统建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一个城市的传统建筑是其历史变迁的缩影,是城市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展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许多城市的古老建筑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替代,传统建筑中有许多正逐渐被“淘汰”,淡出了城市景观.作者怀着一颗挚爱传统文化的心,围绕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达到和谐共建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对该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北京;传统建筑保护;现代城市和谐共建;建议

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历朝历代遗存的古老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中国曾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多传世的庄严宫殿、宏伟庙宇、园林胜景、肃穆陵寝和民居院落等建筑瑰宝.古老的建筑和建筑格局不仅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珍贵的借鉴,而且广泛地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纵观中国历代传统建筑,好似铺陈开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蛮荒远古的神话传说,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大唐天朝的盛世气概,明清宫闱的过眼烟云,还有史书上已无从寻觅的万千建设者的聪明才智,都被一幢幢传统建筑生动地刻画和保存下来.

1.传统建筑的定义

何谓“传统建筑”,按一般的解释,传统即为世代相传的具有社会特征的因素,如风俗习惯、人情世故、道德思想、气质作风、艺术流派和制度设计等.

传统反映在建筑上应指具有本土、地域特色和承做样式特点的一类建筑.传统建筑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传统文化的形态,传统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因此,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2.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及保护现况

2.1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我国传统建筑涵盖的范围很广,以时间跨度衡量主要是指从商周、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的各类古典建筑,她已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建筑体系.建筑学界公认;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已形成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传承年代最为久远,影响地域最广,建筑成就也更为璀璨夺目.

中国建筑风格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各种类型的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朝代,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改进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与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采用木质构架木结构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并因此而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所显现的重要特点.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的传统建筑大体可分为;宫墙城郭、皇家宫殿、寺院道观、礼祭坛庙、民居院落、园林山水、陵寝墓葬、塔林牌坊及桥梁建筑等几大类型.这些建筑类别大多结构奇巧、装饰精美,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标志性建筑.

2.2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现状

我国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是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核定公布的,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形式确定的.国家依据传统建筑所具有的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设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省、市级保护单位、县、区级保护单位和一般文物保护点6个级别.而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建筑,则为联合国颁布的被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紫禁城皇家宫殿建筑群,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传统建筑保护的一个范例.

2.2.1传统建筑中名胜古迹、园林的保护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就故宫文物保护、建筑安防、文化经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单先生介绍说: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了《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的修缮,始终坚持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和设计施工.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故宫传统建筑修缮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修缮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修缮存在安全隐患、易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古建筑.即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更注重文物建筑的日常维护.使紫禁城皇家宫殿建筑群在保持原有风貌的状况下,继续供人们参观并完整的保存下来.

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苏州,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威尼斯”.苏州的园林山水和宝塔寺庙远近闻名.历史上它曾是我国历朝社会名流、诗词人、书画家的云集之地.

苏州的古典园林作为至今保存完整、价值极高的城市性建筑群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极为宝贵的.苏州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一贯秉承“保护、疏导、恢复、发展”的八字方针,已先后投入上亿元的修缮维护资金,重点保护并修复了一批经典的苏做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风貌完整的展现并焕发出了璀璨的光彩.苏州园林已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2.2.2传统建筑中名人故居的保护

历史上的名人故居也是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就有非常多的名人故居,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名人故居有三类:一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家和进步人士居住过的院落,如鲁迅故居、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等.另一类是近代和当代的各类文化名人居住过的房子,像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等.第三类是历史上知名人士的宅子,如李莲英、段祺瑞、张作霖等.

目前,北京城区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即;宋庆龄和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其中,很多名人故居都采取了适当的修缮维持方式,即对公众开放让人们看到历史人物生活起居的原貌,又通过投入部分资金和参观门票的收入来维护故居、整修故居,方法和措施相辅相成,既保护了传统建筑的原貌又促进和发展了文化旅游产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占地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的清朝恭王府邸,它的建筑保护现状就十分完好,王府开门迎客接待八方来宾,从事旅游观光,实现了保护和建设双赢的模式,经验值得借鉴.2.2.3传统建筑中民居院落的保护


属于传统建筑范畴的民居院落也是城市古建筑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存在形式.包括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院等民居住宅,她代表了北京城蕴含的生命活力、人文精神和极富魅力的城市记忆,在古都历史文化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北京最具代表性的东城区东四街道就散布着很多四合院和民居胡同,这一区域的四合院、胡同街巷是在元代街巷格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时期北京重要的城市街区.胡同多数呈东西走向,平直顺畅,南北以小巷相连,宅院规模较大,多为明清朝代的官宦宅邸.

