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新模式探析

时间:2024-01-21 点赞:47681 浏览:9572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新模式探析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数据库及农业信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从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出发,分析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并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关 键 词: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新模式;馆藏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F4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78-03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无粮不稳,所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国际名声和社会稳定.作为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三农”开创一条文献信息服务的绿色通道,并拓宽服务范围,增强社会服务功能[1].

1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

1.1馆藏农业信息资源丰富

馆藏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源,而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电子资源以其成本低廉(具有无纸化、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率高等特点)、学科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农业经济等专业)而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馆藏体系[2].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和需要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创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综合总量已达26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余万册,纸质期刊30余万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数据库(含电子期刊)7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文献资源丰富,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馆,形成了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尤其是2007年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第一个引进了SCI数据库,并成立了SCI服务中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SCI的个性化服务,将高端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为大量的农业基层科技人员以及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农业信息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强大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不仅信息资源覆盖面广,而且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促动下,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仅2012年的经费就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经费的增加使图书馆的购买能力大幅提高,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成倍增长,并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和湖北省技术监督局指定为“查新检索”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农业一级站,目前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机构设置为三部一站一室,即文献资源建设部、图书借阅部、数字化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办公室.本馆网络环境良好,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并拥有千兆核心交换机等网络交换、应用与服务设备等,数字存储能力非常强大.各阅览室及公共区域均有网络端口和计算机终端,读者可随时随地查询网上信息.由于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校优秀级图书馆”、CALIS中文联合编目B级成员馆、湖北省“图书馆自动化测评”优秀图书馆等.

1.3专业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优势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现有职工63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5人,具有学士学位的3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3人.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均高,是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学校于2007年成立了以副校长、馆长为核心的新一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目的是协助图书馆协调与各院系及职能部门的业务联系,为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以及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图书馆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1.4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队伍的支撑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具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教授,多年来他们研发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他们将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到农村,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信息咨询和服务中与这些专家结合起来,以专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后盾,共同服务“三农”,其对“三农”服务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2].

2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2.1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农业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人才、设备等优势,理应成为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主力军,但由于这些高校图书馆大都处于大城市,远离农村和农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作为农业信息的汇集地,农业高校图书馆应面向农村、农民,扩大服务对象,随时向广大农民朋友开放,真正发挥农业信息集散地的辐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三农”服务[3].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实施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模式.每周开馆时间近90h;采用借、阅、藏合一的图书管理模式,方便了读者借阅.基于网络的读者服务延伸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网络每天全天候开放,校园网用户可自由地利用电子文献信息访问各种数据库,虚拟参考咨询(E-mail、、BBS、FAQ)应用广泛.在此基础上作为农业部首批科技查新站完成了大量的查新工作,为学校科研和服务“三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4].

同时本馆还致力于拓展深层次图书馆工作,让图书馆更加快捷、高效地为“三农”服务,在研项目达10余个,其中生猪养殖数据库获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三等奖.同时正在整合全校优质特色信息资源,包括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在内的特色数据库群,还有部分特色数据库已发布使用.学科馆员制度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与院系开展对口服务,在学科导航、课题跟踪、电子资源利用、文献荐购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必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加大了农业类期刊、图书的购买力度,规定凡是每年出版的农业类期刊、图书全部收藏,并拥有大型密集书库,把所有的农业类图书摆放在一起,不仅为本校师生查找农业图书提供了便利,更利于不熟悉本馆馆藏情况和图书分类的农民朋友查阅.在购买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也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和中外文数据库,众多的馆藏资源为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条件.2.3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农业院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送科技资料下乡活动,将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科普文献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功能.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响应学校科技扶贫的号召,利用本校选派专家到贫困的恩施等山区做科技扶贫县长或市长的契机,借助这些县长或市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当地农村以及农民所需要的信息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广泛搜集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编辑成通俗易懂的科普小册子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这些信息针对性极强,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2.4对大学生开展信息检索与利用培训

本馆每年都为新生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培训,教他们如何查找书刊、如何在网上查找信息.并且在大学期间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重点讲授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与技巧,如何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等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为他们毕业后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

据报道,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信息闭塞,对于新成果、新技术缺乏了解所造成的.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选择每年春季农民购买种子和农机具的时机,将他们所需要的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编辑成册,向他们发放,设置咨询服务台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积极向农民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为他们致富提供信息支持.

“十二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将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目标,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不断加强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坚持推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与优势,在全校各学科全面开展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努力把本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信息化需求的现代化农业高校图书馆[5].

相关论文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策略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策略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财经类及外文。

基于电子商务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关于图书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基于电子商务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

高校英语教学新模式探析

为您写大学英语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大学英语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英语教学新模式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大学英语。

高校图书馆服务用语礼仪规范刍议

关于图书馆及服务礼仪及图书馆员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图书馆相关博士论文致谢,关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用语礼仪规范刍议相关论文范文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