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煤矿企业安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时间:2024-02-04 点赞:52418 浏览:10808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适应煤矿企业安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安全管理及企业安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我国现在有一些煤矿已经达到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煤矿,也有各方面水平都比较差的小煤矿.除此之外,安全性较差也是煤矿事故频发的重点原因之一.文章就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展开了讨论.

关 键 词:煤矿企业;安全发展;人才培养系统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0-0153-03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主体.煤矿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煤矿行业发展的主题.煤矿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行业、企业和管理培训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煤矿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安全性人才的中期、近期和长期培养总体规划,加快安全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的诸多安全问题,真正地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数据来看,我国从2002年到2006年发生的一次性死亡人数超过十人的特大煤矿事故高达近200起.2005年我国的煤炭总产量约为20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7%,但是我国因煤矿开采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我国每年因为各种煤矿类事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人民币损失高达3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安全水平十分低下,煤矿类企业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能够保证我国煤矿行业的整体安全健康发展,针对煤矿企业发展的不良状态,针对我国煤矿类企业发展的不良状态,很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煤矿企业的安全方面人才培养提出了解决煤矿企业低安全性问题的办法,通过系统性地培养安全人才全面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


水平.

1煤矿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1.1近期培养中专生是煤矿人才培养的基础

煤矿企业的职工文化程度低而导致的煤矿从业工作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较差是煤矿事故发生的症结所在.我国煤矿行业长期以来受到了煤矿工人不需要知识和技术的误区所误导导致了很多煤矿企业大量招收农民工,这部分农民工有80%以上只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地方和私有性煤矿的学历更低,这种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难以进行集中性管理,这就在遏制和减少事故因素上带来了很大的管理阻碍.在矿井下工作的人、机器和工作环境以及矿业管理中人的安全具有着引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只有实现了人的本质安全才能实现系统工作的安全.近期培养中专生的计划是通过一段时间内培养一批具有中专生,通过基层劳动学习的方式组成煤矿安全基层管理队伍,通过培养劳动组织管理和劳动应用技术为主体,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将这部分管理人员充实到基层管理队伍当中,为夯实煤矿行业的基层管理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中期培养专科生是煤矿人才培养的特点

煤矿类行业从手提肩挑的纯体力劳动发展到现在的矿井机械电气自动化采煤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在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效率以及设备的工作线路优化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因此在煤矿开采的事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一大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要专于矿井设备的故障问题分析和排除,同时要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经验知识,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开采特点和企业技术特色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队伍.只有拥有了一直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实现矿井的高效开采.在近几年的煤矿开采事故当中都存在着一些本质上规律.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这些事故都是技术上的风险问题.但是这些所谓的风险事故都是人为可控的,这些事故的发生是人造系统不良运转和运作失控的表现,这种表现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来说是能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的.如果在安全管理技术方面有一只专业程度比较高的安全管理队伍就可以避免很多重大事故的发生.在这一工作环节煤矿企业可以利用三到五年培养一批专科类学生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这部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技术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系数的.通过培养这批安全管理人才来掌握基层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安全文化建设.掌握新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使得这部分管理人员能够成为同时具备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并将其充实到管理队伍当中.这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长期培养煤矿专业本科生是煤矿人才培养的关键

要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煤矿的发生就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的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水平的最主要关键就是提高行业生产的安全水平,将更新更加具有稳定性的开采技术引入到实际应用领域,以此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积极利用先进的思想成果,同时要注重将研究出的思想成果加快市场转换和推广.进而建立全面的科学技术产业体系.通过五年到八年的时间着重培养一批本科生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和风险安全控制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培养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和应变基本能力,使得他们逐渐成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这对于煤矿灾害的管理和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2煤矿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对策

煤矿类企业人才短缺的矛盾要从培养的主体上出发,同时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联手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多种渠道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从培养的客观环境上来讲,要充分考虑到在校学生、社会公众和在职的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要尽可能大地将影响覆盖到各个监管方面.政府方面作为监管工作的主体要加强煤矿类企业的安全开采监管力度,以此保证煤矿行业能够安全健康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方面,政府要给予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多制定出有利于煤矿企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当地报考煤矿类院校和专业的分数要求、减免煤矿专业学生的学费、扩大该专业的奖学金范围以及提供伙食费和日常补助等,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该专业的学习当中.政府方面还要通过制定法规规定煤矿必须要对已经从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不定期的考核和抽检.针对煤矿企业事故频发要加强人才培养中对安全性方面的培养,加大对安全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煤矿企业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从多种方式进行培训,重视培训的效果.对于培训对象的要求上不仅要对下井实际参与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而且还要对临时参与工作的外来人员如科研人员和合同工进行培训.通过详细地培训来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企业自身也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人力资源,以此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作为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教育部门,要充分注重教育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教育共同筹措资金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以此扩大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工作人才.除此之外,高效还可以通过教师调动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水平,这主要针对于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教育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脱轨等现象,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和综合水平,从而为在校老师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教育效果.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同社会的联系,实现产学研的相结合,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结构,提高教育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强化教育手段,为煤矿类企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两个重要的外在客观条件,煤矿类行业的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是进行安全性教育的主体,这要从几方面做好对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好良好有效的激励制度,因为每个人的需要是每个人存在的必然性,每个人的存在也都为一定的目的性所驱使,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需要.因此煤矿企业要根据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制定多种渠道的激励机制,使其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各种人才多元化的需要,从工作人员的目的性出发有效地引进和管理人才.其次在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下,还要改善煤矿企业的软硬管理环境,以更好地留住企业的人才,如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从物质、精神以及感情人文等多种角度把握人才,以此建立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人才资源的管理应用和开发要保障煤矿企业安全健康发展,不能只重视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需要建立多渠道培养人才的体系,从政府、教育部门、企业等多方面联手做起,扩大培养人才路径,培养出更多更好更适合煤矿企业的人才,解决煤矿企业的人才缺失问题,进而保障煤矿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贾逵煤矿企业在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才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最根本途径,这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引起煤矿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快了安全性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地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性生产,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适应煤矿企业安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安全管理及企业安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5306;285~287,295.

[6]美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系统及启示.http://.1fkj.gov./ReadNews.asp?NewslD等于697,2005-7-20.

[7]柳慧鹏,刘玉祥,阎飞.印度煤炭勘探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3):23~26.

[8]王庆军.煤炭企业人才短缺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6,(I):32-33.

[9]Romer,P.M.Endogenoustechnologicalchang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5),Parti.

[10]Lucas,R.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ayEomics,1988,22:3-42.

作者简介:宗利成(1967―),供职于陕西榆林神府经济开发区民安矿务公司,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相关论文

我国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范文,关于物流类毕业论文,关于我国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物流及物流管理及教学改革方面的的大。

企业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经管类论文范文,关于经管类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企业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管类及社会发展及文。