这些胡同、四合院平日就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但也许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城市发展建设和改造的大潮中,稍不经心她们就很可能被无情地拆除或是毁坏.也许人们认为她们是无足重轻的,因为她们看起来已经陈旧、破败甚至残缺不全.然而,现在我们必须指出,正是这些残旧的遗迹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央视纪录片《北京四合院》里有句话,“一旦失去了大片的四合院,北京也就失去了城市的肌理血脉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浑厚气息,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二流城市等”.据统计,老北京“四九城”的胡同如今已消失了80%.德国《明星》画刊在一篇报道中称:“被誉为世界最美丽城市之一的北京,现在与亚洲其它大城市如曼谷和雅加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八车道的环形路,玻璃幕外墙的办公大楼和饭店使整个城市改变了模样.这个国家正在使自己失去过去,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景观看上去都是一个样”.这话,听着刺耳看着痛心,但却一针见血地刺中了我们的要害,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著名古建筑专家马炳坚认为,导致我国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千城一面,丧失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潮的后遗症,二是传统教育的缺失.发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一个重要罪过就是否定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传统艺术、绘画、建筑、雕刻及其文化内涵给予了全面否定,许多珍贵的文物古建惨遭破坏,采用传统形式进行建筑创新也被视为封建主义复辟.建国初期确立起来的“采用民族风格的形式,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个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建筑创作方针横遭否定,致使“”及其以后的建筑创作失去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当改革开放的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汹涌而来之时,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就显得苍白无力,反映在城市发展和建筑创作上就呈现出西方文化跃居主导地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被挤到次要地位甚至消失,造成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严重的西化倾向.

马所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悲剧”产生的另一症结:是传统教育的缺失.新中国建国以来,我们建筑院校的教材,大量讲授的是国外建筑,很少涉及中国式建筑,只有极少数院校讲一点中国建筑史.这种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建筑遗产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几乎被割断,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方面的人才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要,而且从设计到施工都存在人才断层现象,亟需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一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首都北京将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主旋律,北京的传统街区、四合院以及京韵京味文化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古都风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性、原真性的保护观,城市的形成发展、肌理格局、人文环境、建筑风貌、各类文物古建都是城市历史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因此,强调城市整体性保护的理念非常重要,即要从宏观整体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制定整体保护规则,建立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保护体系与机制,提升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格局、建筑、传统经济、人文网络等的和谐特色,还要考虑进行原真性的保护,这就要求思考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及传统建筑的环境以及古建筑的构成比例、尺度等因素,延续历史信息的原真性、真实性,以实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价值之所在.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悠长的历史沿革形成了许多古都重镇,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就是六朝古都,其中的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星罗棋布、无处不在,而城市建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传统建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对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建问题的探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城市建设及古建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统建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设开发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难以避免会遇到传统建筑的去留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

3.北京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建的调研与数据分析

为收集和整理研究课题的支撑材料,探讨和谐共建的解决途径,本课题组成员在北京的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和海淀5个主要城区进行了采样性质的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设定采样人群,调查采访了近500多人次.调查对象中有273人为京籍人士,占调查对象的六成左右,其余则为外地来京人士和部分外籍人员.调查区域在涵盖了5个城区的范围中,重点调查了东四北三条至八条的一片胡同街区.

在采访人群中,对于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选择方面,更多的人倾向于将北京四合院及胡同等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和街区保留下来,38%的人认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更宜居,15%的人认为北京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最好,46.5%的人则更喜欢京味儿古建与现代化建筑的和谐共建.如图1所示:

图1对是否应解决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建问题的态度

图1说明:大部分民众对城市传统建筑的尊重和现代建筑的传承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注重文化的渊源保护,和谐建设和融洽相处,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更新建设和发展的理念,摒弃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参考过去并且相互交融.

历史遗迹的保护,是文化和人文素质的体现,古建筑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更为重要.

