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技术探析

时间:2024-03-10 点赞:47238 浏览:923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机械基础论文范文,机械基础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机械基础》技术探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基础及课堂教学及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机械基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机械基础》作为机械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产品设计能力的主要课程.本文分析探讨了《机械基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技工;机械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复杂,知识面广,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难易程度不同,理论性强,前后联系不密切等特点.而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机械基础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有计划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看似抽象的机械原理演绎得形、生动、有趣,把枯燥、死板的机械零件展现出可见实用的功能.

1《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机械基础》教材还是以前的模式,部分机械基础课程教师观念陈旧,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降低,导致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

(2)教学设施相对短缺.

由于技工学校经济原因,《机械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相对短缺,很多实验根本无法进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学挂图和模型为主要教具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3)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堂围绕教师转.机械基础课程概念、原理多,知识面涉及广,由于受课时限制,不少教师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导致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愿参与其中,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4)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使教师注重对学生动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机械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教学过程如果不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或只进行“纸上谈兵”而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讲好绪论

绪论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起着很大的作用,讲好绪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课程内容的关键.改版后的教材绪论部分增加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图片,笔者讲课时就从这些图片入手,首先确立绪论课主题:“生活离不开机械”.教师应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通过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进一步阐述我国机械发展史、机械领域的科技动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责任和意义.同时,教师应明确课程性质、任务、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心中有数,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2注重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如果教师能应用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注意和兴趣,就能顺利切入主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基于机械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师可通过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对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可让学生亲手演示模型增加直观感受.轴系零件部分,可分解零部件模型,让学生直接看到内部结构.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多列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3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已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因此,应改变角色定位,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从讲授过渡到以启发引导为主,形成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体实施时,可将问题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例如,“V带的选用”、“滚动轴承的选用”、“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等内容,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任务,围绕任务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以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形成学习内容方案.在讨论中,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人人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使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可行解决方案,最后教师作讲评和总结.实际执行结果表明,课堂讨论气氛异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相当好.

2.4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图、文、视频通过计算机集成,同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形式活泼,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可使学生多元化、多渠道地接受教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演示电子教具、观看虚拟零部件结构,用鼠标进行原理分析,使学生对各种机构和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工程意识.

教材中不少图片较复杂,且涉及动态分析过程.例如液压传动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师仅凭挂图难于讲清楚,学生也难于形成感性认识.但运用CAI课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液压元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情况、液压系统的油路走向、液压缸的动作情况等,从而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记忆深刻.接着师生共同分析系统组成、元件作用、基本回路、各动作油路、电磁铁动作表等,教师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轻松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大大提高.2.5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现场化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现场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统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更高.教师在课堂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后,让学生参观机械零部件陈列室,以实物结构展示,并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在亲眼观察、亲手操作中感受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现场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教师可结合书本知识向学生提问,学生可将发现的疑问向教师求证,如此,教学互动大大增加,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豁然开朗,而且记忆深刻.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交错进行,灵活运用,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和教学实习,也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实地参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做好每次实验和操作训练.同时,实践教学在内容和时间上应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实现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例如,对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可组织学生到工厂现场参观齿轮加工过程.学完轮系,可让学生到实习车间,打开车床三箱,观察内部结构和传动路线、演示变速变向是如何实现的,从而使学生对轮系中各级传动路线一目了然.学完轴系零件后,应安排拆装减速器的操作练习,教师应明确训练任务和操作要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来回巡视,对学生的不当操作应及时指出,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进行指导,鼓励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拆装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对轴系零件的结构、原理、作用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6重视课堂练习与训练

教师课堂讲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而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的方法.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习题,及时给学生加以练习,所选习题的思考性要强,并具有合适的梯度、广度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技能和技巧,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7重视课堂作业与课堂评价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对课堂作业没有充分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作业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此,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


3结束语

总之,作为机械基础的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并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实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其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

本文是一篇机械设计基础论文范文,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机械设计基础及。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的

本文是一篇金属材料论文范文,金属材料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关于《机械基础》教学的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金属材料及机械基础及学。

《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机械基础论文范文,机械基础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基础及实践。

《机械基础》课堂教学

本文是一篇机械基础论文范文,关于机械基础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基础及机械类及计算机。

基于项目制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式

本文是一篇课程设计论文范文,关于课程设计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基于项目制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式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程设计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