对于四合院、胡同与现代城市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得到了如图2的结果:

图2赞成和谐融合、喜欢四合院、喜欢高楼大厦三种

态度的人群占比图3喜欢四合院、胡同的原因

由图2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希望将传统建筑保留下来并且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互相依存.

在喜欢四合院、老北京胡同的这些人中,我们归纳分析了其中原因,对于四合院、胡同情结大致如图3所示.

对于不喜欢四合院、胡同的人,我们统计出的原因大致如下(如图4所示):

图4不喜欢四合院、胡同的原因

从图4中可以看出:居民普遍认为四合院的舒适度,方便性能是被人们排斥的重要原因.

在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服务便捷度,而这也是在对四合院进行维护整修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下面一组数据也充分表明老百姓对于传统建筑开发保护的态度(如图5所示):

图5

注:(1)原样保护、(2)开发旅游、(3)保护性修复、(4)商业活动、(5)全部拆除的统计比例

图5说明:在这五种类型的保护开发模式中,有接近八成的民众赞成实行综合性的开发保护方式.

在保护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根据北京现有实际情况作出了各种假设并作出调查,整理数据如下:如果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规划与古树古建所在地冲突,14.2%的人认为应放弃此地的城市规划另寻他处,68.4%的人认为应避开古树古建绕道而行;6.6%的人认为应考虑城市的发展建设,抛弃古树古建;19.6%的人认为政府应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以网络、报纸的方式先广泛征询民意,再来进行决策.不难看出,对于传统建筑与城市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矛盾,更多的人倾向于在保护传统建筑和不破坏古建环境布局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的开发建设.

由此可知,北京这座城市在建设改造中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像北京这样文物古迹遍布,既是历史闻名的六朝古都,又是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金融商业中心的世界性的大型城市,保护传统建筑必将给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市政设施分布以及城市分区等增加相当的规划和建设难度.以往,当城市建设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物古迹的价值时,许多古建筑为了给交通干道、商业设施或是居住区等让位,往往被令人痛心地拆毁拆除.而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传统建筑和古建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就需要面对复杂的情况,耐心寻找解决方案.合理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4.专家、学者对于城市传统民居院落修缮与改造的贡献和观点

世界著名的文物保护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中阐述了传统建筑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在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等”.也就是说传统建筑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指那些名胜古迹,例如万里长城、紫禁城故宫等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建筑,也包括散落在各地区、隐秘在城市角落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也许是掩盖在杂乱民居之间的一座小庙,或许是藏身于高楼大厦之间的一座小塔.

对民居院落的保护实践在北京已有成功的范例,比如位于东城区锣鼓巷的菊儿胡同的修缮和改造就是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的,工程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及“亚洲建筑协会奖”.菊儿胡同是北京市第一个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吴良镛教授的胡同改造设计是将住在菊儿胡同低矮破旧平房里的几十户人家(包括7个院落、64间房屋、44户居民、138口人居住的危旧房)改建成四合院似的楼群建筑.它既有传统四合院古朴典雅、外喧内幽的特点,又有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使用空间.三层楼房之间有个几户人家共用的小院落,院中还留有数株绿色掩映、枝繁叶茂的大树.

传统建筑的修缮和改造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依据实际项目的不同会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但总体上讲包含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方法创新”,二是“环境和谐”.吴先生设计的菊儿胡同改造方案,就是对传统四合院的一种有生机的“创新与和谐”.它不是简单地抄袭过去已有的建筑模式,而是前所未有地创造了既适应北京老城原有的肌理,又适合现代人居住的新居所.菊儿胡同中的院落都围绕参天古树设计很有韵味.胡同中原有的每一棵老树,不但受到精心的保护,而且在设计中享有一席之地.那里的人居气氛十分优雅:黑瓦白墙的色彩,高低错落的楼群,安静宜人的环境.

吴良镛先生认为:北京的四合院有些属于文物建筑,要加以认真保护,有些年久失修,最好还是按旧城的原有肌理加以维修改造.如果属于必须全部拆除的危旧房,一旦新建,也应当与原有的城市肌理取得协调.菊儿胡同是连片的危旧房属重建类型,吴先生指出:国际上对历史文化名城大拆大改差不多没有成功的范例,而小改小修可使旧城常改常新,城市的传统也得以传承.

我们也就北京传统建筑保护及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共建问题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的刘剑刚教授.刘教授多年从事城市整体规划和北京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

刘教授指出: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国家级的、省级和区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保护法》是最高级别的文物保护法令.其次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北京市是第一批被列入进来的,现在全国已有100多个列入保护的古城古镇了.各个城市均出台了市级的《文物保护条例》.最后是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评定标准是看该地区是否是完整的历史街区,城市生活是否还在延续,其中文物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也是评定的主要参考.

对于当前广受诟病的银河SOHO以拆毁历史文化街区的代价,修建现代化金融街的矛盾,刘教授认为:“这样的做法矛盾是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存在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倾向于哪一方”.有学者曾指出:当前,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必然成为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是认识问题,也是科学和时间问题.传统建筑由于其文化地位和价值的不同应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对建筑格局和使用空间的改造要考虑是否满足新的功能性需要,纯粹单一的保护古老建筑,并不能使其真正焕发生机.因为今天的传统建筑,当年也是“现代”的,没有适应审美和新的使用功能依托的建筑最终还是要消亡的.5.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其中,将城市性质定义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既是国际城市又是历史名城,即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在北京城市总规划中提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应重点保护北京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旧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

在旧城整体保护的第6条中特别提及了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保持和延续旧城传统特有的街道、胡同绿化和院落绿化,突出旧城以绿树衬托建筑和城市的传统特色并且在城市发展空间策略中提出,“旧城有机疏散.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构筑与世界文化名城相适应的空间结构.”这一理念.

北京市今年新确定了中心城区52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5年时间投入5000多亿元进行改造,并进一步扩大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将中心城区平房院落修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中村边角地整治和城乡接合部改造等4类项目纳入城区改造范围.计划用5年时间,改造527个中心城区棚户区,将惠及居民23万户.这些举措无疑将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使北京城既是一个现代化的世界城市和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6.我们的建议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和讨论,我们熟悉了法律规划,关注到时事新闻,了解了民意民心.在做出如上多重准备后,我们提出我们的建议:

(1)应依据北京市总体城市规划,建立健全对传统建筑的长期修缮和保护机制,依法对各类古建进行保护性修复.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对于民居宅院类型的传统建筑,应采用保护性修复的原则,这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程,北京在与世界城市接轨的同时又不破坏其悠久历史所带来的古香古色的韵味.在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如房屋所有权、产权确权的问题.所以要推动房屋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房屋产权归属,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我改造更新,成为房屋修缮保护的主体.制定并完善居民外迁、房屋交易等相关政策.

(2)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制度化的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

现代城市的建设关乎着每个市民的生活品质,要和传统建筑和谐共建,政府必然要考虑市民的意见,由市民认可的专家代表参与建设与规划,或进行等公正方式会受到更多居民的认可,即可避免不必要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传统建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对北京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建问题的探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城市建设及古建筑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统建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40;麻烦与困扰.也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3)大力加强对中心城区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文物价值的鉴定、保护和合理利用.

目前还有很多的胡同、四合院尚未列入城市的改造规划,仍呈自由存在的状态,私搭乱建破坏城市景观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过度的商业开发和粗制滥造的假景观并没有得到遏制,所以要将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就要完善传统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有违必究.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对中心城区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建筑进行评估与鉴定,尽快制定下一步规划性的保护措施,从而达到传统建筑保护和城市建设和谐共建的美好愿景.让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而变得更加璀璨夺目,成为屹立于亚洲东方的明珠.

相关论文

传统建筑的法律保护机制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传统建筑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传统建筑的法律保护机制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知识产权。

传统建筑的保护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传统建筑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传统建筑的保护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中国建筑及。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史述略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关于传统建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术语史述略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

城市建设中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措施

本文是一篇古建筑论文范文,关于古建筑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城市建设中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措施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古建筑及城市建设。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本文是一篇建筑设计论文范文,建筑设计类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设计及。

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

本文是一篇建筑装饰论文范文,建筑装饰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建筑装饰及装饰艺术及建筑结。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各家之

本文是一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传统建筑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各家之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传统建筑及中国建筑及建筑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